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混合岩化作用

是一种介于变质作用和典型的岩浆作用之间的一种有不同性质流体参加的造岩作用和成矿作用引的总称。

混合岩化作用基本信息

混合岩化作用混合岩化方式

在混合岩化作用过程中,由于地质构造、物理化学条件不同,可出现下列几种方式。

注入作用

指外来物质(岩浆、岩汁、流体)沿变质岩的叶理或裂隙等注入,并同岩石发生交代反应的作用。

深熔作用

又称重熔作用。指区域变质作用后期在没有外来物质的参与下,固体岩石发生选择性熔(溶)融,其中具低共熔点的长石和石英首先开始熔化成为液相的作用。由此产生的岩浆称为深熔岩浆。从这种浆质体的形成、演化特点考虑又称再生作用或再造作用。由于这种作用往往是由区域变质作用演变而形成,故长期以来又称超变质作用。

交代作用

指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外来流体中的一些物质同原有变质岩中的某些物质发生反应。其结果往往在混合岩中形成更多的碱性长石(奥长石、钠长石、钾长石等),暗色矿物则被交代。在化学成分上表现为钾、钠、硅增加和铁、镁、钙等相应减少。

深流作用

指混合岩化作用的后期,岩石流态组分大量增加,岩石的可塑性和熔融程度增大而具有明显流动性的作用。在一定的构造活动环境中,它可使新形成的再生浆质体离开其产生的位置进入其他岩石或岩层中。有人认为深流作用与深熔作用相似。

查看详情

混合岩化作用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13mm厚混合型跑道(颗粒面)

  • 13mm厚混合型跑道(颗粒面),包含工程综单价(含税、施工、不含运费)
  • 长河牌
  • 13%
  • 江门市长河化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混合型自结纹塑胶跑道

  • 13mm混合型自结纹塑胶跑道;包含施工现场综
  • 绣林康体
  • 13%
  • 广州市绣林康体设备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13mm厚混合型跑道(自结纹面)

  • 13mm厚混合型跑道(自结纹面),包含工程综单价(含税、施工、不含运费)
  • 长河牌
  • 13%
  • 江门市长河化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混合型喷涂塑胶跑道

  • 13mm混合型喷涂塑胶跑道;包含施工现场综
  • 绣林康体
  • 13%
  • 广州市绣林康体设备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混合型自结纹塑胶面层

  • 1
  • 嘉华体育
  • 13%
  • 广州嘉华体育产业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作用控制系统

  • ZSFIJ-150
  • 湛江市2005年2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作用控制系统

  • ZSFIJ-150
  • 湛江市2005年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作用控制系统

  • ZSFU-100
  • 湛江市2005年2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作用控制系统

  • ZSFU-100
  • 湛江市2005年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混合

  • kg
  • 肇庆市2003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混合

  • 混合
  • 1台
  • 1
  • 不限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8-04-19
查看价格

混合

  • 混合
  • 5546m²
  • 1
  • 普通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07-27
查看价格

耳廓的作用

  • 展项通过机械互动的方式,让观众直观感受耳廓的作用.展项由支架、旋转机构、听筒、聚音锅、座椅和说明牌等组成.参与时,观众坐在座椅上,调整好位置,使两个听筒正对两耳.转动左右两边的手柄,调节聚音锅的方向,仔细聆听馆内不同方向的声音.
  • 1项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9-16
查看价格

耳廓的作用

  • 展项通过机械互动的方式,让观众直观感受耳廓的作用.展项由支架、旋转机构、听筒、聚音锅、座椅和说明牌等组成.参与时,观众坐在座椅上,调整好位置,使两个听筒正对两耳.转动左右两边的手柄,调节聚音锅的方向,仔细聆听馆内不同方向的声音.
  • 1项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8-15
查看价格

耳廓的作用

  • 展项通过机械互动的方式,让观众直观感受耳廓的作用.展项由支架、旋转机构、听筒、聚音锅、座椅和说明牌等组成.参与时,观众坐在座椅上,调整好位置,使两个听筒正对两耳.转动左右两边的手柄,调节聚音锅的方向,仔细聆听馆内不同方向的声音.
  • 1项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10-24
查看价格

混合岩化作用简介

混合岩化的定义

是一种介于变质作用和典型的岩浆作用之间的一种有不同性质流体参加的造岩作用和成矿作用的总称,简称混合岩化。在这种作用中,以长英质或花岗质为代表的新生组分与原岩组分相互作用和混合,生成不同组成和不同形态的混合岩。混合岩化的最终产物可能是混合花岗岩,因此,从混合岩化的全过程来说,它几乎是花岗岩化作用的同义语。但混合岩化不一定发展到最终阶段,一部分岩石学家只强调花岗岩化属交代作用性质,因此这两个术语还不能等同。

混合岩化的形成

一般认为,当发生大规模区域变质作用时,在地下深处温度较高的地方,区域变质岩常伴随着流体相物质的大量渗透、注入、重结晶和混合交代等复杂的变质过程,从而使岩石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发生深刻的改变,生成一系列特殊类型的岩石,总称混合岩(例如眼球状混合岩、混合花岗岩等)。混合岩由两个部分组成:原变质岩残留部分,称基体,颜色较深;混入的成分,称脉体,颜色较浅。

