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划分的具体方法是按规定的压力(一般约为2×10^5帕)求出湿陷系数,根据基底下各土层累计的总湿陷量(Δs)和计算自重湿陷量(Δzs)的大小等因素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划分的等级 。
湿陷性黄土的评价指标 δs被地质学作为湿陷系数符号,代表着以δs为单位的厚度土层由于浸水在规定压力作用下产生的湿陷数值,定量标识了土样代表的湿陷等级系数。地质上对黄土湿陷等级系数已有明确的划分。判断土质是否具备湿陷性为,δs0.07为强烈湿陷。判断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湿陷类型为,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70mm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70mm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判定湿陷性黄土湿陷等级系数可按照《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的规定进行黄土湿陷等级系数判定。(表1)因此,在黄土地区修建工程应优先考虑选用非湿陷黄土地基,假如建筑工程已规划在了湿陷性黄土上,应尽量选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因为这种地基与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相比,要求较低。2100433B
这个0.015没有什么高深理论的支持,就是一个经验性质的数值,因为没有湿陷性为零的土
需要考虑,按抗震规范评价一下吧。
建议看看“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GB50191”4.4 较土地基震陷 4.4.1 8度和9度,地基范围内存在淤泥、淤泥质土且地基静承载力标准值8度小于100kPa、9度小于120kPa时,除丁类构筑物或...
辽西黄土湿陷变形特性及湿陷后微观结构变化
初始含水率对黄土湿陷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人工制备不同含水率的试样对辽西黄土的湿陷变形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并采用SEM技术测试了黄土湿陷前后的微观结构变化,采用微结构定量化分析方法和分形几何方法分析了黄土试样微观孔隙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初始含水率对辽西黄土的湿陷变形具有显著的影响,随着试样初始含水率的增大,同一压力下的湿陷变形量越来越小;2)不同初始含水率试样的压力-变形关系曲线可以统一用双曲线形式表达;3)湿陷后黄土试样的结构变得较为致密,孔隙总数显著增加,而孔隙面积减小。湿陷过程主要是小孔隙数量增加、孔隙形状分维数减小、孔隙复杂程度显著增加的过程。
公路工程黄土湿陷问题探讨
本文研究的项目为连霍高速公路中的某段工程,路基宽24.5m,全长为151.97km,双向四车道,贯穿西安、咸阳和宝鸡三个城市。全线设有2个服务区、14个收费站,收费系统、通讯等设施配备齐全。全线设计土石方量1800m^2,涵洞550道,通道396座,分离式立交桥52座。
引起湿陷的原因是因为黄土以粉粒和亲水弱的矿物为主,具有大孔结构,天然含水量小,具有粘粒的强结合水连结和盐分的胶结连结,在干燥时可以承担一定荷重而变形不大,但浸湿后,土粒连结显著减弱,引起土结构破坏产生湿陷变形。从成因上可分为自然和人为诱发的,它们造成的经济损失也相当严重,同时人为诱发的湿陷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造成黄土湿陷原因主要有三种:
①黄土的力学性质从内部改变了黄土在浸水及外部荷载因素下,使剪应力超过抗剪强度,从而发生湿陷。
②黄土内部受浸水湿化作用下,使土壤自身摩擦力降低,外部扰动作用诱发湿陷。
③黄土内部结构发生崩解,使黄土颗粒间胶结强度弱化,颗粒间相对迁移,并伴随小颗粒进入大间隙。同时由于颗粒间胶结被水溶解,在外部扰动作用下强度已不堪平衡,造成土质结构损坏。
黄土湿陷主要见于河北、青海、陕西、甘肃、宁夏、河南、山西、黑龙江等8个黄土分布省区塌陷面积仅河南省就达4.53km2。
学科:自然灾害与防治
词目:黄土湿陷地裂缝灾害
英文:land crack disaster of loess collapsing
释文:由于黄土(以新黄土为主)或黄土状上受地表水或地卜水浸湿后,发生湿陷而形成的地裂缝所造成的灾害。黄土湿陷地裂缝多环绕湿陷洼地发育,规模一般不大,主要危害房屋、道路和耕地。黄土湿陷地裂缝零星分布在中国北方黄土及黄土状土发育区,以山西、陕西、宁夏以及山东、河北的部分地区较严重。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