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l章 概论
1.1 概述
1.1.1 建筑结构
l.1.2 混凝土结构
1.2 结构设计的过程和内容
1.2.1 工程项目的建设程序
1.2.2 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
1.2.3 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
1.2.4 结构设计的要求
1.3 混凝土结构的分析方法
1.3.1 基本原则
1.3.2 分析模型
1.3.3 分析方法
1.4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4.1 主要内容
1.4.2 本课程的特点
小结
思考题
第2章 混凝土梁板结构
2.1 概述
2.1.1 楼盖结构选型
2.1.2 梁、板截面尺寸
2.1.3 混凝土现浇整体式楼盖结构内力分析方法
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2.2.1 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布置
2.2.2 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
2.2.3 受弯构件塑性铰和结构内力重分布
2.2.4 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塑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
2.2.5 单向板肋梁楼盖配筋计算及构造要求
2.2.6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实例
2.3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2.3.1 双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计算结构内力
2.3.2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极限承载力分析
2.3.3 双向板肋梁楼盖按塑性理论计算
2.3.4 双向板肋梁楼盖的配筋计算与构造要求
2.3.5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实例
2.4 柱支承双向板楼盖
2.4.1 柱支承双向板楼盖的受力性能
2.4.2 柱支承双向板楼盖按弹性理论计算内力
2.4.3 柱帽设计
2.4.4 截面设计与配筋构造
2.5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盖
2.5.1 概述
2.5.2 分析结构内力的等效荷载法
2.5.3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盖的截面设计
2.6 装配式混凝土楼盖
2.6.1 预制混凝土铺板
2.6.2 楼盖梁
2.6.3 装配式构件的计算要点
2.6.4 装配式楼盖的连接构造
2.7 楼梯
2.7.1 楼梯的结构类型
2.7.2 梁式楼梯的计算
2.7.3 板式楼梯的计算
2.7.4 折板悬挑式楼梯和螺旋式楼梯的计算
2.7.5 整体式楼梯的构造要求
2.7.6 整体式楼梯设计实例
2.8 悬挑结构
2.8.1 概述
2.8.2 雨篷设计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3章 单层厂房结构
3.1 概述
3.1.1 单层厂房的特点
3.1.2 单层厂房的结构类型
3.1.3 单层厂房结构分析方法
3.2 结构组成及荷载传递
3.2.1 结构组成
3.2.2 主要荷载及其传递路线
3.3 结构布置
3.3.1 结构平面布置
3.3.2 厂房高度的确定
3.3.3 支撑布置
3.3.4 围护结构布置
3.4 构件选型与截面尺寸确定
3.4.1 屋盖结构构件
3.4.2 吊车梁
3.4.3 柱
3.4.4 基础
3.5 排架结构内力分析
3.5.1 排架计算简图
3.5.2 荷载计算
3.5.3 等高排架结构内力分析
3.5.4 不等高排架内力分析
3.5.5 考虑厂房整体空间作用的排架内力分析
3.5.6 内力组合
3.6 柱的设计
3.6.1 截面设计
3.6.2 牛腿设计
3.6.3 柱的吊装验算
3.6.4 抗风柱的设计
3.7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3.7.1 基础底面尺寸
3.7.2 基础高度验算
3.7.3 基础底板配筋
3.7.4 构造要求
3.8 连接构造及预埋件设计
3.8.1 连接构造及传力分析
3.8.2 预埋件设计
3.8.3 吊环设计
3.9 单层厂房排架结构设计实例
3.9.1 设计资料及要求
3.9.2 构件选型及柱截面尺寸确定
3.9.3 定位轴线
3.9.4 计算简图确定
3.9.5 荷载计算
3.9.6 排架内力分析有关系数
3.9.7 排架内力分析
3.9.8 内力组合
3.9.9 柱截面设计
3.9.10 基础设计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4章 混凝土框架结构
4.1 多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概述
4.1.1 结构类型
4.1.2 结构体系
4.1.3 结构总体布置
4.1.4 结构分析方法
4.1.5 结构设计要求
4.2 框架结构的结构布置
4.2.1 柱网和层高
4.2.2 框架结构的承重方案
4.2.3 梁柱相交位置
4.2.4 结构缝的设置
4.3 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
4.3.1 梁、柱截面尺寸
4.3.2 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
4.3.3 框架结构上的荷载
4.4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的近似计算
4.4.1 分层法
4.4.2 弯矩二次分配法
4.4.3 系数法
4.5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的近似计算
4.5.1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受力及变形特点
4.5.2 D值法
4.5.3 反弯点法
4.5.4 门架法
4.5.5 框架结构侧移的近似计算
4.5.6 框架结构的水平位移控制
4.5.7 框梁结构侧移二阶效应的近似计算
4.6 荷载效应组合及构件设计
4.6.1 荷载效应组合
4.6.2 构件设计
4.7 叠合梁设计
4.7.1 叠合梁的受力特点
4.7.2 叠合梁的承载力计算
4.7.3 叠合梁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4.7.4 叠合梁的构造规定
4.8 框架结构的构造要求
4.8.1 框架梁
4.8.2 框架柱
4.8.3 梁柱节点
4.8.4 钢筋的连接和锚固
4.9 框架结构房屋基础
4.9.1 基础类型及其选择
4.9.2 柱下条形基础设计
4.9.3 柱下十字交叉条形基础设计
4.10 混凝土结构的防连续倒塌设计
