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2020年11月24日,该课程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2100433B
课程负责人:林海
授课教师:董颖博、李冰、贺银海
生物学上的CPE致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指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大量增殖,导致细胞病变甚至死亡的现象。具体而言,体外组织细胞培养时,溶细胞病毒在易感细胞内大量复制增殖导...
生态工程是指应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其目的是将生物群落内不同物种共生、物质与能量多级利用、环境自净和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与系统工程的优化...
环境工程专业前景分析 工件好找,待遇不高 环保职业被人们评为了加强21世纪最热门的职业,但是在目前红红火火的各种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环境专业人才受到冷遇,这是因为在具体的环境治理行业,往往投入大于产出...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分析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对相关专业学生工作和发展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但是,近几年应用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材,并没有进行相应更新,在课程建设方面,多数是在重复已有知识,未融入全新研究结果,导致学生的学习空间受到较大限制。另外,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很多教师依然走保守路线,影响学生的探究能力。在今后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建设中,应进一步加强新知识融入和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帮助。
工科院校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课是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本文分析了目前工科院校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现状和问题,从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阐述,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课进行教学改革初探,为本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第1章绪论1
11微生物的概念1
12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1
13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概念1
14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1
15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发展及研究现状2
151废水生物处理研究进展2
152废气的生物治理研究进展2
153固体废物的生物治理研究进展3
16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所涉及的学科5
思考题5
第2章原核微生物6
21细菌6
211细菌细胞的大小6
212细菌细胞的形态6
213细菌的细胞构造10
214细菌的繁殖方式20
215细菌的群体特征20
22放线菌(Actinomycetes)22
221放线菌的形态与结构22
222放线菌的繁殖方式23
223放线菌的培养特征25
23蓝细菌(Cyanobacteria)26
231蓝细菌的大小及形态27
232蓝细菌的细胞结构27
233蓝细菌的存在方式28
234蓝细菌的繁殖28
24古细菌29
241古细菌的主要类型29
242古细菌的特征29
243古细菌的细胞结构30
25鞘细菌30
251丝状铁细菌31
252丝状硫细菌32
思考题32
第3章真核微生物33
31真菌34
311酵母菌(Yeasts)34
312霉菌(Mould,Mold)38
32微型藻类44
321微型藻类的一般特征44
322环境工程中主要的微型藻45
323原生动物47
324微型后生动物51
思考题53
43噬菌体(phage)62
431烈性噬菌体63
432温和噬菌体66
44环境因素对病毒存活的影响67
441物理因素67
442化学因素67
443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68
45污水处理过程中病毒的去除68
思考题68第5章微生物的营养69
51微生物的营养及类型69
511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69
512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69
513微生物的营养类型72
52培养基74
521培养基的概念74
522配制培养基的原则74
523培养基的类型及应用77
53营养物质的吸收81
531单纯扩散(diffusion)81
532促进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81
533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82
思考题84
第6章微生物的代谢85
61代谢概述85
62微生物的酶及酶促反应86
621酶的组成86
622酶的结构与功能86
623酶促反应的特点91
624酶的种类91
625酶促反应动力学92
63微生物的分解代谢98
631生物氧化概述98
632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99
633微生物的呼吸类型105
634脂肪的分解代谢107
635蛋白质的分解109
636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110
64微生物的合成代谢113
641自养微生物的生物合成113
642异养微生物的生物合成115
65微生物的代谢调控115
651酶活性的调节——控制反应速率115
652酶合成的调节——控制反应方向116
思考题116
第7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118
71细菌的群体生长118
711细菌的群体生长规律——生长曲线118
712微生物生长曲线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的指导作用119
713不同废水生物处理法生长曲线的特点及意义120
72基质浓度与微生物比生长速率的关系120
73研究微生物生长的培养方法121
731微生物的分批培养(bath cultureof microorganisms)121
732微生物的连续培养(continuousculture of microorganisms)121
74微生物纯培养物的分离及生长的测定121
741纯培养物的分离122
742微生物生长的测定122
75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123
751温度123
752pH值125
753氧化还原电位(Eh)126
754溶解氧(DO)126
755重金属及其化合物127
76微生物生长的控制127
761物理方法的控制127
762化学方法的控制130
思考题133
第8章微生物遗传与变异134
81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134
811遗传变异的基础134
