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陶友田,女,200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化学基地班,获理学学士学位,2011年获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导师为杨楚罗和秦金贵教授。此外, 2005-2006年于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联合培养,2009至2012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化学系访问学习及博士后研究。获2013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电致发光和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
第1章 绪论
1.1 有机电致发光
1.1.1 有机电致发光的历史与现状
1.1.2 有机电致发光的基本原理
1.1.3 有机电致发光的器件结构
1.1.4 有机电致发光的基本性能参数
1.2 有机电致磷光
1.2.1 电极和界面材料
1.2.2 空穴传输材料
1.2.3 电子传输材料
1.2.4 磷光客体材料
1.2.5 电致磷光发光机理
1.3 有机电致磷光主体材料研究进展
1.3.1 主体材料的设计要求
1.3.2 空穴型主体材料
1.3.3 电子型主体材料
1.3.4 双极传输主体材料
1.3.5 全C-H主体材料
1.4 本章参考文献
第2章 具有简单结构的咔唑/ 二唑双极主体材料的合成、结构及其性能关系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处理与仪器表征
2.2.2 化合物的合成高效有机电致磷光双极主体材料的合成与性能
2.2.3 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和性能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2.3.2 化合物的热学性质
2.3.3 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2.3.4 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2.3.5 理论计算
2.3.6 化合物的成膜性质
2.3.7 化合物在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2.4 本章小结
2.5 本章参考文献
第3章 含叔丁基端基的、电化学性质稳定的咔唑/ 二唑双极主体材料的合成与光电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处理与仪器表征
3.2.2 化合物的合成
3.2.3 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和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合成与表征
3.3.2 热学性质
3.3.3 光物理性质
3.3.4 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3.3.5 作为主体材料在电致磷光器件中的应用
3.4 本章小结
3.5 本章参考文献
第4章 含长柔性链的咔唑/ 二唑双极主体材料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处理与仪器表征
4.2.2 化合物的合成
4.2.3 电致磷光器件的制备和性能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4.3.2 化合物的热学性能
4.3.3 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4.3.4 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4.3.5 成膜性质
4.3.6 化合物在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4.4 本章小结
4.5 本章参考文献
第5章 三苯胺/ 二唑类双极主体材料的合成、结构及其性能关系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试剂处理与仪器表征
5.2.2 化合物的合成
5.2.3 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和性能测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5.3.2 化合物的热学性质
5.3.3 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5.3.4 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5.3.5 理论计算
5.3.6 化合物在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5.4 本章小结
5.5 本章参考文献
第6章 螺芴/ 二唑类主体材料的合成、结构及其性能关系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试剂处理与仪器表征高效有机电致磷光双极主体材料的合成与性能
6.2.2 化合物的合成
6.2.3 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和性能测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6.3.2 化合物的热学性质
6.3.3 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6.3.4 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6.3.5 理论计算
6.3.6 化合物在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6.4 本章小结
6.5 本章参考文献
第7章 三苯胺/三氮唑类双极主体材料的合成、结构与光电性能
7.1 引言
7.2 实验部分
7.2.1 试剂处理与仪器表征
7.2.2 化合物的合成
7.2.3 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和性能测试
7.3 结果与讨论
7.3.1 合成与表征
7.3.2 热学性质
7.3.3 光物理性质
7.3.4 电化学性质
7.3.5 理论计算
7.3.6 化合物在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7.4 本章小结
7.5 本章参考文献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结论与创新
8.2 展望
8.3 本章参考文献 2100433B
有机电致发光(OLED)具有效率高、亮度高、发光视角宽、能耗低、主动发光、驱动电压低、响应速度快、全彩色、易制成大面积超薄膜、柔性显示等特点,在平板显示和固态照明领域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在应用前景,且已成为近二十年来十分热门的研究领域。
本论文通过邻位、间位和对位等连接方式构建了一系列新型具有双极载流子传输性能的主体材料,探讨了化合物分子结构与材料热稳定性、光物理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等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化合物在电致磷光器件中作为主体材料的性能,获得了几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有机电致发光新材料。
1. 阀门的型号编制方法如下: Z 4 1 H - 25 C 闸阀 正齿轮 内螺纹 合金钢 2.5MPa压力 WCB材料 按编号顺序: 1 类型 代号 类型 代号 闸阀 Z 旋塞阀 X 截止阀 J 止...
