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指金属组织中化学性质、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能相同的组成,其中包括固溶体、金属化合物及纯物质。
金相即金相学,就是研究金属或合金内部结构的科学。不仅如此,它还研究当外界条件或内在因素改变时,对金属或合金内部结构的影响。所谓外部条件就是指温度、加工变形、浇注情况等。所谓内在因素主要指金属或合金的化学成分。 金相组织是反映金属金相的具体形态,如马氏体,奥氏体,铁素体,珠光体等等。
1.奥氏体 -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γ-fe中的固溶体,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晶界比较直,呈规则多边形;淬火钢中残余奥氏体分布在马氏体间的空隙处
2.铁素体-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a-fe中的固溶体。亚共析钢中的慢冷铁素体呈块状,晶界比较圆滑,当碳含量接近共析成分时,铁素体沿晶粒边界析出。
3.渗碳体-碳与铁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在液态铁碳合金中,首先单独结晶的渗碳体(一次渗碳体)为块状,角不尖锐,共晶渗碳体呈骨骼状。过共析钢冷却时沿acm线析出的碳化物(二次渗碳体)呈网结状,共析渗碳体呈片状。铁碳合金冷却到ar1以下时,由铁素体中析出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在二次渗碳体上或晶界处呈不连续薄片状。
4.珠光体-铁碳合金中共析反应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珠光体的片间距离取决于奥氏体分解时的过冷度。过冷度越大,所形成的珠光体片间距离越小。在a1~650℃形成的珠光体片层较厚,在金相显微镜下放大400倍以上可分辨出平行的宽条铁素体和细条渗碳体,称为粗珠光体、片状珠光体,简称珠光体。在650~60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从珠光体的渗碳体上仅看到一条黑线,只有放大1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索氏体。在600~55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不能分辨珠光体片层,仅看到黑色的球团状组织,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放大10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屈氏体。
5.上贝氏体-过饱和针状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渗碳体在铁素体针间。过冷奥氏体在中温(约350~550℃)的相变产物,其典型形态是一束大致平行位向差为6~8od铁素体板条,并在各板条间分布着沿板条长轴方向排列的碳化物短棒或小片;典型上贝氏体呈羽毛状,晶界为对称轴,由于方位不同,羽毛可对称或不对称,铁素体羽毛可呈针状、点状、块状。若是高碳高合金钢,看不清针状羽毛;中碳中合金钢,针状羽毛较清楚;低碳低合金钢,羽毛很清楚,针粗。转变时先在晶界处形成上贝氏体,往晶内长大,不穿晶。
6.下贝氏体-同上,但渗碳体在铁素体针内。过冷奥氏体在350℃~ms的转变产物。其典型形态是双凸透镜状含过饱和碳的铁素体,并在其内分布着单方向排列的碳化物小薄片;在晶内呈针状,针叶不交叉,但可交接。与回火马氏体不同,马氏体有层次之分,下贝氏体则颜色一致,下贝氏体的碳化物质点比回火马氏体粗,易受侵蚀变黑,回火马氏体颜色较浅,不易受侵蚀。高碳高合金钢的碳化物分散度比低碳低合金钢高,针叶比低碳低合金钢细。
7.粒状贝氏体-大块状或条状的铁素体内分布着众多小岛的复相组织。过冷奥氏体在贝氏体转变温度区的最上部的转变产物。刚形成时是由条状铁素体合并而成的块状铁素体和小岛状富碳奥氏体组成,富碳奥氏体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可能全部保留成为残余奥氏体;也可能部分或全部分解为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珠光体或贝氏体);最可能部分转变为马氏体,部分保留下来而形成两相混合物,称为m-a组织。
