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随着分布式电源(DG)的大量接入,以单电源辐射状为主要特征的传统配电系统变成了一个具有分散多电源非线性耦合的复杂电力系统。基于传统配电网故障特征的继电保护原理在DG大量接入的新环境下显然已不再适用。因此,本项目围绕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故障等值建模、故障分析方法、保护原理以及保护方案涉及的IEC61850网络安全性等科学技术问题,开展了广泛系统的探索性研究工作,主要贡献如下: 1、建立了v/f控制和PQ控制策略的逆变型分布式电源(IIDG)多时间尺度故障等值模型;提出了计及IIDG控制策略的配电网相间故障分析方法、接地故障分析方法以及微电网在孤岛运行方式下的故障分析方法;提出了IIDG输出电流实时估算方法。所提故障分析方法适用于含不同控制策略IIDG配电网的故障分析计算和在线故障电流估算,具有计算精度高和计算速度快等特点,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2、提出了含DGs配电网自适应电流保护原理、自适应零序电流保护原理、虚拟多端电流差动保护原理、基于正序电压差的纵联保护原理以及基于负序电流的纵联保护原理;提出了含多T接逆变型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故障定位方法。所提保护原理能够适应于不同控制策略多DG灵活接入的配电网,形成了具有全线速动能力的主保护和基于电流/零序电流的后备保护等功能的一套完整的保护方案。基于自主研发的保护测试系统软硬件平台和电力系统实时仿真系统(RTDS),对所提保护方案的性能指标进行了闭环测试,表明了研究成果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3、建立了适用于所提保护新原理的远动通信IEC61850模型;提出了基于HMAC的GOOSE报文改进认证方法、高效的GOOSE报文完整性认证方法、基于域含义的GOOSE报文加解密方法以及IEC61850密钥管理方法。测试结果表明,所提认证方法和加解密方法等计算速度快,适用于所提依赖于网络通信的保护方案。
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随着分布式电源(DG)大量接入配电网,传统的以单电源辐射状为主要特征的配电系统将变成一个具有分散多电源非线性耦合的复杂电力系统,基于传统配电网故障特征的继电保护原理在DG大量接入的新环境下显然已不再适用。为此,本项目拟在建立不同控制策略DG非线性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含不同控制策略DG配电网的时空关联分析模型,基于时空多尺度分析方法,揭示其不同尺度下的时空关联故障特征,提出实用的故障分析方法;基于自适应理论和系统控制理论,提出适应于DG灵活接入的配电网全线速动自适应纵联保护、自适应距离保护和自适应区域保护新原理和配置方案,利用自主研发的保护控制平台和实时数字仿真系统(RTDS)实现保护新原理的闭环测试。上述研究将突破现有含DG配电网的故障分析与继电保护的局限性,为含DG配电网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和工程应用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首先要确定故障的位置和故障原因,在断开电源的前提下,进行维修和更换为好!安全第一!
用什么软件仿真“分布式电源并入配电网后对网损的影响”的研究啊?
pscad比较专业
MATLAB程序实现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电压的影响分析,最好用牛顿——拉夫逊法。谢谢!
分布式电源有风电、光伏、燃气轮机等,一般按照PQ,PV,PI等节点类型处理,潮流计算是前推回代法,改变分布式电源容量,接入位置,功率因数,观察对配电网电压的影响,具体可以使用33节点系统,matlab...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故障分析
在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过程中因为各种因素往往会导致无法顺利接入。分布式电源作为电能利用的一种新型节能方式,对节约能源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为了解决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这一问题,对接入配电网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和其他因素导致的故障进行了分析,进而为分布式电源顺利接入配电网提供了一些建议意见。
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故障分析
