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电气百科

光纤纤芯

光纤纤芯,由石英玻璃制成的横截面积很小的双层同心圆柱体。性脆,易断裂,需外覆保护层。  可分为微结构光纤和保偏光纤,涉及主要有军事、国防、航空航天、能源环保、工业控制、医疗卫生、计量检测、食品安全、家用电器等诸多领域。

光纤纤芯基本信息

光纤纤芯微结构光纤

微结构光纤(Microstructuredfiber,MOF)根据其结构及传输机理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两大类:一类是折射率引导型微结构光纤;另一类是带隙型具有周期空气孔排布的光子晶体光纤。折射率引导型微结构光纤按其结构的不同主要有毛细管光纤、平行阵列芯光纤和多芯光纤等。毛细管光纤最早是在1981年由Hidaka等人提出来的。顾名思义,毛细管光纤就是其纤芯内部是空心结构,这就导致它有许多特殊性能。在传感领域,毛细管光纤在测量液体、气体等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1997年,ITO.H课题组利用空心光纤对热铷原子的运动进行控制,实现人类对原子领域的认识更加深入的了解。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能材料与结构航空科技实验室通过在空心光纤上注入胶来实现复合材料的诊断、修复等功能,从而实现毛细管光纤的特殊结构的应用。平行阵列芯光纤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多个纤芯的排布并共用同一包层的光纤,这样在纤芯之间会产生相互耦合等作用,进而产生很多奇异特性。哈尔滨工程大学光纤传感实验室制作了一系列的折射率引导形多芯微结构光纤。多芯光纤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将光纤纤芯集成在一根光纤中,这样就可大幅度降低光纤光缆的制作成本,提高光纤的集成度。1994年法国电信公司首先制作出四芯单模光纤。2010年美国OFS公司B.Zhu等人设计并制作了七芯的多芯光纤,七个纤芯成正六边型排布。2012年R.Ryf与S.Randel等人利用少模光纤制作出三芯的微结构光纤,减少了多芯光纤的纤芯串扰等问题。虽然这些波导型微结构光纤在远程光纤通信中会有光的纤芯间的耦合及串扰等问题,但是这无疑为光纤传感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想。

查看详情

光纤纤芯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光纤

  • 4 多模
  • km
  • 汇鑫
  • 13%
  • 河北汇鑫线缆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光缆

  • 室外 4 多模
  • km
  • 汇鑫
  • 13%
  • 河北汇鑫线缆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水下铠装光缆

  • DGVV
  • m
  • 聚纤缆
  • 13%
  • 广东聚纤缆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光电复合皮线光缆

  • GJXH
  • m
  • 聚纤缆
  • 13%
  • 广东聚纤缆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光缆

  • 产品型号FC600-12SI 技术要求 12室内单模光缆
  • m
  • 清华同方
  • 13%
  • 广州粤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4室内多模光纤

  • OR-OF04TB10
  • m
  • 湛江市2007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6室内多模光纤

  • OR-OF06TB10
  • m
  • 湛江市2007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6室外多模铠装光纤

  • OR-OF06LT20
  • m
  • 湛江市2007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4室外多模铠装光纤

  • OR-OF04LT20
  • m
  • 湛江市2007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2室内多模光纤

  • OR-OF02TB10
  • m
  • 湛江市2007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光纤(四)

  • GYTS 4B1四单模,(传输)
  • 1台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4-04-03
查看价格

纤纤点保护管

  • (单)SMOUV-1120-01
  • 5770支
  • 3
  • 烽火通信、通鼎互联、江苏中天、江苏亨通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11-19
查看价格

光纤分接箱48

  • 48
  • 1m
  • 1
  • 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12-01
查看价格

单模6光纤

  • 6
  • 500m
  • 1
  • 一线品牌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6-10-24
查看价格

