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基座一般分为平直的普通基座、带石栏杆的较高级基座、须弥座式带石栏杆的高级基座和三层须弥座式带石栏杆的最高级基座四等,前两种士民、公侯可用,后两种只有宫殿或文、武庙等高级建筑才能采用。
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构建。其作用有三:一是支撑巨大的屋顶出檐,减小梁的跨度;二是将屋顶及上层构架的重力逐步集中传递到柱子上;三是起装饰作用。在同一单体建筑中,有斗拱的级别高于无斗拱的级别。
屋顶形式有四坡五脊的庑殿顶、四坡九脊的歇山顶,以及悬山、硬山等多种形制。重檐庑殿顶用于最高级的建筑物;次高级的重檐歇山顶,恢宏而玲珑;第三等为单檐庑殿顶;第四等为单檐歇山顶,这类建筑较多;第五等为庄重大方的悬山顶;第六等是朴素的硬山顶。如果山墙高出屋面呈台阶状,则行成马头墙;第七、八等分别为攒尖顶和盝顶。2100433B
官式建筑在外观上表现为一种崇高、雄伟、辉煌、超乎凡俗的气魄和气势。它通过占地面积的广大,建筑体量的相对高大,整体空间的巨大以及合乎等级秩序的礼制来体现。但并非所有官式建筑都有同等气势的体现,这要取决于这些建筑自身的等级,即便如此,各类官式建筑比起同时代的民居,还是气派得多。官式建筑的总体布局,都是按封建统治的礼制来加以规划的,因而具有森严的等级和肃穆的阴阳术数。一般布局按中轴线作左右对称、层层进深的布局,秩序井然、气氛庄重。
官式建筑非常讲究群体组合。中国传统建筑几乎全为木结构,由于木料长度、粗细、易燃等局限性,建筑体量不可能很大。因此,只能利用巨大的台基作烘托以增加高度;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重重铺陈,以造成巨大的体量。南京故宫的营建诞生了明清官式建筑,其建筑风格、装饰风格作为中国明清官式建筑的母版,影响至今。北京故宫的布局与形制便是直接沿袭自南京故宫。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官邸是香港礼宾府最初总督府只有一座以“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成的主楼,落成后历任香港管治者一直有对该建筑进行加建和修改。战前最大的加建工程是扩建东翼。当时总督府由于举行活动日多,...
看你去什么单位了:如果去施工单位的话,基本不问专业方面的问题,一般设计单位会问你,掌握了哪几种软件,是熟练还是精通,有的也会要求要看你以前做的作品,比如你自己建的模型。还会问你对这个行业是否热爱。如果...
建筑学报官网 对于涉及到的东西可以再查资料
清代官式建筑中屋面构造及瓦饰的特点
屋顶在古代建筑中不但具备遮风挡雨的功能;同时也在建筑整体中承担着重要的装饰性功能;尤其对于古典建筑悠久的历史传承中最后一个建筑高峰期--清代官式建筑而言;其屋面造型通过曲线与直线线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巧妙组合;使得建筑屋顶中具有反向的起翘飞檐;在增强屋面排水及采光功能的同时;也强化了建筑自身的美感;清代官式建筑与古代儒家文化相融合;其屋顶建筑的等级划分较为严格;不同建筑等级的屋顶本身具有独特的构造方式;同时建筑屋顶上部不同位置安装有各种瓦饰造型;对清代建筑的整体风格及其结构特点起到了填充丰富的作用;
第一章 官式建筑的源流
第一节 官式建筑营造技艺的缘起
第二节 明清传统营造技艺的发展
第三节 官式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播
第二章 官式建筑的地域分布与环境影响
第一节 官式建筑的地域分布
第二节 自然环境对建筑技术的影响
第三节 社会、人文环境对建筑技术的影响
第三章 官式建筑的设计施工
第一节 官式建筑设计
一、设计
二、施工
第二节 官式建筑构造、布局和功能要求
一、完整的木构架体系
二、多样化的群体布局
第三节 官式建筑艺术特点与审美取向
第四章 官式建筑传统营造技艺
第一节 木作
一、大木作工具
二、大木立架前准备工艺
三、主要构件加工工艺
四、大木立架
五、小木作
六、传承关系
第二节 瓦作
一、瓦作工具
二、砌线墩子
三、基础砌筑
四、砖加工
五、细墁地面
六、墙体砌筑
七、墙体抹灰
八、苫背、瓦瓦
九、传承关系
第三节 石作
一、石作工具
二、石料加工
三、石活安装
四、传承关系
第四节 油漆作
一、地仗工艺
二、油漆(油皮)工艺
三、贴金工艺
四、传承关系
第五节 彩画作
一、彩画类型
二、彩画作的使用材料与常用工具
三、绘制工艺
四、传承关系
第六节 裱糊作
一、裱糊作概况
二、裱糊工具与材料
三、裱糊传统工艺做法
四、传承关系
第七节 搭材作
一、构件名称
二、绳结
三、操作要点
四、搭材种类
五、传承关系
第五章 官式建筑著作及匠师
第一节 著作
第二节 匠师
编后语
1 明代官式建筑大木作技术发展概况
1.1 明代官式建筑大木作范式的含义与界定
1.1.1 “明代官式建筑”的含义
1.1.2 明代官式建筑与地方做法的关系
1.1.3 明代大木作技术与宋、元、清三代的关系
1.1.4 从明代大木作技术发展的阶段看“范式”的形成.