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的接入改变了传统配电网的故障特性,同时对传统配电网的保护带来巨大的影响。针对含有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故障分析与继电保护问题,文章通过对分布式电源的控制与特性进行研究,提出考虑分布式电源控制特性的配电网故障分析方法,提出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自适应距离保护与基于公共联接点计算电压差值比较的新型纵联保护。结合对分布式电源故障穿越控制与特性的研究,建立分布式电源无功电流计算方程,从而实现配电网自适应距离保护的整定,进行仿真验证其自适应距离保护的合理性。
决定并网保护的功能与性能要求的因素,首先是并网标准。所以,与并网保护相关的研究课题,首先来自于并网标准,其次才是保护原理的研究 。
由于IEEE1547标准制定时分布式电源渗透率较低,因此不鼓励分布式电源参与电网的频率和电压调节。而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中的作用正从被动转向主动,即从电网故障后被要求迅速退出运行,逐渐变为向电网提供辅助服务和动态支撑能力。反映在近几年的并网标准的变化上,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主要是低压穿越和计划孤岛。
1)兼顾系统和保护需要的低电压穿越策略。
目前各国的并网标准中制定了各种各样的LVRT曲线。LVRT曲线中的关键参数为电压阈值。从对电网的动态无功支撑角度,该电压阈值设置越低,分布式电源对系统的支撑作用越强。但从对配电网保护的影响角度,该电压阈值的影响是非单调的。一般而言,加快故障馈线上并网保护的动作速度,减少对该馈线保护的“屏蔽效应”,有利于提高配电网保护的灵敏性。但是,如果进一步提高该电压阈值,会使得健全馈线上接入的分布式电源快速脱网,流过故障馈线的短路电流反而由大变小。所以,如何根据不同配电网的实际情况,兼顾系统和保护两方面的需求来优化LVRT曲线,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2)适应计划孤岛的自适应保护与控制策略。
虽然现有标准都不允许分布式电源孤岛运行,但随着分布式电源容量的增加和微电网技术的发展,为了有效利用分布式电源的电源支撑作用,提高供电可靠性,很多国家开始重视对计划孤岛的研究。IEEE 1547.4中将计划孤岛称为分布式电源孤岛系统,即微电网,其对分布式电源孤岛运行模式的设计、运行方面做出了较详细的规定。
当允许计划孤岛时,分布式电源自身的防孤岛保护可能会破坏孤岛系统的稳定运行(尤其是孤岛刚形成时)。对此,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当并网保护检测到孤岛,并判断当前微电网具备孤岛运行条件时,立刻闭锁分布式电源自身的防孤岛保护。另外,当发生联网/孤岛运行方式切换时,某些分布式电源单元需要迅速切换控制模式;同时,由于在孤岛和联网条件下,微电网内短路电流水平变化很大,保护定值也需做自适应调整。此时,并网保护的孤岛检测功能可以为上述控制模式和保护整定值的自适应切换提供信号。由以上分析可见,并网保护作为一种接口保护,不但具备故障保护功能,还可以在保证分布式电源孤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中发挥重要作用。
(1)并网保护实现中的突出问题
目前,并网保护基于常规保护原理实现,在应用中存在如下突出问题。
1)故障检测问题。分布式电源的大规模接入和变流器型分布式电源容量的不断增加,使得配电网的故障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a)故障电流较小。例如变流器型分布式电源所提供的故障电流一般不超过1.5倍额定电流;b)在故障期间,变流器型分布式电源呈现电流源特征,与传统同步发电机的电压源特征相差很大;c)故障特征还与变流器的控制策略(如是否考虑负序电流控制)存在很大关联。以上这些,使得在并网保护的故障检测方法中,不能完全复制基于同步电机理论得到的故障特征。
2)孤岛检测问题。虽然已经提出了被动检测、主动检测和联跳等方案,但目前还不存在获得广泛认可的方案。无源和无通道是继电保护追求的重要目标,因为这可以将保护的问题限制在保护装置自身。从这个意义上,被动孤岛检测原理应持续受到重视。但当功率不平衡度较低时,现有被动孤岛检测存在较大的检测盲区,这函需得到改进。
3)整定计算问题。并网保护属于多功能保护,实现中需要用到较多的保护元件。复杂的保护配置不但提高了装置的成本,而且增大了整定计算的工作量。更为困难的是,由于分布式电源出力的随机性和波动性,以及分布式电源类型、容量、并网变压器接线方式、功率不平衡度以及配电网保护的配置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孤岛检测和故障判别,使得这些保护元件的定值难以整定。
常规保护元件仅利用一、二个特征进行决策,从机器学习角度,可将其视为最为简单的线性分类器(如电流、电压、频率继电器)或非线性分类器(如距离继电器)。但这种基于少特征的保护原理难以应对并网保护的上述问题。
