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国务院关于当前水环境形势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当前水环境形势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报告是国务院于2006年12月26日发布,自2006年12月26日起施行的法律法规。

国务院关于当前水环境形势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报告基本信息

国务院关于当前水环境形势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报告简介

--2006年12月26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周生贤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报告当前水环境形势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主要进展

党中央、国务院对水污染防治工作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将加强水污染防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今年(2006年)4月,国务院召开了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温家宝总理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关键是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二是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三是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这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将发生根本性调整,保护环境的方式将发生根本性变革,环境保护工作局面将发生历史性转变。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环境保护的工作部署,把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把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积极落实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任务,不断加大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结构性污染有所减轻。国家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十五”以来,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政策、专项规划和法规标准,关闭取缔了近4万个(条)污染严重的企业或生产线,集中整顿了化工等8个重污染行业,全国单位工业产值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了近50%。

(二)重点流域污染治理有序推进。“十五”期间,“三河三湖”(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累计投入治污资金800多亿元,建成和在建污染治理项目1800多个,重点流域水质达标比例有所提高。三峡水库蓄水达156米以后,干流水质保持稳定。今年(2006年),国家又启动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工程。

(三)水污染防治能力有所增强。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推进水价改革、实行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等政策,各地共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近800座,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52%,比2000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组织开展了湖泊污染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发了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与新工艺,研制了一批水污染控制功能材料和新型水处理反应器,为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工程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今年(2006年)8月,召开了全国环保科技大会,100多位院士和一大批环保科技工作者参加了会议,共同研究提高我国环境保护科技水平的大计。

(四)水污染防治体制机制趋于完善。国务院先后批准建立了全国环境保护部际联席会议、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部际联席会议、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部际联席会议等制度。各地认真落实国务院批准的水污染防治规划,制定了区域水污染防治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方案,加强了对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建立了目标管理、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制度。新闻媒体积极报道水污染防治进展情况,发挥了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公众环保意识逐步提高,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2005年11月,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大量苯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水体,引发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要求有关地方和部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做好应对工作,把这一事件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按照中央的部署,黑龙江、吉林两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采取了“三步走”的防控措施,严密防控水污染:一是加强监测防控,确保沿江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二是全面组织开展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理技术攻关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及时提出应急对策;三是抓紧编制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今年(2006年)8月,国务院批复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标志着松花江水污染治理进入了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新阶段。8月下旬,妥善处置了松花江支流牤牛河污染事件,确保了群众饮用水安全,维护了国家对外形象。

二、当前水污染防治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虽然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水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老的问题还未解决,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超过环境容量,人民群众对水污染事件的反映和投诉越来越多。

(一)水污染状况相当严重。2005年,全国七大水系的41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有27%为劣V类水质,基本丧失使用功能。重点流域40%以上的断面水质没有达到治理规划的要求。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现象,近岸海域赤潮和三峡库区支流“水华”现象接连发生。全国大、中城市浅层地下水不同程度地遭受污染,约一半的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大城市的中心地带、城镇周围区,以及排污河道两侧、引污灌溉区污染尤为严重。河北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等区域,浅层地下水已呈现面状污染态势。据统计,今年(2006年)上半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去年(2005年)同期增长了3.7%。第三季度以来,虽然增幅明显回落,但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在继续增加。

(二)饮用水安全存在隐患。目前,全国有3亿多农村人口存在饮用水不安全问题。不少地区符合标准的饮用水水源地呈缩减趋势。有的大城市没有备用水源。据调查,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的222个地表饮用水水源地,平均水质达标率只有72%。河流型地表水水源地主要污染指标为粪大肠菌群,湖库型地表水水源地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地下水饮用水水源超标组份主要有铁、锰、硝酸盐等,部分检测出微量有机污染物。

(三)部分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过高。淮河、辽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超过60%,海河超过90%,明显超出合理利用水平,减弱了水体自净能力,致使枯水期基本上没有生态流量,加剧了污染恶化的趋势。

(四)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我国不少化工、石化等重污染行业布局在江河沿岸,有的甚至建在饮用水水源地附近和人口密集区,很多企业建厂早、设备陈旧、管理落后、治污设施不健全;此外,化学品储运过程中也存在不少漏洞,加上防范措施跟不上,极易造成水污染事故,严重威胁水体安全。

造成水环境形势严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一些地方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还不够到位。一些地方“重经济轻环保”的思想还很严重,“先温饱后环保”、“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认识依然存在。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重工业特别是高污染行业增长较快,部分地方建设了一些明令禁止的小化工、小造纸、小皮革等项目,很多本应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还没有退出市场。三是环保机制尚不健全,治污投入不足。目前,水资源价格既不能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又不能反映污染治理成本,对节水减污起不到应有的调节作用。“十五”期间,环保投入虽较“九五”有了大幅增长,但仍有较大缺口。由于污水处理收费不到位、管网不配套等原因,很多污水处理厂建成以后,不能正常运行,污水处理率还比较低。四是环境执法不严,监管不到位。现行的环保法规还不够完善,对环境违法处罚力度不足,导致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一些地方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有的地方政府领导甚至用“挪位子”、“摘帽子”、“打板子”等手段,直接干扰环境执法;个别的环境执法人员知法犯法,甚至贪赃枉法。五是基层环境监管能力十分薄弱。除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外,县级环保机构普遍人员不足,工作疲于应付。一些基层环保部门甚至不具备最基本的执法条件,难以为执法提供依据,发生了污染事故甚至要靠鼻子去闻。

三、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2005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水污染防治法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今年(2006年)5月,又对执法检查落实情况进行了跟踪检查,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此高度重视,要求认真做好整改工作。有关部门对照意见和建议,研究查摆问题,结合各自职责,着重从八个方面进行了整改。

(一)确定水环境保护目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列为约束性指标,明确要求到2010年,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比“十五”期末减少10%。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编制《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初步确定“十一五”水污染防治的主要目标是:全国地表水水质有所好转,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基本遏制。

(二)明确水污染防治工作部署。今年(2006年)7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曾培炎副总理在会议上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二是继续抓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三是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四是坚决防范水环境安全事故;五是优化经济布局,改善水环境质量;六是切实做好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目前,各地区、各部门正在认真贯彻落实。

(三)制定和完善水污染防治有关规划。在继续推进“三河三湖”、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国家又把南水北调水源地及沿线、黄河小浪底水库及上游、松花江等列入流域污染防治重点。国务院已经批准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目前正在组织实施;其他流域污染防治规划正在抓紧编制或修订。国务院还审议通过了《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有关部门已完成或正在编制《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和《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等综合规划或专项规划。

(四)分解落实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国务院批复了《“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确定了各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指标,并要求每半年公布各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受国务院委托,环保总局分别与各省级人民政府签订了“十一五”化学需氧量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既包括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又包括流域省界断面水质目标。目前,各省(区、市)正在层层分解,将减排指标落实到市、县和重点排污单位。

(五)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各地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情况进行了普查,正在开展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集中力量开展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取缔搬迁了危及饮用水水源安全的1400多个污染源。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决定从原规划用3个五年计划的时间缩短为用2个五年计划的时间,解决全国农村3亿多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并相应大幅度增加投资,用于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重点解决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以及局部地区饮用水供应严重不足的问题。

