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水务工程专业是2002年教育部批准新设的本科专业,隶属于水利工程学科,于2003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随着城市化地区对水务人才的需求增加,水务工程专业招生规模已扩大至每年四个班140多人,成为热门专业。2006年受教育部和水利教学专业委员会委托,水务工程系主持负责编制了《普通高等学校水务工程本科专业规范》及《水务工程专业发展战略研究》,为指导和规范全国水务工程专业教学奠定了基础。
河海大学城市水务工程研究所非常重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主持和承担各类教学科研项目约300余项,包括973计划、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家及省市重大项目等高水平研究课题,数十项教学和科研项目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并发表高质量科技论文500多篇,编写专著、教材30多本。
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水资源与供水、城市防洪与排水、城市水环境、城市水务规划与管理。
有。水务工程专业考研方向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市政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以下是各专业介绍:水务工程专业考研方向1: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专业培养具有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
石化水务发展战略思考 http://www.studa.net/Designs/060310/11522137.html 2005-2006年中国水务行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 (上中下卷) http:/...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或224德语③301数学一④814水力学或818有机化学 复试科目:927 给水排水工程同等学力加试:701 普通物理、003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考试大纲:内容范围或要点: ...
PPP模式在城市水务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PPP模式的推广可以有效地引入社会资本,解决政府部门的融资问题,促进水务产业的市场化进程。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使民营企业成为政府部门的合作伙伴,通过上市扩大自身规模,是民营水务企业发展的良好途径。然而,水务企业仍需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风险,提高PPP项目的盈利能力,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水务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研究
一项工程建设能否按照预期完成预设的施工进程与施工过程中面对的风险因素具有着直接的关联,尤其是城市水务工程建设对这一方面的要求更为严格。为此,我们必须将城市水务工程建设中的风险管理提上日程,并进行切实有效的分析和应对举措的提出。
河海大学隧道与地下工程研究所兼跨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两个学科,与岩土工程科学研究所共同建设河海大学岩土工程国家重点学科。主要从事隧道与地下工程领域教学和科研工作;负责河海大学隧道与地下工程本科方向(1个隧道班)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其他学科地下工程领域的教学工作。招收岩土工程方向硕士研究生;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方向博士研究生;土木工程方向博士后。研究方向包括:
岩土复杂渗流特性与环境岩土工程;
岩土体渐进破坏机理及其本构理论;
3)隧道与地下工程水灾害防治;
4)隧道设计理论及施工安全控制技术研究;
5)TBM法(包括土盾构、掘岩机等非开挖法)设计施工关键技术;
6)地下工程数值仿真技术;
7)智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风险评价;
8)特殊土、深厚软基及隧道围岩等地下工程加固技术。
河海大学隧道与地下工程研究所现有在职人员9人,其中: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6人,讲师1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9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2人,河海大学“大禹学者”计划(第四层次)2人,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另拥有外聘美籍国际著名专家1人,兼职教授3名。在校留学生、硕士、博士研究生共60余人。
河海大学隧道与地下工程研究所研究内容涉及土木、水利、交通工程及矿产领域等的地下工程。近几年在岩土体渗流多尺度多场耦合理论与分析方法;复杂条件下城市地铁及水下隧道安全建造关键技术;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地下工程安全性评价与控制技术;岩石裂纹起裂机理及隧道渐进破坏控制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承担了十三五科技支撑项目3项,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2项、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课题1项,主持教育部人才支持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9项、青年项目6项、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3项、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9项,海外合作项目2项,完成其他重大工程科研项目50多项,近5年科研合同额超过1900万。
河海大学隧道与地下工程研究所主持了铁路、公路、水工隧道及城市地铁等相关课题的社会技术服务工作,典型相关工程如:南京长江隧道、杭州地铁越江隧道、南京地铁、无锡市地铁、苏州地铁、广州市地铁、厦门地铁、福州地铁,南水北调西线深埋超长隧洞、宜万线齐岳山隧道、浙江千岛湖引水工程、扬州瘦西湖隧道、小湾、龙滩、溪洛渡、锦屏二级水电站等。科技成果取得了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止2017年12月,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10项,二等奖7项;出版专著10部;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40余项,发表SCI论文104篇,EI论文184篇。 2100433B
河海大学桥梁工程研究所于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主要研究缆索支承桥梁维护关键技术、新型组合结构桥梁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理论研究、桥梁抗震、大跨径桥梁施工控制与仿真分析等领域。
河海大学桥梁工程研究所研究方向立足于解决大型桥梁工程在设计和施工中的遇到的重大技术问题。桥梁工程实验室拥有美国MTS公司的双向随机模拟地震振动台、大型的液压伺服动态加载系统等试验设备,为科学研究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河海大学桥梁工程研究所注重产、学、研相结合,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交通运输部行业联合科技攻关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和浙江省交通运输厅交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以及江阴大桥、润扬大桥、苏通大桥等国家重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在内研究课题50多项,累计科研经费逾千万元,获国家授权专利40余项。
河海大学桥梁工程研究所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0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河海大学“大禹学者计划”教师2人,博硕研究生30余人。
河海大学桥梁工程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1)钢桥疲劳、维护。研究内容包括:钢桥面板疲劳损伤机理研究及评价方法研究;钢桥疲劳裂 纹检测及维护技术研究;钢箱梁、缆索与吊杆疲劳、腐损伤评定及维护技术研究。
(2)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新型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梁的混合梁结构形式的开发和设计方法研究;新型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桥墩的刚节点连接形式的开发和设计方法研究;钢管轻集料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及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3)桥梁结构抗震和动力效应研究。主要包括桥梁与渡槽抗震设计理论及设计方法研究、减隔震设计方法及装置研发、桥梁与渡槽抗震工程项目专题研究;损伤后土木结构在车辆、地震等动力荷载作用下的行为和性能变化,分析损伤对结构行为影响,评估在役桥梁的结构状态。
(4)桥梁结构车桥耦合和加固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加固桥梁结构,关注长期荷载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加固结构的长期受力问题;公路和轨道桥梁的车-桥动力相互作用、超长索和短吊杆的索力动测法、计算流体等相关问题。
(5)桥梁结构节段预制桥梁快速化施工技术及计算理论研究:主要关注节段预制桥梁先进的施工方法、工艺,研究节段预制桥梁设计的新趋势和新方法,以及能够提高节段桥梁部件耐久性的新型材料,研究腐蚀作用下桥梁结构部件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6)桥梁结构设计和减隔振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混凝土桥梁、人行桥的设计构造,以及桥梁结构减振装置的选型,减振参数的确定和优化等内容。 2100433B
河海大学知识产权研究所成立于2006年9月,所长杨晨教授、博导,现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顾问、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高协组织教材研究与编写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国际经济贸易学会理事和江苏省知识产权战略评审专家等社会职务。研究所共已形成由教授、副教授、讲师以及博硕士研究生构成的科研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