近年来,研究者越来越重视机器学习在保护领域的应用价值。与常规保护原理相比,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保护方案具有如下优势:}突破了常规保护中单一继电器的概念,能够组合多个特征进行模式识别;能够从大量特征中优选出最为有效的关键特征组合;能够从训练样本中自动找出最优定值。以上特点有助于同时改善保护的安全性与可信赖性,同时减轻了需要对常规保护中大量元件进行整定计算的压力。
在完成特征选择后,需要选择合适的分类算法。智能保护中常用的机器学习方法包括人工神经网络、决策树和支持向量机等。但每种分类算法都存在归纳偏置现象,使得单一分类器存在精度和适应性瓶颈。
第1章 计算机继电保护综述
1.1 继电保护的发展概况
1.2 微机断电保护装置的基本构成
1.3 微机保护的常用算法
1.4 微机继电保护硬件系统的发展趋势
1.5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电磁兼容问题
第2章 电网保护及自动装置整定计算的探讨
2.1 通用整定原则
2.2 200KV及以上电压系统继电保护整定的特殊问题
第3章 微机保护的新原理和新技术
3.1 微机继电保护原理和技术的新进展
3.2 自适应控制原理在微机保护中的应用
3.3 智能控制理论在微机保护中的应用
3.4 现代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在微机保护中的应用
3.5 基于新原理、新技术的微机保护装置举例
第4章 变电站监控系统概述
4.1 引言
4.2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典型结构、特点及其设计
4.3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和配置方式
4.4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结构
4.5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第5章 监控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5.1 监控系统的设计目标与要求
5.2 监控主站的功能模块设计
5.3 实用多任务的管理
5.4 实时数据库的设计与应用
5.5 现场总线网络的特点
5.6 通信方式和通信规约
第6章 变电站的微机控制装
6.1 微机电压无功功率综合控制
6.2 变电站中性点接地方式综术
6.3 小电流接地选线的原理研究
6.4 电能质量检测的原理算法和装置实现
6.5 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
第7章 广域后备保护
7.1 概述
7.2 传统后备保护的局限性
7.3 广域后备保护简介
参考文献2100433B
分布式电源并网保护定义为 :安装于公共耦合点处的继电保护措施,能够检测到主电网侧(系统侧)和分布式电源侧发生的故障和其他各种异常情况,并及时将分布式电源与主电网隔离,避免危及主电网的正常运行或者损坏分布式电源装置。并网保护包括防孤岛保护、故障保护以及其他异常保护。
1)对于直接接入到110kV及以上输电网络中的分布式电源,其并网联络线已配置了完善的保护系统,不需要专门的并网保护。因此上述并网保护主要针对接入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分布式电源。
2)并网保护既不同于分布式电源的发电机保护,也不同于配电网馈线保护,本质上是一种接口保护。上述3类保护的关系可见图1。
其中包括断路器A-D,并网保护安装于公共耦合点的电网侧,一般在并网变压器的高压侧。
当分布式电源单独接入系统时,并网保护功能可与分布式电源的发电机保护功能集成在同一套保护装置中。随着并网容量的增加,分布式电源通常以集群或微电网的方式接入配电网,且常包含嵌入负荷,此时则要求在公共耦合点处配置独立的并网保护。这样,电网公司可以无需关注分布式电源自身的保护配置,只对并网保护提出要求,从而简化保护配合,适应今后大量分布式电源在多种层级的接入要求。
3)在标准IEEE 1547中,从反映系统侧故障、防孤岛以及电能质量等3个方面,给出了并网保护的核心功能要求。显然上述要求都是站在电网的角度考虑并网保护的功能。而在标准IEEE 1547中,则要求并网保护在反映系统侧故障的同时,还能兼顾分布式电源侧故障。在实践中,为分布式电源单元配置哪些保护功能主要由IPP根据自身要求决定,故并网保护依旧应以反映系统侧扰动为主。
(1)故障保护
配电网发生故障时,分布式电源持续向故障点提供短路电流,这会给配电网一次设备、保护和重合闸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