1.2 明代用材制度的激变与特征
1.2.1 材份制在明代的解体
1.2.2 斗口制在明代的建立
2 大木构架的类型与特点
2.1 殿堂结构形式
2.2 厅堂结构形式
2.3 柱梁结构形式
2.4 楼阁结构形式
2.4.1 基本类型
2.4.2 平坐结构
3 大木构架构成
3.1 F面构成
3.1.1 柱网特点
3.1.2 房屋面阔与进深的比例
3.1.3 开间的确定
3.2 剖面构成
3.2.1 举高的加大
3.2.2 各步架深取值特点
3.2.3 折屋特点
3.3 立面构成
3.3.1 檐柱、斗棋、举高之比
3.3.2 檐出、檐高之比
3.3.3 檐柱高与明间面阔的比例
3.3.4 侧脚与生起
3.3.5 屋角特征
4 不同类型屋顶的特点
4.1 悬山顶
4.1.1 悬山顶山面出际尺寸及相关构造
4.1.2 山墙面砌法
4.1.3 悬山建筑的大木构架类型
4.1.4 几个典型实例
4.2 硬山顶
4.2.1 硬山顶的起源
4.2.2 硬山顶在明代的特征
4.3 卷棚顶
4.4 ■顶
4.5 攒尖顶
4.5.1 几种主要构架类型的继承与发展
4.5.2 攒尖屋顶中主要构件的演变
4.6 歇山顶
4.6.1 梢间构架类型
4.6.2 歇山平面柱网类型及其与山面构造的关系
4.6.3 歇山山面构件特点及做法
4.7 庑殿顶
4.7.1 几种常见柱网类型及构架
4.7.2 推山做法的成熟
4.7.3 脊端部构造的演变与定型
4.8 十字脊
4.9 木牌楼门
4.10 重檐
5 斗棋
5.1 明代斗棋的用材
5.1.1 斗棋用材等级划分
5.1.2 斗棋用材取值的依据及其标志等级作用的减弱
5.1.3 斗棋用材骤减的原因
5.2 外檐斗棋的类型
5.3 柱头科
5.4 平身科
5.4.1 平身科攒数骤增的原因
5.4.2 平身科数量及间距的确定与间广、进深的关系
5.5 角科
5.5.1 鸳鸯交首棋形式的继承与发展
……2100433B
我国以往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主要通过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形式,侧重物质和静态的层面,而对非物质层面的营造技艺和传承人的保护重视不足。目前传统建筑的许多做法已经失传,虽有很多传统建筑类型的营造技术和工艺仍在各地延用,但大多是通过师徒之间的言传身教的方式来传承。“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的推出,及时有效地记录和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体系,并使这份丰富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久远传承,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刘托 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我国以往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主要通过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形式,侧重物质和静态的层面,而对非物质层面的营造技艺和传承人的保护重视不足。目前传统建筑的许多做法已经失传,虽有很多传统建筑类型的营造技术和工艺仍在各地延用,但大多是通过师徒之间的言传身教的方式来传承。“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的推出,及时有效地记录和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体系,并使这份丰富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久远传承,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刘托 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