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1章绪论
1.1金属材料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
1.2金属材料成分、工艺、组织与性能的关系
1.3金属热处理在金属材料生产中的作用与地位
1.4“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的研究对象、内容与目的
思考练习题
第2章固态相变导论
2.1概述
2.2固态相变的基本类型
2.2.1固态相变中的分类方法
2.2.2扩散型相变的主要类型
2.2.3无扩散型相变的主要类型
2.2.4介于扩散型与无扩散型间的相变
2.3固体中的相界面
2.3.1相界面类型与界面能
2.3.2共格界面
2.3.3半共格界面
2.3.4非共格界面
2.3.5弹性应变能
2.3.6界面能与应变能的作用
2.4固态相变的一般规律
2.4.1均匀形核基本规律
2.4.2非均匀形核基本规
2.4.3在界面处形核
2.4.4在位错上形核
2.4.5非均匀形核速率
2.4.6晶核长大基本规律
2.4.7热激活型界面过程控制长大
2.4.8非热激活型界面过程控制长大
2.4.9受长程扩散过程控制的长大
2.4.10相变动力学
2.4.11转变动力学图(TTT图)
2.4.12建立数学方程
2.5固态相变理论具体应用举例——第二相形状预测
思考练习题
第3章钢的热处理原理与工艺
3.1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3.1.1奥氏体的组织结构
3.1.2奥氏体的形成
3.1.3影响奥氏体形成速度的因素
3.1.4奥氏体晶粒长大及其控制
3.2钢的过冷奥氏体转变动力学图
3.2.1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
3.2.2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3.2.3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与等温转变曲线的比较
3.3珠光体转变与钢的退火和正火
3.3.1珠光体的组织形态与力学性能
3.3.2珠光体转变机制
3.3.3伪共析转变
3.3.4亚(过)共析钢先共析相的析出
3.3.5影响珠光体形成速度的因素
3.3.6钢的退火与正火
3.4马氏体转变与钢的淬火
3.4.1马氏体转变的主要特征
3.4.2马氏体的晶体结构、组织形态与力学性能
3.4.3马氏体转变的热力学
3.4.4马氏体转变的动力学
3.4.5表面马氏体转变
3.4.6奥氏体的热稳定化
3.4.7钢的淬火
3.4.8钢的淬透性
3.5回火转变与钢的回火
3.5.1淬火碳钢回火时的组织转变
3.5.2合金元素对回火转变的影响
3.5.3回火时力学性能的变化
3.5.4钢的回火工艺与应用
3.6贝氏体转变与钢的等温淬火
3.6.1贝氏体转变的基本特征
3.6.2贝氏体的组织形态
3.6.3贝氏体形成过程
3.6.4影响贝氏体转变的因素
3.6.5贝氏体转变产物的力学性能
3.6.6钢的等温淬火
3.7钢的表面热处理
3.7.1表面淬火
3.7.2快速加热时的相变特点
3.7.3表面淬火后钢的组织与性能
3.7.4表面淬火方法
3.7.5钢的化学热处理
3.8形变热处理
思考练习题
第4章有色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
4.1概述
4.2均匀化退火
4.2.1铸态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特点
4.2.2均匀化退火过程中的组织性能变化
4.2.3有色合金的均匀化退火的工艺
4.3基于回复与再结晶过程的退火
4.3.1冷变形金属的组织和性能
4.3.2冷变形金属在退火过程中组织和性能变化
4.3.3有色合金的去应力退火
4.3.4有色合金的回复退火和再结晶退火
4.3.5典型有色金属及合金的回复退火及再结晶退火工艺
4.4基于固态相变过程的退火
4.4.1基于固溶度变化的退火
4.4.2重结晶退火
4.5淬火与时效
4.5.1基本概念
4.5.2合金固溶处理后性能的变化
4.5.3过饱和固溶体分解机制
4.5.4脱溶序列及产物的结构特征
4.5.5脱溶产物的组织特征
4.5.6时效前后合金性能变化(时效硬化曲线及影响时效硬化的因素)
4.5.7影响时效过程及材料性能的因素
4.5.8淬火(固溶处理)与时效的工艺
4.6有色合金的形变热处理
4.6.1热变形时金属组织的变化
4.6.2有色合金的形变热处理类型
4.6.3有色合金的形变热处理工艺规程
思考练习题
第5章金属强韧化导论
5.1金属材料的强度、塑性和韧性
5.1.1金属材料的强度
5.1.2金属材料的塑性与韧性
5.1.3金属材料的强韧化
5.1.4环境作用下金属材料强韧性行为
