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在基金的实施期内,我们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发展了一种倒置微球模板法制备技术,并将此应用到各种表面等离子体微纳结构的制备中,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具有超小模体积的非平面银纳米弧沟道阵列,其沟道的大小可以从10纳米到数百纳米可调,可应用于表面增强的Raman散射以及量子点和微腔的强相互作用研究;设计并制备银纳米嘴阵列,并提出可以通过弹性体PDMS的溶胀和收缩调控银纳米嘴的等离子体谐振频率。2)利用多光束相干方法制备了一种蘑菇形局域表面等离子体阵列,作为折射率探测器,其品质因子达到了100,接近当前商用的基于传播的表面等离子体折射率传感器的理论极限。3)在理论上,设计了一种和入射光方向不敏感、偏振无关的基于奇异材料的偏振旋转器;同时在周期性金属孔阵中发现了一种由表面等离子体激子(SPP)和局域表面等离子体激子(LSP)引起的Rabi劈裂现象,同时解释了异常透射抑制现象。已发表SCI论文11篇,其中影响因子5以上2篇,获国内授权发明专利4个。总的来说,我们很好地完成了课题的任务,发展了制备在可见光区和近红外区工作的Metamaterials的工艺,制备了多种新结构,并实现局域等离子体模的调谐。同时我们发展了一种新型的局域等离子体折射率探测器,可望在生物分子的探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2100433B
负折射率材料(Metamaterials)是微纳光子学方向的一个研究热点,负折射率材料可以用于降低光电子器件的尺寸,用于制备无衍射极限的超透镜等。但是在可见光区和近红外区的负折射率材料却很难制备,更不必说对它的特性的实验了解。本申请项目研究利用胶体微球模版法制备近红外和可见光区的负折射率材料的工艺原理、过程,优化制备负折射率材料的工艺参数。设计存在负折射率的各种金属双圆柱对及金属-电介质-金属双圆柱对复合结构等的相关参数,制备出负折射率材料。利用近场光学显微镜研究负折射率材料的近场光学特性,探索局域等离子体和光场的相互作用原理。研究局域等离子体效应对Raman散射效应的增强作用;研究局域等离子体对界面非线性效应的增强作用,比如界面和频效应等;并探索这种效应的物理原理和相关的应用。这将促进可见光区负折射率材料制备工艺的发展,对深入了解负折射率的产生机理以及开拓负折射材料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就是能够发出我们肉眼能够看见的光的光源,比如白炽灯、日光灯、手电筒、探照灯等。而像黑光灯(紫外线灯)、红外线灯等发出的光线是我们肉眼所无法看见的,就不属于可见光源。
很多都是透红外的塑料做的,看起来像玻璃。如果确实是玻璃,也是在上面镀一层膜达到透红外的效果。
用眼可以看得见的
利用可见光测量近红外单模光纤的模场
光纤的模场分布是光纤最基本的特性,它包含了很多光纤的有关信息,单模光纤都工作在不可见的近红外波长范围内,且在可见光范围并非单模工作。提出了一种利用可见光测量近红外单模光纤模场直径的新方法,导出了一个考虑光纤材料色散的更精确地计算不同V值时模场直径的公式,设计了利用可见光直接拍摄模斑的系统,采用缠绕法提取基模,消除了高阶模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利用二元非线性曲面拟合,测得了光纤在近红外工作波长下的模场直径。由于无需红外光源、红外探测器以及精密的扫描装置,该方法具有成本低廉、测量速度快、调整容易等优点。
可见光与红外的视频火灾探测器设计
该系统采用双波段视频采集技术,综合可见光与红外的视场信息,提高了其抗干扰能力和火灾识别率,并且实现了对火灾的分级报警。算法中采用编号标记、编号生存期等一系列标记机制,可实现多个火焰目标的稳定跟踪识别,并且采用基于图像轮廓的算法,增强系统实时性并减少系统内存损耗;硬件采用DSP与ARM双系统组合,TM320DM642用于图像处理,LPC2368用于通信与报警,系统运行更加高效。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火灾探测的准确性高,抗干扰能力较强,并且具有较快的反应速度。
以场源为中心,在一个波长范围内的区域,通常称为近区场,也可称为感应场。近区场通常具有如下特点:
近区场内,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的大小没有确定的比例关系。即:
E¹377H。一般情况下,对于电压高,电流小的场源(如发射天线、馈线等),电场要比磁场强得多,对于电压低电流大的场源(如某些感应加热设备的模具),磁场要比电场大得多。
近区场的电场强度要比远区场大得多。从这个角度上说,电场防护的重点应该在近区场。
近区场的电场强度随距离的变化而变化,比较快,在此空间内的不均匀度较大。
本项目采用PCVD、磁控溅射等方法,利用双相掺杂调控技术,制备具有金属或非金属离子双相掺杂的表面多元组分协同作用的高活性纳米TiO2可见光催化剂。并通过分析测试技术和光催化实验,测定催化剂的精细结构、微观表面多元结构和紫外、可见光催化活性,研究固/液界面紫外、可见光催化机理。建立制备新型结构高活性纳米可见光催化剂新方法和调控催化剂精细结构和微观表面多元结构的新技术,为设计、构建和研制高效率、高性能化、智能化和多功能化光电功能材料奠定基础。
批准号 |
20471007 |
项目名称 |
夹层结构单分散纳米ZnO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B0104 |
项目负责人 |
曹传宝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北京理工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5-01-01 至 2007-12-31 |
支持经费 |
25(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