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内容介绍
《混凝土配制强度和验收强度的确定方法》主要内容: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和验收强度是混凝土质量管理中最重要的指标,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造价,应根据混凝土强度的实际情况,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加以确定。然而,过去和现行的一些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和验收强度的方法,有的没有将强度都按正态分布计;有的强度标准差没有按已知计;有的没有考虑抽取件组数的影响;有的只考虑生产方利益;有的则只考虑使用方风险;还有的甚至仍采用原始的经验法……致使所得配制强度和验收强度不正确,也不统一。针对存在的问题,《混凝土配制强度和验收强度的确定方法》提出以按正态分布的设计强度,强度标准差按已知计,全面应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和验收强度的方法。
2100433B
一般把强度等级为C60及其以上的混凝土称为高强混凝土,C100强度等级以上的混凝土称为超高强混凝土。它是用水泥、砂、石原材料外加减水剂或同时外加粉煤灰、F矿粉、矿渣、硅粉等混合料,经常规工艺生产而获得...
混凝土施工的配制强度就是在施工时,按配合比配制出来的强度混凝土标号与强度等级 长期以来,我国混凝土按抗压强度分级,并采用“标号”表征。1987年GBJ107-87标准改以“强度等级”表达。DL...
配制强度就是设计强度加上一个系数,比如配制C30,配制强度f=30+1.645×5,配制C60,配制强度f=1.15×60,具体参见JGJ55-2011。配制强度就是说生产出来的混凝土应该达到的实际强...
混凝土配制强度 (3)
混凝土配制强度 刘文彦 史振寰 (中国三峡总公司) 摘要:《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DL/T5144-2001 与《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SDJ207-1982相比 , 混凝土配制强度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并做了新的规定 ,本文简要加以叙述。 关键词:规范; 水工混凝土; 配制强度 1 混凝土标号与强度等级 长期以来, 我国混凝土按抗压强度分级, 并采用 "标号 "表征。 1987年 GBJ107-87标准改 以"强度等级 "表达。 DL/T5057-1996《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DL/T5082-1998《水工建筑 物抗冰冻设计规范》 ,DL5108-1999《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等,均以 "强度等级 "表达,因 而新标准也以 "强度等级 "表达以便统一称谓。 水工混凝土除要满足设计强度等级指标外, 还 要满足抗渗、 抗冻和极限拉伸值指标。 不少大型水电站工程中重要部位混凝土, 常以表
混凝土配制强度 (2)
混凝土配制强度 刘文彦 史振寰 (中国三峡总公司) 摘要:《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DL/T5144-2001 与《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SDJ207-1982相比 , 混凝土配制强度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并做了新的规定 ,本文简要加以叙述。 关键词:规范; 水工混凝土; 配制强度 1 混凝土标号与强度等级 长期以来, 我国混凝土按抗压强度分级, 并采用 "标号 "表征。 1987年 GBJ107-87标准改 以"强度等级 "表达。 DL/T5057-1996《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DL/T5082-1998《水工建筑 物抗冰冻设计规范》 ,DL5108-1999《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等,均以 "强度等级 "表达,因 而新标准也以 "强度等级 "表达以便统一称谓。 水工混凝土除要满足设计强度等级指标外, 还 要满足抗渗、 抗冻和极限拉伸值指标。 不少大型水电站工程中重要部位混凝土, 常以表
工业上在静态条件下测定机械强度有下面几种方法。