5.2强化机制
5.2.1固溶强化
5.2.2细晶强化
5.2.3形变强化(位错强化)
5.2.4第二相强化
5.3改善塑性和韧性的途径
5.3.1塑性变化基本规律与改善塑性的途径
5.3.2影响塑性的主要因素
5.3.3改善韧性的途径
5.4环境对强韧性的影响
5.4.1环境腐蚀对金属强韧性的影响
5.4.2高温对金属强韧性的影响
5.4.3低温对金属强韧性的影响
5.5金属强韧化研究的进展
思考练习题
第6章钢铁材料
6.1钢的合金化基础
6.1.1钢中的元素及其分类
6.1.2合金元素与铁和碳的相互作用
6.1.3合金元素对钢相变的影响
6.1.4钢的分类及编号
6.2构件用钢
6.2.1概述
6.2.2构件用钢的力学性能特点
6.2.3构件用钢的工艺性能
6.2.4构件用钢的耐大气腐蚀性能
6.2.5合金元素对构件用钢性能的影响
6.2.6碳素构件用钢
6.2.7普通低合金构件用钢
6.2.8普低钢的性能提高的途径
6.3机器零件用钢
6.3.1概述
6.3.2机器零件用钢的合金化特点
6.3.3渗碳钢
6.3.4调质钢
6.3.5弹簧钢
6.3.6滚动轴承钢
6.4工具钢
6.4.1概述
6.4.2刃具钢
6.4.3模具钢
6.4.4量具钢
6.5不锈钢
6.5.1概述
6.5.2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6.5.3不锈钢的性能要求及影响其耐蚀性的因素
6.5.4不锈钢的分类和特点
6.5.5铁素体、马氏体不锈钢
6.5.6奥氏体不锈钢
6.5.7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
6.5.8沉淀硬化不锈钢
6.6耐热钢
6.6.1耐热金属材料的工作条件及性能特点
6.6.2耐热钢的分类
6.6.3抗氧化钢
6.6.4珠光体及马氏体耐热钢
6.6.5奥氏体耐热钢及合金
6.7铸铁
6.7.1概述
6.7.2铸铁的结晶与石墨化
6.7.3灰铸铁
6.7.4球墨铸铁
6.7.5蠕墨铸铁
6.7.6可锻铸铁
6.7.7白口铸铁
6.7.8特殊性能铸铁
思考练习题
第7章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7.1铝及铝合金
7.1.1铝及铝合金的主要特征
7.1.2铝的合金化、分类与牌号
7.1.3典型变形铝合金简介
7.1.4铸造铝合金
7.2铜及铜合金
7.2.1铜及铜合金的分类及牌号
7.2.2紫铜(纯铜)
7.2.3铜的合金化
7.2.4黄铜
7.2.5青铜
7.2.6白铜
7.2.7铸造铜合金
7.3钛及钛合金
7.3.1工业纯钛
7.3.2钛合金
7.3.3钛合金热处理的特点
7.3.4钛合金的发展趋势
7.4镁及镁合金
7.4.1镁及镁合金的特点
7.4.2镁的合金化
7.4.3镁及镁合金的牌号
7.4.4常用的工业镁合金
7.4.5镁合金的热处理特点
7.5镍及镍合金
7.5.1纯镍
7.5.2结构用镍合金
7.5.3电工用镍合金
7.5.4耐热镍合金
7.6难熔金属及其合金
7.6.1难熔金属的主要特征
7.6.2难熔金属的合金化
7.6.3塑性-脆性转变温度及其影响因素
7.6.4钨及钨合金
7.6.5钼及钼合金
7.6.6钽及钽合金
7.6.7铌及铌合金
7.6.8难熔金属及合金的热处理
第8章机械零件的选材
8.1金属材料与零件的失效分析
8.1.1失效的概念
8.1.2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
8.1.3失效的原因
8.1.4提高失效抗力的方法
8.2选材的基本原则
8.2.1满足使用性能
8.2.2满足工艺性能
8.2.3满足经济性
8.2.4从资源与环境关系的角度选材
8.3典型零件的选材分析及应用实例
8.3.1机床零件的选材分析
8.3.2典型模具的选材分析
8.3.3汽车及拖拉机零件的选材分析
8.3.4机座箱体类零件
8.3.5热能装置的选材分析
8.3.6典型零件的选材实例
思考练习题
主要参考文献 2100433B
本书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教学基本要求编写。“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高等工科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金属材料的组织、 性能和加工工艺三者之间的关系, 掌握金属材料的强化理论, 为今后金属材料的选择及加工工艺制订的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全书共8章, 分别为第1章概述了金属材料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强调了热处理在材料生产中的地位, 指明了全书的研究内容与目的; 第2章讲述了金属材料的固态相变的基础理论; 第3章介绍了钢的热处理原理与工艺; 第4章介绍了有色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原理与工艺; 第5章介绍了金属材料的强韧化方法, 并对材料失效做了初步分析; 第6章介绍了常见的构件用钢、 机器零件用钢和特殊性能用钢, 并对铸铁进行了讲述; 第7章介绍了常见的铝、 铜等有色金属材料; 第8章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 介绍了材料失效基础知识与典型金属材料的设计原则和方案。