(六)强化产业结构调整。国务院已发布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对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关闭污染严重企业提出了明确要求。有关部门制定了重点行业准入条件等一系列产业政策和技术标准,出台了《清洁生产审核办法》,发布了钢铁、氮肥、电镀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颁布了三批《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推动和规范清洁生产工作。出台了黄姜加工行业的产业指导政策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大了对造纸、化工、冶金、食品、纺织等重污染行业的环境监管,促进了企业技术改造,一些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已取得初步成效。

(七)完善环境法律法规和监管体制。执法检查报告提出了修订水污染防治法的建议,有关部门反复研究、认真吸纳,已提出了具体修订方案。监察部、环保总局联合出台了《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强化了环境违法行为的行政责任追究。根据中央编办的批复精神,环保总局正在组建5个区域环保督查中心和6个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进一步加大对地方环保工作的监督检查,协调解决区域、流域环境纠纷,增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八)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执法检查报告中指出,黄河流域湟水河、渭河等主要支流和辽河支流条子河污染严重,造纸、化工等企业违法排污较为突出。为此,有关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宁夏石嘴山至内蒙古乌海的黄河沿岸近百公里的重污染企业清理整顿工作进行了督查,严肃查处了弄虚作假、违法排污的宁夏青铜峡峡光纸业公司等企业。今年(2006年),国务院七部委以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和查处工业园区违法案件为重点,联合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截至10月底,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148万人次,检查企业近50万家,查处环境违法企业约1.9万家。有关部门分三批对16起严重环境违法案件进行了挂牌督办,涉及违法企业133家,严肃追究了33名责任人,其中2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关部门组织对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以来批准的化工石化类建设项目进行了环境风险排查,对各地贯彻落实新开工项目清理自查情况进行了督查。目前,各有关地方正在抓紧整改。

四、认真做好“十一五”期间水污染防治工作

“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将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环境准入,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加快水污染治理,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不断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严格实行总量控制、目标管理、责任追究制度

以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为重要手段,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和环境质量改善,督促各地严格执行产业政策,责令应该淘汰的企业限期关闭。以造纸、化工、制药、酿造、印染等重污染行业为重点,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和污染治理力度。强化目标责任,督促各地尽快把减排指标分解落实到县(市)和重点排污单位,加快建立科学的减排指标体系和监测体系,并实行严格考核。

(二)以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为重点,加快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

2007年年底前,要完成饮用水水源地划定和调整工作。坚决取缔、拆除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区内的直接排污口。加强城市备用水源建设,强化城市供水水厂、管网和二次供水设施的管理和水质监测,采取集中供水、分散供水、分质供水以及卫生环境整治等措施,健全饮用水安全应急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确保“十一五”期间解决全国农村1.6亿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加强对重点流域污染防治规划实施的指导和检查,加大中央财政的支持力度。今年(2006年),国家已安排39亿元国债资金用于支持城市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建设,今后将继续加大对城市污水管网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督促各地加快建设治污工程,凡列入规划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必须按计划建成投产,确保到2010年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进一步深化工业污染治理,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重点企业完成治理任务,切实增强工业污染防治能力。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地搞好农村改水、改厕以及污水、垃圾处理,积极防治农业面源污染,进一步加强农村水污染治理。

(三)严格环境准入,加强执法监管

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管理。尽快出台《规划环评条例》,推动各类规划环评落到实处。提高建设项目在环保方面的准入标准,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作为项目审批的强制性条件。着力推动市、县两级环保部门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各项制度。对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生态破坏严重或者尚未完成生态恢复任务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对生态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对未履行环评审批程序即擅自开工建设或擅自投产的建设项目,要责令停建或停产,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组织开展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区域主体功能定位,确定环境准入门槛,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

健全水污染防治相关法规,抓紧制定《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管理条例》。继续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查处污染农村饮用水水源和向城镇排水设施违法排污的企业,重点打击利用渗坑渗井或私设暗管排污的违法行为。集中整治化工、冶炼、印染、造纸、制革等重污染行业和工业园区的违法排污问题。对占全国工业水污染负荷65%以上的3200多家工业企业进行重点监管,安装在线监测装置,做到实时监控。对监管失职的执法人员,要严肃追究责任。制定和完善重点流域和敏感水系水环境应急预案,切实抓好水环境安全事故防范工作。

(四)运用市场机制推进污染治理,切实提高污染防治能力

大力推进水价改革,积极落实污水处理收费政策。所有城镇都要开征污水处理费,并逐步提高收费标准,原则上达到每吨污水收费0.8元。2008年年底前,所有自备水源用户都要开征污水处理费。凡收费不到位的地方,当地财政要对运营成本给予补助。落实国家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方面给予的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单位改制转企,实行特许经营,并强化监管。完善生态补偿政策、机制,开展生态补偿试点。

为全面了解我国环境状况,掌握各类污染源的基本信息,国务院决定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开展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并成立了由曾培炎副总理担任组长的普查领导小组,这是我国环境保护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将为我国的环境保护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把“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作为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将组织全国的环境科技力量,共同攻克水污染防治领域的重大技术和关键技术。同时,将加快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强化地方监管能力,切实提高环境执法监督水平。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高度重视水污染防治工作,多次组织执法检查和调研,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报告和建议,有力地推动了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全国人大常委会这次听取汇报,是对国务院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实现“十一五”水环境保护目标。 2100433B

查看详情

国务院关于当前水环境形势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报告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防回流污染止回阀

  • DN50
  • 奇众
  • 13%
  • 上海奇众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防回流污染止回阀

  • DF41X-16 DN50
  • 广阀
  • 13%
  • 中山市广阀机电阀门销售部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污染源公示牌PVC

  • 品种:PVC广告牌;规格型号(m):0.6×0.8;结构材料:PVC;
  • 希尔瑞
  • 13%
  • 西安希尔瑞广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防水防尘断路器

  • 型号:FLK32,规格:FLK-32
  • 13%
  • 广州市人民电器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防水防尘断路器

  • 型号:FLK100,规格:FLK-100
  • 13%
  • 广州市人民电器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设备

  • 台班
  • 汕头市2011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设备

  • 台班
  • 广州市2010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设备

  • 台班
  • 广州市2010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设备

  • 台班
  • 广州市2010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设备

  • 台班
  • 韶关市2009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资源水环境信息

  • 详见附件
  • 1套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5-19
查看价格

诊断报告工作

  • 在医生诊断端,部署诊断报告工作站軟件,支持多屏幕显示,提供影像快速调阅及影像处理工具,提供诊断报告模板,支持进行典型病案收藏,提供所见即所得报告形式,可对病人历史诊断信息进行查询比较,提供多模式图像调阅
  • 1套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8-09-25
查看价格

红(白)蚁防治

  • 红(白)蚁防治
  • 60000
  • 3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6-08
查看价格

独幢别墅白蚁防治

  • 独幢别墅白蚁防治
  • 4500m²
  • 1
  • 中档
  • 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7-06-16
查看价格

辅材机械调差系数

  • 辅材机械调差系数
  • 01
  • 1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09-12-02
查看价格

国务院关于当前水环境形势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报告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国务院关于当前水环境形势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报告文献

对水污染防治的几点思考 对水污染防治的几点思考

对水污染防治的几点思考

格式:pdf

大小:152KB

页数: 4页

对水污染防治的几点思考——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始于70年代末期,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成就。尤其是近几年,党和国家对水污染防治工作高度重视,投入在逐步增加,全社会环境保护的意识普遍提高。“九五”期间,国家重点开展了“三河三湖”的水污染治...