纤纤点保护管

  • 1支
  • 3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9-06-25
查看价格

光纤纤芯保偏光纤

单模光纤中存在两个正交的偏振态。在光纤结构严格保持对称的理想情况下,这两个模式的传播是相等的。但在实际生产和应用中,由于单模光纤受温度、应力等外界环境以及制造时产生的应力影响,总是存在一定的椭圆度、折射率分布及应力非对称性的影响,从而使两个传播常数存在差异,因此传播中会产生附加的相位差,光学中称之为双折射。这种双折射必然会导致偏振模色散的产生。在光纤传感及光纤计量测量等领域中要求光在光纤中传播应具有稳定的偏振态。在许多集成光学器件中,对输入光偏振态也具有选择性。由于这种偏振模的色散现象,普通的单模光纤限制了光纤传感等领域的发展,保偏光纤由此产生。

解决单模光纤中偏振态不稳定这个问题,主要分为两种办法。第一种是:尽量减少单模光纤的这种非对称特性,想办法解决光纤的椭圆度及内部残余应力所带来的影响,使这种单模光纤的双折射效果降至最低,达到两个模式之间可以相互简并。当归一化双折射传播常数B小于10^-6时,这种光纤我们通常称之为低双折射保偏光纤(LowBirefringentFiber,简称LBF)。第二种方法是加大单模光纤的非对称性,加大其双折射特性,使两个模式之间的光不易相互耦合。我们称这种保偏光纤为高双折射保偏光纤(HighBirefringenceFiber,简称HBF),其归一化双折射传播常数B大于10^-5。高双折射保偏光纤按照其传播特性可分为双偏振光纤和单偏振光纤。双偏振光纤是将两个偏振模分开,使其偏振模式在传输过程中保持基本不变;而单偏振光纤只能传输两个正交偏振模中的一个模式,另一个模式被抑制不能传播,我们称这种光纤为单偏振光纤或绝对单模光纤。

按照光纤中双折射产生的方式不同,保偏光纤可分为几何形状效应光纤、应力感应光纤。如图1,为几种常见的保偏光纤端面结构图,其中领结型、熊猫型、内椭圆包层型、矩形应力包层型保偏光纤为应力感应型光纤;椭圆芯型、边槽型、边隧道型等保偏光纤为几何形状效应型光纤。大多数保偏光纤采用在光纤中产生残余应力的方法来制作。

查看详情

光纤纤芯背景

1966年高锟先生在文章中首次提出利用介质光导纤维以光载波传输信息,由此奠定了光纤作为介质传光的理论基础。经过几年的研究,1970年美国康宁公司首次拉制出损耗为20dB/Km的光纤,较大地降低了光纤的传输损耗从此使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成为可能。近年来科研工作者研究发现,由于光纤具有灵敏度高、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体积小、易于集成等优点,光纤传感技术成为光电技术领域活跃的分支之一。

光纤传感技术涉及领域广泛,主要有军事、国防、航空航天、能源环保、工业控制、医疗卫生、计量检测、食品安全、家用电器等诸多领域。其中涉及到的几种主要传感器主要有:光纤陀螺仪、光纤水听器、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光纤电流互感器等各种光纤传感技术。微结构光纤及保偏光纤以其灵活的结构和奇异的特性成为光纤传感领域的中坚力量。

查看详情

光纤纤芯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光纤纤芯文献

光子晶体光纤的全光纤纤芯变形研究 光子晶体光纤的全光纤纤芯变形研究

光子晶体光纤的全光纤纤芯变形研究

格式:pdf

大小:668KB

页数: 7页

利用有限差分光束传输法分析了全光纤纤芯变形光子晶体光纤中的模场分布以及能量损耗情况.实现了光子晶体光纤的选择性空气孔塌缩,制作了由小纤芯到大纤芯和圆形芯到矩形芯的纤芯变形光子晶体光纤,该光纤在波长1550nm下以小于0.05dB的能量损耗实现了光斑的整形.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

