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鞍钢集团矿业设计研究院、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东方建宇混凝土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睿索固废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辽宁科技学院、重庆钢焰科技有限公司。
吴小文、仇金辉、戴若丁、黄朝晖、王安领、裴锐、王林俊、王姜维、赵晶晶、刘艳改、乔思宇、郎明阅、高景俊、张童、彭磊、于开波、温晓庆、毕昇。
本标准规定了加气混凝土用铁尾矿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运输与贮存等。本标准适用于加气混凝土用铁尾矿。
用材料单价除以(1/(0.24*0.115*0.905)),(0.4*0.12*0.2)/(0.24*0.115*0.905)*前面所得出的单价*1000块。 供参考。
有一个简便的方法,但理论上不是很准。如果你的定额步距是100,200、300这样分墙厚的,那么你套100厚的子目,把定额内给你的规格周长算出来,再把清单上规格周长算出来,两个周长之差除以定额周长,清单...
应该是把预拌混凝土改成加气混凝土
利用高岭土尾矿研制加气混凝土
利用高岭土尾矿取代河沙研制加气混凝土,探讨了尾矿细度、浇注温度和静停时间对加气混凝土强度和密度的影响;对尾矿和河沙蒸压后的样品进行了XRD和SEM分析,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加气混凝土的最佳配比。实验结果表明,高岭土尾矿具有较强的蒸压水热反应特性,所制备的尾矿加气混凝土密度为601.4 kg/m3时,抗压强度为5.76 MPa;密度为702.4 kg/m3时,抗压强度达到6.86 MPa。
加气混凝土
加气混凝土 的概念加气混凝土是以硅质材料(砂、 粉煤灰及含硅尾矿等)和 钙质材料(石灰、 水泥)为主要原料,掺加发气剂( 铝粉),通过配料、搅拌、 浇注、预养、切割、蒸压、养护等工艺过程制成的轻质多孔硅酸盐制品。 因其 经发气后含有大量均匀而细小的气孔,故名加气混凝土。英文: Autoclaved aerated concrete (AAC) 。 加气混凝土的分类 从广义上来讲是所有加了气的 混凝土 ,包括加气混凝土砌块, 泡沫混 凝土及加了引气剂的混凝土。 狭义上的讲就是 加气混凝土砌块 。一般根据原材料的类别、采用的工 艺及承担的功能进行分类。 加气混凝土按形状 ,可分为各种规格砌块或 板材 。 加气混凝土按原料, 基本有三种 :( 水泥 , 石灰 , 粉煤灰 加气砖 );( 水泥 , 石灰 ,砂加气砖 );( 水泥 , 矿渣 ,砂加气砖 ) 加气混凝土按用途, 可分为非承重砌块
本标准规定了水泥和混凝土用铁尾矿粉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水泥和混凝土用高硅铁尾矿粉。
《铁尾矿综合利用基础研究》一书以铁尾矿资源化为主线,从铁尾矿工艺矿物学特性、铁尾矿中单矿物的蒸压反应过程、铁尾矿制备加气混凝土和铁尾矿深度还原-磁选影响因素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铁尾矿综合利用过程的基础理论问题和应用技术问题。旨在规模化利用铁尾矿二次资源的同时,缓解我国矿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的局面,为进一步在矿业集中地区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为依托企业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以尾矿资源为依托的新兴产业提供技术支撑,有效缓解矿山企业由于尾矿堆存所带来的社会矛盾和环境、安全压力。
致 谢
摘 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铁尾矿综合利用现状
2.2尾矿在加气混凝土中的利用现状
2.3尾矿中硅酸铁选铁技术进展
3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与试验条件
3.1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3.2 研究方法
3.3 试验条件
4 高铁硅酸盐尾矿的工艺矿物学特性研究
4.1 原矿石工艺矿物学特性及铁尾矿的产生过程
4.2 铁尾矿的元素分析
4.3 铁尾矿矿物组成及含量
4.4 小结
5 高铁硅酸盐尾矿中单矿物的蒸压反应过程研究
5.1 单矿物的工艺矿物学特性
5.2 单矿物蒸压反应过程试样的制备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4 小结
6 高铁硅酸盐尾矿制备加气混凝土的研究
6.1 硅质原料的预处理
6.2 硅质原料对铁尾矿加气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6.3 钙质材料对铁尾矿加气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6.4 水料比对铁尾矿加气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6.5 铁尾矿加气混凝土的正交试验
6.6 Al粉掺量对铁尾矿加气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6.7 稳泡剂掺量对铁尾矿加气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6.8 铁尾矿加气混凝土反应机理研究
6.9 小结
7 高铁硅酸盐尾矿深度还原—磁选影响因素研究
7.1 二元碱度对还原铁指标的影响
7.2 还原剂对还原铁指标的影响
7.3 还原温度对还原铁指标的影响
7.4 还原时间对还原铁指标的影响
7.5 升温方式对还原铁指标的影响
7.6 冷却方式对还原铁指标的影响
7.7 弱磁选工艺对还原铁指标的影响
7.8 添加剂种类对还原铁指标的影响
7.9 还原剂种类对还原铁指标的影响
7.10 还原产品特性分析
7.11 小结
8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独创性说明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学位论文数据集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