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价值

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价值

海口骑楼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在于较好地保留着20世纪初期由南洋归侨带回海南的南洋骑楼建筑风貌,其各建筑立面、柱体、墙面图案、女儿墙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旅游价值和保护价值。海口骑楼历史文化街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与历史沉淀,成为近现代海口历史文化的缩影,汇集了海口乃至海南传统文化艺术的精粹。

查看详情

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建筑沙盘模型

  • 材质:高密度防火板、亚克力、ABS板、真石漆等颜色:仿真色(定制)比例:1:100-1:5000制作主要工艺:三维雕刻技术、机械精密雕刻技术、手工制作技术、静电植绒技术物理特点:还原建筑外观风格
  • 定制
  • 13%
  • 重庆秒点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建筑用岩棉毡

  • 3000-5000×600×900mm 厚度:40-75mm 密度:60-100kg/m3
  • 樱花
  • 13%
  • 上海麦芮节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西班牙、

  • 13%
  • 玉林市丰顺水泥制品厂(玉林市厂商期刊)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历史名人雕像

  • 规格:跪坐人高120厘米,
  • 石头记
  • 13%
  • 河北石头记雕塑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历史名人雕像

  • 规格:站立最高单人一件165厘米高,
  • 石头记
  • 13%
  • 河北石头记雕塑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文化

  • 韶关市2022年10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文化

  • 砂岩磨菇石 60×200,100×200mm
  • 江门市2022年10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文化

  • 磨菇石6*20,10*20
  • 湛江市2022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文化

  • 韶关市2022年9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文化

  • 磨菇石 60×200,100×200mm
  • 江门市2022年8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历史文化文字雕刻

  • (1)历史文化文字雕刻 (2)位置:海船观景台侧壁 (3)材
  • 40m²
  • 3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10-21
查看价格

历史文化长廊

  • 41.5×1.85×0.2米
  • 76.78m²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3-17
查看价格

历史文化长廊

  • 41.5×1.85米
  • 76.77m²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3-17
查看价格

历史文化遗址介绍牌

  • 见图纸
  • 6套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5-20
查看价格

"受益于千万年历史文化......"

  • 1.内容:"受益于千万年历史文化......"2.尺寸:825×585mm3.底板材质:20mmPVC板雕刻成型4.表面加工:喷漆后UV喷印,上光油5.黏结方式:玻璃胶粘贴6.安装方式:机具、人工、制作安装
  • 1个
  • 2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9-12-18
查看价格

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主要景点

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街道布局

  • 博爱路

博爱路又名南北所街,是南门至北门的城内交通要道。民国十三年(1924年)海口拆墙扩城,为纪念孙中山倡导的“博爱”精神,改名为博爱路。与新民路交叉,从交叉点向北至长堤路为博爱北路,向南至海秀东路三角池为博爱南路。1966年,改名为东方红路,1981年恢复为博爱路。博爱路城内长约800米,宽12米。

  • 中山路

中山路原名称“还海坊”,北门外路,后又改为大街(因大庙天后宫故称)。民国十三年(1924年)拓宽后,改名为“中山路”。据说,当时该路中段建有一凉亭,孙中山先生来海口时,曾在此亭暂歇,为纪念孙中山,将该路命名为中山路。从博爱北路至新华北路,全长300多米,街宽12米。

  • 得胜沙路

得胜沙路位于老城区西北部,古称外沙,东起新华北路,西到龙华路北端,长520米。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倭寇侵犯海口,海府地区军民予以反击,激战后得胜海贼于外沙,故取名“得胜沙”。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便有法国人在得胜沙建设“中法医院”,民国三年(1914年)设中国银行海口办事处、琼崖电话总局、解放前的海南医院。 海口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后,各国在此设立领事馆,得胜沙路成为西方人的聚居地。来自海外的商贾为了销售商品,在得胜沙兴建洋行和办事机构。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海关”从中山路迁址到得胜沙。俗称“五层楼”的海口大厦等都在得胜沙。

