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在被动红外探测器中有两个关键性的元件,一个是热释电红外传感器(PIR),它能将波长为8一12um之间的红外信号变化转变为电信号,并能对自然界中的白光信号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在被动红外探测器的警戒区内,当无人体移动时,热释电红外感应器感应到的只是背景温度,当人体进入警戒区,通过菲涅尔透镜,热释电红外感应器感应到的是人体温度与背景温度的差异信号,因此,红外探测器的红外探测的基本概念就是感应移动物体与背景物体的温度的差异。
另外一个器件就是菲涅尔透镜,菲涅尔透镜有两种形式,即折射式和反射式。菲涅尔透镜作用有两个:一是聚焦作用,即将热释的红外信号折射(反射)在PIR上,第二个作用是将警戒区内分为若干个明区和暗区,使进入警戒区的移动物体能以温度变化的形式在PIR上产生变化热释红外信号,这样PIR就能产生变化的电信号。
人体都有恒定的体温,一般在37度,所以会发出特定波长10微米左右的红外线,被动式红外探头就是靠探测人体发射的10微米左右的红外线而进行工作的。人体发射的10微米左右的红外线通过菲泥尔滤光片增强后聚集到红外感应源上。红外感应源通常采用热释电元件,这种元件在接收到人体红外辐射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失去电荷平衡,向外释放电荷,后续电路经检测处理后就能产生报警信号。
1)这种探头是以探测人体辐射为目标的。所以热释电元件对波长为10微米左右的红外辐射必须非常敏感。
2)为了仅仅对人体的红外辐射敏感,在它的辐射照面通常覆盖有特殊的菲泥尔滤光片,使环境的干扰受到明显的控制作用。
3)被动红外探头,其传感器包含两个互相串联或并联的热释电元。而且制成的两个电极化方向正好相反,环境背景辐射对两个热释元件几乎具有相同的作用,使其产生释电效应相互抵消,于是探测器无信号输出。
4)人一旦侵入探测区域内,人体红外辐射通过部分镜面聚焦,并被热释电元接收,但是两片热释电元接收到的热量不同,热释电也不同,不能抵消,经信号处理而报警。
5)菲泥尔滤光片根据性能要求不同,具有不同的焦距(感应距离),从而产生不同的监控视场,视场越多,控制越严密。
优点是本身不发任何类型的辐射,器件功耗很小,隐蔽性好。价格低廉。缺点是:
◆容易受各种热源、光源干扰
◆被动红外穿透力差,人体的红外辐射容易被遮挡,不易被探头接收。
◆易受射频辐射的干扰。
◆环境温度和人体温度接近时,探测和灵敏度明显下降,有时造成短时失灵。
红外线热释电人体传感器只能安装在室内,其误报率与安装的位置和方式有极大的关系.。正确的安装应满足下列条件:
1、红外线热释电传感器应离地面2~2.2米。
2、红外线热释电传感器远离空调, 冰箱,火炉等空气温度变化敏感的地方。
3、红外线热释电传感器和被探测的人体之间不得间隔家具、大型盆景、玻璃、窗帘等其他物体。
4、红外线热释电传感器不能直对窗口,否则窗外的热气流扰动和人员走动会引起误报,有条件的最好把窗帘拉上。红外线热释电传感器也不要安装在有强气流活动的地方。
红外线热释电传感器对人体的敏感程度还和人的运动方向关系很大。红外线热释电传感器对于径向移动反应最不敏感, 而对于横切方向 (即与半径垂直的方向)移动则最为敏感. 在现场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是避免红外探头误报、求得最佳检测灵敏度极为重要的一环。
节电智能开关简介:红外智能节电开关是基于红外线技术的自动控制产品,当有人进入感应范围时,专用传感器探测到人体红外光谱的变化,自动接通负载,人不离开感应范围,将持续接通;人离开后,延时自动关闭负载。人到...
红外线较难穿透玻璃,你在窗户后面就看不见.环境伏击,可以用毯子盖住上身,虽然不能完全掩盖住,但起码可以破坏人体的外形.如果对方使用主动型热像仪, 除了上面说的,还要特别注意掩盖眼镜,眼镜是会反射红外线...
