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1章 引言
第2章 基本概念
2.1 前言
2.2 单位制
2.3 把自然环境看作各区间的组合体
2.4 质量平衡
2.5 欧拉坐标系统和拉格朗日坐标系统
2.6 稳态和平衡
2.7 扩散和非扩散环境迁移过程
2.8 停留时间和持久性
2.9 真实环境和可评估的理想环境
2.10 总结
第3章 环境中的化学品和它们的各种性质
3.1 前言以及数据来源
3.2 鉴别优先化学品
3.3 化学品的关键化学性质和种类
3.4 结论性例题
第4章 环境介质的特性
4.1 前言
4.2 大气圈
4.3 水圈或水体
4.4 底部底泥
4.5 土壤
4.6 总结
4.7 结论性例题
第5章 相平衡
5.1 引言
5.2 纯物质的性质
5.3 溶液中溶质的性质
5.4 分配系数
5.5 环境分配系数和Z值
5.6 多介质分配计算
5.7 一级模型计算
5.8 结论性例题
5.9 结论性例题
第6章 平流和反应
6.1 引言
6.2 平流
6.3 降解反应
6.4 平流和反应的组合
6.5 非稳态计算
6.6 环境反应的特性
6.7 二级模型的计算机计算
6.8 总结
6.9 结论性例题
第7章 介质间的迁移
7.1 引言
7.2 扩散和非扩散过程
7.3 相内的分子扩散
7.4 相内湍流或涡流扩散
7.5 非稳态扩散
7.6 多孔介质中的扩散
7.7 两相间的扩散:双阻力概念
7.8 迁移D值的测量
7.9 串联和并联D值的组合
7.10 三级模型计算
7.11 四级模型的计算
7.12 结论性例题
第8章 逸度模型的应用
8.1 引言、范围和策略
8.2 一级、二级和三级模型计算
8.3 空气"para" label-module="para">
8.4 表层土壤模型
8.5 底泥"para" label-module="para">
8.6 湖泊中化学品归趋的QWASI模型
8.7 河流中化学品归趋的QWASI模型
8.8 QWASI多段模型
8.9 鱼的生物积累模型
8.10 污水处理厂
8.11 室内空气模型
8.12 植物吸收
8.13 药物动力学模型
8.14 人类对化学品的接触
8.15 PBT-LRT属性
8.16 全球模型
8.17 结语
附录 逸度表格
参考文献 2100433B
《环境多介质模型逸度方法》首次阐明了有毒有机污染物在大气、水、土壤和底泥构成的多介质生态环境或生物圈中的行为归趋以及它们对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重点描述了有毒有机污染物在多介质生态环境中的定量表达式,应用这些表达式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了污染物在现实环境中的行为归趋,并提供了丰富的现场应用实例。
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对环境化学、环境毒理学以及环境风险评价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并可为环境管理和调控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本教材可作为环境化学、环境毒理学和环境风险评价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有毒有机化学品环境行为归趋研究的科研人员参考阅读,并可作为政府管理人员的参考资料。
把每个过程的轴网都插入到一个文件里,然后通过块存盘和块提取功能,把项目上单位工程整合在一个工程文件里,这样是可以操作,但运行非常慢,计算也不方便,不建议使用此方法
植物消除法:吊兰芦荟能大量吸收甲醛等污染物质;茉莉、丁香等花卉分泌出来的杀菌素能杀死空气中的某些细菌 盐水法:只需在室内放两盆食盐水,浓度为5%-10%,一至两天甲醛和漆味便除,板材的甲醛释...
1.通风换气与保持室内洁净 2. 食醋消毒法:食醋中含有醋酸等多种成分,具有一定的杀菌能力,可用做家庭室内的空气消毒3.熏蒸消毒  ...
不确定环境下的投标方报价模型研究
在传统投标报价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风险因子,提出报价要在收益与风险之间进行权衡。放宽了所有投标方的最高成本与最低成本是相同的这一前提假设,并借助Mathematica 5.0推导出投标方的报价模型。最后利用仿真对上述关系进行了分析。
国际电力工业发展环境评价方法及模型研究
自"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我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境外投资活动日趋活跃,2016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投资达到1701.1亿美元。在中国企业能源投资实践过程中,经常受到外国政治环境、投资环境、行业环境以及法律监管等多方面的影响。本文基于国外68个国家的电力行业发展数据,应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国外电力工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电力行业发展相对较为落后的国家中,适宜中国企业进行电力行业投资的国家相对较多。这些国家包括第4群集的印度尼西亚、土耳其、菲律宾、约旦和第5群集的老挝、柬埔寨、孟加拉国等,中国企业可结合各国综合得分以及目标国的实际项目、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尽可能降低海外投资风险。