8.无碳化物贝氏体-板条状铁素体单相组成的组织,也称为铁素体贝氏体。形成温度在贝氏体转变温度区的最上部。板条铁素体之间为富碳奥氏体,富碳奥氏体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也有类似上面的转变。无碳化物贝氏体一般出现在低碳钢中,在硅、铝含量高的钢中也容易形成。
1、铁碳合金:碳钢和铸铁的统称,都是以铁和碳为基本组元的合金
2、碳钢:含碳量为0.0218%~2.11%的铁碳合金
工业纯铁:含碳量小于0.0218%
共析钢:含碳量0.77%
亚共析钢:含碳量0.0218%~0.77%
过共析钢:含碳量0.77%~2.11%
3、铸铁:含碳量大于2.11%的铁碳合金
共晶白口铁含碳量4.3%
亚共晶白口铁含碳量2.11%~4.3%
过共晶白口铁含碳量4.3%~6.69%
4、铁碳合金相图:研究铁碳合金的工具,是研究碳钢和铸铁成分、温度、组织和性能之间关系的理论基础,也是制定各种热加工工艺的依据。
注:由于含碳量大于Fe3C的含碳量(6.69%)时,合金太脆,无实用价值,因此所讨论的铁碳合金相图实际上是Fe-Fe3C
1、纯铁:纯铁指的是室温下的α-Fe,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好。
2、碳:碳是非金属元素,自然界存在的游离的碳有金刚石和石墨,它们是同素异构体。
3、碳在铁碳合金中的存在形式有三种:
●C与Fe形成金属化合物,即渗碳体;
●C以游离态的石墨存在于合金中。
●C溶于Fe的不同晶格中形成固溶体;
A. 铁素体:C溶于α-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体心立方晶格,用符号"F"或"α"表示,铁素体是一种强度和硬度低,而塑性和韧性好的相,铁素体在室温下可稳定存在。
B. 奥氏体:C溶于γ-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面心立方晶格,用符号"A"或"γ"表示,奥氏体强度低、塑性好,钢材的热加工都在奥氏体相区进行,奥氏体在高温下可稳定存在。
C. C与Fe形成金属化合物:即渗碳体Fe3C,Fe与C组成的金属化合物,Fe与C组成的金属化合物,含碳量为6.69%。以"Fe3C"或"Cm"符号表示,渗碳体的熔点为1227℃,硬度很高(HB=800)而脆,塑性几乎等于零。渗碳体在钢和铸铁中,一般呈片状、网状或球状存在。它的形状和分布对钢的性能影响很大,是铁碳合金的重要强化相。碳在a-Fe中溶解度很低,所以常温下碳以渗碳体或石墨的形式存在。
【001】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 … GB 6394-2002
【010】铸造铝铜合金晶粒度测定…GB 10852-89【019】珠光体平均晶粒度测定…GB 6394-2002
【062】金属的平均晶粒度评级…ASTM E112
【074】黑白相面积及晶粒度评级…BW 2003-01
【149】彩色试样图像平均晶粒度测定…GB 6394-2002
金相组织,用金相方法观察到的金属及合金的内部组织。可以分为:1.宏观组织,2.显微组织。
金相砂纸就是干砂纸,是在进行磨光时使用的;而水砂纸就是在清水的冲洗下进行磨光,一般是在磨光机上使用。
这根材料没有多大关系,无论材料软硬都要经过粗磨、细磨、抛光、腐蚀的过程。一般选择100# 200# 400# 600# 800# 1000#就可以,如果中间缺一种或者两种,关系不大,弹簧钢比较硬,应该...
用途不一样。金相抛光机是用来对金相试样抛光成镜面,以便放在金相显微镜观察;金相镶嵌机是对形状不规则或尺寸太小不易于拿的试样进行热塑性压制,然后再对试样进行粗磨、精磨、抛光等后续操作。
9.马氏体-碳在a-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板条马氏体:在低、中碳钢及不锈钢中形成,由许多相互平行的板条组成一个板条束,一个奥氏体晶粒可转变成几个板条束(通常3到5个)。
片状马氏体(针状马氏体):常见于高、中碳钢及高Ni的Fe-Ni合金中,针叶中有一条缝线将马氏体分为两半,由于方位不同可呈针状或块状,针与针呈120°角排列,高碳马氏体的针叶晶界清楚,细针状马氏体呈布纹状,称为隐晶马氏体。
-secondary-martensite--工件回火冷却过程中残留的奥氏体发生转变形成的马氏体。
10.回火马氏体-马氏体分解得到极细的过渡型碳化物与过饱和(含碳较低)的a-相混合组织 它由马氏体在150~250℃时回火形成。
这种组织极易受腐蚀,光学显微镜下呈暗黑色针状组织(保持淬火马氏体位向),与下贝氏体很相似,只有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极细小的碳化物质点。
11.回火屈氏体-碳化物和a-相的混合物。
它由马氏体在350~500℃时中温回火形成。其组织特征是铁素体基体内分布着极细小的粒状碳化物,针状形态已逐渐消失,但仍隐约可见,碳化物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分辨,仅观察到暗黑的组织,在电镜下才能清晰分辨两相,可看出碳化物颗粒已明显长大。
