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前言
符号表
上册
第1章 绪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动力荷载
2.1 概述
2.1.1 荷载的分类
2.1.2 荷载效应组合
2.2 疲劳荷载
2.2.1 疲劳荷载的分类
2.2.2 荷载谱及其编制方法
2.2.3 吊车荷载
2.2.4 铁路桥梁机车车辆荷载
2.2.5 公路桥梁车辆荷载
2.2.6 风荷载
2.2.7 波浪荷载
2.2.8 风和波浪的疲劳分析方法
2.3 地震作用
2.3.1 概述
2.3.2 地震动的特性
2.3.3 地震转动分量
2.3.4 地震动的估计
2.3.5 人造地震动
2.4 冲击、爆炸、射弹荷载
2.4.1 概述
2.4.2 快速试验机加载
2.4.3 SHPB试验加载
参考文献
第3章 复杂应力状态下混凝土动力特性的试验装置系统
3.1 概述
3.2 蠕变试验装置
3.3 静力试验装置
3.4 疲劳和地震的试验系统
3.4.1 加载装置
3.4.2 变形量测装置
3.4.3 荷载和变形控制装置
3.4.4 数据采集处理装置
3.4.5 试验操作过程
3.4.6 三轴试验机的特点
3.5 冲击试验装置
3.6 爆炸试验装置
3.6.1 概述
3.6.2 带自由端的SHPB杆受拉试验装置
3.6.3 动态三轴压试验装置
3.7 射弹试验装置
参考文献
第4章 混凝土的单轴疲劳性能
4.1 概述
4.2 受压状态普通混凝土的疲劳特性
4.2.1 等幅受压疲劳性能
4.2.2 两级变幅疲劳性能
4.3 受拉状态普通混凝土的疲劳特性
4.3.1 等幅受拉疲劳性能
4.3.2 变幅受拉疲劳性能
4.4 压拉状态普通混凝土的疲劳特性
4.4.1 压拉状态疲劳强度
4.4.2 压拉状态疲劳变形
4.4.3 疲劳变形的讨论
4.5 特种混凝土的疲劳特性
4.5.1 钢纤维混凝土的疲劳特性
4.5.2 高性能混凝土的疲劳特性
4.5.3 轻骨料混凝土的疲劳特性
4.6 影响混凝土疲劳的因素
4.6.1 疲劳试验结果的离散性问题
4.6.2 混凝土的配比和质量
4.6.3 疲劳加载水平的影响
4.6.4 应力率和加载频率
4.6.5 静止周期
4.6.6 残余强度和刚度
4.6.7 湿度条件的影响·
4.6.8 低温条件的影响
4.6.9 高温条件的影响-
4.6.10 偏心加载和应力梯度
参考文献
第5章 混凝土的多轴等幅疲劳性能
5.1 概述
5.2 混凝土双轴拉疲劳性能
5.2.1 力学模型
5.2.2 双轴拉区破坏机理
5.2.3 双轴拉区裂缝增长
5.3 混凝土在压区遭受双轴加载的疲劳性能
5.3.1 概述
5.3.2 试验概述
5.3.3 试验结果
5.3.4 压-扭区混凝土疲劳破坏的模型
5.4 混凝土单向定侧压受压疲劳
5.4.1 试件破坏形态
5.4.2 疲劳强度
5.4.3 S-N关系
5.4.4 疲劳强度包络线
5.4.5 变形性能
5.4.6 弹性模量、泊松比与循环数的关系
5.5 混凝土单向定侧压受拉疲劳
5.5.1 试件的破坏形态
5.5.2 疲劳寿命
5.5.3 S-σ3/fc-N方程
5.5.4 疲劳强度包络线
5.5.5 疲劳变形
5.5.6 变形模量的变化
5.6 混凝土单向定侧压下拉-压疲劳
5.6.1 试件破坏形态
5.6.2 疲劳强度
5.6.3 疲劳变形
5.6.4 模量衰减规律
5.7 混凝土两向定侧压下受拉疲劳
5.7.1 疲劳寿命
5.7.2 疲劳变形
5.7.3 疲劳变形模量
5.8 混凝土两向定侧压下受压疲劳
5.8.1 疲劳破坏标志和破坏形态
5.8.2 疲劳强度
5.8.3 疲劳变形性能
5.8.4 疲劳变形模量
5.8.5 疲劳损伤演变规律
5.9 混凝土两向定侧压下拉-压疲劳
5.9.1 试件破坏形态
5.9.2 疲劳寿命
5.9.3 疲劳强度
5.9.4 疲劳应变
5.9.5 残余应变
5.9.6 疲劳变形模量
5.9.7 损伤演变
参考文献
第6章 混凝土定侧压下的变幅疲劳
6.1 概述
6.2 单向定侧压下受压变幅疲劳
6.2.1 疲劳循环数和损伤变量
6.2.2 疲劳循环应力-应变曲线
6.2.3 疲劳应变发展规律
6.2.4 疲劳变形模量
6.3 单向定侧压下拉-压变幅疲劳
6.3.1 疲劳强度
6.3.2 变幅疲劳变形
6.4 单向定侧压下受拉变幅疲劳和两向定侧压下受拉变幅疲劳
6.4.1 疲劳寿命
6.4.2 残余应变
6.5 两向等定侧压下受压变幅疲劳
6.5.1 变幅疲劳寿命
6.5.2 变幅疲劳应变
6.5.3 疲劳变形模量
6.6 两向等定侧压下受拉-压变幅疲劳
6.6.1 疲劳寿命
6.6.2 疲劳应变
6.6.3 疲劳变形模量
参考文献