FTTH、FTTB光缆光纤纤芯造价分析 FTTH、FTTB光缆光纤纤芯造价分析

FTTH、FTTB光缆光纤纤芯造价分析

格式:pdf

大小:668KB

页数: 3页

2016年 FTTH/FTTB 用户光缆造价分析 一、 按光缆的纤芯公里分析: 结论:随着光纤芯数的减小,单位造价随之增加 单位:元 /纤芯公里 芯数 288 216 144 96 72 48 30 24 16 12 8 6 4 造价 250 300 330 400 500 600 700 750 900 1600 2000 2500 3500 250 300 330 400 500 600 700 750 900 1600 2000 2500 3500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288216144 96 72 48 30 24 16 12 8 6 4 造价(每纤芯公里 /元) 二、 按引入层按客户类别分析: 常规 大客 户 EPON专 线 光分 箱覆 盖 C网室 外基 站 C网室 内分 布 常态建 设芯数 4、6 芯 4芯 12

一种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发明内容

一种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专利目的

《一种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能够实现光纤纤芯的自动对接 。

一种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技术方案

《一种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用于实现光纤之间的对接交换,其包括:

其上形成多个对接孔的对接板;其中至少一对对接孔内分别固定有尾纤的两端纤芯,每对对接孔通过一根尾纤相连;

至少一对纤芯连接器;每个纤芯连接器上固定一根外部接入光纤的一端纤芯,固定光纤纤芯的纤芯连接器的端部与所述对接孔的形状尺寸相同;

用于夹持所述纤芯连接器并带动所述纤芯连接器相对所述对接孔内做上下插拔运动,以使外部接入光纤的一端纤芯在所述对接孔内与所述固定的尾纤一端纤芯进行对接的机械手。

优选的,所述对接板上的对接孔为圆柱形且呈正方形矩阵排列。

优选的,所述对接板上的对接孔内部还设有用以固定尾纤纤芯的圆柱形纤芯座。

优选的,所述对接板上的对接孔的孔壁内还设有用以固定纤芯连接器的C型卡簧和/或C型垫圈。

优选的,所述纤芯连接器包括:被所述机械手夹持的连接部、设有左右侧面贯通空腔的固定部以及两个光纤纤芯链接法兰;其中,在所述空腔的底部并排设有两个通透孔;所述光纤纤芯链接法兰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通透孔内,所述光纤纤芯链接法兰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固定外部接入光纤纤芯的第二圆柱体部;至少一个光纤纤芯链接法兰的内部设有通透的阶梯孔。

优选的,所述光纤纤芯链接法兰的第二圆柱体部的外壁还设有凹槽部。

优选的,所述纤芯连接器的连接部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其中在与所述空腔贯通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所述连接部的上部分厚度大于所述连接部的下部分厚度,所述连接部的下部分与所述连接部上部分以及所述固定部形成凹槽状。

优选的,所述机械手包括:第一传动齿轮和套接在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内部的插拔器;其中,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上与插拔器的套接部为螺纹螺杆结构,所述插拔器下部设有用于夹持纤芯连接器的夹持部。

优选的,所述机械手还包括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上下的用于固定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两个轴承,所述轴承固定设置于所述工作台的内部阶梯空腔内。

优选的,所述机械手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啮合并在横向转动时驱动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反方向横向转动的第二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固定连接的用于传递动能的动力输出端;以及,驱动所述动力输出端进而驱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横向转动的电机 。

一种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改善效果

由以上《一种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利用《一种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实施例的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通过该设备中机械手夹持固定外部接入光纤纤芯的纤芯连接器在对接孔内做插拔运动,从而可以实现所述外部接入光纤纤芯与对接孔内固定的尾纤纤芯的对接,尾纤两端的纤芯皆对接完成之后利用尾纤的传输作用即可实现外部接入光纤的自动对接交换,操作简单,可大大减少人工的参与,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

查看详情

一种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技术领域

《一种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涉及光纤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 。

