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图为法厂中产的9伏电池 拆开铁皮外壳 里边为6个金属环与碳芯小电池累成电池 从负极到另一端的外接纽扣也是用铁片连通,外接口设计为并排双纽扣,以区别于一般电器使用。
用于仪表测量仪器供电 电池容量小,电压高 , 内部化学反应迟缓,放电电流小,能使用很长时间。
一次电池的容量测试条件与蓄电池不一样,一般是采用定阻间歇放电(每周放n天,每天h小时),而且,样品放电时所使用电阻的值不同,累计输出的能量也不同,所以通常都不标注容量。 9V叠层电池是干电池的一...
1、 ipad的电池为锂电,锂电池和以前的镍锌电池相反, 锂电没有记忆效应,最怕的是完全放电了,这样会造成电池的早衰。 2、锂电池里面有自动保护电路,充...
UPS电源分三种,一般户外用的比较多(220V的那种可移动电源)
电池的原理及电池种类
1-4 - 1 - 电池(习题) 一、 电池:利用 产生 的装置。 1.(1) 电池: ─→ 。 (2) 电解: ─→ 。 2. 电池的种类: (1) 伏打电池: 电池、 电池。 (2) 干电池: 电池。 (3) 电池。 (4) 电池: 电池、锂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 (5) 电池。 二、 伏打电池: 1. 起源:贾法尼以铜制解剖刀碰触到放在铁盘上的蛙腿,发现蛙腿立刻 发生抽搐 2. 伏打认为:在两种不同的金属间放置非金属物质,可能是提供 的原因 3.全世界第一个电池: (1)以含盐水的湿布夹在 和 的圆形版中间 (2)原理:将不同的 以导线连接,中间隔 有 ,就可产生电流。 4. 锌铜电池 放电: ─→ (1)盐桥未放入前,电路断路, 毫安计读数 (2)盐桥放入后,毫安计发生偏转。 半反应式:负极: 正极: 1-4 - 2
电池分类
电池分类和基本概念 这一期,准备和大家聊聊电池相关的内容,电池大家应该是再熟悉不过的 了,从电动玩具、遥控器用的干电池、电动玩具用的镍氢充电电池,到汽 车电瓶 12v,24v 铅酸电池,再到笔记本电脑、电动汽车普遍采用的锂离子 电池,电池已经应用到了电动工具、电动汽车和自行车、航天航空、太阳 能和风力发电及储能等多个领域。为了更好的应用电池,开此专题和大家 讨论,首先介绍一下电池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电池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按照电池能量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化学电池、 物理电池、生物电池。 在化学电池中又可以进行如下细分 根据电池是否可以重复使用,可以分为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 一次电池与二次电池的有哪些异同点 ?一次电池只能放电一次,二次电池可反复充放电循环使用 ?二次电池在放电时电极体积和结构之间发生可逆变化,因此设计时必 须调节这些变化,而一次电池内部则简单得多,因为它不需要调节这些可 逆性变化
分为三类:(1)岩块堆积崩积层;(2)土石混合堆积崩积层;(3)岩层滑动崩积层。
崩积层之特性多与山崩种类有密不可分之关系。山崩种类可按移动方式及移动物质之不同加以分类如下表:
移动方式 |
移动物质 |
|||
岩石 |
土壤 |
|||
粗粒 |
细粒 |
|||
坠落 |
岩石坠落 |
土石坠落 |
