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成立于1997年4月,其前身可追朔到1938年的原广西大学理工学院电机工程学系。学院拥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和农业电气化3个专业。2017年因学校专业调整,停办农业电气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 
学院拥有电气工程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广西壮族自治区院士工作站、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含七个二级学科)、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含六个二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含五个二级点)、专业学位硕士点(电气工程、控制工程)。 
学院现有教职工104人,其中专任教师77人,实验教师19人,学工及行政人员8人。专任教师中,教授、教授级高工等25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和副研究员等29人,讲师23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40人。学院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员1人,广西高校“跨世纪人才工程”人员1人,广西高校教学名师2人。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学院还聘请清华大学卢强院士、华中科技大学程时杰院士等为客座教授或特聘教授。 

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基本信息

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学位状况

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学位点

一级学科博士点

二级学科硕士点

专业学位硕士点

高校硕士

电气工程

电机与电器

电气工程(工程硕士)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二级学科博士点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控制工程(工程硕士)

电机与电器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工业工程(工程硕士)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复杂系统控制与优化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电力装备与智能信息技术

复杂系统控制与优化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电力装备与智能信息技术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一级学科硕士点

系统工程

电气工程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控制科学与工程

导航、制导与控制

管理科学与工程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一级学科博士点

电气工程

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二级学科博士点

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复杂系统控制与优化、电力装备与智能信息技术

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一级学科硕士点

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二级学科硕士点

电机与电器、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复杂系统控制与优化 、电力装备与智能信息技术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导航、制导与控制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工程硕士点

电气工程、控制工程、工业工程

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高校教师硕士点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本科专业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该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而且所属学科是广西省级重点学科。拥有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包括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机与电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五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电气工程一级学科所有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拥有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教学团队。

2、自动化

该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优质专业。拥有复杂系统控制与优化、电力装备与智能信息技术两个博士点。“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及下属二级学科硕士点。

3、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

4、电力工程与管理

教育部的学科评估排名

电气工程23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18

控制科学与工程45

查看详情

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电气附件

  • iSD/适用于iC65,iC60 LMA,iDPN,iID,RCA,ARA的电气附件
  • 0%
  • 常州起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电气附件

  • iMSU 275V/适用于iC65,iC60 LMA,iDPN,iID,RCA,ARA的电气附件
  • 0%
  • 常州起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电气附件

  • iMX+0F 48V/适用于iC65,iC60 LMA,iDPN,iID,RCA,ARA的电气附件
  • 0%
  • 常州起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电气附件

  • iMX 12—24V/适用于iC65,iC60 LMA,iDPN,iID,RCA,ARA的电气附件
  • 0%
  • 常州起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电气附件

  • iOF/适用于iC65,iC60 LMA,iDPN,iID,RCA,ARA的电气附件
  • 0%
  • 常州起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地铁工程工日

  • 工日
  • 广州市2014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地铁工程工日

  • 工日
  • 广州市2013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安装工程人工

  • 工日
  • 中山市2018年12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安装工程人工

  • 工日
  • 中山市2018年8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安装工程人工

  • 工日
  • 中山市2018年6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阳春某电气工程

  • 1AL01配
  • 1台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8-10-25
查看价格

100KVA箱变(电气工程)

  • 三高四低,配进线断路器,含调试费全绝缘,全密封
  • 1套
  • 3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9-08-13
查看价格

阳春某电气工程

  • AMX配
  • 1台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8-10-25
查看价格

阳春某电气工程

  • 1-2AL02配
  • 4台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8-10-25
查看价格

电气工程材料

  • 多种
  • 10根
  • 1
  • 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09-12-21
查看价格

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历史沿革

七十多年来,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为社会培养了各种层次的人才约15000名。

1938年9月,广西大学理工学院(校址在梧州)创建电机工程学系(简称电机系),院长李运华教授兼任系主任。设电讯和电力两个本科专业(当时称组),学制四年。由于累遭侵华日军轰炸,梧州校址受严重破坏,同年十月学院迁至桂林郊区大埠乡。随后再由大埠乡迁回校本部西林公院内。

1944年夏,日寇南侵,长沙、衡阳相继沦陷,广西告急,西大提前放假疏散。九月,学校迁至融县。十一月,柳州进入战时状态,学校再迁至贵州榕江。

1945年9月,西大由榕江迁回广西,暂栖柳州鹧鸪江。

1950年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后,下半年校内作了院系调整,陈泰楷教授出任电机系主任。