  • 新华路

民国十三年(1924年)拆城墙扩街,开辟马路。拆城墙前,海口城外之街道,多系五六米宽的马路,拆城墙后四周新修马路才扩建成如今为能行驶汽车的街道。城外西部:拆城墙后新兴街、青竹街和城脚路合并改名为新华路。

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文物遗存

2011年,海口市政府公布了骑楼老街区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录336处,根据骑楼的风貌现状,按照建筑质量、建筑艺术完整程度,对骑楼历史建筑划定了三个等级,并对历史建筑实施了挂牌保护。其中,一类历史建筑24处;二类历史建筑105处;三类历史建筑207处。

截至2012年,在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中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遗物有:何家大院、五层楼、中共琼崖一大旧址、大亚旅店、海关大楼、海口钟楼、冼夫人庙、天后宫、西天庙等。

  • 何家大院

何家大院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建有房屋5栋,内有二个大花园,整体建筑风格是典型的中西合璧。

  • 五层楼

五层楼(又称海口大厦)位于海口市得胜沙路,是一座仿罗马式建筑。“五层楼”一层较高为餐厅及商场,二至五层为客房,四至五层后进为影剧院,成为集歌舞厅、高档餐厅、客房、电影院为一体的吃住娱乐中心。

  • 中共琼崖一大旧址

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邱氏祖宅)位于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解放西路竹林里131号,始建于民国八年(1919年),是一座典型的琼北传统民居。总占地面积1839.09平方米,建筑面积994.26平方米。

院内有硬山顶瓦面平房两幢,每幢分隔3眼,中为厅堂,两侧各有两个小房;平房的前中后各有相应的庭院,东西两侧是厢房,均为土木结构;大院建筑围墙,西边有一口井,东边有小花园。在东厢的东侧为大门,围墙北面开一小门可进入大院,其大门楣上还镶着“燕翼诒谋”四个正楷大字。

  • 海关大楼

海关大楼位于得胜沙8号,始建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大楼主楼由建筑师吴景祥担纲设计,他采用不对称的设计,在南面设计有门厅和阳台,在北边及西边设立了门廊。大楼的主建筑共三层,其中最高的部分可达六层。

  • 海口钟楼

海口钟楼始建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春季,高五层,占地16平方米,四边墙体用红砖砌筑,白石灰沟封。大钟设置在第五层,四面各安装由七块厚2厘米的大理石构成直径为2米的钟面,钟点刻在大理石上,并嵌上铅片涂以黑色显示。

1987年,旧钟楼迁入海口儿童公园,依原样在堤边建新钟楼。

查看详情

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特色

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结构

海口骑楼建筑群的布局形式是线状布局和片状布局的结合体,这不仅继承中国传统的布局形式,也吸收了西方建筑物布局形式,因此是一种典型的中外融汇、取精华以为己用的创造手法。

海口骑楼多为砖木结构,以二至三层为多,建筑立面分为三段式,造型元素多样化,下段为骑楼列柱,中段为楼层,上段为檐口,是近代典型的商业建筑,人们基本上认定这是西方古代建筑与中国南方传统文化相结合演变而成的建筑形式。骑楼造型丰富多样的女儿墙、窗楣、窗间墙、阳台,以及外墙纹样,墙面丰富多彩的窗洞、线角等艺术效果,融合了西方“巴洛克”等建筑装饰风格,使得骑楼建筑群组成了多种形式的古典建筑。

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特点

海口骑楼楼顶檐口的天际线多为波浪形、涡卷形、几何形雕饰,方形、半圆形、敞肩形、尖形等形状的窗户拱券弧线优雅大方,体现了欧亚混交的文化特点;外墙体上的浮雕多姿多彩,栩栩如生。这些浮雕反映出来的是吉祥如意,有百鸟朝凤、双龙戏珠、海棠花、梅兰竹菊、莲池鲤鱼、松鹤延年、宝瓶等雕刻。