查看详情

一种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实施方式

为使《一种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一种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实施例中的附图,对《一种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一种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一种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中的实施例,该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一种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保护的范围 。

  • 实施例一

《一种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实施例一提供一种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图1示出了该实施例一提供的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设备包括:对接板1、至少一对纤芯连接器2和机械手3;其中,所述对接板1上形成多个对接孔11,优选的所述对接孔11为圆柱形,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在此不再赘述;其中,至少一对对接孔11内分别固定有尾纤的两端纤芯,每对对接孔11通过一根尾纤相连,由于图1中所述尾纤是在图中对接板的背面一侧连接对接孔11的,因此图1中所述尾纤用虚线表示;一根尾纤连接一对对接孔具体是指:该根尾纤的两端纤芯从对接板的一侧分别固定于所述一对对接孔中;纤芯连接器2固定有一根外部接入光纤的一端纤芯,且固定该光纤纤芯的纤芯连接器2的端部可以插入所述对接板中的对接孔内,即所述固定该光纤纤芯的纤芯连接器2的端部与所述对接孔11的形状尺寸相同;所述机械手3用于夹持所述纤芯连接器2,并带动所述纤芯连接器2做上下运动,以使所述固定外部接入光纤纤芯的纤芯连接器2插入所述对接板1中的对接孔11内或从所述对接板1的对接孔11内拔出,从而使所述固定于纤芯连接器2上的外部接入光纤的一端纤芯在所述纤芯连接器2插入所述对接孔11内时与所述对接孔11内固定的尾纤的一端纤芯对接,在两个对接孔11内两根外部接入光纤的一端纤芯分别与尾纤的两端纤芯完成对接后,通过尾纤的传输即可实现外部接入光纤纤芯的对接交换;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种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实施例中由于所述机械手3带动各纤芯连接器2在各对接孔11内的插拔对于各对接孔11来说原理一致,因而下述仅以机械手3带动一纤芯连接器2在一对接孔11内完成插拔来进行说明。

此外,所述对接孔11在对接板1上的排列规则可以有多种方式,并可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灵活选择,其优选的情况下其呈现矩形阵列排序;而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对接孔11在所述对接板1上多采用正方形矩阵排列;并且,该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该实施例中对接孔11的数目可以根据外部接入的待对接光纤数目进行调整;同时,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光纤纤芯对接板1为矩形,当然在具体实施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在此不再赘述。

  • 实施例二

为方便对所述尾纤的纤芯进行固定,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种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实施例二也提供一种,该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中的所述对接孔11内部还包括固定尾纤纤芯的纤芯座111;所述纤芯座111为圆柱形,其内部为中空的阶梯圆孔1111,其中所述阶梯圆孔中直径较小的圆孔相对直径较大的圆孔靠近所述对接孔的中间位置;利用所述纤芯座将尾纤的纤芯固定于所述对接孔11内,使其结构更加紧密,不易脱落,并可通过对阶梯圆孔中大小圆孔的高度进行设置,来调节所述尾纤纤芯固定于所述对接孔11内部的深度,从而提高了对接的准确性。当然,该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了解,当所述对接孔11为方形时,所述纤芯座也对应为长方体,但是为了与所述尾纤的光纤头啮合,所述长方体的纤芯座其内部的阶梯孔仍然应为圆孔,具体本文不再赘述。

  • 实施例三

《一种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实施例三提供的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的基本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的基本结构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在上述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该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中对接板上的对接孔11的孔壁上设有C型卡簧112;当固定外部接入光纤纤芯的纤芯连接器2的端部插入所述对接孔11时,如果所述纤芯连接器2的端部具有相应的凹槽,则所述对接孔11上设置的C型卡簧112通过与所述纤芯连接器2端部的凹槽啮合,即可将所述纤芯连接器2很好的固定于水平位置,避免了该纤芯连接器2在所述对接孔11内不必要的上下移动,从而提高了光纤纤芯对接的准确性。此外,该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中所述对接板上的对接孔11内还可设有C型垫圈113,其所起的作用与C型卡簧类似,都可将固定外部接入光纤纤芯的纤芯连接器很好的固定于水平位置,避免了其在对应对接孔11位置上不必要的上下移动,从而提高了光纤纤芯对接的准确性。