首先,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改变了配电网的短路电流幅值和分布特征。两个典型的影响是,如果分布式电源的公共耦合点位于馈线保护与故障点之间,那么该分布式电源的“屏蔽效应”会使流过馈线保护的短路电流变小,从而可能导致馈线保护拒动;而如果分布式电源的公共耦合点位于非故障馈线,则可能导致该馈线保护误动。为了减少对配电网保护的影响,要求并网保护在配电网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动作以切除分布式电源。
其次,架空线路故障主要为瞬时性故障,提高重合闸的成功率能够显著提高供电可靠性。但是,当配电网故障时,分布式电源的持续供电会使变电站或馈线重合闸的检无压重合失败;即使满足检无压重合条件,分布式电源持续提供的短路电流还会阻碍故障点灭弧而导致重合失败,使瞬时故障变为永久故障;即使能够重合,但由于分布式电源已与主电网失去同步,非同期合闸也会对断路器、分布式电源以及负荷带来很大冲击。所以,并网保护必需在馈线重合闸动作之前及时退出分布式电源,一旦配合失败则会导致严重后果。
除以上影响外,分布式电源的接入还会导致配电网设备损坏并产生过电压,提供的故障电流会使馈线熔断器过早熔断。
(2)防孤岛保护
当分布式电源与公共电网失去电气连接时,出于系统运行、人员设备安全以及电能质量等考虑,目前世界各国的并网标准都要求分布式电源立即退出运行。导致孤岛的原因有2类:一类因故障跳闸;另一类因非故障开关操作,包含人为误操作。
这里需要说明公共耦合点处的防孤岛保护与分布式电源自身防孤岛保护的关系。不同类型的分布式电源,其防孤岛保护的配置要求有所不同。对于变流器型分布式电源,标准明确规定其控制器中需具备孤岛检测能力;对于不具有自励磁能力的感应电机型分布式电源,其不具备孤岛运行能力;而同步电机型分布式电源本身已配置有电压/频率保护,当孤岛内有功、无功不能平衡时,机组会自动退出运行。因此同步电机和感应电机型分布式电源不要求设置防孤岛保护。
这样看来,似乎仅需为变流器型分布式电源配置防孤岛保护。但是,电网运行人员仍希望在公共耦合点配置专门的防孤岛保护。这是因为,在同一PCC下面可能包含多个类型的分布式电源单元,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孤岛检测方法。例如,变流器型分布式电源多采用主动式孤岛检测,但是此方法在多变流器并网条件下,注入电网的扰动可能互相干扰而产生稀释效应,使得检测性能明显下降;对于同步电机型分布式电源,在其出力和本地负荷基本匹配时,其自身的电压/频率保护有较大的检测盲区。由于存在这些问题,在实践中应评估分布式电源单元自身孤岛检测机制失效的概率和风险。在公共耦合点配置专门的防孤岛保护,有利于提供更为完善的防孤岛保护方案并方便校核,减少因分布式电源自身防孤岛保护失效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3)其他功能
1)检同期。当配电网故障切除、馈线重新供电后,分布式电源可以重新并入电网。但非同期重合会给电网设备和分布式电源造成很大的冲击,因此并网保护必须配置检同期继电器,以确保线路不带电。在允许计划性孤岛的情况下,分布式电源的重合情况有如下2种,否则只有第2种重合情况。
a)分布式电源与本地负荷功率匹配。当配电网F处发生故障时,馈线保护A动作切除系统电源,并网保护动作跳开断路器B,分布式电源与本地负荷形成孤岛。故障消除后,系统侧A处重合闸先检无压重合。如果A重合成功,则并网保护进行同期并列,恢复联网运行;否则,并网保护不响应。
b)分布式电源与本地负荷功率不匹配。F故障且馈线保护A动作后,并网保护动作跳开C、D,退出分布式电源,馈线重新供电后,并网保护通过分布式电源出口处的同期检定即可并入分布式电源。
2)不平衡状态检测。当配电网中发生不对称故障时,负序电流可能损坏同步电机型分布式电源,为此并网保护应配备负序过电流保护。
3)逆功率检测。一些并网协议不允许分布式电源向主网负荷供电,此时并网保护中需要配置功率方向元件,检测公共耦合点处的反向潮流。
并网保护的配置需要考虑分布式电源类型、配电网接地方式、并网规程等多种因素。图2给出了小电流接地配电网中,同步电机型分布式电源的一种并网保护配置方案。
并网保护的相间故障检测可以采用过电流保护、低电压起动的过电流保护或者阻抗保护实现。而接地故障的检测与配电网接地方式有关标准中明确规定分布式电源的接地方式应和电网侧的接地方式保持一致。当配电网为大电流接地方式时,分布式电源不仅会通过故障相提供接地短路电流,还可能存在通过非故障相交换的故障电流,可采用定时限接地过电流保护和方向过电流保护进行故障检测;而在小电流接地方式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不会产生接地故障的馈入电流,此时应配置接地过电压保护。
目前已提出的孤岛检测方法按照信号来源、是否有主动激励可分为被动检测法、主动检测法和联跳。联跳方案可以最大程度消除孤岛检测盲区并提高检测速度。但是,由于并非配电网中所有的保护动作或开关变位都会导致孤岛,所以该方案需进行实时拓扑分析,并在并网保护与断路器之间建立多对多的通信连接。如果考虑到配电网重构,联跳的实现会变得更为复杂且不经济。考虑到这些,被动检测依然是重要的孤岛检测方案。该方案一般配置过/欠电压保护和过/欠频率保护,还可以配置频率变化率保护、相位偏移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