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

格式:pdf

大小:152KB

页数: 2页

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 时效性 有效 颁布单位 国务院 颁布日期 1984.05.08 实施日期 1984.05.08 决定 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防治污染和自然环境破坏 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中的一项基本国策 为了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全面高涨的任务 保障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使我们的环境状况同国民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物质文化生 活水平的提高相适应 特作如下决定 一 成立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其任务是 研究审定有关环境保护的方针 政策 提 出规化要求 领导和组织 协调全国的环境保护工作 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设 在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二 国家计委 国家经委 国家科委负责做好国民经济 社会发展计划和生产建设 科 学技术发展中的环境保护综合平衡工作 工交 农林水 海洋 卫生 外贸 旅游等有关部 门以及军队 要负责做好本系统的污染防治和

国务院关于水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简介

--2008年12月24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当前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进展情况,请予审议。

一、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的进展

(一)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2007年,全国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保持稳定,407个国家监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9.9%、26.5%和23.6%,与2006年相比,劣Ⅴ类水质断面所占比例下降了2.4个百分点。全国294个省界断面中,Ⅰ~Ⅲ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42.2%,比2006年提高3.5个百分点。浙闽、西南、西北诸河水质良好。三峡库区水质无明显变化,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干线水质有所好转。全国地下水水质状况变化不大。

(二)《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稳步实施。2007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目前(2008年),《规划》涉及的近30个专项规划(方案)已印发实施,各项任务也已分解落实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划》实施情况考核评估机制已经建立,各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数据每半年公布一次。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稳步推进,国务院成立了由温家宝总理担任组长的国家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批复了《“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印发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受国务院委托,环境保护部与各省级人民政府签订了“十一五”水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强化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三项措施,主要污染物减排取得了一定成效。2008年上半年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同比下降2.48%。

(三)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得到加强。有关部门编制并实施了《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6-2020年)》。在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中,也将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作为重要内容予以安排。有关部门制订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修订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加大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保执法力度,2007年,共取缔一级水源保护区内排污口942个,停建二级水源保护区内可能造成污染的建设项目1294个,限期治理931个。自2006年以来,中央累计安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238亿元,解决全国1.09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一定进展。“十一五”期间,淮河、海河、辽河、巢湖、滇池、松花江、三峡库区及其上游、黄河中上游等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共安排污染治理项目2712个,投资1600亿元。截至2008年9月,已经建成881个,在建960个,完成投资510亿元。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共安排2010年以前的项目878个,投资68.89亿元;截至2008年9月,已建成5项,在建146项,完成投资22亿元。江苏、山东两省根据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编制了实施方案,2008年共安排污染治理项目426个,投资152.79亿元;截至2008年9月,已建成359个,在建52个,完成投资82.18亿元。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2012年以前共安排10类治理工程,投资585.45亿元;目前(2008年),江苏、浙江省和上海市的实施方案正在报批,部分治理项目已经启动。辽宁省在辽河流域、山东省在南四湖流域、河北省在子牙河流域、云南省在滇池流域都明显加快了治污进程,取得了积极成效。

(五)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有关部门印发了《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也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各地按照“厂网并举、管网先行”的原则,加强了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中央财政设立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以奖代补”专项资金,2007年和2008年分别安排“以奖代补”资金65亿元和70亿元。截至2008年10月,全国设市城市、县及部分重点建制镇共建成污水处理厂1459座,日处理能力8553万吨(36个大城市共建成288座,日处理能力为3497万吨),分别比“十五”末期增加了60.5%和42.6%,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已由2005年的52%增加到2007年的63%;在建城镇污水处理项目1033个,设计日处理能力约3595万吨。有关部门建立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动态监管和评估制度,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率明显提高。2008年1-10月份,全国已投入运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累计处理污水达190亿吨,运行负荷率达到76%,同比分别增长了21%和约3个百分点。

(六)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转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有关部门正在抓紧实施农村环境保护“以奖促治”政策,已安排中央投资5亿元,支持首批近700个村镇实施环境综合整治。中央财政加大了对土壤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村沼气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等的支持力度,启动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到2007年年底,农村户用沼气已达2650万户,大中型沼气工程190多处,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6700处;2008年中央投资60亿元,可建设农村户用沼气680万户。有关部门继续加强防护林和湿地保护工程建设,完成造林面积45.8万公顷;继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2008年中央投资11.5亿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9亿亩,可减少不合理施肥110多万吨(折纯量)。

(七)船舶污染防治得到加强。有关部门出台了《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港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在沿海和长江、黑龙江、珠江等水域开展了限制船舶污染物排放专项行动,逐步实现船舶污水零排放。国家、海区、省(自治区、直辖市)、港口地市、码头和船舶六级溢油应急反应体系已基本形成,主要港口都已配备了围油栏、撇油器、消油剂、吸油毡等防污器材,初步形成了防止和控制重大污染事故的应急反应体系。有关部门加强船舶污染应急能力建设,实施《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逐步提高了我国船舶污染应急能力和水平。

(八)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对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了修订,完善了水污染防治管理体系,强化了政府的环保责任,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为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有关部门先后转发或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节选)》、《关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移送涉嫌环境犯罪案件的若干规定》等,为依法严惩污染环境的犯罪行为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财政、税收、价格、信贷、保险、贸易等政策,建立了金融机构与环保部门信息共享、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双高(高污染、高风险)”产品目录、出口企业监管信息共享等制度和机制,全面监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环境行为。

(九)水污染防治执法力度不断加大。有关部门连续五年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环保专项行动。2008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60余万人次,检查企业70多万家次,对1.5万家环境违法企业进行了立案查处,挂牌督办典型环境违法案件3000余件;取缔、关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及违法建设项目845个、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超标排污的造纸企业621家;责成384家污水处理厂和500余家垃圾填埋场进行限期整改,对60余家超标排污、设施不运行、污泥未依法处置的污水处理厂进行了严肃查处。全国人大连续多年开展环境保护执法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各级人民政府不断加强环保工作。

支持境保护的要求治工作提供了强(十)水污染防治支撑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政府、企业、社会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正在逐渐形成,水污染治理投资不断增加。2007年,污染治理投资3387.6亿元,比上年增加32%,占当年GDP的1.36%。有关部门开展了跨省流域生态补偿的研究工作,推动建立流域下游对上游水资源、水环境保护的补偿和上游对下游超标排污或环境责任事故赔偿的双向责任机制。国家启动了“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专项,将为水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相关部门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从制度上保障了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每年发布《中国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和《中国环境统计年报》,为社会各界能够客观了解我国的环境状况提供了基础数据。

二、水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水环境安全仍然面临威胁。全国七大水系中,劣V类水质的断面超过五分之一。国家重点监控的28个湖库中,部分湖库和河流水华频繁发生,甚至影响到周边群众的饮水安全。