  • 实施例四

《一种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实施例四提供的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的基本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的基本结构类似,其不同之处在于在上述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中的纤芯连接器2由一连接部210和固定部220组成,如图2A和2B所示;其中,所述固定部220内部设有左右侧面贯通的空腔221,在所述空腔221的底部设有两个并排的通透于所述纤芯连接器2的通透孔222;此外,所述纤芯连接器2的固定部220的一端还设有两个光纤纤芯链接法兰230,其中,至少一个光纤纤芯链接法兰230的内部设有通透的阶梯孔231,所述阶梯孔231与所述空腔221连通;所述光纤纤芯链接法兰23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通透孔222内部;所述光纤纤芯链接法兰230由同心的第一圆柱体部232和第二圆柱体部233组成,所述第一圆柱体部232固定于所述通透孔222内部,其直径与所述通透孔222直径相同且大于所述第二圆柱体部233的直径;在具体操作中,所述第一圆柱体部232和所述第二圆柱体部233可以是一体加工而成,也可以是分别加工然后组合,该实施例并不做具体限定;具体实施时,外部接入的光纤纤芯从所述纤芯连接器2的一侧穿入所述贯通的空腔221,并从所述链接法兰230的第一圆柱体部232对应的阶梯孔部分插入所述链接法兰230,从所述链接法兰230的第二圆柱体部233对应的阶梯孔部分穿出,其中,所述第二圆柱体部233用于固定所述外部接入的光纤纤芯;当所述机械手3夹持所述纤芯连接器2的连接部210上下移动时,所述纤芯连接器2在向下移动时将所述链接法兰230的第二圆柱体部233插入所述对接孔内,使得所述第二圆柱体部233内固定的外部接入光纤纤芯与所述对接孔内固定的尾纤纤芯实现对接。

该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该实施例中所述空腔121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同时,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通透孔122为圆柱形,当然在具体实施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在此不再赘述。

  • 实施例五

《一种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实施例五的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的基本结构与上述实施例四的基本结构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在上述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纤芯连接器2上链接法兰230的第二圆柱体部233的外壁还设有凹槽部234,如图3A和3B所示;当所述机械手3夹持所述纤芯连接器2插入所述对接孔11内时,如果所述对接孔11内设有相应的用于与所述凹槽部234啮合的固定部件,如卡簧等,则在所述纤芯连接器2插入所述对接孔11内以使外部接入光纤纤芯与尾纤纤芯实现对接的过程中,通过对接孔11内的固定部件与所述纤芯连接器2上的凹槽部234啮合,即可很好的将所述纤芯连接器2固定于垂直方向上,避免了所述纤芯连接器2在对接过程中的移动,从而提高了所述纤芯连接器2在插入所述对接孔11内实现外部接入光纤纤芯与尾纤纤芯完成对接的准确性。

  • 实施例六

需要注意的是,在上述实施例四的基础上,为了方便机械手能更好的夹持所述纤芯连接器2中的连接部210,并通过该连接部210来带动所述纤芯连接器2上下做插拔运动,《一种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的又一较佳实施例六提出所述纤芯连接器2的连接部210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其中在与所述空腔221贯通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所述连接部210的上部分211的厚度大于所述连接部210的下部分212,从而使得所述连接部210的下部分212相对于所述上部分211与所述固定部220形成横截面为凹槽状,便于机械手能方便的利用该下部分112形成的凹槽夹持住所述纤芯连接器2上下移动,如图4A和4B所示。