本书可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金属材料方向), 材料加工专业本科生教材, 也可供冶金、 机械等行业的研究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有黑色金属与有色金属。
要求低点45号钢调质后可行,好一点的65Mn,具体多少温度百度一下吧(不知2楼的M65是什么)
金属材料是最重要的工程材料,包括金属和以金属为基的合金。工业上把金属和其合金分为两大部分: ( 1 )黑色金属材料 —— 铁和以铁为基的合金(钢、铸铁和铁合金)。 ( 2 )有色...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期终试题及答案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期终试题(A)卷 (06机械系大专班)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40分) 1.填出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符号:屈服点 σs ,抗拉强度 ,洛氏硬度C标尺 ,伸长率 ,冲击韧度 ,布氏硬度 . 2 .大多数合金元素溶于奥氏体后使C曲线的位置 减少了钢的 ,提高钢 的 . 3.常见的金属品格类型有 , , 三种, r-F e晶格为 a-F e晶格为 . 4.金属结晶过程是由 和 两个基本过程组成. 5.铁碳合金的基本相是 , , ,其中属于固溶体是 和 ,属于金属化合物是 . 6 .分析钢的等温转变中,在A1~650摄氏度温度范围内,转变产物为 ,在 650~600摄氏度温度范围内起转变产物为 ,600~550摄氏度温度范围 内转变产物为 ,在550~M s温度范围内转变产物为 和 .在 Ms温度以下转变产物为 . 7.根据工艺的不同,钢的热处理方法可分为 , , , 及 五 种.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实验课安排计划-2014-2015(2)-14-5-张建军
实验课安排计划 2013~2014学年第 一 学期 课 程 名 称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班 级 110341-2 课程主讲教师 张 建 军 实验指导教师 崔霞,邹爱华,温祯洪 实 验 室 主 任 ___年__月__日 院(部) 领 导 ___年__月__日 实 验 总 学 时_ 6_ 必 开 学 时_ 6_ 上 机 学 时___ 选 开 学 时___ 凡有实验内容的课程,请任课教师会同实验课指导教师依据 教学大纲规定,由实验课指导教师填报本表,一式三份,且应与 理论课授课计划相符,经任课教师和院(系)实验室主任签字后, 在开学第一周上报。一份送交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一份送交 承担课程实验任务的实验室,一份学院留存。 序 号 实验项目名称 时 数 必 开 选 开 实验 类型 主要仪器设备名称、 台套数 学 生 人 数 每 组 人 数 安 排 周 次 实验地点 (楼号房间号 ) 1 碳钢热
书名:AutoCAD机械应用教程(2010中文版)丛书:AutoCAD工程应用精解丛书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詹友刚 主编
出版时间:2010年8月第2版第1次印刷
标准书号:ISBN 978-7-111-31195-9
ISBN 978-7-89451-597-1(光盘)
定价:49.80元(含1CD)
中文版Excel 2010从入门到精通
作者:九州书源、刘可、李显进
定价:53.80元
印次:1-2
ISBN:9787302331162
出版日期:2014.01.01
印刷日期:2017.01.09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一部分 实用教程 1
第1章 AutoCAD 2010中文版基础 1
1.1 AutoCAD 2010中文版新特性 1
1.2 启动AutoCAD 2010中文版 2
1.3 界面介绍 3