(二)主要污染物减排面临巨大压力。虽然污染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出现了历史性转折,实现双下降,但是距离完成“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较2005年减少10%的目标依然有较大差距;另外,污染治理设施和减排工程运行不足、部分企业偷排漏排等问题屡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减排效果。

(三)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依然面临威胁。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调查显示,有四分之一左右的水源地存在污染物超标现象。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管理还仅限于主要污染物,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监测与管理在大多数地方还未纳入工作范围。

(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进展缓慢。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总体进展缓慢,时间过半,任务尚未过半,如期实现规划目标、完成规划任务的压力很大。36个大城市实现污水全部收集和处理目标任务艰巨,部分城市污水处理率仍较低。跨行政区域水质目标考核机制处在探索阶段,规划执行效果评估尚未与环境质量改善建立有机联系。

(五)突发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近几年,沱江水污染事件、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湘江镉污染、太湖蓝藻暴发、秦皇岛洋河水库水华、云南富宁县危险化学品翻车污染事故、云南阳宗海砷污染事故等重大突发环境事件不断发生。2007年,全国共发生突发环境事件462起,其中水污染事件178起,占38.5%。

(六)环境监管有待加强。水环境监管能力不能满足水环境管理需求,环境管理队伍人员不足、能力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环保执法权威尚未有效树立,执法难的问题较为严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存在。

三、下一步工作设想

水污染防治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今后的任务仍很艰巨,面临新的考验。水污染防治工作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污染减排为中心,以饮用水水源保护为重点,以跨行政区域水质目标考核为手段,努力完成“十一五”各项任务。具体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继续抓好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着力推进结构减排,督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加大对造纸、酿造、印染、制革、医药、选矿以及化工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加快推进工程减排,进一步加大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力度,在36个大城市率先实现污水的全部收集和处理;大力推进管理减排,不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引导循环经济有序发展。继续实施主要污染物减排考核制度,强化地方政府减排责任。

(二)严格扩大内需过程中的环保准入。为有效应对当前经济形势,中央确定将拉动内需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近两年将有4万亿元的投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医疗保障等工作,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也将采取相应措施。这对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极好的机遇,同时对环评审批、环保执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环评审批方面,对国家政策支持、符合扩大内需要求和环保法律规定的建设项目要加快环评审批,开辟“绿色通道”。在提高审批效率的同时,对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从严把关,严禁审批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的项目。不能为了拉动内需而放松环保要求,不能因为要上项目而降低环保门槛。严格限制审批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等环境敏感区有影响的项目。严格控制资源消耗型项目建设。

(三)进一步强化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抓住当前扩大内需、增加环保投入的机遇,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实施力度。实施规划执行情况评估考核制度,推动地方政府加快规划项目建设。督促太湖等重点流域实施更加严格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强化对点源的监督管理,研究面源污染治理综合措施,开展内源污染防治,采取调水、清淤、生态修复等综合措施,切实改善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将产业结构调整与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水资源紧缺、水污染严重的流域、区域,把强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淘汰落后产能作为深化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手段,全面提升水污染防治水平。

(四)努力提高饮水安全保障水平。严格按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科学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加大保障饮用水安全相关规划的实施力度;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级管理制度,强化保护区内建设项目和人为活动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研究制定《饮用水源地水质标准》,不断提高饮用水水源环境质量监测能力。建立并完善城乡饮用水水源污染应急预警体系,做好枯水期和汛期污染联防联治工作,防止发生危及群众饮水安全的重特大水污染事故。

(五)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强农村分散水源地的监测与管理,防止发生水源污染事故。因地制宜处理好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加快人口集中和环境敏感地区乡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积极防治土壤环境污染,在深入做好土壤污染调查的基础上,启动农村土壤污染修复试点工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继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继续扩大乡村清洁工程建设范围和规模,大力普及农村户用沼气;推广集成配套的节肥、节药、节水实用技术,从源头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合理确定畜禽养殖规模,鼓励发展高效生态养殖业,加强畜禽养殖粪便治理,建成一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加快制订《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促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规范化、法制化。强化防护林和湿地保护工程建设,发挥其防污减污作用。

(六)完善跨行政区域水质考核制度。抓紧建立和完善跨省界断面水质考核制度,促进水环境质量改善。与此同时,将跨行政区域水质考核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切实推动地方人民政府落实水污染防治责任。目前(2008年),有关部门正在制定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执行情况评估办法,计划从2009年起,对重点流域跨省界断面水质状况和相关省级人民政府上一年度规划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考核。

(七)加大水污染防治监督检查力度。继续认真实施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加快制定《排污许可证管理条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城镇污水处理厂监督管理条例》、《流域生态补偿管理条例》、《污染源限期治理管理办法》、《环境影响评价区域限批管理办法》等配套法规和规章。继续开展整治环境违法行为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进一步强化责任追究。完善重大水污染违法案件移送司法及协同配合机制,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加强涉水部门的沟通、协调,依法统一发布水环境质量信息,强化信息共享和部门联动。完善跨部门、跨区域的水污染联防机制,研究理顺流域管理体制,推动水污染防治形成合力。

(八)进一步完善水污染防治保障机制。健全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整体提升污染治理能力和水平。健全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利用财政、税收、价格、信贷、保险等多种手段促进水污染防治工作。抓紧实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水污染防治中的重大作用。加强新技术的推广利用,加大高浓度有机废水、分散生活污水处理新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快相关科研成果的转化。制订各流域水污染应急预案和饮用水水源地的应急保障方案,不断加强水污染预警和风险管理。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高度重视水污染防治工作,多次组织执法检查和调研,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报告和建议,有力地推动了水污染防治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天(2008年12月24日)听取汇报,进一步体现了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努力实现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推动全国环境质量逐步改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2100433B

查看详情

怎么看当前钢材市场形势和未来运行趋势

 

 

    从钢铁市场角度来看,我们认识国际经济形势重点是把握危机时期的经济以及大宗商品的价格演变规律和趋势。我们认识中国经济的运行态势、存在问题、政策调整方向,目的是把握经济演变形势对钢铁价格市场供需关系和价格走势的影响关系。

 

金融震荡、经济恢复缓慢,影响国际钢市也陷入疲软走势

 

    2011年,世界粗钢产能利用率为80.6%,全球不包括中国粗钢产量实际上并没有达到2008年的水平。

国际钢材市场价格近期也面临回落趋势。

    铁矿石已经失去了推升钢价走高的动力,只能依附于钢价走势波动,近期铁矿石价格小幅上涨只是幕后推手的推动。港口近亿吨的铁矿石积压、国际铁矿石新产能的涌现、中国钢铁企业走出去建设铁矿石产业链安全的实践、世界钢铁业呼吁恢复长期协议矿、世界经济的长期疲软,都表明铁矿石长期价格走势将是回落的大趋势。

   国内市场的低迷和国际市场的价格压力,中国钢材出口价格也面临回落的趋势。

    受国际经济不景气影响,我国钢材出口延续在400~500万吨水平徘徊。

    不能低估了这轮资产泡沫破灭对世界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世界经济,特别是欧美经济震荡风险。世界钢铁市场正承受经济恢复再次放缓的冲击,这种经济态势特征至少要延续下去。

 

 

 

 

 