12.回火索氏体- 以铁素体为基体,基体上分布着均匀碳化物颗粒。
它由马氏体在500~650℃时高温回火形成。其组织特征是由等轴状铁素体和细粒状碳化物构成的复相组织,马氏体片的痕迹已消失,渗碳体的外形已较清晰,但在光镜下也难分辨,在电镜下可看到的渗碳体颗粒较大,可看出碳化物颗粒已明显长大。
13.莱氏体- 奥氏体与渗碳体的共晶混合物。呈树枝状的奥氏体分布在渗碳体的基体上。
14.粒状珠光体-由铁素体和粒状碳化物组成。
它是经球化退火或马氏体在650℃~a1温度范围内回火形成。其特征是碳化物成颗粒状分布在铁素体上。
15.魏氏组织- 如果奥氏体晶粒比较粗大,冷却速度又比较适宜,先共析相有可能呈针状(片状)形态与片状珠光体混合存在,称为魏氏组织 。亚共析钢中魏氏组织的铁素体的形态有片状、羽毛状或三角形,粗大铁素体呈平行或三角形分布。它出现在奥氏体晶界,同时向晶内生长。过共析钢中魏氏组织渗碳体的形态有针状或杆状,它出现在奥氏体晶粒的内部。
金相试样的制备及金相组织观察
金相试样的制备及金相组织观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构造,初步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 2、掌握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过程和基本方法。 3、了解浸蚀的基本原理,并熟悉其基本操作 4、学习利用金相显微镜进行显微组织观察。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金相显微组织初步分 析材料类型以及材料可能具备的机械性能等。 二、实验设备和用品 1、金相显微镜 2、不同粗细的金相砂纸一套、玻璃板、侵蚀剂( 4%硝酸酒精) 3、抛光机 4、待制备的金相试样 三、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构造及使用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利用透镜可将物体的象放大,但单个透镜或一组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为此,要 考虑用另一组透镜将第一次放大的象再行放大, 以得到更高放大倍数的象。 金相显微镜就是 基于这一要求设计的。 显微镜中装有两组放大透镜, 靠近物体的一组透镜为物镜, 靠近观察 的一组透镜为目镜。 金相显微镜的光学原理
金相组织:珠光体 铁素体。
热处理规范:1)退火,800~900℃缓冷或约750℃快冷;2)淬火,920~980℃油冷;3)回火,600~750℃快冷。
金相组织:组织特征为马氏体型。
搪瓷钢材金相组织直接影响着搪瓷的性能。一般搪瓷用钢的金相组织要求晶粒大小均匀,成颗粒状,无板条和晶带。金相组织尽量为铁素体结构,晶粒度为7~8级,珠光体含量应越少越好,即使存在少量的珠光体,珠光体应均匀地分布在铁素体晶粒周围。由于珠光体为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当温度较高时,渗碳体分解出游离碳。珠光体含量越高,搪烧时分解出的游离碳也越多,给搪瓷造成的危害也越大。铁素体晶粒度和形态直接影响搪瓷钢板的强度、韧性以及塑性。铁素体应呈等轴晶型,0.5mm以下钢板的铁素体应是8~10级的等轴晶。如果铁素体晶粒呈带状分布排列,冷加工变形时出现个爪纹皱,搪烧后易出现膨胀隆起。铁素体晶粒变形还会影响搪瓷性能,当铁素体晶粒延伸度介于2~3级之间,搪瓷表面开始出现缺陷;当晶粒延伸度大于2级将产生严重的冷爆、麻泡和泡孔缺陷。另外,冷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变形铁素体或亚微观结构等组织,搪烧后将出现鱼鳞爆、麻泡等搪瓷缺陷。另外,晶粒度大小也会影响杂质的偏析程度,晶粒粗大,则单位面积晶粒表面上的杂质含量就高。钢中晶粒长大还会使钢塑性下降。
另外,搪瓷用钢的金相组织中不能出现任何碳化物的聚集或硫化物、磷化物偏析,另外,钢表面也不能有夹渣、氧化物、气孔、疏松、脱皮等局部缺陷,否则会造成针孔、气泡,特别是"鳞爆"。这是由于表面局部缺陷会成为钢中气体的聚集地,特别是氢的聚集地。另外金相的带状结构对搪瓷也极为有害的。带状组织的出现使钢板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的产生各向异性,导致搪瓷板冷却过程中各个方向的收缩程度不同,从而造成爆瓷 "鳞爆"。因此通常不希望碳化物连续分布特别是网状分布,而是越分散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