  • 实施例七

《一种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实施例七的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的基本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基本结构类似,如图5所示,其不同之处在于在上述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该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的机械手3包括一第一传动齿轮310,在所述第一传动齿轮310内部套接有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310同心的插拔器320,所述第一传动齿轮310上与插拔器320的结合部设有内螺纹,所述插拔器320的相应部分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310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即插拔器320的上部构成螺杆结构,所述第一传动齿轮310和插拔器320相配合构成螺纹螺杆结构;所述插拔器320下部设有夹持部321,所述夹持部321用于夹持纤芯连接器;该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了解,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齿轮310与所述插拔器320通过螺纹螺杆结构连接仅仅是众多连接方式中的一种优选情况,对于其他连接方式,只要是能够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齿轮310的横向转动驱动所述插拔器320上下移动即可,该实施例并不对其连接方式做具体限定;当所述第一传动齿轮310横向转动时,通过螺纹连接驱动所述插拔器320上下移动,即所述插拔器320相对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310产生相对位移,进而夹持所述纤芯连接器上下移动以插入对接板的对接孔或从中拔出。

  • 实施例八

为了更好的控制所述插拔器320的上下移动,在上述实施例七的基础上必须保证所述第一传动齿轮310的位置相对不变,即只有当所述第一传动齿轮310相对固定之后,利用其与插拔器320的螺纹连接结构才能驱动所述插拔器320在上下方向相对移动;基于此,该实施例八提出一种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其基本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七中的基本结构相同,如图6所示,其不同之处在于该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的机械手还包括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310上下的用于固定所述第一传动齿轮310的两个轴承330;当所述第一传动齿轮310受外部驱动而横向转动时,由于两个起固定作用的轴承330的上下固定作用,使得所述第一传动齿轮310只能在原始位置绕其圆心横向转动,而同时由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310与所述插拔器320通过螺纹连接,从而在所述第一传动齿轮310横向转动时,所述插拔器320在螺纹结构的作用下只能做相对的上下移动,进而保证了所述机械手3对纤芯连接器的夹持只保持在上下方向上;

当然,该领域技术人员了解,该实施例八中提及的用于固定所述第一传动齿轮310的轴承330仅仅是一种具体实施时的优选方式而已,并不是对所述第一传动齿轮310的固定部件的具体限定,其也可采用截至2009年前技术中的其他设备,只要是能够固定所述第一传动齿轮310且并不影响所述第一传动齿轮310的横向转动的部件皆可,在此不再赘述。

  • 实施例九

《一种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九也提出一种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该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在具备上述实施例中各设备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机械手3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传动齿轮310横向转动的驱动部350;如图7所示,所述驱动部350包括电机351和第二传动齿轮352,所述第二传动齿轮352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310啮合且与所述电机351的动力输出端353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电机351可以驱动第二传动齿轮352做横向旋转,进而驱动所述第一传动齿轮310做横向转动,该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电机351为步进电机,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工作过程中,步进电机351自身的转动通过动力输出端353传递给所述第二传动齿轮352,从而带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352跟随其一起横向转动,由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352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310啮合,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352横向转动时,所述第一传动齿轮310进行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352旋转方向相反的横向转动,由于所述插拔器320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310的通过螺纹螺杆结构连接,因而当所述第一传动齿轮310在横向转动时,插拔器320将沿着上下方向移动;最终,步进电机352的动力将通过几级传递转换成所述插拔器320的上下移动,进而通过夹持所述纤芯连接器2的连接部210带动所述纤芯连接器2在对接孔11内做插拔运动。

可以看出,利用《一种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实施例的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通过该设备中机械手夹持固定外部接入光纤纤芯的纤芯连接器在对接孔内做插拔运动,从而可以实现所述外部接入光纤纤芯与对接孔内固定的尾纤纤芯的对接,尾纤两端的纤芯皆对接完成之后利用尾纤的传输作用即可实现外部接入光纤的自动对接交换,操作简单,可大大减少人工的参与,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一种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一种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一种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的保护范围 。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