查看详情

昌宁县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简介

昌宁县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水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当前,我县水环境质量整体较好,但两大水系部分支流地表水环境质量呈下降态势。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发展,水污染防治压力进一步加大。为强化全县水环境管理,加强水污染防治,改善水环境质量,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当代和后代子孙赖以生存的水环境,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云政发〔2016〕3号)及《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保山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保政发〔2016〕38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云南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生态立县、环境优先”的发展战略,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原则,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的方针,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强化源头控制,水陆统筹,河湖(库)兼顾,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逐步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新机制,为建设活力、小康、美丽、宜业、幸福昌宁,推进昌宁跨越发展、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提供良好的水环境保障。

(二)总体要求

按照“保护好水质优良水体、整治不达标水体、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的总体思路,改革创新、综合施策,统筹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切实维护好澜沧江、怒江两大水系优良水体的水生态环境质量;着力提升右甸河、枯柯河等流域水环境质量,提高优良水体比例;加强澜沧江县级自然保护区沿江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整治城市黑臭水体,确保饮用水水源安全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稳定,不断提升昌宁县良好的水生态环境质量。

二、工作目标和主要指标

(一)工作目标

到2020年,全县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两大水系优良水体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右甸河、枯柯河等重点河流水质逐步改善。枯柯河流域污染较重水体逐步恢复使用功能。全面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质量保持稳定。水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到2030年,全县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恢复。至本世纪中叶,水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水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二)主要指标

到2020年,纳入国家、省地表水考核断面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由50%提升至100%。澜沧江水系优良水体比例保持100%,怒江水系优良水体比例由50%提升至100%。澜沧江右甸河断面水质维持在Ⅲ类以上,勐波罗河柯街断面水质提升达到或优于Ⅲ类。完成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目标任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达到100%。地下水质量保持稳定。

(三)“十三五”年度目标

到2016年底,国家、省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以上,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以上。澜沧江、怒江流域优良水体比例分别达到100%、100%。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保持稳定。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到2017年底,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以上,澜沧江、怒江流域优良水体比例分别达到100%、100%。建成区黑臭水体有所减少。

到2019年底,建成区力争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目标。

到2020年底,全面完成《昌宁县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工作目标,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地表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以上,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以上。澜沧江、怒江流域优良水体比例分别达到100%、100%。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保持稳定。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三、防治任务和职责分工

(一)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

1.深化重点流域污染防治

配合省环境保护厅、市环境保护局编制实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按照国家和省建立的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体系,深化分区、分级、分类防治,提升流域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化环境容量较小、生态环境脆弱、环境风险较高的枯柯河、右甸河等重点支流污染治理,加强涉重企业的日常监管。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工业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财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水务局等配合。

加强水质优良水体保护。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到2017年底,组织开展行政区域内现状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优良水体生态环境安全调查与评估,制定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方案。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总量。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建设和修复,防止生态环境退化。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财政局、水务局、林业局等配合。

开展提升良好水体水质工作。

——重点推进右甸河、枯柯河等河流生活污染治理。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城镇生活污水及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建设,提高管网覆盖率、污水收集和处理率。加强农村生活污染治理,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财政局、环境保护局等配合。

——重点推进枯柯河、右甸河等河流流域及小湾电站澜沧江水域昌宁蓄水段内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高效生态农业。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水产养殖污染为主,切实改善水环境质量,全面提升优良水体比例。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县农业局(畜牧局)牵头;县环境保护局、发展改革局、财政局、水务局等配合。

——强化枯柯河、右甸河等流域工业污染治理。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加强排污企业的日常监管,确保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

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落实。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工业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财政局等配合。

——强化枯柯河、右甸河、黑惠江等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在枯柯河、右甸河、黑惠江流域推广高效生态农业,加强农药化肥的使用管理,科学、安全、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推广高效低残留的环保型生物农药。结合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改水、改厕、改灶、改厩,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水体未经处理进入河道及农业生产废弃物进入河道。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县农业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环境保护局、水务局、财政局等配合。

——强化右甸河流域水生态功能修复。实施河道清淤、护岸结构及河道绿化工程,恢复河道泄水功能,确保河道畅通。

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落实。县水务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财政局、环境保护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农业局等配合。

——强化右甸河、枯柯河流域工业污染源治理及日常监管。对沿江岸重点企业进行彻底清查、清理整治,对沿岸私设排污口行为实施排查,拆除非法排污口,杜绝污水外溢和偷排现象。加快昌宁生物资源加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

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落实。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工业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财政局、水务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配合。

2.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

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

——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开展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依法清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强化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财政局、水务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等配合。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到2017年底实现防护隔离。到2020年底,基本完成备用水源或应急水源建设。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水质检测。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县水务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财政局、环境保护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等配合。

强化饮用水供水全过程监管。建立区域内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全过程监管体系。定期监测、检测和评估本行政区域内饮用水水源、供水厂出水和用户水龙头水质等饮用水安全状况。自2018年起,城市饮水安全状况信息向社会公开。

县水务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县环境保护局、发展改革局、财政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昌宁金润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等配合。

3.防治地下水污染

开展地热开发利用情况调查,制定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科学划定地热水保护区,实现隔离防护,建立健全地热资源开发环境动态检测系统。到2020年底,对报废的矿井、钻井、取水井实施封井回填。督促石化生产存贮销售企业和工业园区、矿山开采区、垃圾填埋场等区域进行必要的防渗处理。

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落实。县国土资源局牵头;县安全监管局、环境保护局、财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水务局、工业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等配合。

开展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设施调查,到2017年底,加油站地下油罐全部更新为双层罐或完成防渗池设置。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县安全监管局牵头;县国土资源局、环境保护局、财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水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工业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配合。

4.整治城市黑臭水体

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每半年向社会公布治理情况。按《住房城乡建设部 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的通知》(建城〔2015〕130号)及《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情况的通知》(建办城函〔2016〕125号)要求,大沟桥河为国家及省公布的黑臭水体,到2016年,制定黑臭水体整治方案;到2017年底,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到2019年底建成区力争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目标;到2020年底,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目标。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县环境保护局、水务局、农业局,昌宁金润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等配合。

5.保护水和湿地生态系统

严格湿地红线保护。科学确定湿地红线总量,制定红线管控措施,建立湿地保护红线制度。启动一般湿地认定工作,积极推动省级重要湿地认定工作,完善湿地保护体系。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县林业局牵头;县环境保护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农业局、水务局等配合。

加大高原湿地的保护与恢复。以昌宁沿江湿地为重点,开展退耕还湿、湿地生物群落恢复与重建工作,逐步扩大湿地面积,恢复湿地生态结构与功能。加快推进湿地公园建设,建立保护管理、科普教育、生态恢复、湿地资源合理利用示范区。探索建立湿地保护小区和乡村湿地管理模式,抢救性保护好有重要价值的小块湿地。到2020年底,自然湿地面积保护率达45%,自然湿地总面积不低于0.255万公顷。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县林业局牵头;县环境保护局、财政局、水务局、农业局等配合。

加强湿地资源监管。加快建立湿地监测体系,力争2020年底,基本建成湿地监测网络,建立和完善湿地资源数据库,对湿地资源实行动态管理。组织开展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评估。对自然湿地面积和保护率变化进行核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县林业局牵头;县环境保护局、水务局、农业局等配合。