抗压强度又称耐压强度或压碎强度。这是测定单个载体颗粒抗压强度的常用方法。它使用一种带上下移动水平板(顶板)的设备。通过不断增加样品颗粒的负载,直至破裂为止,记录其压碎负荷。通常至少取十几次试验的平均值作为抗压强度。
当然,破碎的机理还是比较复杂的,并受压板形状及片剂的长度与直径之比的影响。抗压强度可用下式计算:
σD=P/F=4P/πd2=P/0.875d2
式中σD ——抗压强度,kgf/cm2;
P ——压碎负荷,kgf;
d ——颗粒试样平均直径,cm。
上述计算式只适用于垂直压碎试验,这时试样片剂两端平面与两片平而硬的压片接触而压碎。
另一种抗压强度测定法,是将试样置于两板间沿着片剂径向施压,并用下式计算:
σm=P/L
式中σm ——侧向抗压强度,kgf/cm;
P ——压碎负荷,kgf;
L ——样品承受负荷长度,cm。
这种方法是采用带有0.3mm刀刃的刀来代替平板,然后将要测试的许多片剂分别放在刀刃下方,再在刀刃上施加1kg重的力,记录施加1kg力时试样破碎百分数。以后再分别按每1kg的压力增值进行同样操作,直至所有试样破碎至10kg的压力为止,记录破碎情况。
对于具有不规则形状而无结构破坏的载体或小粒径载体,可以在特制的圆筒中装一活塞,然后通过活塞对试样加一定负荷。以后再取出样品测定其通过一定网目的质量百分数,再以质量百分数细粉来表示试样的抗压强度。这种测定方法有时也称堆积强度测定法。
测定载体机械强度时,如拉西环、直径大于1cm的锭片、或直径45mm以上的球,可以采用单粒测试方法,为使测得数据有代表性,测量数一般不应少于50粒。对于条状载体应切成3~5mm,以保证平均值重现性能≥95%。对于小粒径载体,最好采用堆积强度测定法。
为了知道载体制成催化剂后在运输过程及反应过程所能具有的抗磨损强度,或对载体本身所具有的抗磨损强度,可采用旋转磨损筒试验测定载体的磨耗率。右图1示出了ASTM磨损试验用磨耗筒的结构示意图。磨耗筒的内径为254mm,长度152mm,内装长度与简体相等、径向高度为51mm的挡板。简体前端有一顶盖,防止磨损试验时生成的细粉外逸。网筒置于旋转轴上可使圆筒成径向旋转,旋转速度为60r/min。
试验时先将100g样品经150℃烘干1h,经在保干器中冷却至室温后再放入分析天平上精确称量,称准至0.001g。然后将试样迅速放入洁净的磨耗筒中。旋紧顶盖并夹放在旋转轴上进行30min磨损试验。
试验结束后将试样倒在规定的标准筛上进行筛分。则磨耗率可用下式计算:
η=W-W1/W×100%
式中η——载体的磨耗率;
W ——磨损试验前载体样品质量,g;
W1 ——磨损试验后载体样品质量,g。
无明显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需测量其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或规定残余伸长应力,而有明显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则可以测量其屈服强度、上屈服强度、下屈服强度。一般而言,只测定下屈服强度。
通常测定上屈服强度及下屈服强度的方法有两种:图示法和指针法。
试验时用自动记录装置绘制力-夹头位移图。要求力轴比例为每mm所代表的应力一般小于10N/mm2,曲线至少要绘制到屈服阶段结束点。在曲线上确定屈服平台恒定的力Fe、屈服阶段中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力Feh或者不到初始瞬时效应的最小力Fel。
屈服强度、上屈服强度、下屈服强度可以按以下公式来计算:
屈服强度计算公式:Re=Fe/So;Fe为屈服时的恒定力。
上屈服强度计算公式:Reh=Feh/So;Feh为屈服阶段中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力。
下屈服强度计算公式:Rel=Fel/So;Fel为不到初始瞬时效应的最小力Fel。
试验时,当测力度盘的指针首次停止转动的恒定力或者指针首次回转前的最大力或者不到初始瞬时效应的最小力,分别对应着屈服强度、上屈服强度、下屈服强度。
(一)湿抗张强度
测定经按标准条件(温度、溶液和时间)浸渍后的纸的抗张强度,作为该纸张的绝对湿强度。这是一种最普遍的表示方法,但不能看出湿强度的保留程度。
(二)湿抗张强度比
通常纸的湿强度以纸的湿强度(干纸再湿后的强度)对干强度的比率来表示,强度性质常用抗张强度来表示。分别测定干纸的抗张强度和经浸渍后的纸的湿抗张强度,计算其比值,用百分比表示,即湿/干强度比(W/D),作为纸张的相对湿强度。这是一种较标准的表示方法,可以避开纸张定量的影响,但未能说明湿强剂的真正增湿强效果,因湿强剂在增加纸的湿强度的同时一般也会增加干纸强度。
(三)增湿抗张强度比
增湿抗张强度比是加增湿强剂纸张的湿抗张强度与未加增湿强剂的纸张的干纸抗张强度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这种表示方法能较准确表示增强剂的增湿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