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一章水(含大气降水和废水)
第一节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
第二节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第三节地下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2004)
第四节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
第五节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HJ 495——2009)
第六节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 494——2009)
第七节水质河流采样技术指导(HJ/T 52—1999)
第八节水质湖泊和水库采样技术指导(GB/T14581—93)
第九节水质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 493—2009)
第十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 338—2007)
第十一节水资源水量监测技术导则(SL 365—2007)
第十二节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第十三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HJ/T 433—2008)
第十四节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环办[2011122号)
第十五节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T92—2002)
第十六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第十七节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
第十八节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 343—2010)
第十九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
第二十节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
第二十一节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 20922—2007)
第二十二节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农田灌溉用水水质(GB 20922—2007)
第二十三节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2003)
第二十四节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 94—2005)
第二十五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代码(试行)(HJ 522—2009)
第二十六节水污染物名称代码(HJ 525—2009)
第二十七节废水类别代码(试行)(HJ 520—2009)
第二十八节废水排放规律代码(试行)(HJ 521—2009)
废水排放去向代码(HJ 523—2009)
第二十九节酸沉降监测技术规范(HJ/T 165—2004)
第三十节大气降水采样和分析方法(GB 13580.1~13580.13—92)
第三十一节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 6682—2008)
……
第二章环境空气和废气
第三章噪声
第四章生态与土壤
第五章固体废弃物
第六章自动监测
第七章室内环境空气监测
第八章质量管理及环境信息
第九章其他2100433B
《环境监测常用标准及导则习题集》的出版正是落实环境保护部在全国环境监测系统开展“科学监测、大力推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标准贯彻落实活动”的一项重大举措,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将有助于环境监测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对标准、导则的准确运用,进一步规范环境监测工作,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促进各级环境监测事业的快速、稳步发展。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是指为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技术所制定的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等。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是环境标准的组成部分。环境标准是环境...
一般来讲,环境监测机构是由同一级政府的环境主管部门设立,比如说国家环境保护部,下设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环境监测总站为独立的法人单位,工作上受环保部领导,所以环保部为方便管理,在部内设立监测司,管理和指导...
现在环境污染已经很重,国家会逐步重视起来的,很有前途的专业。你首先要学好它,然后考取相关证书。如果有关系,可以进入环境监测站,现在建设项目都要做环评,制度越来越严格,而当地环监站才有资格监测,还有很多...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导则(征求意见稿)
附件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20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导则
《环境工程学》试卷、习题集及答案
第 1 页 共 22 页 答案参见我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b788630100muda.html 《环境工程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 2分,共 20分) 1.COD;2. 厌氧生物处理法; 3. 泥龄; 4. 好氧硝化; 5. A/A/O 法; 6. 反电晕; 7. 二次扬尘; 8. 电场荷电; 9. FGD;10. SCR法。 二、选择题 (每小题 2分,共 20分) 1.BOD 是化学性水质指标之一,其含义是( )。 A 溶解氧; B 化学需氧量; C 生化需氧量。 2.废水处理方法很多,其中混凝沉淀法可去除废水中的( )。 A 可生物降解有机物; B 不溶性有机物; C悬浮物质。 3.废水二级处理技术属于( )。 A 生物方法; B 化学方法; C物理方法。 4.A2/O 法产生的污泥量比活性污泥法( )。 A 多;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技术导则》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
为使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化的技术准则和依据,以确保分析结果的重复性、再现性、准确性、可比性,推动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不断发展,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对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中的方法原理、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样品、分析步骤(或测试步骤)、结果计算、精密度和准确度、不确定度、质量保证和控制、特殊情况、注意事项、废弃物的处理等内容做出了技术规定。
本导则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导则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并归口。
本导则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起草。
本导则委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解释。
本导则为首次发布,于2004年12月9日起实施。
1 范围
2 引用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4 标准中使用的一般要素
5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的基本要求
6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的构成
7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的技术规定
7.1 封面
7.2 目次
7.3 前言
7.4 标准名称
7.5 范围
7.6 引用标准
7.7 术语和定义
7.8 方法原理
7.9 试剂和材料
7.9.1 通则
7.9.2 以市售方式使用的产品
7.9.3 基准试剂
7.9.4 水溶液
7.9.5 确定了浓度的溶液
7.9.6 指示剂
7.10 仪器、设备
7.11 样品
7.11.1 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7.11.2 试样的制备(或试样的预处理)
7.12 分析步骤(或测试步骤)
7.12.1 通则
7.12.2 试料
7.12.3 仪器的调试(或测试条件)
7.12.4 校准
7.12.5 空白试验
7.12.6 测定或测试
7.13 结果计算
7.14 精密度和准确度
7.15 不确定度
7.16 质量保证和控制
7.17 特殊情况
7.18 注意事项
7.19 废弃物的处理
7.20 附录
7.21 参考文献
8 方法验证
8.1 通则
8.2 方法的检出限与测定限
8.2.1 检出限
8.2.2 测定下限
8.2.3 测定上限
8.2.4 方法检出限与测定限的确定
8.3 方法的定量测定范围
8.4 方法的灵敏度
8.5 方法的精密度
8.6 方法的准确度
8.7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8.8 方法的选择性(抗干扰能力)
8.9 方法的稳健性(耐变性)试验
附录A(资料性附录) 从实验室间测试结果得到的统计数据和其他数据
附录B(资料性附录) 方法验证报告
附录C(资料性附录)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测试报告的基本内容
附录D(资料性附录)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编制说明的基本内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