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序章
1.1 为什么研究开平碉楼?
1.2 开平碉楼的定义及本书的研究对象
1.2.1 碉楼语意探源
1.2.2 中国范围内实例考察
1.2.3 开平碉楼的定义与本书的研究对象
1.3 既往研究及问题
1.3.1 当地政府与华侨史学者对开平碉楼的研究及其问题
1.3.2 中国乡土建筑研究者对开平碉楼的研究及其问题
1.3.3 中国近代建筑研究者对开平碉楼的研究及其问题
1.4 研究方法
1.4.1 普查——第一手资料的获得
1.4.2 资料的处理
1.4.3 广域的、比较的研究
1.4.4 地方历史、社会、文化等相关背景的研究
1.5 本书的构成
第2章 开平碉楼的起源
2.1 开平的历史及概况
2.1.1 开平的自然地理概况
2.1.2 开平的历史与设县的经纬
2.2 早期的开平碉楼
2.2.1 开平碉楼的起源
2.2.2 清代的“早期开平碉楼”
2.3 开平碉楼源流的考证
2.3.1 客家碉楼与开平碉楼的起源
2.3.2 汉代坞壁与开平碉楼的起源
2.3.3 开平碉楼的源流
2.4 结语
第3章 近代开平碉楼的发展和演变
3.1 近代开平侨乡的形成及开平碉楼的发展
3.1.1 开平华侨的历史和近代开平侨乡的形成
3.1.2 近代开平碉楼的兴盛
3.2 近代开平碉楼在功能上的变化
3.2.1 更楼
3.2.2 众楼
3.2.3 铺楼
3.2.4 居楼
3.3 近代开平碉楼材料和结构的发展
3.3.1 按建筑材料的分类
3.3.2 不同建筑材料碉楼的分布特点
3.4 近代开平碉楼样式的发展
3.4.1 近代开平碉楼丰富的样式
3.4.2 开平碉楼各部位的样式
3.5 开平碉楼空间的近代演变
3.5.1 对传统建筑空间的继承
3.5.2 外来新型空间之引入
3.6 结语
第4章 开平碉楼的防御功能及象征性
4.1 开平碉楼的防御功能
4.1.1 防匪——建造开平碉楼的主要目的
4.1.2 开平碉楼的防御体系及作用
4.2 开平碉楼形式的象征性
4.2.1 华侨光宗耀祖,衣锦还乡的理想
4.2.2 开平碉楼与华侨的地位
4.3 结语
第5章 开平碉楼的建造
5.1 建造碉楼所需资金规模与资金的筹集
5.1.1 建造碉楼所需资金规模
5.1.2 资金的筹集
5.2 碉楼承建人的选定
5.2.1 委托建设
5.2.2 招投标
5.2.3 合同
5.3 碉楼的设计者——从泥水匠人到建筑师
5.3.1 泥水匠人
5.3.2 业余的设计者
5.3.3 少数建筑师的登场
5.4 建筑材料的采办
5.4.1 水泥
5.4.2 砖
5.4.3 其他材料
5.5 施工过程与技术
5.5.1 探寻碉楼的施工过程
5.5.2 择吉日开工
5.5.3 基础工程
5.5.4 搭建篷厂
5.5.5 主体结构施工
5.5.6 内外装修
5.6 施工监理
5.7 结语
第6章 开平碉楼与侨乡社会空间的近代演变
6.1 开平碉楼对传统村落空间结构的影响
6.1.1 地方传统的村落空间结构
6.1.2 近代碉楼对村落社会与空间的影响
6.2 开平碉楼与侨乡近代社会、空间结构的兴盛和衰败
6.2.1 开平碉楼与侨乡近代社会、空间结构的确立
6.2.2 开平碉楼与侨乡近代社会、空间结构的衰败
6.3 结语
终章
7.1 结论
7.1.1 开平碉楼相关知识的考证与归纳
7.1.2 开平碉楼的发展历程
7.2 开平碉楼与中国近代民间与乡土建筑研究
本书用语
图片出处2100433B
乡土建筑在中国的近代演进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较色。
《建筑视界丛书:近代乡土建筑(开平碉楼)》以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民间自主推动建筑近代化典型的实例开平碉楼为例,从它的发展演变、功能、建造等等,全面提出了对乡土建筑的研究方式。
《建筑视界丛书:近代乡土建筑(开平碉楼)》是建筑视界丛书之一。
开平碉楼造型结构 碉楼的下部形式都大致相同,只有大小、高低的区别。大的碉楼,每层相当于三开间,或更大;小碉楼,每层只相当于半开间。最高的碉楼是赤坎乡的南楼高达七层,而矮的碉楼只有三层,比一...
