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2021年8月,河南省科技厅批复同意依托洛阳中信成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河南省成像与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分实验室。 2100433B
河南省成像与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分实验室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和洛阳中信成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着力攻克三维图像重建与并行加速、数据校正等关键算法,以及不完全角度、局部和大视野等数据采集等关键技术,加强转化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标准,积累储备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培养造就技术创新领军人才。该分实验室的建设将进一步提高我市在工业新型成像检测及产业化专用设备研发示范应用等方面的技术研究水平。
高校部分: 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年 说明:关于每个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数目不好说,因为有实验室有合并组建和共建之说,不过已有详细说明;里面应该有少量错误,请注意。仅供参考。 清华大学 13 新型陶瓷与...
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区别
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偏重理论研究,工程中心偏重工程应用,两者严格来说不好比较。一般认为,同级别的重点实验室含金量大于工程...
实验室设计要求 1、每个实验室应设洗手池,且宜设置在靠近出口处; 2、水槽安装处应有上下水,水槽安装两个低位水龙头,一个高位水龙头, 如配纯水机需要考虑放置位置及水接口; 3、在实验室门口处应设挂衣装...
河南省化学催化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
根据《河南省省级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和《河南省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验收大纲》要求,近日上午,河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依托河南省化工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组建的河南省化学催化重点实验室进行了验收。河南省化学催化重点实验室(下简称:重点实验室)以新型节能催化剂和环境友好催化技
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申报书
第 1页 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 申请报告书 一、项目摘要 未增塑聚氯乙烯塑钢型材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是隶属于鹤壁中翼 型材有限公司,工程实验室以发展和完善企业自主创新技术体系和高 水平的工程实验室为目标, 以提高国内塑钢型材先进成型加工技术水 平为宗旨,通过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联合创新活动,开展广 泛的技术转让、 联合开发等多种形式的合作, 促进科技和经济紧密联 系,加强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中间环节,缩短成果转化的周期; 同时以工程实验室为平台,实施优秀博士引进、骨干人员培训,加快 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为技术创新提供人才保证。 工程实验室建筑面积 2000平方米;中试基地面积达 1200平方米; 培训场地面积 300 平方米。下设材料检测实验室、未增塑聚氯乙烯 (PVC-U)塑钢型材工艺研究实验室、 产品质量检测与控制中心、 高速 挤出生产设备、技术和环保工艺配方等,现拥有中试生
陈润生,男,1941年6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
谭铁牛,男,1964年1月生,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黄云清,男,1962年12月生,湘潭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许小曙,男,1954年11月生,湖南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先后担任美国焊接学院技术总监、美国Trilogy 公司软件开发总工程师、美国3D Systems公司和美国Solid Concepts 公司软件开发总监。
王斌,男,1962年9月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百人计划获得者、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金芝,女,1962年6月生,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杨力华,男,1962年8月生,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科学与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所长。
李锦涛,男,1962年3月生,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书记,副所长,前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殷建平,男,1963年10月生,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建新,男,1969年10月生,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陈艳萍,女,1963年9月生,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高协平,男,1965年7月生,湘潭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刘任任,男,1959年10月生,湘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舒适,男,1962年12月,湘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喻祖国,男,1970年9月生,湘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
石跃祥,男,1964年9月生,湘潭大学教授。
包括面向大工程和巨系统信息处理的计算模型和模拟优化;以分布并行计算为特征的模拟人类智能的计算智能理论与算法设计、海量图像视觉信息的高效获取和智能处理技术;以及面向生命科学的“基因组”、“信息结构”和“复杂性”这三个重大科学问题的生物信息处理模型和技术。
实验室注重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以面向海量复杂信息处理的智能计算为特色,在提升学术地位的同时,为地方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
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由17组成。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陈润生院士,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所长谭铁牛研究员和湘潭大学黄云清教授;黄云清教授兼实验室主任,高协平教授、刘任任教授、喻祖国教授担任实验室副主任。
实验室研究人员中有博士生导师21人、教授30人、博士40人。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工程计算、模拟与优化,计算智能与图像处理,生物信息处理。
磁共振成像设备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依托北京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医学磁共振成像工程技术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单位,秉承以临床需求为根本、以关系国家、社会发展的重大人口健康问题为核心的发展策略,保持临床、科研、教学并重发展的优良传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在磁共振成像工程技术开发及临床应用研究领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磁共振成像设备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共承担了20余项国家省部级纵向及横向科研课题,包括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建设、教育部学科及人才建设项目、教育部985学科建设项目,先后获得7项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磁共振成像设备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11年3月,成功通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资格认定,成为目前国内唯一以磁共振成像设备与技术研发为主要建设任务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磁共振成像设备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将进一步在卫生部、教育部、北京市科委等上级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完成业内从业人员的工程技术培训和上岗资质认定工作,组织建设卫生系统磁共振成像工程技术专业社团,利用所拥有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仪器、新技术为临床和基础医学提供研究服务平台,探索疾病的诊治新方法与新技术。通过相关技术的产品实现与转化应用,提高国产磁共振成像装备与技术的国际竞争力,为国产磁共振成像产业的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储备,为我国医疗装备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做出贡献。
科研成果
前瞻性双门控制技术实现对心动周期QRS波触发窗的MR信号采集,应用前瞻性心电和外周脉搏双门控触发扫描技术,来实现对心动周期QRS波触发窗的MR信号采集,并通过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例来初步探索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主要用于对大血管壁结构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观察。应用领域为心血管疾病诊断和临床治疗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