1952年春,全国工科院校长会议决定进行全国性院系调整并相继执行。1953年8月,广西大学电机系并入华中工学院(校址在武昌)。全系学生和图书、仪器设备和大部分的教师都合并去华中工学院。当时的陈泰楷、杭维翰、梁鸿飞、叶朗等教授也随去华中工学院执教。另有部分教师调到华南工学院、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长沙中南土建学院(后为湖南大学)、中南矿冶学院、哈尔滨军工学院等。电机系建系至此,风风雨雨十五年,历经沧桑,总共培养了学生511人。在民族危难的年代中,电机系仍能不断发展壮大,办学条件不断得到完善,虽不能与今日情况同日而语,但在当时国内亦堪称上乘。教员治学严谨,学生勤奋好学,教学质量颇高,十五年来,电机系为国家民族的兴亡及后来为新中国的建设培养造就了许多宝贵的人才。

1953年院系调整后,广西当时便不再有综合性的大学,这对广西的建设和发展非常不利。经过自治区领导向中央请示和积极的准备,经国务院批准,1958年在南宁重建了广西大学,电机系再次获得新生。重建的电机系叫电力工程系(简称电力系)。她和原西大的电机系一脉相承,系主任是从华中工学院调回的杭维翰教授。此外,叶朗教授(当时为副教授)、唐兴祚教授(当时为讲师)也都是从华中工学院请调回来的,还有留学英国的王发庆教授等;另有一部分教师由清华大学、华中工学院、西安交大、浙江大学等国内高校分配来的优秀毕业生充实,其中黄克祥同志后来担任广西大学副校长。

复系初时设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简称发配电)和电机与电器制造两个本科专业。1958年秋共招生110人。1959年和1960年分别招生135人和172人。1961年和1962年,国家处于暂时困难时期,一度停止招生。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1963年又恢复招生,随后三年分别招生41人、41人和69人。1964年9月,电力系与机械系合并为机电系,由杭维翰教授任系主任。文革期间有几年学校处于瘫痪状态,再次停止招生。一九七一年恢复招生,从工农兵中选拔招收大学普通班学员,学制为三年和三年半,同时增设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

1974年春,机电系又分为机械系和电力系。电力系设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和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一九七一至一九七六年,共招收了六届大学普通班学员。

1977年恢复大学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制度。入学新生文化基础比较整齐,课程大幅度更新了内容,特别是渗透了计算机在各方面的应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由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发配电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自动化的内容不断增加和突出。

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乘着科教兴国、尊师重教之春风,电气人发扬优良办学传统,抓住机遇,努力进取,使学院的发展迈上一个个新的台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唐兴祚教授成为当时的电力系的第一位硕士生导师。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一九八四年也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第一位硕士生导师是王维亚博士。一九九零年,上述两专业同时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一九九四年起开设了在职研究生班,一九九七年起开设了在职硕士学位班,开始用多种形式培养高层次的人才。

1981年,发配电专业更名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对各层次人才需求量大增。为适应这一需求,电力系从1982年起开始招收成人学历教育学员。

1987年,为便于在国内、外交往,经区教委批准,电力系改为电气工程系。为适应电子科学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需要,一九八八年电气工程系创办了计算机应用专业,。根据学校专业调整的要求,该专业于一九九三年四月合并到新组建的计算机科学系。化工系的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本科)从一九九三年六月合并到电气工程系,并在一九九五年与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合并成工业自动化专业。。

1989年设立了成人教育部,负责成人教育的招生和管理工作,促进了成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1989年和一九九零年举办了二期专业证书班(电机专业和机电一体化专业)。1989年起,开始招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专科函授班。1996年开始增办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函授班,1998年开始招收工业自动化专业函授班。1993年开办了成人非学历教育的大专助考班,设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工业自动化两个专业,1995年合并为电气工程专业(设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工业自动化两个方向)。1994年增办计算机应用专业大专自考班。

1993年,在计算机应用教研室和计算机应用专业合并到计算机科学系后,为确保计算机教学的需要,成立了计算机教研室。1994年,出于设备和人力资源共享的考虑,由所有实验室及其人员组建成立独立的实验教研室,实验室不再隶属于其它教研室。

1996年10月5日,广西大学通过了“211工程”部门预审,广西大学进入了国家面向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一百所大学的行列,电气工程学科(包括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电力电子等主干学科)同时成为学校十二个自治区级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王辑祥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同年底,广西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决定将广西大学与广西农业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广西大学。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学校作了重大的机构调整,1997年3月,通过对原有系的合并和改建,成立了17个二级学院。电气工程系在原有基础上改建成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党总支也同时改建为电气工程学院党委。吕祖沛教授任院长,颜卓胜副教授任党委书记。