可以。乡土建筑,是指民间自发的传统风土建筑,具有民间浓厚的乡村农家小院气息。乡土环境中的所有建筑都可以称为乡土建筑。保罗.奥立佛在《世界乡土建筑百科全书》中指出了“乡土建筑”的几个特征:本土的、匿名的...
乡土水生植物有400多种,以禾本科、莎草科、蓼科的广布植物居多。其中睡菜、玉蝉花呈典型的间断分布,睡菜除在杭州分布外国内还有川、黔、云、冀及东北有分布;而玉蝉花除杭州分布外,国内仅在山东和东北有分布。
开平碉楼 近代乡村建筑史的奇迹
开平有一位企业界的好友名讳余好,因为他的关系,十几年来我曾多次到开平。上月来时,余好兄说,你是搞新闻的,我们开平有碉楼,正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呢,我陪你去看一看,然后在你们的杂志上帮我们宣传宣传,也算为我们的碉楼申遗作点贡献。
开平碉楼的建筑装饰艺术特色研究
开平碉楼其丰富的建筑群落和独特的建筑装饰特色是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相结合,它凝聚了西方建筑史上不同时期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建筑成就,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艺术形式。体现了在侨文化的影响下,开平人民对当时西方建筑风格的追崇和对自己家乡热土的热爱。文章通过研究开平碉楼的建筑形式,建筑色彩,加工工艺和建筑材料等方面分析开平碉楼的装饰艺术特色,发现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对于研究岭南文化有着特别的意义。
自明朝(1368年--1644年)以来,开平因位于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之间,为"四不管"之地,土匪猖獗,社会治安混乱,加上河流多,每遇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频发,当地民众被迫在村中修建碉楼以求自保。
明末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社会动荡,盗匪常常袭扰百姓,为保护村民的安全,芦庵公的第四个儿子,关子瑞在井头里村兴建了一座瑞云楼。这座楼非常坚固,有防洪和防盗两项功能,一有洪水暴发或贼寇扰乱,井头里村和毗邻的三门里村的村民就到瑞云楼躲避。
1884年,潭江大涝,附近各地多屋被淹,开平赤坎三门里村民因及时登上碉楼而全部活下来。
1912年,司徒氏人为防盗贼而建南楼。楼高7层19米,占地面积29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层设有长方形枪眼,第六层为了望台,设有机枪和探照灯,抗战时期司徒氏四乡 自卫队队部就设在这里。同年,谢创同志的父亲谢永珩先生兴建"中山楼",为纪念孙中山而取名。
民国元年(1912年)到民国十五年(1926年)这14年中,匪劫学校达8次,掳教师、学生百余人。其中, 民国十一年(1922年)12月众匪伙劫赤坎地区开平中学时,被鹰村碉楼探照灯照射,四处乡团及时截击,截回校长及学生17人。此事轰动全县,海外华侨闻讯也十分惊喜,觉得碉楼在防范匪患中起了作用,因此,在外节衣缩食,在侨居国请人设计好碉楼蓝图,带回家乡建造,集资汇回家乡建碉楼。后来,一些华侨为了家眷安全,财产不受损失,在回乡建新屋时,纷纷建成各式各样碉楼式的楼,最多时达3000多座,现存1833座(截止到2007年) 。
本书以丰富、精美的图片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乡土建筑:福建的团圆宝寨、湘西的山鬼故家、贵州的黔山居,每种建筑都有简洁的文字说明。不同民族、不同形象、不同习惯,构成了这些千姿百态的乡土建筑,这是中华民族灵魂与人格力量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