《污水多介质生态处理技术原理》由籍国东、谢崇宝著,以水利部公益性基础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教育基金、北京市与中央高校共建项目的科研成果为基本素材,阐述了污水多介质生态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多介质生物陶粒的制备方法及性能。
论述了多介质快速生物滤池、多介质曝气生物滤池、多介质地下渗滤系统、垂直流层叠人工湿地、多介质层叠人工湿地、复合折流生物反应器和多介质折流生物反应器的结构、技术特点、污染物转化效率、限制性水力负荷和微生物多样性。
系统分析了多介质生态处理系统中氮转化功能基因的空间演化和优势富集规律,深入阐述了氮转化分子生态过程的耦联机制。
《污水多介质生态处理技术原理》可供从事水处理工程、生态水利工程、污染生态工程和给排水工程领域的科技工作者、设计人员、管理人员。
以及大中专院校环境工程、水利工程、生态工程、市政工程和农业工程等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参考。
前言第1章
多介质生物陶粒
1.1 概述
1.2 多介质生物陶粒制备
1.2.1 生物陶粒原料
1.2.2 生物陶粒制备
1.3 多介质生物陶粒表征
1.3.1 元素组成
1.3.2 表面特征
1.3.3 孔径分布
1.4 多介质生物陶粒性能
1.4.1 机械性能
1.4.2 耐酸碱性
1.4.3 氮吸附特性
1.4.4 磷吸附特性
第2章 多介质快速生物滤池
2.1 概述
2.2 多介质快速生物滤池设计
2.2.1
滤池设计
2.2.2 运行控制
2.3 氮转化速率
2.3.1 NH 4和TN转化速率
2.3.2 NO-3和NO-2转化速率
2.4 微生物空间分布特征
2.4.1 微生物多样性 2.4.2
微生物系统发育
2.5 氮转化基因空间演化
2.5.1 基因定量溶解曲线
2.5.2 氮转化基因丰度
2.5.3 氮转化基因相对多度
2.5.4 功能基因多样性指数
2.5.5 Pearson秩相关系数
2.6 氮转化基因富集
2.6.1 优势基因富集 2.6.2 稀有基因富集 2.7 氮转化过程耦联机制 2.7.1 功能基因菌群协作 2.7.2 功能基因菌群竞争 2.7.3 氮转化过程耦联机制第3章 多介质曝气生物滤池 3.1 概述 3.2 多介质曝气生物滤池设计 3.2.1 滤池设计 3.2.2 运行控制 3.3 限制性水力负荷 3.3.1 基于COD的水力负荷 3.3.2 基于NH 4的水力负荷 3.3.3 基于TP的水力负荷 3.4 污染物容积负荷 3.4.1 有机负荷 3.4.2 氨氮容积负荷 3.5 微生物分布规律 3.5.1 微生物形态 3.5.2 微生物多样性 3.5.3 微生物系统发育 3.5.4 微生物丰度第4章 多介质地下渗滤系统 4.1 概述 4.2 多介质地下渗滤系统设计 4.2.1 系统设计 4.2.2 运行控制 4.3 氮转化速率 4.3.1 NH 4和TN转化速率 4.3.2 NO-3和NO-2转化速率 4.4 氮转化基因空间演化 4.4.1 氮转化基因丰度 4.4.2 基因多样性指数 4.4.3 Pearson秩相关系数 4.5 氮转化基因富集 4.5.1 稀有基因富集 4.5.2 优势基因富集 4.6 氮转化基因功能群组 4.6.1 好氧功能群组 4.6.2 厌氧功能群组 4.6.3 生态联结群组 4.7 氮转化关键途径 4.7.1 升流区氮转化途径 4.7.2 渗滤区氮转化途径第5章 垂直流层叠人工湿地 5.1 概述 5.1.1 人工湿地主要类型 5.1.2 人工湿地作用机制 5.1.3 人工湿地去污机理 5.2 垂直流层叠人工湿地设计 5.2.1 湿地设计 5.2.2 湿地启动 5.3 限制性水力负荷 5.3.1 同化容量计算模型 5.3.2 限制性水力负荷计算模型 5.3.3 限制性水力负荷 5.3.4 限制性水力停留时间 5.4 限制因子 5.4.1 氮磷转化 5.4.2 COD和Oil降解第6章 多介质层叠人工湿地 6.1 概述 6.2 多介质层叠人工湿地设计 6.2.1 湿地设计 6.2.2 运行控制 6.3 氮转化速率 6.3.1 NH 4和TN转化速率 6.3.2 N0-3和N0-2转化速率 6.4 微生物空间演化 6.4.1 微生物多样性 6.4.2 微生物同源性 6.5 氮转化基因空间演化 6.5.1 基因丰度演化 6.5.2 基因多样性演化 6.6 氮转化过程耦联机制 6.6.1 功能基因群落生态联结性 6.6.2 氮转化过程耦联协作机制第7章 复合折流生物反应器 7.1 概述 7.1.1 折流生物反应器结构 7.1.2 折流生物反应器特性 7.2 ABR处理稠油废水 7.2.1 启动运行控制 7.2.2 启动运行特性 7.2.3 污泥和微生物特性 7.3 AOBR处理稠油废水 7.3.1 AOBR 7.3.2 AOBR启动特性 7.3.3 AOBR运行特性 7.3.4 颗粒污泥特性第8章 多介质复合折流生物反应器 8.1 概述 8.2 MHBR 8.2.1 反应器设计 8.2.2 运行控制 8.3 污染物降解效率 8.3.1 COD降解 8.3.2 氮磷转化 8.4 厌氧污泥特性 8.4.1 表观形态 8.4.2 元素组成 8.4.3 官能团组成 8.5 好氧填料微观特性 8.5.1 表观形态 8.5.2 微生物形态 8.6 微生物演化 8.6.1 微生物多样性 8.6.2 微生物系统发育第9章 复合折流反应器组合人工湿地 9.1 MHBR组合人工湿地 9.1.1 技术特点 9.1.2 植物选配 9.1.3 工程案例 9.2 AOBR组合人工湿地 9.2.1 技术特点 9.2.2 运行控制 9.2.3 运行特性 9.2.4 微生物特性参考文献
2100433B
用以对环境进行分析时所设定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