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以地理位置、业务范围而得名。
现已拆除。
依我看没必要加回水管和水箱 ,电机启动太频繁,电机可能会烧,办法是泵出口加一个减压阀 调到合适的压力 电机可以24小时转而不烧,不用人看管 减压阀视大小 价格200元上下
看加压水泵房所处的位置,如果是在市里的市政给水管网上,那就属于市政工程;如果实在市外输水管道上,就属于水利工程;如果是在住宅小区内,就属于房建工程。
在山西太原. 晋祠 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始建于北魏,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这里殿宇、亭台、楼阁、桥树互相映衬,山环水绕,文物 荟萃,古木参天,是一处风景十分优美的古建园林,被誉为山西的“小...
加压泵站方案
加压泵站技术方案 1、工程概况: 1.1 设计依据: (1)青咨字〔 2007〕176号 "关于 "青岛发电厂( 2x300MW)热电联产供热工程替 代开源供热站技术方案 "的评估意见 (2)"青市政公用〔 2007〕99号"关于开源集团福州路供热站替代问题的请示 (3)青岛发电厂( 2x300MW)热电联产供热工程替代开源供热站方案设计 (4)《青岛市奥帆赛环境整治配套项目开源集团福州路供热站热源替代接收工 程方案设计》 (5)《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 (6)《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28-2004) (7)《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6-98) 1.2 工程概况: 根据《青岛市奥帆赛环境整治配套项目开源集团福州路供热站热源替代接收 工程方案设计》,开源集团福州路供热站冬季高温热水负荷全部由华电青岛发电厂 二期
加压泵站(booster pumping station)是指提高配水系统中局部地区水压的构筑物,又称加压站。加压泵站在广义上也包括输水系统中多级提水成各个中转输水的泵站 。
加压泵站的位置选择应根据管网水力计算以及水泵、管道的特性,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水泵型号需经水量、水压资料的分析计算后选定。加压泵站既要使局部地区水压不足的状况得到改善,又要使配水泵和加压泵经常处于高效率运行状态 。
晋祠位置示意图
晋祠位于太原西南悬瓮山麓,这里是晋水发源处。相传周成王封胞弟虞为唐国国君,其子因境内有晋水改国号为“晋”,后人为纪念叔虞功绩在晋水之源建祠祀奉,因名唐叔虞祠,又称晋祠。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有云:“昔智伯遏晋水以灌晋阳,其川上溯,后人踵其遗迹,蓄以为沼,沼西际山枕水有叔虞祠。”
晋祠平面图
可见至少早在北魏时代,此地就建有晋祠了。这里殿宇、亭台、楼阁、桥树互相映衬,山环水绕,文物荟萃,古木参天,是一处风景十分优美的古建园林,被誉为山西的“小江南”,是一处国家少有的大型祠堂式古典园林。祠内的周柏、难老泉、宋塑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宝”,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晋祠圣母殿
北宋太平兴国九年(984),晋祠西隅大兴土木兴建造了规模宏伟的正殿供奉唐叔虞,崇宁元年(1102)重修,政和元年(1111),诏封叔虞母后邑姜“显灵昭济圣母”,正殿所奉者改为“圣母”邑姜,世人也随之把这座巍峨的建筑称为圣母殿,这是晋祠现存最古的建筑,也是北宋木构建筑中的代表作。
圣母殿正立面
圣母殿坐西朝东,重檐歇山顶,平面接近方形,面宽七间,通面宽26.71米。其中当心间5米,两次间各4.03米,两梢间各3.725米,两尽间各3.1米。
圣母殿重檐歇山顶
进深六间,下檐回廊四架椽,上檐八架椽,两檐共十二架椽,总进深21.15米。自前至后第一、六两间各3.1米,第二、五两间各3.735米,第三、四两间各3.74米。
圣母殿十二架椽横断面
殿身柱网配置以廊柱和檐柱两周合成,为了形成一个前深二间宽阔前廊,左右后三面为深一间的回廊,即《营造法式》所载“副阶周匝”的做法。
圣母殿柱网平面图
梁思成在上世纪30年代考察晋祠后,曾写有《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一文,文中是这样描述晋祠圣母殿:“晋祠圣母庙大殿,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平面几成方形,在布置上,至为奇特。殿身五间,副阶周匝。但是前廊之深为两间,内槽深三间,故前廊异常空敞,在我们尚属初见。”
圣母殿南副阶回廊