钢铁本身的抗拉、抗压、抗弯及抗剪强度都很高,而且它的塑性和韧性也比较好。它机械性能使其在制造业中占据主体地位。因此文物库房门制作的主体材料一般也是以钢铁为主。由于钢铁具有易生锈的缺点,所以市面上库房门...
北京定额有装饰定额,装饰定额有统一一项定额子目就是垂直运输机械及超高费按整体装修工日计算。您看当地定额是否有此项定额子目。供您参考。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中磷光主体材料的研究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是未来平板显示及白光照明的主要发展方向,吸引了科研工作者们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本文综述了有机电致磷光器件主体材料的研究进展,它与传统的显示技术相比具有响应速度快、视角宽、色彩逼真度高、工作温度范围宽、节能并且可实现柔性显示等诸多优点。因此研究、开发新型磷光主体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高效绿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使用绿色磷光材料GIrl作为掺杂剂,制备了基于CBP材料的一系列绿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其器件的结构为ITO/M003(50nm)/NPB(40nm)/TCTA(10nm)/CPB:GIrl(30nm,x%)/BCP(10nm)/Alq3(20nm)/LiF(1nm)/AI(100nm),其中x%为发光层客体掺杂质量分数。对7种不同的掺杂剂质量分数进行了比较,研究了它们的电致发光(EL)特性。结果显示,对发光面积为2.72cm0的器件,GIrl的最佳掺杂比为14%,器件的起亮电压为3.5V,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26.2cd/A,其相应的EL主峰位于524nm,色坐标为(0.34,0.61),得到了发光性能稳定的绿色0LED。
有机主体材料与磷光客体材料一样,对于电致磷光器件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近来,有机主体材料的研究发展非常迅速,已成为电致磷光研究中的热点之一。针对目前国际上有机主体材料发展的关键问题,本项目拟以光电功能为导向,设计合成多种有机主体分子,包括具有双极传输性能、具有高的三线态能级、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具有溶液可加工性的有机分子主体材料,兼顾能级、载流子传输之间的平衡。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相结合,研究有机主体材料的分子结构、晶态结构与光电性能之间的关系。合理设计与制作具有高发光效率等综合性能优良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国际上形成有影响、有特色的有机主体材料体系。
有机主体材料对于电致磷光器件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是目前电致磷光研究中的热点之一。针对目前国际上有机主体材料发展的关键问题,本项目设计合成了多种有机主体分子,包括具有双极传输性能、具有高的三线态能级、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具有溶液可加工性的有机分子主体材料,提出了电子给体和受体之间通过扭曲或硅桥连接可以减弱给、受体间的共轭程度,提高三线态能级,从而兼顾能级、载流子传输之间的平衡。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相结合,研究了有机主体材料的分子结构与光电性能之间的关系。设计与制作了具有高发光效率等综合性能优良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国际上形成了有影响、有特色的有机主体材料体系。由于我们在有机主体材料的系统性的工作,应邀为Chem. Soc. Rev.撰写了有机主体材料方面的综述文章(Critical Review)。发表在J. Mater. Chem.上的文章两次被选为热门文章(hot article)。本项目有关的工作已发表SCI论文35篇, 影响因子全部在3以上,其中包括Chem. Soc. Rev. 2篇, Adv. Mater. 2篇, Adv. Funct. Mater. 4篇,Chem. Mater. 4篇,Chem. Eur. J. 3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在国际会议上作邀请报告6次,在剑桥大学应邀作学术报告1次,在国内会议上作邀请报告2次。通过本项目培养的博士生已有4人获博士学位,3人获硕士学位。 2100433B
磷光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OLED的发光模式之一,近年来随着PHOLED的蓬勃发展,目前许多学术研究单位积极研发的对象。
荧光(fluorescence)与磷光(phosphorescent)是为OLED在激活状态下的两种发光方式。磷光是由电子与电洞经过电洞传输层(Hole Transport Layer)与电子传输层(Electron Transport Layer)后,再结合成三重态(triplet)到基态(ground state),即是以磷光形式的"激发光子"(exciton)回归到基态,释放出的能量会以绿色光的形式出现,形成PHOLED的发光现象。
PHOLED 具有高亮度及效率,有较长的生命期,内部量子效率接近100%, 大量降低显示器的功耗。与磷光材质相比,掺杂萤光材质的面板电光转化效率只有25%,因此磷光材质在平面显示器应用上极具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