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缘起
1.1.1 研究背景
1.1.2 课题缘起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成果及现状
1.2.2 国内研究成果及现状
1.3 研究对象与论文创新点
1.3.1 研究对象的生成
1.3.2 研究对象
1.3.3 创新点
1.4 概念界定与研究意义
1.4.1 概念界定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5.1 研究框架
1.5.2 研究方法
1.6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紧凑居住模式的发展与演进
2.1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中的密度问题
2.1.1 相关城市规划思想简述
2.1.2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启示
2.2 关于住宅密度与层数的争论
2.2.1 美国住宅密度与层数的争论
2.2.2 我国的“多层”与“高层”之争
2.2.3 高层高密度——住宅发展的必然选择
2.2.4 多、高层住宅讨论的现实意义
2.3 上海高层住宅的发展
2.3.1 上海的高层建筑
2.3.2 上海高层住宅的分布与发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省地型住宅设计策略探索
3.1 多层住宅设计省地策略
3.1.1 研究文献的限定
3.1.2 多层住宅设计省地策略探索
3.1.3 多层住宅省地设计研究的特点
3.2 高层住宅设计的省地策略
3.2.1 高层住宅设计省地策略回顾
3.2.2 高层住宅省地策略研究的特点
3.3 住宅设计省地策略的借鉴与思考
3.3.1 住宅省地策略的适用性
3.3.2 现实条件下住宅省地策略的探讨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住区套密度指标控制意义与方法
4.1 套密度概念与研究意义
4.1.1 住区套密度概念
4.1.2 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
4.2 套密度问题相关研究
4.2.1 国外套密度问题研究
4.2.2 我国的相关研究与特点
4.3 套密度现状统计
4.3.1 日本住区套密度统计分析
4.3.2 上海住区套密度统计现状
4.3.3 套密度横向比较
4.3.4 套密度纵向比较
4.4 住区套密度的影响要素
4.4.1 套密度相关影响要素
4.4.2 套密度与住区适居性
4.5 基于容积率的住区套密度指标控制
4.5.1 容积率与套密度结合的控制体系
4.5.2 “R&T”控制方法应用与意义
4.5.3 基于住宅新政的住区套密度控制
4.5.4 省地住宅衡量指标的量化
4.6 本章小结
第55.1 紧凑型单元住宅建筑面积指标
5.1 国外住房面积标准简介
5.1.1 居住质量和住房面积标准体系
5.1.2 国外住房面积标准体系简介
5.1.3 国外住房的面积标准体系特点与借鉴
5.2 我国住宅面积标准体系
5.2.1 我国住宅面积标准的发展
5.2.2 我国住宅面积标准的特点
5.2.3 上海住宅面积标准体系
5.3 标准研究的背景与方法
5.3.1 研究背景
5.3.2 上海商品住宅面积标准现状
5.3.3 研究技术路线
5.4 紧凑型住宅单元建筑面积标准
5.4.1 住宅单元套内建筑面积
5.4.2 住宅公共空间的功能组成及面积要求
5.4.3 紧凑型单元住宅建筑面积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紧凑型集合住宅设计策略研究与实践
6.1 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公共住宅套型设计
6.1.1 日本集合住宅套型设计
6.1.2 中国香港公共住宅套型发展
6.1.3 新加坡组屋发展
6.2 我国城市住宅套型的发展历程
6.2.1 我国城市住宅套型的发展
6.2.2 上海城市住宅套型模式的发展历程
6.3 紧凑型集合住宅设计策略
6.3.1 紧凑型集合住宅设计策略
6.3.2 紧凑型集合住宅设计借鉴
6.4 紧凑型住宅设计实践
6.4.1 适应青年人群的紧凑居住设计实践
6.4.2 2008年社会保障型住宅竞赛设计
6.5 紧凑住宅套型设计的关键问题
6.5.1 功能空间的选择与配置
6.5.2 紧凑型住宅的设计策略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省地型住宅规范适应性问题及环境品质构建
7.1 省地型住宅规范适应性问题
7.1.1 规范与住宅规范
7.1.2 规划层面相关规范探讨
7.1.3 建筑层面相关设计规范探讨
7.2 省地型住宅外部环境构建
7.2.1 环境模拟技术概述及其应用
7.2.2 住区环境计算机模拟技术
7.2.3 基于环境模拟技术的住区外部环境品质构建策略
7.3 省地住宅室内适居品质构建
7.3.1 住宅性能评价
7.3.2 住宅的装配式装修
7.3.3 住宅产业化
7.4 居住品质构建策略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1.外文专著
2.中文专著
3.外文译著
4.中文期刊
5.学位论文
6.标准规范
7.网络资源
附录
附录1:上海住区套密度统计
附录2:日本住区套密度统计
附录3:一室套型住宅功能空间使用面积统计
附录4:二室套型住宅功能空间使用面积统计
附录5:三室套型住宅功能空间使用面积统计
附录6:上海老住区套密度统计
附录7:二室套型住宅建筑面积统计(2006年房交会)
附录8:图表索引
8.1 图录索引
8.2 表录索引
后记 2100433B
《紧凑居住:集合住宅省地策略研究》讨论了以实现紧凑居住为目标的住宅建筑面积参考性标准,同时,论述了在相对紧凑的面积条件下,通过住宅的精细化设计和功能空间的合理取舍来实现住宅使用的基本舒适性要求;最后,针对住区套密度的提高和住宅套型面积的控制所带来的对住区外部环境品质和住宅室内空间品质的影响,提出借助新的计算机模拟技术、住宅性能评价方法、住宅全装修及产业化的政策推进来应对住宅外部和内部空间品质的变化,形成相对完整的、以紧凑居住为核心的集合住宅省地设计策略。
现代集合住宅基本上挑高夹层,形成上下两层夹层,中央走廊截面构造,除了住家外,同时建设商店、餐厅等,除此之外,最上层建设有育幼院下层则盖有幼儿园,屋顶结合游泳池,体育馆,日光浴室等各式各样的公共设施成为...