形成混合岩的作用,称为混合岩化作用。

查看详情

混合岩化作用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混合岩化作用文献

麻山杂岩的变质-混合岩化作用和花岗质岩浆活动 麻山杂岩的变质-混合岩化作用和花岗质岩浆活动

麻山杂岩的变质-混合岩化作用和花岗质岩浆活动

格式:pdf

大小:1.6MB

页数: 10页

在黑龙江佳木斯地块麻山杂岩中可分别有高级和中级变质作用部分,两处均可见混合岩化作用。通过混合岩浅色脉体或花岗质脉体中的长石自形晶、斜长石周围的钠长石净边、黑云母向角闪石的转化等现象表明混合岩化作用主要表现为深部岩浆的注入,而不仅是高级变质之后的近原地深熔作用所致,高级变质与相关的深熔作用所致混合岩化在区域上的分布是有限的,集中于西麻山的高级区;而注入式混合岩化是普遍的,其产出可遍布所有麻山杂岩的出露区,在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部位均可出现。早期麻粒岩相变质与后期混合岩化作用应是相互独立的构造或热事件;注入式混合岩化引起了中级变质作用和高级区的退变质作用,注入混合岩化作用的时代约为500Ma;中级变质作用是注入混合岩化的结果,而不是混合岩化的原因。与注入混合岩相关的花岗岩虽然表现出一些S型花岗岩的特征,但根据矿物组合、地化性质的综合分析,更可能是富钾及钾长石斑晶的钙碱性花岗岩类,属于I型花岗岩,形成于挤压向引张转化的过程中。麻山杂岩的变质与混合岩化特征表明,以西伯利亚古陆为中心的南部边缘发生了与冈瓦纳陆块内泛非事件类似的构造活动,只不过这里的规模略小,在变质之后迅速发生了构造体系的转换,而形成大量花岗质岩浆活动。

混合岩质量平衡分析—以沙沟地区深熔型花岗岩为例 混合岩质量平衡分析—以沙沟地区深熔型花岗岩为例

混合岩质量平衡分析—以沙沟地区深熔型花岗岩为例

格式:pdf

大小:1.6MB

页数: 未知

鲁西台背斜东缘沙沟地区深熔型花岗岩质量平衡分析表明:(1)以体积守恒为限制条件,深熔型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带入1.90%~1.92%的质量,微斜长石花岗岩带入4.46%~4.55%的质量,深熔型花岗岩类有K2O、SiO2、Rb、Ba的获得,TiO2、Al2O3、FeO、Fe2O3、MnO、MgO、CaO、Na2O、P2O5及Cr、Ni、Co、Sr、Zr、Ta、Nd则损失(残留);(2)花岗岩类的质量等比线显示:母岩及深熔型花岗岩没有明显的质量损失;而英云闪长质(花岗闪长质)片麻岩—微斜长石花岗岩则有明显的质量带入、带出;微斜长石花岗岩有K2O、SiO2、Rb、Nd、Ta的明显获得,其余氧化物和微量元素则损失;(3)深熔型微斜长石花岗岩是熔体经过一定距离运移、聚集结晶而成,但基本未脱离深熔地体体系的半原地花岗岩,而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则是就地定位、基本没有运移的原地花岗岩。

角砾状构造原理

角砾状构造是片理不佳的块状变质岩受混合岩化作用时,脉体将基体分割包围成角砾状构造。原来变质岩受构造变动后成角砾石,再经混合岩化作用,花岗质成分沿其破碎裂隙贯入亦成角砾状构造。   

查看详情

混合岩化成矿基本信息

混合岩化成矿(migmatized metallogenic process)是由混合岩化作用所形成的矿床。包括在混合岩化过程中,由于各种交代作用,使原岩中的某些组分发生迁移、富集而形成的矿床,或使原有矿床的矿石品位增高而形成的新矿床。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矿床与花岗质岩浆形成的矿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区别如下:①混合岩化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邻近的含矿变质建造;②矿床类型受混合岩化作用所支配;③成矿阶段以混合岩化作用的交代过程来划分。混合岩化矿床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①主期形成的原地交代型矿床;②主期形成的伟晶岩型(花岗岩型)矿床;③中晚期形成的热液型矿床。

查看详情

混合岩结构

混合岩是介于变质岩和岩浆岩之间的过渡性岩类,主要特点是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很不均匀,在混合岩化作用较弱的岩石中,可区分出原来变质岩的基体和新生成的脉体。随着混合岩化作用的增强,基体与脉体之间的界线逐渐消失,最后可形成类似花岗质岩石的混合花岗岩。根据混合岩化作用的方式和强度以及所成岩石的构造特征等,混合岩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典型的混合岩有眼球状混合岩、条带状混合岩、混合片麻岩、混合花岗岩等。

由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岩石。它是变质岩和岩浆岩之间的过渡岩类。混合岩这个名词由芬兰地质学家J.J.塞德霍姆于1907年提出。他认为这种岩石是由较老的岩石(原岩)和外来的花岗质岩浆或岩汁 (ichor)混合形成,并以脉状体分布于岩石中。大致同时,瑞典的P.J.霍尔姆奎斯特认为混合岩中的脉状体没有外来物质的加入,它是原岩通过变质分异作用而产生。后来有人认为是原岩经熔(溶)融作用生成。对混合岩成因的解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其实,这两种现象,在自然界都存在。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