海口老街区每条街道骑楼的建筑风格都有所不同。如仿巴洛克风格较多在得胜沙路、中山路及博爱北路,仿哥特风格较多在振东路及新华北路,但仍有部分不同建筑风格的骑楼建筑相互穿插在每条街当中。

主要类型一览表

类型名称

主要特点

相关图片

中式传统式

骑楼上面光光的墙上并排开有两个窗户,屋面为挑檐,立面基本没有装饰,最多的装饰也只是一些处于檐口下或窗裙墙上的中国传统式线脚。但这种样式的骑楼在老街区中已经很少见。

仿哥特式

这种形式与仿巴洛克式与海口南洋式是构成海口老街特色风格的主要元素,它们与中式骑楼在檐口以下的处理基本相同的,区别仅在于檐口以上的女儿墙。

仿巴洛克式

这种形式也仅是其女儿墙被突出处理成一片片巴洛克式的山墙。

海口南洋式

是老街欧亚混交式中一种非常独特且有创造性的形式,这种骑楼就是在仿哥特式或仿巴洛克式女儿墙上开一个圆形或长圆形的洞口,主要是因为海口经常遭遇台风。

参考资料:

查看详情

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价值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沿革

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形成背景

  • 殖民运动

西方殖民运动带动了骑楼建筑传播圈的形成,其传播方式是利用海运贸易。骑楼建筑形态在印度初步形成后随西方殖民扩张传入马来半岛,并以马来半岛为节点沿海上三条路径向太平洋沿岸的广州、海口、台湾传播。

由于海口地理位置上靠近越南、泰国、新加坡、印度,并有直接的商贸往来,因此海口骑楼的建筑形态与上一级的传播源相近。其建筑整体风格明显受南洋文化的影响,建筑立面喜用支提窗和券窗,并以白色灰泥粉刷墙面。将海口骑楼与海南省文昌、儋州、三亚及周边的北海、湛江等地的骑楼作对比发现,除在建造年代、规模、尺度、形态上存在差别外,它们之间也存在相似性。这说明商贸活动带动了建筑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促使海口成为推动雷州半岛及北部湾骑楼建筑发展的重要节点。

  • 华侨推动

海口骑楼老街的形成与初具规模与海南华侨有着直接关系,民国十三年(1924年)粤军第一军旅长兼任琼崖善后处处长的邓本殷负贵海口所城扩建一事,为了搞好市政规划,他邀请了众多海外华侨回乡投资建房,南洋侨民的回归不仅带回了金融资本,也带回了西方先进的建筑文化。因此可以说南洋华侨是骑楼建筑产生和发展强大的助推手。

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形成过程

据史料记载,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海口老城的四牌楼附近修建了的第一栋骑楼,随后,骑楼建筑逐渐遍布东门、南门、西门、北门大街。

清咸丰八年(1858年),海口开埠,所城内街道扩建,由原先的两条发展到数十条,城内形成了东门街、西门街、南门街、北门街、四牌楼街、龙牙巷等数条石板路,并出现了兴、和、福、振等一批地名。

民国十三年(1924年),军阀邓本殷决定拆除海口所城,划路扩街,扩大城市规模。所城拆除前的石筑长堤,就是今天的长堤路前身。石板马路改为今水泥路面,街名也改变。扩建北门外的环海路,改名为中山路;原西门外顺城墙位置的街道被扩建成今天的新华路;原城墙内的南北大街被扩建为博爱路,东西大街则被扩建为新民路。形成中山路、博爱路、新华路、新民路、得胜沙路得胜沙路、长堤路、永乐路(现名解放路)、振东街、大兴街等街区。