(二)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1.调整产业结构

依法淘汰落后产能。按照国家有关产业技术政策和省下达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分年度制定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方案,按期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定期向社会发布淘汰名单、工作计划及任务完成情况。未完成淘汰任务的地区,暂停审批和核准其有关行业新建项目。

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落实。工业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环境保护局等配合。

严格环境准入,严禁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建立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监测评价体系,适时启动承载能力监测预警试点工作。到2020年底,完成全县域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现状评价。

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落实。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水务局等配合。

2.优化空间布局

合理确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充分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重大项目原则上布局在重点开发区。鼓励发展节水高效现代农业、低耗水高新产业以及生态保护型旅游业。缺水地区、水污染严重地区要严格控制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发展,新建、改建、扩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减量置换。两大水系干流沿岸严格控制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项目环境风险,合理布局生产装置及危险化学品仓储等设施。

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落实。县发展改革局、工业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牵头;县国土资源局、环境保护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水务局等配合。

推动污染企业退出。到2016年底,完成建成区内现有硅冶炼、化工、酒类制造等污染较重企业的排查。到2020年底,依法关闭或完成搬迁改造。

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落实。县工业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环境保护局按照职责分别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

积极保护生态空间。严格城市规划蓝线管理,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应保留一定比例的水域面积。新建项目一律不得违规占用水域。严格水域岸线用途管制,土地开发利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留足河道、湖泊的管理和保护范围。到2016年底,完成水域岸线现状调查,对非法挤占的,制定限期退出计划。逐步建立生态空间保护评价考核追责制度。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县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环境保护局、水务局等配合。

3.推进循环发展

加强工业水循环利用。推进矿井水综合利用,具备条件的企业,应优先使用经处理的矿井水作为生产用水和周边地区生产、生活及生态用水。推广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促进企业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继续推进制糖、硅冶炼、选矿企业废水深度处理及循环利用,提高重复利用水平。加快推进工业园区水循环利用改造建设工程。

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落实。县发展改革局、工业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牵头;县水务局配合。

促进再生水利用。完善再生水利用设施,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以及生态景观等用水,要优先使用再生水。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处理和利用。具备使用再生水条件但未充分利用的化工等项目,不得批准其新增取水许可。自2018年起,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新建公共建筑和保障性住房,应安装建筑中水设施。

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落实。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水务局等按照职责分别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

(三)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

1.狠抓工业污染防治

取缔“十小”企业。到2016年底,完成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的排查工作,依法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

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落实。工业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环境保护局牵头;县国土资源局、县发展改革局等配合。

专项整治重点行业。在制糖、有色金属等行业开展专项环境治理,新建、改建、扩建上述行业建设项目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量或减量置换。

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落实。县环境保护局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

实施清洁化改造。到2017年底,制糖行业力争完成中低浓度制糖废水循环利用及深度治理,推进采选矿行业实施选矿废水循环利用技术改造。

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落实。工业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

集中治理工业园区水污染。自2016年起,实体化管理的经济合作区和工业园区开展污染治理状况调查。工业园区2017年底应规划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逾期未完成的,一律暂停审批和核准其增加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同时,督促工业园区内企业将工业废水预处理达到集中处理要求后,进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落实。县环境保护局、工业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牵头。

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水污染。自2016年起,开展工业集聚区污染治理状况调查。工业集聚区2017年底应规划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逾期未完成的,一律暂停审批和核准其增加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同时,督促集聚区内企业将工业废水预处理达到集中处理要求后,进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落实。县环境保护局、工业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牵头。

2.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

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到2020年底,达到相应排放标准或再生利用要求。到2020年底,所有重点镇具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85%。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环境保护局等配合。

全面加强配套管网建设。强化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收集。合流制排水系统应加快实施雨污分流改造,难以改造的,应采取截流、调蓄和治理等措施。城镇新区建设或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应实行雨污分流,有条件的地区要推进初期雨水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到2020年底,城市建成区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环境保护局等配合。

规范污泥处理处置。到2016年底,完成污泥处置状况调查。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应进行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处理处置不达标的污泥禁止进入耕地。非法污泥堆放点一律予以取缔。到2017年底,现有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基本完成达标改造,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应于2020年底达到90%以上。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工业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环境保护局、农业局等配合。

3.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

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到2017年底,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配套建设粪便污水贮存、处理、利用设施,改进设施养殖工艺,完善技术装备条件,鼓励和支持散养密集区实行畜禽粪污分户收集、集中处理。推广畜禽粪便污水综合利用技术模式,规范和引导畜禽养殖场做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自2016年起,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要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到2020年底,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70%以上。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县农业局(畜牧局)牵头;县环境保护局等配合。

推进生态健康养殖。到2016年底,制定两大流域和重点湖库流域禁养区、限养区划定方案。加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实施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鼓励有条件的渔业企业开展集约化养殖,推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生态循环水养殖及大水面网箱养殖底排污等水产养殖技术。加强养殖投入品管理,依法规范、限制使用抗生素等化学药品,开展专项整治。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县农业局(畜牧局)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制定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方案。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补助试点经验,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精准施肥技术和机具。新建高标准农田要达到相关环保要求。未达到水质目标要求的区域大中型灌区,要利用现有沟、塘、窖等,配置水生植物群落、格栅和透水坝,建设生态沟渠、污水净化塘、地表径流集蓄池等设施,净化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逐年提高。到2020年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80%以上,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20%以上,肥料、农药利用率均达到3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50%以上。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县农业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工业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国土资源局、环境保护局、水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配合。

调整种植业结构与布局。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地下水易受污染地区要调整种植结构,优先种植需肥需药量低、环境效益突出的农作物。在水资源问题突出的地区实施水改旱。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县农业局、水务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国土资源局等配合。

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元,实行农村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有条件的乡镇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深化“以奖促治”政策,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河道清淤疏浚,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到2020年底,全县20%以上的建制村完成环境综合整治。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农业局、水务局等配合。

4.加强船舶码头污染控制

积极治理船舶污染。依法强制报废超过使用年限的船舶,规范拆船行为。到2016年底,依据内河船舶污染现状及其设施设备有关环保标准执行情况,提出船舶港口码头污染防治目标及工作要求。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县交通运输局牵头;工业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环境保护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配合。

增强航道码头、渡口污染防治能力。新建航道码头、渡口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加强环境日常监管。到2020年底,内河航道码头、渡口达到建设要求。督促航道码头、渡口经营人制定防治船舶及其有关活动污染水环境的应急计划。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县交通运输局牵头;工业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农业局等配合。

(四)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

1.控制用水总量

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开展取用水总量全面调查,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许可。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单位和其他用水大户实行计划用水管理。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建立健全昌宁县水资源保护考核评价体系,节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用水要达到行业先进水平,节水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运。到2016年底,建立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到2020年底,全县用水总量控制在2.26亿立方米以内。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县水务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工业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农业局等配合。