812DNA的结构与复制135
813DNA的变性、复性与杂交136
814转录137
815翻译138
82质粒结构及类型140
821质粒的分子结构140
822质粒的主要类型140
83DNA的突变和诱变育种142
831DNA的突变142
832诱变与育种143
84基因重组145
841基因工程工具酶146
842基因工程载体147
843目的基因的获得148
844DNA分子的体外连接149
845重组DNA导入宿主菌149
846重组体的筛选149
847基因工程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150
85微生物细胞融合育种151
851细胞融合151
852微生物原生质体及其制备152
853细胞融合的方法153
854融合重组的测定153
855利用细胞融合技术构建环境工程菌154
86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154
861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154
862核酸分子杂交技术157
863电泳技术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160
864以rRNA基因为基础的细菌同源
性分析技术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161
思考题162
第9章微生物的生态163
91微生物生态学163
911什么是微生物生态学163
912微生物生态学的任务163
913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63
92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164
921土壤环境中的微生物164
922水环境中的微生物166
923空气中的微生物167
924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168
93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171
931互生(syntrophism)172
932共生(symbiosis)172
933寄生(parasitism)173
934拮抗(antagonism)173
94微生物群落的发展和演替174
941微生物群落演替的概念174
942演替的类型174
943微生物群落发展和演替(以可溶
性有机物进入水体时发生的演替
为例)175
95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175
951碳素循环(the carbon cycle)176
952氮素循环(the nitrogen cycle)181
953硫素循环(the sulphur cycle)185
954磷素循环(the phosphorus
cycle)186
955铁素循环(the iron cycle)187
956锰素循环(the manganese
cycle)188
思考题188
第10章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190
101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及影响
因素190
1011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适应能力及
巨大的降解潜力190
1012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影响因素191
102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193
1021无毒污染物的降解193
1022有毒有机污染物的降解193
思考题207
第11章环境微生物检测208
111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与控制208
1111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208
1112空气微生物污染的控制209
112水的微生物检测及控制210
1121水质的细菌学检测210
1122水质指示微生物——大肠菌群
(coliform group,简称
coliform)210
1123水微生物污染的控制211
113发光细菌的微毒检测211
1131发光细菌检测的原理212
1132发光细菌法检测的操作212
1133发光细菌法的应用212
114污染物致突变性检测(Ames
试验)213
1141Ames试验的原理和方法213
1142Ames试验的应用215
115生物传感器216
1151生物传感器的定义与分类216
1152生物传感器基本结构和工作
原理216
1153生物传感器在环境检测中的
应用217
116PCR技术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219
1161PCR反应原理219
1162PCR反应条件220
1163PCR技术用于环境微生物检
测的方法221
1164PCR在环境微生物检测中的
应用221
1165小结与展望222
117用于环境保护的工程菌的安全性
问题222
1171用于环境保护的基因工程菌
的构建222
1172基因工程菌存在的问题223
1173展望223
思考题223
第12章微生物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224
121废水好氧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学
原理224
1211概述224
1212活性污泥法224
1213生物膜法230
1214其他生物处理法235
122废水厌氧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学
原理237
1221概述237
1222废水厌氧降解机理237
1223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工艺239
123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氮磷的去除240
1231水体的富营养化概述240
1232生物脱氮241
1233生物除磷244
思考题247
第13章微生物在固体废物和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248
131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248
1311堆肥法249
1312卫生填埋法252
1313厌氧发酵253
132废气的生物处理253
1321废气生物处理微生物学254
1322废气生物处理方法254
思考题257第14章生物修复技术258
141概述258
1411基本概念258
1412应用生物修复技术应具备
的条件258
1413理论及技术来源258
1414生物修复技术的重点研究
方向259
1415生物修复技术的特点259
142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259
1421在生物修复技术中应用的
微生物259
1422影响生物修复的环境因素261
143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262
1431原位生物处理262
1432异位生物修复264
144地下水的生物修复265
1441原位生物处理266
1442异位修复技术266
1443物理拦阻266
145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266
思考题267第15章微生物新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268
151固定化技术(固定化酶和固定化
细胞)268
1511固定化细胞与酶的特点268
1512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在环境
工程中的应用269
152废物资源化技术269
1521可生物降解塑料PHAs270
1522单细胞蛋白的生产271
153污染预防微生物技术272
