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黄河下游河道观测》参考了有关的测绘书籍、国家规范和行业规范的有关要求,是根据各观测单位的有关技术补充规定以及有关的比测试验数据和成果撰写的。它从原理、方法、要求等方面对河道观测进行了较完整的描述。
河道观测是收集河道形态变化和河床组成最有效及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河道观测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测验资料的精度,关系到黄河防汛和黄河治理。加强测绘业务知识和规范的学习,切实提高河道观测的质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由于测绘技术的发展,河道观测也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传统测量方法、GPS、全站仪测量方法以及各种河道资料处理软件都应用到生产中,但对于河道观测规范来说,目前还是采用黄河水利委员会1964年编制的《黄河下游河道观测试行技术规定》。40多年来,测绘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河道观测技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黄河下游河道观测试行技术规定》远远不能适应目前河道观测的需要。于是,在实际的河道观测作业中,观测单位在参考该技术规定的同时,还参考了国家和行业制定的各种规范与标准,以及本单位根据自身和测区的具体情况而制定的补充规定。这些规范、标准和补充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河道观测的顺利进行和观测成果的精度。但是,国家和行业规范针对的是整个测绘行业,而黄河河道观测具体情况的规定又是观测单位自己制定的,这就造成了河道观测中操作规程的不一致和观测数据格式的不统一,给观测成果精度和使用带来较大的不便。2100433B
作 者:霍瑞敬 等 著出 版 社:黄河水利出版社ISBN:9787807349020出版时间:2010-10-01版 次:1页 数:404装 帧:平装开 本:16开所属分类:图书 > 工程 > 水利水电工程
黄河中下游分界线在——河南荥阳市桃花峪。 关于黄河中下游分界点,各界有多个说法,众说纷纭。如:在我国2013年之前出版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本初中《地理》课本中,把黄河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线,确定...
苏州河,旧称吴淞江,绵延125公里,犹如一条玉带,将太湖与上海连接起来。自从上海开埠以后,曾在东段的苏州河上,先后架设了10余座各式桥梁,其中最著名、也是最早架设的桥梁,就是外白渡桥。外白渡桥的前身叫...
黄河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点在河南省的桃花峪。黄河桃花峪至入海口为下游。流域面积2.3万平方公里,仅占全流域面积的3%,河道长785.6公里,落差94米,比降上陡下缓,平均1.11‱。下游河道横贯华北平原,...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黄河下游河道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河道观测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河道观测的基本内容
第四节 河道观测的基本方法
第五节 河道观测的基本依据
第六节 河道测量对观测人员的要求
第二章 黄河下游河道观测的发展
第一节 黄河下游河段断面变化情况
第二节 断面观测设施
第三节 平面高程控制及测次的布置
第三章 测绘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测量常用的度量单位
第二节 地球形状和大小
第三节 地面点位置确定的原理
第四节 测量上的基准线和基准面
第五节 地理坐标、高斯直角坐标及平面直角坐标
第六节 地面点的高程
第四章 测绘的基本工作
第一节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线
第二节 视距测量
第三节 电磁波测距
第四节 水准测量
第五节 水平角测量
第六节 竖直角测量
第七节 直线定向
第五章 平面控制测量
第一节 测区查勘
第二节 技术设计
第三节 选点、造标、埋石
第四节 平面控制测量
第六章 高程控制
第一节 三、四等水准测量对仪器检校的要求
第二节 三等水准测量
第三节 四等水准测量
第四节 五等水准测量
第五节 水准测量的精度评定及外业计算数值取位
第七章 断面测量
第一节 河道断面测量的原理
第二节 断面布设
第三节 断面测量
第八章 河势图的测绘
第九章 GPS、全站仪在河道测量中的应用
第一节 GPS全球定位系统概述
第二节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与数据处理
第三节 GPS、全站仪河道测验精度分析
第十章 GPS、全站仪河道测量操作规程
第一节 GPS测量规程
第二节 全站仪测量
第三节 GPS、全站仪资料整编
第十一章 河道测深技术研究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测深仪与传统测深方法的对比试验
第三节 比测资料分析
第四节 测深仪在黄河河道测量中的应用
第五节 认识与结论
第十二章 河道观测资料的检查和验收
附录一 仪器、测具的使用、检验、校正和养护
附录二 仪器的操作