1950年,海南岛解放,海口骑楼老街被收归国有,由政府统一经营、保护、管理和维修。

20世纪70年代,落实房产和“侨产”政策后,政府将骑楼老街内的部分楼房退还个人、家族或侨商。其余仍然由政府统一保护和管理。

1994年,海口市政府对中山路、解放路、博爱路、新华路、长堤路等街道进行建筑立面全面整修和刷新。

1999年,海口市政府拨专款维修得胜沙路,主要是对街道两边楼房的立面进行原状维修,恢复清代至民国时期原状;对街道水、电、通讯线路统一整治;对排水、排污管线进行统一治理;对街道路面重新铺装(花岗岩石板)。并将得胜沙路服装一条街改为步行街。

2002年,琼山、海口两市行政区划调整,海口市政府将骑楼老街纳入新海口发展“总规”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予以保护、管理和修缮。

2009年6月,海口骑楼老街在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中,获“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的称号。

2014年4月,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综合整治项目启动示范区列入国家2014年度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

2016年1月,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被海南省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查看详情

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

骑楼曾经历过两次较大规模的保护,但因资金的原因,每次修缮都不彻底。

2009年,骑楼街区获"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政府将骑楼街区改造项目列入海南国际旅游岛重点建设项目及海口市“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项目分三期进行:一期(2010~2012年)启动范围总面积13.37公顷,属海口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保护范围;二期(2012~2013年)为调结构,在一期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交通、旅游和商业等结构系统;三期(2013~2015年)为扩纵深从核心保护区开始逐步向建设控制地带拓展。

截至2016年,仅对水巷口10栋历史建筑进行修缮,以及中山路街街景街廓整治,博爱北路立面改造。据统计,列入保护范围的12条骑楼街区有370多座骑楼建筑,其中70%属于危楼,存在安全隐患。

查看详情

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信息

  • 地址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中山路

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

  • 门票

免费

  • 交通

乘坐海口公交3,5,6,14,15,17,18,20,23,25,26,30,37,38,39,43,61,87,k4,夜3路等公交车在钟楼站下车即可到达。2100433B

查看详情

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价值文献

基于GIS的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价值评价研究 基于GIS的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价值评价研究

基于GIS的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价值评价研究

格式:pdf

大小:2.6MB

页数: 4页

从将武汉市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价值特征量化与相关数据空间化出发,便于价值评价成果的直观展现与协同共享,更好地指导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管理.基于GIS技术建立建筑价值评价体系,在筛选出6项评价因子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将各因子加权叠加分析,生成街区建筑综合价值评分图,并据此提出相应的保护和整治措施.

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的保护——以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的保护——以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的保护——以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为例

格式:pdf

大小:2.6MB

页数: 2页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名城历史文化和风貌的体现,而其中的历史建筑是构成历史文化街区的主体,历史建筑的数量也是确定历史文化街区最重要的依据。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为例,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提出建议。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措施以修缮和改善为主,即不改变其外部历史风貌,对其内部结构、空间布局、内部设施、使用功能做适当的变动,以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鼓励有利于保护的各种使用功能,引用市场机制解决历史建筑的保护、维修、置换等,探索出适用于历史建筑的保护新路。

商业骑楼建筑游览信息

商业骑楼建筑门票价格

免费游览

商业骑楼建筑交通提示

广州火车东站总站乘坐<209路(广州火车东站总站)环>抵达带河路;步行343米,至:上下九路4步行街 此处“骑楼”建筑十分出名.