1531燃煤脱硫272
1532微生物湿法冶金技术274
154微生物絮凝剂277
155微生物吸附剂278
思考题279第16章微生物的分类命名与保藏280
161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280
1611微生物的分类单位280
1612微生物的命名原则281
1613微生物的分类鉴定依据281
162微生物分类检索系统287
1621原核微生物的分类系统——Bergey
氏原核生物分类系统289
1622真菌的分类系统——Ainsworth
等人的菌物分类系统290
163菌种保藏291
1631菌种保藏的原理291
1632菌种保藏的常用方法292
思考题293参考文献294 2100433B
1 绪论
1.1 微生物概述
1.1.1 微生物的概念
1.1.2 微生物的特点
1.2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1.2.1 生产者
1.2.2 消费者
1.2.3 分解者
1.3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内容
1.3.1 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
1.3.2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
1.3.3 微生物污染的检测与防治、
1.3.4 微生物在治理环境污染中的应用
1.3.5 发展前景
思考题
2 环境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2.1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2.1.1 细菌
2.1.2 放线茵
2.1.3 蓝细菌
2.2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2.2.1 真茵
2.2.2 微型藻类
2.2.3 原生动物
2.2.4 微型后生动物
2.3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
2.3.1 病毒的主要特征
2.3.2 病毒的形态与大小
2.3.3 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2.3.4 病毒的繁殖
2.3.5 病毒的分类
2.3.6 影响病毒存活的因素
思考题
3 微生物的营养
3.1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
3.1.1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3.1.2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
3.2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3.2.1 光能自养型
3.2.2 光能异养型
3.2.3 化能自养型
3.2.4 化能异养型
3.3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3.3.1 配制培养基的原则
3.3.2 培养基类型及应用
3.3.3 微生物的培养条件
3.4 营养物的吸收
思考题
4 微生物生长代谢与遗传变异
4.1 微生物的代谢
4.1.1 酶
4.1.2 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4.2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4.2.1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测定
4.2.2 群体生长规律——生长曲线
4.2.3 细菌生长曲线在污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
4.3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4.3.1 遗传与变异的物质基础
4.3.2 微生物的变异
4.4 菌种的保藏
4.4.1 菌种的保藏
4.4.2 菌种的退化
4.4.3 菌种的复壮
思考题
5 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的影响
5.1 基本概念
5.1.1 灭菌
5.1.2 消毒
5.1.3 防腐
5.1.4 无菌
5.1.5 除菌
5.2 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
5.2.1 高温的影响
5.2.2 低温的影响
5.3 辐射对微生物的影响
5.3.1 紫外线的影响
5.3.2 X射线和T射线的影响
5.3.3 微波和超声波的影响
5.4 水分对微生物的影响
5.4.1 干燥
5.4.2 渗透压
5.5 化学因子对微生物的影响
5.6 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5.6.1 共生关系
5.6.2 互生关系
5.6.3 拮抗关系
5.6.4 寄生关系
思考题
6 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
6.1 土壤中的微生物
6.1.1 壤是微生物生活的良好环境
6.1.2 壤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其分布
6.1.3 2-壤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
6.2 水体中的微生物T
6.2.1 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分布
6.2.2 水的细菌学检测
6.3 空气中的微生物
6.3.1 空气中微生物的来源、数量
6.3.2 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思考题
7 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
7.1 水体富营养化
7.1.1 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7.1.2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7.1.3 优势藻种
7.1.4 水体富营养化的监测与防治
7.2 病原微生物
7.2.1 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
7.2.2 水中的病原微生物
7.2.3 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
7.3 微生物毒素
7.3.1 细菌毒素
7.3.2 真菌毒素
7.3.3 藻类毒素
思考题
8 微生物对化学物质的降解与转化
8.1 微生物降解与转化化学物质的能力
8.1.1 污染物的可生物降解性
8.1.2 影响微生物降解与转化的因素
8.1.3 微生物降解与转化污染物的巨大潜力
8.2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8.2.1 碳素循环
8.2.2 氮素循环
8.2.3 硫素循环
8.2.4 磷素循环
8.3 各类合成化合物的生物降解与转化
8.3.1 农药的生物降解
8.3.2 塑料的生物降解
8.3.3 多氯联苯的生物降解
8.3.4 合成洗涤剂的生物降解
……
9 微生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10 实验
参考文献2100433B
本书分十三章,内容包括:微生物的营养与环境工程、微生物的代谢与环境工程、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环境工程、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工程、微生物生态学原理与环境工程、水污染控制微生物工程、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微生物工程、废气污染控制微生物工程、污染环境微生物修复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