第7章 疲劳荷载下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
7.1 疲劳荷载下混凝土的破坏准则
7.1.1 疲劳累积损伤模型
7.1.2 疲劳裂缝增长的分析模型
7.2 疲劳荷载下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7.2.1 概述
7.2.2 Pandolfi边界面模型
7.2.3 应力-应变关系
7.2.4 Lu边界面模型
7.2.5 PAPA损伤本构模型
7.2.6 ALLICHE损伤模型
7.2.7 非线性疲劳的全过程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2100433B
本书上册介绍了疲劳、地震、冲击、爆炸和射弹等动力荷载,混凝土动力性能的试验装置系统,混凝土单轴等幅、变幅疲劳性能,混凝土多轴等幅疲劳性能,混凝土多轴变幅疲劳性能,以及疲劳荷载下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
硬化后的混凝土在未受外力作用之前,由于水泥水化造成的化学收缩和物理收缩引起砂浆体积的变化,在粗骨料与砂浆界面上产生了分布不极不均匀的拉应力,它足以破坏粗骨料与砂浆的界面,形成许多分布很乱的界面裂缝。另...
1、过水面常见的破坏现象是出现麻面、骨料乃至钢筋外露、疏松脱壳和出现沟坑等;2、水位变化区及与水经常接触的部位常见的破坏现象是疏松脱壳或成块脱落;3、非过水面常见的破坏现象是裂缝和成块脱落等。针对表层...
【1】这个没有固定的数值,主要是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有关。混凝土材料的拉压最大应力和最大应变都是根据混凝土的屈服强度来划定的。例如:一个具体杆件的截面尺寸(a×b或者d)和长度L已经为定值,那么根据...
混凝土破坏准则(1)
混凝土破坏准则 三轴受力下的混凝土强度准则 -------古典 1.混凝土破坏准则的定义:混凝土在空间坐标破坏曲面的规律。 2.混凝土破坏面一般可以用破坏面与偏平面相交的断面和破坏曲面的子午线来表现。 (偏平面是与静水压力轴垂直的平面, 破坏曲面的子午线即静水压力轴和与破坏曲面成某一 角度θ的一条线形成的平面) (b) (1)最大拉应力强度准则( rankine强度准则 )古典模型 按照这个强度准则,混凝土材料中任一点的强度达到单轴抗拉强度 ft 时,混凝土即达 到破坏。 σ1=ft ,σ2=ft, σ3= ft. 将上面的条件代入三个主应力公式中得到: 当 0 0 ≤θ≤ 60 0 度,且有 σ1≥σ2≥σ3 时,破坏准则为 σ1=ft. 即: cos 3 2 3 cos 3 2 2 1 2 JIf Jf t mt 可以得 0332,, 1221 fIJJI tCOSf 因为 JI 2
《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上册)》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教材,也可供从事混凝土动力性能研究的研究人员及从事设计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
宋玉普编著的《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下)》下册介绍了单轴和多轴地震荷载下}昆凝土的力学性能,冲击、爆炸和射弹荷载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以及地震荷载下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冲击、爆炸和射弹荷载下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
《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下)》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教材,也可供从事混凝土动力性能研究的研究人员及从事设计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
《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下册)》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教材,也可供从事混凝土动力性能研究的研究人员及从事设计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