1997年7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广西大学的“211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学校“211工程”开始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作为自治区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电气工程学科将投入500百万元的建设经费,第一期100万元于一九九八年八月到位,用于建设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室和计算机监控实验室。

学院成立后,学院内部的机构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学院下设两个系电力工程系和自动化系。1997年10月,原广西农业大学的电工及电子教研室合并到学院的电工学教研室。1998年4月,原电工基础教研室、电子学教研室和电机教研室合并成立电工技术教研室。至此,学院的机构设置为:学院下属有行政办公室、教学办公室、学生工作组、资料室、成人教学部;设两个系枣电力工程系统工程系和自动化系;南宁市西达电气开发公司。

从1938年广西大学电机系创建,到后来的电力系、电气工程系,电气工程学院在风风雨雨之中已经走过了六十年。

六十年来,特别是1958年学校重建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历届校友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下,重建的电气工程学院历经风雨,得到了迅速发展。全院现有实验室18个,办公室及实验室面积近七千平方米,设备仪器固定资产额一千多万元。各个专业的教学实验手段基本齐备。计算机室拥有各种微机、终端50多台;高压实验室装备有进口的100万伏冲击电压发生器等设备;即将建成的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室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系资料室有各种中外文期刊、资料、工具书5千多种,2.6万册。一九九七年学院自筹经费创建了拥有40多台全新高配置电脑的创新电脑室,可为师生和面向社会提供优质的上机、培训服务。

学院近几年来在教学和科研这两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在教学方面,面向二十一世纪,按照“宽专业、厚基础、强适应、高素质”的要求,深入进行教学改革,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有多项教学成果获得了教育部和区教委的奖励,培养出的人才深受社会各界欢迎。在科研方面,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应用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纵向和横向并举,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学院共承担纵向、横向项目100多项,科研经费500多万元,获省部级奖励23项,出版专著8部,发表论文300多篇。

为了加快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使学院的教学科研能跟上国内国际的发展步伐,学院从八十年代开始注意和不断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先后派出高中级访问学者十几人赴欧、美、澳州各国从事中、短期科研工作。派出公费或自费留学教师14人,有7位获博士学位。同学院建立有科技学术交流或合作研究关系的国外大学,包括前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大学和马里堡大学、瑞士苏黎世高等工业学院、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日本广岛大学和悉尼理工大学等。在国内,同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湖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澳门大学和台湾成功大学等都有密切的来往和合作研究关系。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的卢强教授,美国Alfred大学教授唐建新博士,浙江大学韩祯祥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陈德树教授等现是(或曾是)学院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世界著名的自动控制专家迈索尔教授曾两次来系讲学和交流,并应聘为我院名誉教授。2100433B

查看详情

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基本信息

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历史概况

1928 年广西大学建校, 1938 年广西大学创建电机工程系。院长李运华兼任系主任。裘献尊教授、杭维翰教授也应聘到系任教,设电讯和电力两个本科专业。

1939年8月,广西大学由省立改为国立广西大学,马君武校长改订西大组织大纲,李运华为教务长,裘献尊教授出任电机系主任。

1944年夏,日寇南侵,长沙、衡阳相继沦陷,广西告急,西大提前放假疏散。九月,学校迁至融县。十一月,柳州进入战时状态,学校再迁至贵州榕江。

1945年9月,日本法西斯投降,西大由贵州榕江迁回广西,暂栖柳州鹧鸪江。

1946年春,由学生发起“返梧运动”,迁回梧州蝴蝶山。九月再迁回桂林,校本部设在将军桥。一九四六、一九四七、一九四八和一九四九年,电机系毕业生分别为24人、36人、39人和48人。

1949年,几经辗转,广西大学电机工程系已成为南方实力最强,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电机院系之一。

1953 年,国家根据苏联高等教育模式,进行院系调整,广西大学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一度停办,广西大学电机工程系并入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

1957年,国务院决定改广西省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 年,国务院同意在广西南宁恢复重建广西大学,从华中工学院调回原广西大学电机工程系部分教授教师,重新开办电机系,同年开设有电机与电器、发电与配电 2 个本科专业。

1977 年,设发电厂与电力系统、工业企业自动化 2 个本科专业。

1979 年,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4 年,工业自动化专业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90 年,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和工业自动化专业同时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6 年 10 月,广西大学通过国家“ 211 工程”部门预审,电气工程学科成为自治区级重点建设学科,电气工程系改名为电气工程学院。

2003年学校获得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博士点

2008年为充分适应社会需求及科研发展,学院集中力量只开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两个专业。

2009学院获得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0 由韦化教授带领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2011年学院获得“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所涵盖的各方向自动获得博士授权资格。