严控地下水超采。开展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易发区排查,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开发利用地下水,应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严格控制开采深层承压水,地热水、矿泉水开发应严格实行取水许可和采矿许可。依法规范机井建设管理,到2016年底,完成已建机井登记排查。对未经批准和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水井,一律予以关闭。超采区内禁止工农业生产及服务业新增取用地下水。到2017年底,完成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和地面沉降控制区范围划定工作。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县水务局、国土资源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工业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财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农业局等配合。

2.提高用水效率

抓好工业节水。根据国家鼓励和淘汰的用水技术、工艺、产品和设备目录,完善高耗水行业取用水定额标准,开展节水诊断、水平衡测试、用水效率评估,严格用水定额管理。到2020年底,高耗水行业达到先进定额标准。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1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力争达到95%以上。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工业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水务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配合。

加强城镇节水。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节水标准的产品、设备。公共建筑必须采用节水器具,限期淘汰公共建筑中不符合节水标准的水嘴、便器水箱等生活用水器具。鼓励居民家庭选用节水器具。到2016年底,对使用超过50年和材质落后的供水管网进行排查,制定更新改造方案,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2017年控制在12%以内;2020年控制在10%以内。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新建城区硬化地面,可渗透面积要达到40%以上。自2016年起,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新建公共建筑,应安装雨水利用设施。推动其他新建住房安装雨水利用设施。

3.科学保护水资源

加强江河湖库水量调度管理。建立健全水量调度方案。加强两大水系生态流量保障工程建设,采取闸坝联合调度、生态补水等措施,合理安排闸坝下泄水量和泄流时段,维持河湖基本生态用水需求,重点保障枯水期生态基流。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发挥好控制性水利工程在改善水质中的作用。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县水务局牵头;县环境保护局配合。

四、制度保障和工作措施

(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1.理顺价格税费

加快水价改革。建立完善居民阶梯水价制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全面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的基础上,到2020年底全面实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认真落实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要求,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县发展改革局牵头;县财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水务局、农业局等配合。

完善收费政策。适时修订城镇污水处理费、排污费、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合理提高征收标准,做到应收尽收。合理制定地下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和用水限额,并通过价格政策提高地下水用水成本,有效控制地下水超采区农业用水。完善计量设施,合理制定农业用水价格,推行终端水价计量收费制度。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县发展改革局、财政局牵头;县环境保护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水务局等配合。

依法落实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税收优惠政策。按照国家和云南省总体部署,配合做好环境保护税立法、资源税税费改革等工作。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县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工业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配合。

2.拓宽投融资渠道

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在水污染防治领域探索建立健全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和机制开展环境绩效合同服务试点。加快构建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融资协调机制,通过政银企合作、设立引导基金等多种方式,形成“政府投资 金融资本”“政府投资 民间资本”等多种融资机制,进一步推进投资向投融资转变。鼓励金融机构进一步探索创新信贷服务,支持开展排污权、收费权等担保创新类贷款业务。积极推动设立融资担保基金,推进环保设备融资租赁业务发展。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中国人民银行昌宁县支行,县发展改革局、财政局牵头;县环境保护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中国银监会保山监管分局昌宁办事处配合。

增加政府资金投入。根据事权划分,逐年加大水环境保护项目支持力度,合理承担部分属于中央、省和地方共同事权的水环境保护项目,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支持。重点支持污水处理、污泥处理处置、河道整治、饮用水水源保护、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应急清污等项目和工作。对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及运行费用分级予以必要保障。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县财政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环境保护局等配合。

3.建立激励机制

落实节水环保“领跑者”制度。按照国家实施方案开展节水环保“领跑者”行动。鼓励节能减排先进企业、工业集聚区在用水效率、排污强度等方面达到更高标准,支持开展清洁生产、节约用水和污染治理等示范。

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落实。县发展改革局牵头;工业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财政局、环境保护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水务局等配合。

推行绿色信贷。严格限制环境违法企业贷款。开展涉及重金属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等高环境风险企业环境污染保险责任试点,逐步完善环境污染保险责任制度。加强环境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环境保护、银行、证券、保险等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协作联动。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中国人民银行昌宁县支行牵头;工业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环境保护局、水务局,银监会保山监管分局昌宁县办事处等配合。

(二)严格环境执法监管

1.健全地方管理制度

严格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积极推动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清理、修订和出台水污染防治领域的行政规范性文件,逐步建立较为完整的水生态文明地方性配套管理制度。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县法制办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工业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国土资源局、环境保护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水务局、农业局(畜牧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等配合。

2.加大执法力度

所有排污单位必须依法实现全面达标排放。逐一排查工业企业排污情况,排污单位应采取措施确保稳定达标;对超标和超总量的企业予以“黄牌”警示,一律限制生产或停产整治;对整治仍不能达到要求且情节严重的企业予以“红牌”处罚,一律停业、关闭。自2016年起,定期公布环保“黄牌”“红牌”企业名单。定期抽查排污单位达标排放情况,结果向社会公布。

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落实。县环境保护局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

完善县级稽查、县级和园区检查的环境监督执法机制。定期开展环境执法监督检查。强化环境保护、公安、监察等部门协作,积极推进环境执法与刑事司法的工作衔接,完善协调通报、案件移送、重大案件会商和联合督办等机制,对有案不移、以罚代刑等行为,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加大环境执法个案监督力度。加强对乡镇人民政府、园区和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

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落实。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工业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公安局、监察局等配合。

全面落实环境执法责任制。加强环境执法资格管理,依法审查、确认环境执法主体资格并向社会公布,环境执法人员未经执法资格考试合格,不得授予环境执法资格,不得从事环境执法活动。依法梳理环境执法依据、执法职权、执法责任,严格确定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机构的执法职权、岗位执法责任。定期开展环境执法案卷评查工作,规范环境执法行为,提高环境执法办案质量。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法制办、编办等配合。

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依法重点打击私设暗管或利用渗井、渗坑、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有害污染物废水、含病原体污水,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处理设施,或者未经批准拆除、闲置水污染物处理设施等环境违法行为。对未完成停产整治任务擅自生产的,依法责令停业关闭。对造成生态损害的责任者严格落实赔偿制度。严肃查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领域未批先建、边批边建、越权审批等违法违规行为。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落实。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公安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配合。

建立环境保护重大案件法制审查制度。强化主管部门及其执法人员的程序意识,严格遵守环境执法中的回避、公开、告知、听证、说明理由等制度,切实保障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充分发挥法制部门作用,对重大、疑难的环境执法案件,实行法制审查和集体审议决定制度,确保环境执法公正,提高环境执法质量。

各乡镇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负责落实。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公安局、法制办等配合。

3.提升监管水平

完善流域协作机制。健全跨部门、区域、流域水环境保护议事协调机制。流域上下游各乡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之间加强协调配合,定期会商,实施联合监测、联合执法、应急联动、信息共享。在两大流域、重点区域建立水污染防治联动协作机制。建立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水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交通运输局、水务局、农业局等配合。

提高环境监管能力。配合落实省以下环保监测和监察执法机构垂直管理制度。制定并实施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方案。加强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应急等专业技术培训,严格落实执法、监测等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基层环保执法力量,具备条件的乡镇(街道)配备必要的环境监管力量。自2016年起,逐步推行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

各乡镇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负责落实。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财政局、编办配合。