4.10.1 一般说明
4.10.2 防连续倒塌设计的基本思想
4.10.3 防连续倒塌设计的主要方法
4.10.4 防连续倒塌的概念设计
4.11 设计实例
4.11.1 设计资料
4.11.2 梁、柱截面尺寸及计算简图
4.11.3 重力荷载和水平荷载计算
4.11.4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分析
4.11.5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分析
4.11.6 内力组合
4.11.7 梁、柱截面设计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附录
附表1 等截面等跨连续梁在常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系数表
附表2 双向板计算系数表
附表3 风荷载特征值
附表4 5~50/5t一般用途电动桥式起重机基本参数和尺寸系列(ZQl—62)
附表5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m)
附表6 I形截面柱的力学特性
附表7 框架柱反弯点高度比
参考文献2100433B
梁兴文等编著的《混凝土结构设计》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课教材,内容包括概论、混凝土梁板结构设计、单层厂房混凝土结构设计、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等,是根据新修订的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而编写的。本书文字通俗易懂,论述由浅人深,循序渐进,便于自学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设计、施工和科研人员参考。
1、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建筑工程学院(Hebe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是河北省唯一以培养土木建筑类专业人才为主的公办普通高校,坐落在被誉为“第二延安”和“长城博物馆”...
土木工程专业全国高校中同济大学最好。 同济大学(Tongji University),简称同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1] 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历史悠久、享有盛誉的中国著名高等学府,是国家“2...
你这问题,随便拿出个词来,就能写一篇论文。到底想知道什麽?额。还是这些词,你一个都不懂 0..0 这样解释起来可不知道猴年马月了啊!
985211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videoconfere nce , Secretary of the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Xia Baolong stresse d: thi s year is the "five water treatment" "357" timetable s "for three years to resolve outstanding issues, obvi ously worke d," victory of the yea r. The County's de partments at al l levels m ust firmly establi sh t he "guanghui is g old a nd silver" gree n devel opme nt concept, convinced t hat Castl e is not re
土木工程专业全国本科高校土木工程等级排名
土木工程专业 -2011 年全国本科高等学校土木工程等级排行榜 A+等级 同济大学 清华大学 浙江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重庆 大学 湖南大学 东南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河海大学 A等级: 上海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山东大学 天津大学 华 中科技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中南大学 东北大学 华南 理工大学 福州大学 新疆大学 贵州大学 南昌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西南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郑州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广西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 南京农业大学 北京工业 大学 华侨大学 河南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河北农业大 学 长沙理工大学 石家庄铁道学院 兰州理工大学 安 徽理工大学 ,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 学 沈阳建筑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汕头 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深圳大学 长安 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广州大学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规划教材:工程经济》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作者:(天津大学)余建星、 杜杰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规划教材:结构设计原理》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师生的教材,也可供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参阅。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规划教材·高校结构力学课程改革创新推荐教材:结构力学(第2版)》除可作为土建、路桥、水利、隧道等专业结构力学课程的教材外,也可以作为土建类非结构专业的教材,还可作为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郭仁俊,教授,硕士,1945年生,山西临汾人,长期从事高校教学及教改研究。发表教学科研论文35篇,主编建筑力学(上册)、高层建筑框架一剪力墙结构设计、结构力学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