商业骑楼建筑相临景点

白云山风景区

中山纪念堂

五羊石像

儿童公园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芙蓉嶂风景区

虎门销烟池

文化公园

洪秀全故居

华南植物园

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

黄花岗烈士墓

三元里人民抗英烈士纪念馆

南越王墓

圣心大教堂

黄花岗公园

香江野生动物世界

广州艺术博物院

珠江夜游

西关商廊

六榕寺

兰圃

越秀公园

怀圣寺

光孝寺

香雪公园

云台花园

亲亲农庄

帽峰九龙涧

清真先贤古墓

帽峰山森林公园

广州水果世界

广州海洋馆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

星海音乐厅

广东美术馆

广东地质博物馆

广州世界大观

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

航天奇观

荔湾博物馆

上下九商业步行街

荔湾湖公园

陈氏书院

沙面

广州花卉博览园

黄大仙祠

广州体育馆

南湖游乐园

广州蓄能发电厂景区

麓湖公园

仁威庙

五仙观

商业“骑楼”建筑

中山大学

广州公社旧址

天河公园2100433B

查看详情

汕头骑楼建筑代表流派

中国南方沿海城市的骑楼,分为闽派和粤派。

汕头骑楼建筑闽派骑楼

受当地传统木雕的影响,骑楼立面上布满浮雕。

汕头骑楼建筑粤派骑楼装

饰较为简洁,接近欧陆风格。

汕头骑楼建筑汕头骑楼

汕头老街的骑楼界于两者之间。汕头骑楼的建造汲取了外廊式建筑许多处理手法,在街道和店铺之间形成一个连续的有遮蔽的交通空间,非常适合本地炎热、多雨、多台风的气候特点。

汕头骑楼始建于二十年代,建筑形式显然受到欧陆风格的影响,是在特定地理环境、传统文化及外来因素等影响下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建筑类型。其典型代表是小公园的沿街骑楼。

查看详情

城建 | 海口骑楼老街130余栋建筑开始“微整容”

施工人员给骑楼的木窗户刷油漆。 海口日报记者 吴祝好 摄

“我们在给骑楼的门窗修复翻新。”4日下午,在水巷口海口骑楼街区,海南中龙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的工人在给门窗除尘去垢、刷油漆翻新。4月底,海口启动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综合整治维护工程项目,主要对水巷口、中山路、博爱北路等130余栋骑楼进行整治维护,预计7月底完工。

海口骑楼老街以其唯一性、独特性荣获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水巷口、中山路和博爱北路片区是海口的老城区,整个街区业态兴旺,车水马龙,市民及商户在更换店面招牌及搬运物品时,对骑楼灰塑门边及廊柱四角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及污染。同时,水巷口、中山路和博爱北路的骑楼距离上次修缮已有3年多,部分外立面灰塑墙体面饰已出现斑驳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骑楼的整体观感。

海口骑楼老街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吴明坤介绍,为了让前来骑楼街区观光的游客,有常来常新的感觉,同时增强骑楼街区周边市民及商户的荣誉感、幸福感和获得感,骑楼公司从实际情况出发,在不影响市民正常生活及游客观光旅游的前提下,针对性地提出分栋号、分项目的施工维修方案。施工中,将重点采用传统灰塑造型及墙面传统工艺涂料进行维修。

海口日报记者 黄一冰 摄(资料图)

“由于在店铺更换装修的过程中损坏了不少门窗,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按原方法原方案进行修复,若发现有骑楼存在重大结构损伤,我们会及时上报处理。”吴明坤说,该项目要求对水巷口、中山路和博爱北路的骑楼建筑整体立面风貌修旧如旧,完好地展示当年的历史风貌,以此来丰富骑楼老街的历史内涵和提升商业价值。

骑楼老街的历史由来

海口骑楼老街的由来,与海口的港口开放通商大有联系。清康熙二十三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海禁,开海贸易。从此,琼州(海口)从此海运四通八达。咸丰八年,清政府与英法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琼州(海口)即被辟为通商口岸,称琼州口。自此,琼籍人士热衷于下南洋谋生,外国人则可以在琼州自由往来。1924年,为了建省办特区,时任粤军第一军独立旅旅长兼琼崖善后处处长的邓本殷,拆去具有629年历史的护城古城,城墙方石被用来铺设一条12米宽的大路,这就是长堤路的雏形。原来五六米宽的石板路全部扩建为通行汽车的街道,原来的四五条马路扩建到了30多条。为了搞好市政建设,邓本殷热情邀请海外华侨回乡投资建房。《海口文史资料》载:“仅二年,争相修建有骑楼的新式楼房计800多幢,使海口面貌焕然一新。”这批琼籍归国华侨,因为衣锦荣归或落叶归根,回到海口后,纷纷效仿南洋建筑风格,建成一幢幢柱廊骑楼式的建筑,不仅有单边外廊,甚至扩展到双边、三边、四边回廊,用于商用和居住。这种建筑风格非常适合海南阳光强烈、风雨即来的天气——凉爽舒适的骑楼利于人们遮阳挡雨。由于毗邻港口,这些由家家户户所建骑楼连接形成的街道,有着可供行走的地板,有着挡避风雨骄阳的顶盖,成为“店铺的公共走廊”。