不同的用途,价格也不一样,不知道你说的是水龙头感应还是小便斗感应、感应门等等
热释电红外线感应开关
被动式人体热释电红外线感应开关基本知识 2008年 11月 14日 星期五 09:23 1、人体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普通人体会发射 10um左右的特定波长红外线,用专门设计的传感器就可以针对 性的检测这种红外线的存在与否, 当人体红外线照射到传感器上后, 因热释电效 应将向外释放电荷, 后续电路经检测处理后就能产生控制信号。 这种专门设计的 探头只对波长为 10μm左右的红外辐射敏感, 所以除人体以外的其他物体不会引 发探头动作。探头内包含两个互相串联或并联的热释电元, 而且制成的两个电极 化方向正好相反, 环境背景辐射对两个热释元件几乎具有相同的作用, 使其产生 释电效应相互抵消, 于是探测器无信号输出。 一旦人侵入探测区域内, 人体红外 辐射通过部分镜面聚焦, 并被热释电元接收, 但是两片热释电元接收到的热量不 同,热释电也不同,不能抵消,于是输出检测信号。 为了增强
红外线感应开关设计
第 1 页 共 4 页 1 红外线感应门铃设计方案 一:选题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进入 21世纪以来,科学 技术不断地飞速发展, 电子类技术更是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从常见的手机 到翱翔在太空的宇宙卫星, 各种电子类产品是现代人们必不可少的工具, 渗透在 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本课程设计主要通过红外线感应开关的制作,深入浅出地学习其设计,工作原理以及其 工作环境、效率等,为日后进一步学习和以后工作学习奠定基础。 二:总体方案 1.设计任务要求: 通过检测发射的红外线编码信号是否被反射来判断是否有物体在门面前,从而控制门铃 动作。 2.总体电路模板设计 : 3.单元电路设计 : 1 )感应电路 2)门铃控制电路 4.选择元器件 5.安装和调试元器件 三:各部分设计以及原理分析 1 )感应电路 2)门铃控制电路 第 2 页 共 4 页 2 四.功能分析
标准焦型分为A-C型。如图1所示的G1~GX型则为强膨胀煤生成的焦型。强膨胀煤必须加入一定量的电极炭。其焦型才能与标准焦型G相一致。下标数字1~x即为得到G型焦时所配入电极炭的最少克数 。
冷压型焦又有无粘结剂的冷压型焦和有粘结剂的冷压型焦之分。
无粘结剂的冷压型焦主要以泥煤、褐煤等低变质程度的煤为原料,靠料自身所含有的某种粘结成分,再借助机械压力使之成型,成型后的块料再经炭化处理,便得冷压型焦。此工艺不需要外加粘结剂,故省材料、省设备,操作简单,成品率高且质量容易稳。但煤料的选择性很强且要求提供很高的成型压力(一般9.8~9.6×10Mpa),成型机械强度较大,国外多用冲压机或环压机代之。所以,如果改善成型方式,探索恰当的成型压力,研制有效的成型设备并使之广泛地用于其他煤种,是发展无粘结剂冷压型焦工艺的方向。
有粘结剂的冷压型焦工艺是以粉煤、半焦粉(干馏碳)等为原料,同一定数量的粘结剂混合,在常温下以较低的压力(1.47~4.9×10Mpa)压制成型,型块经炭化处理即得型焦。
1969年,由日本京阪炼焦公司(Keihan Rentan)住友金属公司(Sumitomo)和西德迪弟尔公司(Didier-Kellogg)联合开发的DKS冷压型焦工艺,其型焦质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该工艺用80%的非粘结煤、10%的碳素物料(如焦粉、石油焦)和10%的粘结煤。混合煤料粉碎至3毫米以下后,与煤焦油或硬沥青混合,并在100~2000℃压制成型,型块借助大型料底炉在1300℃下炭化10h,即得冷压型焦。用于大型高炉(1300~2800m3)炼铁,可代替50%的冶金焦,并取得全料比约500kg/t、焦比低于450kg/t及高炉利用系数大于2t/m3d的良好效果。
我国50年代末就开展了冷压型焦的研究,曾利用广西老年褐煤半焦为原料,同少量焦油沥青作粘结剂,混合加压成型。型块作表面氧化处理,但型块强度较差,只能作无烟燃烧使用。龙北曾用无烟煤(85%)和沥青(15%)配合,采用两级粉碎(<3毫米粒级的占95%以上),再用蒸气加热混捏成型,型块经炭化处理后可在30立方米小高炉炼铁使用,但型焦的耐磨性和抗碎性比较差,平均焦比达1480千克/t,高炉吹损为300kg/t左右。我国冷压型焦质量较好的是以鞍山焦化耐火材料设计研究院与鞍山热能研究所为主研究的,在河南鹤壁钢铁厂生产的瘦煤冷压型焦流程。
第一种方法是把煤(主要是褐煤)在高压下成型,得到的型块再进行炭化处理,以制取无烟燃料或型焦。此方法的原理是:在很高的成型压力下,煤粒紧紧地贴在一起,互相摩擦、挤压。由于压力很高,煤粒本身发热,变软,煤粒之间便容易结合在一起,最终而形成型煤,型煤经炭化处理后成为型焦。
第二种方法是把惰性组分煤与一定配比的粘结剂充分混匀后,加热到比粘结剂的软化点稍高-—点的温度下压型,最后把型煤通过直接炭化或氧化后炭化,制得无烟燃料或型焦。
从第二种方法可以看到,制取冷压焦要经过混合、热融压型和型块处理等三个过程。在粘结组分与惰性组分混合过程巾,粘结组分均匀地分布于惰性组分之间。混合物的温度处于粘结组分的软化温度时,粘结组分便会软化熔融呈流动性,并吸附在惰性组分的表面,形成一层粘结组分膜,使整个混合物呈塑性状态。这个膜的结合强度取决于粘结组分的附着力和内聚力。粘结组分被惰性组分充分吸附时,结合强度大。如果吸附不足,则结合强度差。当混合物在具有比粘结组分软化点稍高一点的温度下进行压型时,惰性组分之间被压紧,粘结组分更加均匀地几乎以同样的厚度覆盖在惰性组分的表面。型块脱模后,粘结组分迅速凝聚,使得型块具有冷态的强度。生型块的冷强度取决于粘结组分的内聚力、惰性组分的结构强度和粘结组分与惰性组分分界面的结合强度。为了制取冶金用的冷压型焦,生型块必须进行最终炭化处理,特别要进行高温炭化。因为在高温炭化时,一方面惰性组分进行热分解和缩聚反应,表面结构不断改变,温度愈高,碳核排列愈紧密,结构强度增加;另一方面,粘结组分也进行裂解和缩聚,芳构化程度增大,在高温下参与碳核的重新排列,最后形成焦炭结构,即形成冷压型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