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研究方向:
以“人类-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发展、调节、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主要研究城市、区域和工矿企业的水、气、固体废弃物及其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控制和治理,以及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等。
主要研究方向:环境监测(包括室内监测、空气质量监测、水环境监测、海洋环境监测),污水(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环境规划、管理及评价(城乡规划,小区规划等),海水综合利用,环境工程设计,企业环境管理,食品安全,等。
研究团队:
研究学术队伍共有3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学位14人,硕士学位30人,已建立了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层次较高,专业知识结构符合要求,年龄结构较为理想,综合素质较好的研究队伍。
主要仪器设备:
拥有精密大型仪器设备:大气采样器、离心式粉尘分级仪、烟尘浓度测试仪、便携式溶氧分析仪、COD快速测试仪、UASB、SBRR反应器系统、膜生物反应器、臭氧反应系统、充氧设备、气相色谱(Varian)、高压液相色谱(Waters)、紫外分光光度计(Varian)、测汞仪、高速冷冻离心机(Beckman),常压液相色谱(Bio-Rad),中压液相色谱(AKTA),等电聚焦电泳(Pharmacia),蛋白质电泳及电转移装置(Bio-Rad),,中型膜超滤浓缩装置(Millipore),水分活度测定仪(HydropalmAW1),粘度计(LVDV-E),冷冻干燥机(Thermo),超低温冰箱(Revco),超纯水制作装置(Millipore),热回流提取装置,等先进仪器设备可用于食品与生物工程技术研究。设备总资产达1000余万元。
可对外提供的服务:
本所拥有优良的科研开发条件和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精神,愿为各地政府和广大企业提供环境监测(空气污染监测、水污染监测、海洋环境监测、室内环境监测、食品监测)、环境规划(小区规划、城乡规划)、环境工程(水处理工程的设计、水处理工程工艺的优化、污水的化学处理技术、污水的生物处理技术)、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服务、企业环境管理以及科研课题的合作以及环境工程相关人才培训的服务。 2100433B
寒旱所的简介如楼上所说。现在寒旱所是中科院地学所里面的A类所之一(共7个),也是西部地学唯一的A类所。科研实力是无需置疑的。寒旱所的专业么,从楼上的介绍就知道了,跨度很大,专业性强,野外工作环境艰苦。...
首先根据自己专业确定考研院校及专业,再确定研究方向,根据专业确定初试,复试考试科目,最后准备教材及参考书。具体举例如下。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2014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2014 ...
我也是学的环境工程的 上网查了资料 大家都说这个专业不好就业 不过几年后的事谁说的清楚呢 课程就多了 高数 c语言 水污染控制工程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工程制图 cad 化工原理 环境工程微生物。。。。...
环境适应性及环境工程相关问题研究
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是开展人类社会活动永恒的主题。保护环境,不仅是人文方面的需求,也是人类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件。实施环境工程是保护生态环境质量,防范、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人类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环境适应性是环境的基础属性之一,加强对环境适应性的深入研究,是更好的开展环境工程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围绕环境适应性和环境工程有关问题进行探讨,阐述了环境的两大基本特性及其相互关系,重点介绍了环境工程的主要内容。
环境适应性和环境工程研究
伴随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科学的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大。这需要开发更多的资源,用来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但是这个开发和环境承载力的产生矛盾,导致在使用的环境适应性和环境工程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衰落环境适应性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环境系统的不同有着不同的适应性,它在预防和处理项目方面有不同的侧重点。本文介绍了环境的适应性和环境工程,并且诠释了两者的关系以及对环境的重要意义。
长安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成立于1988年,主要以水利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系、应用化学系以及建筑工程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系部分教职工为基础组建,
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主要从事环境工程有关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技术力量雄厚,承担了省级,市级各项科研项目5项,同时与各大企业进行合作,承担了多项横向科研项目,主要有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建设项目三废治理项目,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等。
西北工业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挂靠于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环境工程系,主要从事环境声学和水声工程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工作。研究所的主要科研方向包括噪声与振动控制、噪声评价、声品质分析、声学材料、听觉仿生、声学测量、声信息处理等,在复杂结构声辐射预测、有源噪声控制、噪声主观评价、声场视听一体化、声学目标识别等方面的研究取得显著成绩。
研究所得到“985”和“211”工程的重点支持,学科建设成绩斐然,科研与学习环境优良、实验设施完备、仪器设备先进,达到同期国际一流水平。拥有“声学工程与检测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和“声与振动控制”实验室,有包括丹麦B&K公司 PULSE7.0系统在内的一大批先进声与振动测量仪器,以及AUTOSEA、SYSNOISE、ODEON等最新版本的声学计算软件。
研究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博士生导师5名,7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中有10人次分别获“全国优秀教师”和“中国青年科技奖”等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和“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