海口日报记者 黄一冰 摄(资料图)

路通财通,随着商业铺面的建设,老城区的商贸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当时,全市商店多达600多家,贸易总额达到一年数百万元。到了夜间,店铺灯火辉煌,广告牌被映照得五颜六色,人来人往,宛如上海十里洋场。

自海口第一栋骑楼在原四牌楼街(今博爱北街)落成,以这座骑楼为发端,海口逐渐形成永乐街(今解放路)、大街(今中山路)、新街(今新华北路)、得胜沙路和沿海甸河的长堤路等,构成了一大片繁华的骑楼街区。

骑楼老街的人文意义

在海口骑楼街区,无论是物质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在向人们讲述海口精神和气质。这种精神中带有一种博大和宽阔,也带有几分传奇和神秘。也许“满街的方言只字不懂……而满街的内容涵盖着地理、历史、气象、考古、艺术、建筑、园林。肯留心处,处处是学问”。

琼籍香港华侨王宁光曾赋诗一首,间有“耆耄钟楼见沧桑,得胜沙有‘第一关’;‘海南书局’始民初,‘天下皮草’振东街……琼剧世家蜇深巷,‘沐恩堂’里把教传……海南的老街海南的魂,海南的骑楼代代传”。骑楼浓缩着海南侨乡文化的历史,没有海南华侨在海外的奋斗,海口骑楼街区的兴建是不可能的。海口骑楼几乎每一扇门的后面,都隐含着或多或少的南洋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骑楼街区里曾集中了海口的多个老字号,如土产进出口的梁安记、云旭记;九八行业(即代理业)的符森记、顺昌号等;侨批、汇兑、银业有光东公司、永信号等;书籍文具业有海南书局、会文书局等。这些曾经激荡过海口人心灵、铭刻着海口精神的老商号、老建筑虽然历经沧桑,几易其主,但依旧傲立老街,留下淡淡的风雅和海口人善良、坚韧、执著的精神,成为这座老城的风骨所在。

在这些风情万种的骑楼里,演绎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有“民国第一楼”家族兴衰的传说,有富家女毅然投身革命洪流的往事,有“大亚旅店”“裕大商行”神秘东家的遗事,有前清北京格格漂洋渡海远嫁海南的旧事……老街、骑楼,在沧桑岁月中愈显味道,在现代化的城市格局中也愈显珍贵。未来,骑楼生活还将继续,因为没有哪个城市有这样的自由度,能够改变你的,就改变你,不能改变的,就吸纳你,达到一种共融共生。

海南本地人称海口的五条骑楼老街为“南洋街”,街道上一栋栋饱尝岁月沧桑的骑楼静静雕刻着百多年来的历史印迹。这里既凝结着海峡北边内陆文化的厚重血脉,又受着南洋文化的熏陶,连接了文化的世代更迭,横跨了文化的地域板块。在动荡的20世纪,海口骑楼老街见证了时代特有的交汇和挤压,特有的爆发和沉寂,以及非同寻常的欣悦与悲凉。骑楼老街与内陆和南洋有着诸多血缘、经历、文化、习俗的联系,有着众多普通人思想和情感的纵深,以及我们的探寻和想象。

来源/海口发布

新媒体编辑/萧南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