4.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优化调整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点位),完善水环境监测网络。加强水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全面提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全指标监测、地下水环境监测及环境风险防控和突发事件应急监测能力。到2020年底,建成全县统一的水环境监测网络,形成水环境质量监测预报预警体系。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水务局配合。

(三)切实加强水环境管理

1.深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完善污染物统计监测体系,将工业、城镇生活、农业等各类污染源纳入调查范围。严格控制对水环境质量有突出影响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重金属等污染物排放总量,认真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约束性指标体系。

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落实。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工业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水务局、农业局等配合。

2.严格环境风险控制

定期评估沿江河湖库工业企业、工业集聚区环境和健康风险,落实防控措施。评估现有化学物质环境和健康风险,按照国家发布的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对高风险化学品生产、储存、销售、运输、使用进行严格限制。加强尾矿库隐患排查和综合治理。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制度,将建在禁建区内、涉及有毒有害污染物、下游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其他敏感点的尾矿库列为重大环境安全隐患,建立尾矿库环境安全管理台账,加强对隐患登记、整改、销号的全过程管理。

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落实。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工业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安全监管局等配合。

稳妥处置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各乡镇人民政府及工业园区管委会要制定和完善水污染事故处置应急预案,落实责任主体,明确预警预报与响应程序、应急处置及保障措施等内容,依法及时公布预警信息。

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落实。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水务局、农业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等配合。

3.全面实施排污许可制

纳入排污许可证制度管理的排污单位应依法申领排污许可证。加强许可证管理,以改善水质、防范环境风险为目标,将污染物排放种类、浓度、总量、排放去向等纳入许可证管理范围。依法查处无证排污、超证排污等行为。探索研究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到2018年底,完成县级重点污染源动态管理系统信息平台建设。

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落实。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配合。

(四)强化科技支撑

1.推广示范适用技术

加快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加强环保科技成果共享平台建设,推动技术成果共享与转化。依据国家技术指导目录,开展节水治污水生态修复等先进适用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依托两大流域干、支流水污染防治重大工程,加快水污染综合治理技术成果应用,推广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畜禽养殖与重金属污染防治等适用技术;重点推广节水、城市地表径流污水收集与处理利用等适用技术;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推广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村镇生活污水与农村垃圾固废物处理等适用技术,建立示范点。发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推动县内外水处理重点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昌宁县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示范推广控源减排和清洁生产先进技术。

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落实。县工业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环境保护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水务局、农业局等配合。

2.引进水污染防治前瞻技术

支持开展水资源节约、重点行业废水深度处理、生活污水低成本高标准处理、饮用水微量有毒污染物处理、地下水污染修复、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等领域关键技术引进和推广。针对冶金、化工等重点重污染行业,实施废水(重金属、高盐、高浓度有机废水等)深度处理、全过程治理、循环利用等关键技术应用。加强水生态保护、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水环境监控预警、水处理工艺技术装备等领域的对外交流合作。

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落实。县工业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国土资源局、环境保护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水务局、农业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等配合。

3.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规范环保产业市场。落实国家、省环保工程设计、建设、运营等领域招投标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通过实施节水改造项目和重大水污染治理工程推进先进适用的节水、治污、修复技术和装备产业化发展。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县发展改革局牵头;工业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财政局、环境保护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水务局等配合。

加快发展环保服务业。明确监管部门、排污企业和环保服务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完善风险分担、履约保障等机制;鼓励发展环保服务总承包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以污水、垃圾处理和工业园区为重点,积极申报省级、市级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并组织实施,推进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

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落实。县发展改革局、财政局牵头;县工业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环境保护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配合。

五、组织实施和考核监督

(一)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考核奖惩

1.强化政府责任

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是本方案的实施主体,未达到水质目标要求的水体(昌宁县枯柯河柯街断面),由县人民政府制定科学合理制定水体达标方案,报市人民政府审批,省政府备案,并在2017年6月底完成方案的编制、审批、备案和公开。要建立健全定期协调、定期检查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机制,落实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约束、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责任制,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统筹城乡水污染治理,强化监管,确保全面完成各项任务。

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落实。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财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水务局等配合。

2.加强部门协调联动

到2016年9月底,县直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研究制定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作部门实施方案。牵头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协作,形成合力,认真抓好《重点任务及完成指标年度计划》各项工作,落实重点任务及指标;要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督,建立部门每半年定期水质分析会商制度,及时发现解决水污染防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强力推进水污染防治各项工作;每年6月30日和12月30日前完成部门自检自查工作,报县环境保护局汇总,形成全县半年或年度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报告;水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情况、水质目标变化情况或重大问题及时向县人民政府报告。

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落实。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工业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财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水务局、农业局、林业局、国土资源局、交通运输局、法制办,地税局、国税局、中国人民银行昌宁支行等配合。

3.落实排污单位主体责任

排污单位要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维管理,开展自行监测,落实治污减排、环境风险防范等责任。工业集聚区内的企业要探索建立环保自律机制。

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落实。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国资委、工业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配合。

4.严格目标任务考核

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各部门、工业园区管委会签订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分解目标任务,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党政同责”。每年对各乡镇、园区及各部门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落实。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委组织部配合。

将考核结果作为水污染防治有关资金分配的主要依据。

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落实。县财政局、发展改革局牵头;县环境保护局配合。

对未通过年度考核的,要约谈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及其有关部门相关负责人,提出整改意见,予以督促。对未按时完成水质达标任务的区域实施挂牌督办等措施。对因工作不力、履职缺位等导致未能有效应对水环境污染事件的,以及干预、伪造数据的,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对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导致水环境质量恶化,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要记录在案,视情节轻重,给予组织处理或党纪政纪处分,已经离任的也要终身追究责任。

县委组织部牵头;县监察局、环境保护局配合。

(二)强化社会监督,推进公众参与

1.依法公开环境信息

综合考虑水环境质量及达标情况等因素,每年通过政府网站公布各乡镇水环境状况。水环境状况差、经整改后仍达不到目标要求的乡镇,不得参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水务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等配合。

县人民政府将通过网站或公报定期公布行政区域内水环境质量状况。建立排污企业环境信息公报制度,依法向社会公开其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主动接受监督。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工业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等配合。

2.加强社会监督

为公众、社会组织提供水污染防治法规培训和咨询,邀请其全程参与重要环保执法行动和重大水污染事件调查。公开曝光环境违法典型案件。建立健全举报制度,充分发挥“12369”环保举报热线和网络平台作用。限期办理群众举报投诉的环境问题。通过公开听证、网络征集等形式,充分听取公众对重大决策和建设项目的意见。积极推行环境公益诉讼。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县环境保护局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

3.构建全民行动格局

树立“节水洁水,人人有责”的行为准则。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客观规律的认识。依托中小学节水教育、水土保持教育、环境教育等社会实践基地,开展环保社会实践活动。支持民间环保机构、志愿者开展工作,建立健全专家参与机制,加强媒体环保宣传的重要纽带作用。倡导绿色消费新风尚,开展环保社区、学校、家庭等群众性创建活动,推动节约用水,鼓励购买使用节水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教育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水务局等配合。

水污染防治工作任重道远,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要切实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的关系,严格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云南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保山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和本方案要求,着力解决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水环境问题,攻坚克难,确保如期完成全县水环境治理与保护目标任务,努力成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2100433B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