圣母殿身采用殿堂式构架体系,形制为乳栿对六椽栿用三柱。内柱与外柱同高。副阶构架为乳栿、劄牵,插入殿身檐柱。
圣母殿副阶回廊梁架结构
前檐廊上层檐柱由廓下乳栿之上立童柱所代替。前檐装置门窗者实为前槽金柱,金柱直通在八椽栿下,传递著栿上前半段荷载。前檐柱,也就是上檐明次间的四柱仅为上半段,矗立于廊下乳栿之上,这样便在前廊形成了较开敞的祭拜空间,在我国现存木结构古建中,副阶前廊深两间者,圣母殿是最早的实例。
圣母殿前檐回廊结
大殿前廊八根木柱上有木雕盘龙八条,是现存中国古建筑的孤例。为宋元祐二年(1087)太原府吕吉等人集资施造,盘龙柱之制,北朝晚期之际的石雕佛龛门倚柱之上即已出现,木结构建筑实物遗存至今者推此为古。
柱上盘龙之一
前廊当心两侧设角柱各一,用以承载上檐翼角和下檐角栿后尾上的荷重。
圣母殿前廊北侧,图中高大立柱即为当心两侧设角柱之一
殿身粱架采用“八架椽屋乳栿对六椽栿用三柱”的结构形式。粱栿搭于后檐铺作之上,由前乳栿对六椽栿在内槽柱头铺作上搭交而成。六椽栿上承五椽栿,四椽栿、平梁层层叠落,梁间用驼峰垫托,其上为四椽栿和平粱。平梁上施驼峰、蜀柱、叉手以承托脊槫,整组构架彻上露明造。
圣母殿彻上露明造(无天花板)
圣母殿上下两檐阑额和普拍枋上用斗栱承托深远翼出的屋檐。斗栱本为一定规格的斗形木垫块和弓形短木层叠装配组成构件整体,具有结构和装饰的双重作用,是中国古代木构架体系建筑的显著特征。斗栱从两个方向上悬挑,因而在两个方向上减少了上部结构跨度,从而提高了梁、枋等构件的承载能力。也把建筑上部大面积的荷载层次地传至柱头,其可调节变形的作用保证了柱头受力的一致性。
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结构体系》中斗栱示意图
圣母殿斗栱形制变化多端,尤为精彩,其功能亦有所差异。根据斗栱的形制、部立和结构,计有十二种之多。主要为六种,即:下檐柱头铺作、下檐补间铺作、下檐转角铺作;上檐柱头铺作、上檐补间铺作、上檐转角铺作六种。
圣母殿下檐(左)上檐(右)斗栱结构仰视示意图
上檐柱头铺作:六铺作双杪单下昂斗栱,单栱计心造,里转出三杪。
圣母殿上檐柱头铺作
上檐补间铺作。六铺作单抄双下昂,单栱计心造,里转出二杪。
圣母殿上檐补间铺作结构示意图
上檐转角铺作:正侧两面与上檐柱头铺作相同,只是在45度角线上出角华栱两跳,之上角昂一跳和由昂一跳,昂上有宝瓶承托大角梁。另在第二跳,也就是角昂上的瓜子栱作鸳鸯交首栱,里转为三杪。
上檐转角铺作
下檐柱头铺作:五铺作出两跳平出昂(假昂),昂嘴平出琴面式,单栱计心造,里转出双杪偷心造。
圣母殿下檐柱头铺作结构示意图
下檐补间铺作:五铺作单抄单下昂,计心造,里转出三杪偷心造。
圣母殿下檐柱头铺作(左)和下檐补间铺作(右)
下檐转角铺作:总体形制与下檐柱头铺作相同,只是在45度角线上多一缝角昂。加上最上层的由昂,此缝角昂为上下共三道的平出角昂(假昂)。由昂上置宝瓶承托大角梁底面。
圣母殿下檐转角铺作
转角斗栱后尾出角华栱两跳,第一跳偷心,第二跳置梭形栱(翼形栱)与耍头相交,耍头为六分头承角剳牵。
圣母殿下檐转角铺作里转部分
中国现存的宋代建筑实物上斗栱结构和形制的变化,以晋祠圣母殿最为繁复,柱头与柱头相异,柱头与补间不同,下檐与上檐有别,内槽与外槽殊甚。尤为精彩的是铺作中昂的运用。
《营造法式》中宋代斗栱铺作中之下昂示意图
昂在七世纪后半的唐代木构建筑中即已出现,名之为“枊”,分为下枊,上枊两种,也就是后世的下昂,上昂,是高级建筑才能使用的建筑构件,一般说来,在构造上下昂昂身大致都与斜下的屋面平行,下昂的作用是以斗中线为支点,类似杠杆,前承檐重,后承梁重;上昂则安置在斗栱后尾上承梁重(绝非在上面的昂为上昂、在下面的昂为下昂)。
《营造法式》中宋代斗栱铺作中之上昂示意图
而昂形华栱、插昂、昂形耍头,实质上只是具有下昂外形的假昂,其昂头的另一端,或为栱身,或为梁栿,或为耍头,仍然都是单纯的受重构件,而不是真昂那种“杠杆”,所以昂式华栱或插昂皆为假昂。
圣母殿中假昂示意图
晋祠圣母殿下檐柱头铺作、转角铺作,上檐补间铺作用假昂;转角铺作用真昂;而下檐补间铺作和上檐柱头铺作都是真假昂混用(用真下昂和昂形耍头),真昂昂头为批竹形,假昂昂头为琴面形,一座殿宇之上如此繁复变化的斗栱形制,功能和装饰兼备,避免了模式化的呆滞现象和千篇一律的做法,使沉重的建筑看起来有灵动之势,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科学和技术成就高度发达的象征。
圣母殿上下檐之部分铺作中真假昂
圣母殿无论是屋顶的瓦作,还是斗拱,抑或是梁柱的彩画等方面,都更加注重装饰性。而这些构件上的变化,也进一步影响了建筑的整体美学感受,梁思成在《图像中国建筑史》中指出,中国古建筑从唐、辽的豪劲时期,走到了北宋始创的醇和时期。至此,大唐的雄健大气褪去,呈现出大宋的优美典雅,却也在某种程度上,也提前预告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演变。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