土泥坠落 |
|
倾翻 |
岩石倾翻 |
土石倾翻 |
土泥倾翻 |
|
滑动 |
旋滑 |
岩石崩移 |
土石崩移 |
土泥崩移 |
平滑 |
岩层滑动 |
土石块滑动 |
土泥块滑动 |
|
岩石滑动 |
土石滑动 |
土泥滑动 |
||
侧滑 |
岩石侧滑 |
土石侧滑 |
土泥侧滑 |
|
流动 |
岩石流动 |
土石流动 |
土泥流动 |
按山崩型态与堆积材料特性将崩积层分为三类:(1)岩石坠落或倾覆所形成之岩块堆积崩积层;(2)土石崩移或滑动所形成之土石混合堆积崩积层岩;(3)石崩移或岩层滑动所形成之岩层滑动崩积层。
因岩石坠落或倾覆型山崩机制所形成之崩积层规模多较小,泥质含量低,岩块多呈颗粒支持构造,亦即岩块间相互接触而填充少量之土壤。此类崩积层多分布于节理发达之陡坡坡址。然岩块堆积崩积层亦有规模较大者。
小规模岩块堆积崩积层
本案例(案例一)位于台中大坑,崩积层堆积区地势平缓,高程差仅5m,崩积层南侧即为一北向之悬崖陡坡。
1、工程地质分析
依据工研院能资所出版之环境地质图显示,悬崖坡址有崩积层堆积。附近出露之地层属上新世卓兰层中段,依地质调查结果悬崖附近岩层分为三岩段,由下而上分别为:(1)砂岩夹页岩:为细粒砂岩夹页岩下段渐变为细粒砂岩偶夹薄层页岩;(2)粉砂岩:本层为青灰色粉砂岩夹黑色页岩,偶夹黑色细粒薄煤层粉砂岩及页岩间层理不明显,至本层下段渐变为页岩与粉砂岩互层;(3)砂岩偶夹粉砂岩或页岩:本层广泛出露于悬崖陡坡,为灰色厚层中至细粒砂岩或灰色细粒砂岩偶夹灰黑色页岩或粉砂岩,本层层间偶夹黑色细粒薄煤层及贝类化石。
2、崩积层工程特性探讨
由崩塌地之地表地质调查成果研判,崩塌型态为逆向坡之倾覆型岩块坠落。由钻探得知崩积岩块厚度仅3.5m,其下方为2m之河阶砾石,再下方即为岩盘。因本崩积层范围小、深度浅、透水性佳,故此类崩积层之工程问题应不大。
土石崩移或滑动易形成土石混合堆积崩积层。
本案例位于新店某一大型坡地社区入口道路下边坡,此一道路边坡位处崩积层之上,1989年9月台风侵袭,造成延道路中心线产生长约200m左右之路段坍滑,影响区域向下边坡延伸约200m。为了解此一发生坍滑之崩积土层特性,1990年8月间于本崩积层布设三条各115m之折射震测线,并进行地质钻探共10孔。然1990年9月本崩积层再次因台风暴雨而发生圆弧型滑动。
(1)工程地质分析
本坍方区位于一倾向西北之坡而,此坡而平均坡度约24°,坡底与坡顶高差约35m。本区之基盘岩层由中新世南港层构成,主要岩性为页岩、砂质页岩、疏松细粒砂岩以及细至中粒坚硬砂岩,局部区域有台地砾石层不整合堆积于基盘之上。
本区岩层层而走向约为V45°E,倾斜向东南约60-80°,倾角极陡。因新店断层以东北、西南走向通过本崩坍区之西北侧百余m处,故本区构造作用强烈。本崩塌区地层概分两大层,一为崩积土层,其下即为岩盘。综合震测结果,本区范围内之地层约可分为三层:(1)疏松崩积层,厚度介于1—3m间,波速在0.3—0.34 km/S间;(2)崩积层或风化岩盘,厚度介于1—12m间,波速在1.00—1.19km/s间;(3)岩盘,波速约为2.25km/s。由震测结果可知崩积层与岩层之界而约在地表下约2-15m。
(2)崩积层工程特性探讨
由钻探取样结果,本崩塌区之崩积土层为黄褐色砂质或粉土质砂夹风化砂页岩块,岩块大小不一,由钻取之岩块可见最大达60cm,平均约25cm,土壤依统一分类法属SC 、ML或CL。依据钻探时之SPT试验之V值约介于4-20间,偶有V值超过50者,研判应为劈管贯至岩块所致。故研判本层应属于基质支持之崩积层(请参阅图1b),亦即颗粒浮于土壤间,颗粒未接触。