对室内通风,最好有进有出,并且能达到平衡是最好的状态,但是当房屋属于密闭性比较好的房间时候,房间也没设置进风口,只有机械排风时,就出现了拔风现象,可能使人心慌,气胀等。如果自然环境好,室外空气新鲜、没...
一个标准车位的尺寸为2.6米(宽)×5.3米(长)到3.0米(宽)×5.3米(长)、高度为2.4米。停车位是由小区物业统一规划的.一般小区都是停小型车、微型车,规范要求净高2.2米就可以了。净高指这个...
天津五大道既有集合住宅适老性改造策略研究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积极推进历史街区的中的既有住宅有机更新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针对五大道历史街区的既有集合住宅居住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了五大道既有集合住宅的现存问题,并就其适老改造的适宜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地区旧集合住宅适老性改造的主要内容,并结合现状提出了五大道既有集合住宅适老性的改造策略.
中日集合住宅全装修设计比较研究
日本是住宅产业化的先行者,其室内设计精细化程度高,标准明晰。通过研究对比中日集合住宅各功能模块及标准发现,中日户型往往是总面积区间、产品定位趋同的情况下,在空间的处理以及细节的标准上差异很大。因此要求设计师在全装修住宅设计过程中更加重视设计精细化、使用功能及可实施性。
实际上集合住宅最主要的特点体现在居住者的居住形态上,集合主要是描述了若干个不同宗族的家庭共同居住生活在一栋建筑内的居住形态,它区别于以前我国社会普遍存在的家族聚居模式。集合住宅一般层数较高,密度较大,主要控件由公共空间和套型空间构成,它区别于别墅等一些独立住宅的形式。此外,它属于住宅,又区别于宿舍等非家庭集体居住的居住建筑。
集合住宅是目前适合我国普通家庭的主要居住形式,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相对地广人稀,独立式住宅是主要的住宅类型。而在我国建造大量的独立式住宅是不现实的,它只能作为住宅的一种类型,起到丰富市场的作用,不会也不可能成为住宅的主流。2100433B
目录
第1章 集合住宅的设计
1 鎌仓大街4条
2 鎌仓大街1条
3 茅崎东海岸
4 大田中马入
5 磊田仲池上
6 世田谷驹泽
7 东村册回田
8 横滨神之木
9 八王子南大泽
10 杉并西荻洼
11 杉并荻洼
12 杉并滨田山
13 目黑八云
14 江户川船堀
15 町田中町
16 多摩永山规划设计
17 横滨青叶台
18 文京千石-I,文京千石-II
第2章 集合住宅的规划
1 横滨市中区矢口台
2 杉并区宫前
3 水户市营住宅区
4 茨城住宅小区
5 千叶市住宅区
6 稻城市卫星城
7 千叶县卫星城
第3章 集合住宅的计划
1 横滨市中区山手町
2 品川区上大崎
3 横滨市中区山手田町
4 武藏野市关町
5 逗子市新宿
6 茅崎市美住町
7 世田谷区赤堤
8 横滨市大口神之木
9 秦野市葛叶川
9-1 坡地台阶状住宅楼单元式集合
9-2 坡地台阶状住宅楼集合
9-3 高层栋"para" label-module="para">
第4章 都市型低层集合住宅的设计实例(以目黑花园为例)
第1阶段 整体形象设计方案
第2阶段 规划设计方案
第3阶段 设计方案-1
第4阶段 设计方案-2
第5阶段 施工图2100433B
内容简介
在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居住在城镇,而且近年来,许多国家的城镇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为了适应城镇飞速发展的需要,就必须根据城市居住人口的密度来修建合适的集合住宅,以保持城市建设的紧凑格局。而设计质量的好坏则是决定集合住宅成败和是能否具有持续性的关键。好的城市集合住宅设计要求建筑师有高超的技术水平,而建筑师则需要通过借鉴建筑范例来进一步提高自己。周博士的这本书给大家提供了这一契机。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