附录三 河道观测有关表格的计算说明
附录四 河道观测有关软件的使用
附录五 业务管理的规定
参考文献
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研究
河道整治工程是黄河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控导工程建设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近年来,在做好黄河下游河道整治主体工程设计的同时,及时开展了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分析评价和环境保护设计工作,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①工程占压区环保设计;②生态保护措施;③水质保护措施;④扬尘及噪声的控制;⑤人群健康保护等。这些措施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已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的粗泥沙集中来源地已经查明
黄河网报道淤积在黄河下游河道里,水流冲不走、搬不动的粗颗粒泥沙主要来自哪里?经过黄委多个部门的协同攻关,3月29日,黄委成功破解出了对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淤积抬高影响最大,粒径大于0.1mm,且粗泥沙输沙模数为每平方公里1400t以上的粗泥沙集中来源区。该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窟野河、皇甫川等9条黄河重点支流流域内,面积为1.88万km^2。此举将实现水土保持与黄河河道减淤的有机结合,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目标更加明确,措施更加有效。
一、 选择物候观测点和物候观测对象
(1)选择物候观测点。
在进行物候观测以前,首先应选定观测点。观测点要符合以下2 项原则: ①地点要稳定,可以进行多年观测,不必移动。因为在一个固定地点进行观测的年代越长,记录的物候资料就越宝贵。因此,没有特殊原因,最好不要更换观测地点。②观测地点要有代表性,必须考虑到地形、土壤、植被等情况,尽可能选在平坦或相当开阔的地方。物候观测点选定之后,要将地名、生境、海拔、地形( 平地、山地、凹地、坡地等) 、位置( 在建筑物的哪边,距离建筑物多远) 和土壤性质等详细记载下来,作为档案保存。
(2)选择物候观测对象。
木本植物选择当地常见、分布较广、指示性强、对季节变化反映明显、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群众常用的为主,且是裸地栽培或野生者,生长健壮的达到开花结实3 年以上的植株3 ~ 5 株进行观测。如山地可选等高梯田内的植株观察; 如株间差异大时,应按类选定代表树对全株进行观察,并进行点( 代表株) 面( 生产果园) 结合观测,才能确定各物候期。草本植物单株间物候期的差异较大,为避免偶然性,最好选择彼此靠近的数十株作为观测对象。
二、 观测项目、记载方法的标准和要求
各物候期的观测项目、记载方法要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才能进行比较。对每一物候期的起止日期必须记清。物候观测要随看随记,不要凭记忆在事后补记。
三、 物候期观测的时间,根据不同时期而定
春夏季正是各种植物的萌发、展叶、开花繁殖时期,各种物候现象天天不同,最好每天观测一次,如果时间不允许,也要做到隔日观测。到了秋季,可以隔日或3 d 观测一次。冬季的初冬和冬末还须进行观测,不可漏掉,到了隆冬季节则必须注意观测河流开始结冰、流冰和流冰终止日期。
四 、观测人员要固定
观测人员不宜时常变更,更不能几个人轮班观测。因为物候现象时刻变动,由一个人去观测,前后才有联系,如果轮班观测,各人对物候期特征标志的认识未必相同,这样前后的记录就会没有连贯性。 2100433B
对某一量(例如一个角度、一段距离等)直接进行多次观测,以求得其最或然值,计算观测值的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标准。但是,在测量工作中,有一些需要知道的量并非直接观测值,而是根据一些直接观测值按一定的数学公式(函数关系)计算而得,因此称这些量为观测值的函数。
由于观测值中含有误差,使函数受其影响也含有误差,称之为误差传播。根据观测值的中误差求观测值函数的中误差,需要应用“误差传播定律”。根据误差传播定律,将函数与观测值的误差关系表达成为一定的数学公式。 2100433B
几乎所有的通量观测都是从确定观测对象(生态系统)开始的,然后是寻找合适的森林、草地或农田观测场所。观测场所选择是一个重要问题,它关系到所获得数据的价值。观测工作一旦开始,再移动观测点就需要花费很大的物力和财力,也会浪费观测研究的时间,因此观测点的选择确定必须慎重。
通量观测理想的场所是地形平坦、植被均质分布的下垫面。虽然倾斜坡地和起伏较大的复杂地形上的通量观测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但应尽可能寻找符合理想条件的观测场所。在站点选择时,可以利用待选观测点(或地域)以往的气象资料调査分析盛行风的季节变化。设置观测塔的场所选择要求在生物活动的活跃时期,尽可能在上风侧具有长的风浪区(fetch)。在风的状况不明时,可以选择尽可能大的平坦植被斑块,在其中央附近建立观测塔。同时还要考虑道路和商用电源的利用条件,过于远离可以驶人汽车的道路,不但在设备安装、维护和检修方面都花费大量劳力,也给长期的观测工作带来诸多不便,难以保证观测数据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