由于本崩塌区于1990年9月曾发生弧型滑动,此一滑动恰可供此类土石混合堆积崩积层强度参数逆分析使用,本分析以1990年9月未崩塌之地形进行,且以崩塌发生前长时水位及暴雨时水位量测资料为分析之地下水位输入,分析工具为美国普渡大学所发展之PCSTABL5边坡稳定二维极限平衡法中Janbu圆弧型滑动进行逆分析。分析条件为有效应力法。
土壤试体凝聚力平均值较逆分析所得崩积层凝聚力为高,可能为崩积层内地下水流动大符降低土壤凝聚力所致。土壤试体平均摩擦角试验值与逆分析所得崩积层摩擦角相当接近,故土石混合堆积(基质支持)崩积层之强度参数与基质之土壤强度参数有其相关性。而此类崩积层逆分析结果与颗粒支持型态之崩积层(谷关案例)逆分析所得凝聚力0.1kg/cm2、内摩擦角为35°相差较大。
属岩层滑动之崩积层堆积,常与顺向坡滑动有极高之相关性。本案例(案例四)位于大坑风景区大里溪上游。由能资所出版之环境地质图显示此一崩积层分布范围甚广,本研究以地表地质调查、折射震测、钻探以及地盘位移与水位监测结果探讨其特性。
1、工程地质分析
本崩积层所在坡度较缓,平均坡度约30%,其西侧坡度较陡约55%(28°)。经现地量测层而位态发现,此一坡而与岩层位态一致,陡坡出露之岩层均为灰色厚层中至细粒砂岩,岩质致密,胶结良好。崩积层堆积附近地层为上新世之卓兰层下段。层而平均位态为北偏东8°,倾向东南28°,另节理而平均位态为北偏务亏长种西北倾斜54°;由野外实地地质调查与钻探岩心资料,可将崩塌地出露岩层分为三段岩性,兹就各岩层由下而上分别叙述如后:(1)砂岩:以厚层灰色至青灰色砂岩为主,因胶结致密,故其强度颇佳,此一岩段出露于崩积层西侧陡坡。砂岩颗粒多属细粒至中粒,厚度约10m。(2)粉砂岩与页岩互层:以黄棕色至灰黑色粉砂岩为主,厚度约5m,其上覆一厚度约3.5m之黑色页岩。(3)细粒砂岩、粉砂岩与页岩互层:本岩段普遍分布于陡坡东侧较平缓处,位于剖而地层层序之最上部。
2、崩积层工程特性探讨
虽然钻探结果于崩积层处仍可取得岩心,但震测结果显示地层波速低于1km/S,此一波速远较一般新鲜且完整之岩盘波速为低,低波速带最大厚度约达16m,另根据推估崩积层中心钻孔结果亦显示地表下16m处岩心风化及破碎程度均较高,故此一崩积层应属原边坡发生顺向滑动后堆积之岩层。由倾斜观测管量得之地盘移动曲线,推测此一崩滑块体已逐渐发生剪力变形,研判此一滑动体与下方岩层应具有发展为滑动而之潜力。由崩积层上缘所埋设之水压计管中不断有水流出,可知崩积层下方之水压甚高,故此崩积层之剪力变形应与此一受压水层有相当之相关性。
另一方面,崩积层上方陡坡出露之岩层虽为岩质坚硬胶结良好之砂岩,然依据于陡坡埋设之倾度管量测结果显示,此一坡面已产生一深约5m明显之滑动面,由岩心判释结果得知此一滑动面位置约于粉砂岩与页岩之界面处,依据水位量测结果亦显示页岩夹粉砂岩下方之厚层砂岩中其水压甚高,故此一现象说明了此崩积层之产生机制应与大规模平面型顺向滑动有关。
此类崩积层普遍存在于西部丘陵与麓山带西缘山地之顺向坡坡址,其中又以上新至更新世地层为最多,诸如中寮双坑地区地层滑动、左镇山豹326号电塔倒塌、龙崎乡兵仔舍山崩灾害、云林草岭大山崩、南投九份二山大山崩等,均于崩塌坡址堆积厚层岩层。此类崩积层之特色为续发性滑动,规模大,深度深,常时之地下水压常甚高,此类之崩积层受底岩构造所形成之孔隙水压影响较高。
块体由于地心引力而造成的下坡运动后堆积而成的土壤物质,成为崩积层。它们的特征是不具层理,或是只有很粗略的分层,而且颗粒的淘选不佳,粗细混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