七十多年来,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为社会培养了各种层次的人才约15000余名。

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师资设备

学院现有电力系统最优化与节能技术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仿真及过电压实验室和计算机监控实验室3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个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运筹学与最优化控制创新团队,广西自治区理工中心--IPSO(电力系统最优化)研究所,1个自动化研究所、1个防雷技术研究室。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3个基础实验室,2 个实验中心:电气工程与控制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下设立 12 个功能实验室。1个电工实习基地,1个研究生培养基地,13个校外实习基地。有中高级计算机技能、中高级电工培训、自动化系统工程师等 3 个资格认证培训中心。实验室面积近8000平方米,设备仪器固定资产额3400万元。各个专业的教学实验设施齐备: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室配备有国际上先进的SUN-Ultra-60工作站和20台高档微机和仿真终端,该实验室在国内高校中第一个拥有世界先进的RTDS数字仿真设备;计算机监控实验室建立有小型集散控制系统;计算机实验室拥有各种微机200多台;高压实验室装备有进口的100万伏冲击电压发生器等设备;图书资料室有中外文期刊、资料、工具书5千多种,2.6万册;创作实验室则是专门为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建立的开放性实验室。

详情

查看详情

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学院现状

学院现有各类在校生4300多人,在校博士生38名,全日制硕士生300多人;在职硕士生200多人。全日制本科生1200多人,继续教育学历生2700人。学院按照“宽专业、厚基础、强适应、高素质”的要求,深化教学改革,根据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拓宽专业口径,实行模块化教学,更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注重实践,强化工程素质的培养,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都有较大提高,有多项教学成果获得教育部和教育厅的奖励;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在“挑战杯”、电子设计、数学建模以及文化体育等各种竞赛中屡创佳绩。

十一五期间,我院共承担各级教学改革项目13项,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10项 。承担科研项目133项,其中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项目共48项,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国家专利15项,成果推广应用30余项。共发表学术论文575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75篇。

七十多年来年来,电气工程学院培养了各种层次的人才15000多名,真可谓“桃李满天下”。严谨刻苦是学院的治学宗旨,一届届的毕业生继承了学院传统精神。他们当中,有的为了民族独立和祖国解放出生入死,而更多的人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他们当中,有专家学者,有党政领导,有实业家、企业家,也有更多奔赴于电力行业及制造业的学子。越来越多的电气学子已经成为祖国电气化自动化事业的栋梁之材,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尤其是广西经济建设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骨干力量。

查看详情

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文献

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考研复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考研复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考研复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格式:pdf

大小:118KB

页数: 5页

专业代码、学科名 称 研究方向 指导教 师 招生人 数 考试科目 备注 012电气工程学院 080801 电机与电器 4-6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 ③301数学 (一) ④849电路 ★为具有博士学 位授权专业 01 特种电机与电机控制 杭乃善 卢子广 李啸骢 1.复试科目: 1201综合考试 1 2.同等学力考生 至少有 1篇在国 内核心期刊发表 的报考专业的学 术论文(排序 1)。 3.非工科电气信 息类跨专业考生 或同等学力考生 复试时加试: 080801电机与电 器 1205电机学 1207电力电子技 术 080802电力系统 及其自动化 1203电力系统分 析 1204发电厂电气 部分 080803高电压与 绝缘技术 1206高电压技术 1203电力系统分 析 080804电力电子 与电力传动 1208电子技术 1207电力电子技 术 02 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技 术 李啸骢

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格式:pdf

大小:118KB

页数: 5页

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专业 2002 级电力电子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报审表 题目性质 与上届题目比较 序

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远景展望

新广西大学的成立,使机械工程学院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依托“211工程”建设和“本科教学创优迎评”建设,学院在办学规模、教学水平和育人环境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面向未来,学院的定位是:立足广西,面向全国,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当发展成人教育,坚持走产、学、研合作办学的道路,为广西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复合型人才。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加强机械工程重点学科建设,把机械工程学院建成教学研究型的学院和广西机械工程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2100433B

查看详情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学院领导

据官网资料显示,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领导有:

院长:邓志恒

书记:苏益声

副书记:王晓花

副院长:杨斌,李双蓓,周东,蓝文武

院长简介:

杨绿峰,男,博士、博士生导师,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主管学院的全面工作。从事研究领域:建筑结构可靠度理论与方法、混凝土结构损伤断裂与环境行为分析、计算固体力学等。

查看详情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学院简介

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土木系并入中南土木建筑学院(现湖南大学)。1958年9月土木系随同广西大学一道在南宁恢复重建,并从此走上稳定发展之路。1997年广西大学和广西农学院合并后,土木系改建为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