1.4 AutoCAD 2010中文版基本操作 11
1.4.1 按键定义 11
1.4.2 命令输入方式 12
1.4.3 透明命令 14
1.4.4 命令的重复、撤销、重做 14
1.4.5 坐标输入 15
1.5 文件操作命令 16
1.5.1 新建文件 16
1.5.2 打开文件 16
1.5.3 保存文件 17
1.5.4 赋名存盘 17
1.5.5 输出数据 18
1.6 帮助信息 19
1.7 绘图环境设置 20
1.7.1 图形界限LIMITS 20
1.7.2 单位UNITS 21
1.7.3 捕捉SNAP和栅格GRID 22
1.7.4 极轴追踪 24
1.7.5 对象捕捉OSNAP 25
1.7.6 颜色COLOR 31
1.7.7 线型LINETYPE 32
1.7.8 线宽LINEWEIGHT 33
1.7.9 图层LAYER 34
1.7.10 其它选项设置 37
习题1 40
第2章 绘图流程 41
2.1 绘图流程 41
2.2 绘图示例 41
2.2.1 启动AutoCAD 2010 42
2.2.2 基本环境设置 42
2.2.3 绘制外围轮廓线 43
2.2.4 绘制图形中心线 43
2.2.5 绘制圆 45
2.2.6 绘制上方两条垂直线 45
2.2.7 绘制左侧圆孔投影直线 46
2.2.8 绘制剖面线 48
2.2.9 标注示例尺寸 49
2.2.10 保存绘图文件 49
2.2.11 输出 50
2.3 绘图一般原则 50
习题2 50
第3章 基本绘图命令 51
3.1 画直线LINE 51
3.2 画射线RAY 54
3.3 画构造线(参照线)XLINE 54
3.4 画多线 55
3.4.1 绘制多线MLINE 55
3.4.2 多线样式设置MLSTYLE 56
3.5 画多段线PLINE 59
3.6 画正多边形POLYGON 60
3.7 画矩形RECTANG 61
3.8 画圆弧ARC 64
3.9 画圆CIRCLE 66
3.10 画圆环DONUT 68
3.11 画样条曲线SPLINE 69
3.12 画椭圆和椭圆弧ELLIPSE 70
3.12.1 绘椭圆 70
3.12.2 绘椭圆弧 71
3.13 画点 71
3.13.1 绘制点POINT 72
3.13.2 点样式设置DDPTYPE 72
3.14 画徒手线SKETCH 72
3.15 画二维填充SOLID 73
3.16 画宽线TRACE 74
3.17 修订云线REVCLOUD 75
3.18 定数等分DIVIDE 75
3.19 定距等分MEASURE 76
3.20 区域覆盖WIPEOUT 77
习题3 78
第4章 基本编辑命令 79
4.1 选择对象 79
4.1.1 对象选择模式 79
4.1.2 建立对象选择集 81
4.1.3 重叠对象的选择 84
4.1.4 快速选择对象QSELECT 84
4.1.5 对象编组GROUP 85
4.1.6 对象选择过滤器FILTER 86
4.2 使用夹点编辑 88
4.2.1 利用夹点拉伸对象 89
4.2.2 利用夹点移动对象 90
4.2.3 利用夹点旋转对象 90
4.2.4 利用夹点镜像对象 91
4.2.5 利用夹点按比例缩放对象 92
4.3 利用编辑命令编辑图形 92
4.3.1 删除ERASE 93
4.3.2 放弃U、UNDO和重做REDO 93
4.3.3 恢复OOPS 94
4.3.4 复制COPY 94
4.3.5 镜像MIRROR 95
4.3.6 阵列ARRAY 96
4.3.7 偏移OFFSET 99
4.3.8 移动MOVE 101
4.3.9 旋转ROTATE 102
4.3.10 缩放SCALE 103
4.3.11 拉伸STRETCH 104
4.3.12 拉长LENGTHEN 105
4.3.13 修剪TRIM 106
4.3.14 延伸EXTEND 108
4.3.15 打断BREAK 110
4.3.16 倒角CHAMFER 111
4.3.17 圆角FILLET 113
4.3.18 分解EXPLODE 115
4.3.19 合并JOIN 116
4.3.20 多段线编辑PEDIT 117
4.3.21 样条曲线编辑SPLINEDIT 121
4.3.22 多线编辑MLEDIT 124
4.3.23 对齐ALIGN 127
4.3.24 反转REVERSE 128
4.4 特性编辑 128
4.4.1 特性PROPERTIES 128
4.4.2 特性匹配MATCHPROP 129
4.4.3 特性修改命令CHPROP、CHANGE 131
习题4 133
第5章 图案填充和渐变色 135
5.1 图案填充和渐变色的绘制 135
5.1.1 图案填充HATCH、BHATCH 135
5.1.2 渐变色GRADIENT 139
5.2 图案填充和渐变色编辑HATCHEDIT 141
5.3 图案填充分解 142
习题5 142
第6章 文字 143
6.1 文字样式设置STYLE 143
6.2 文字注写命令 146
6.2.1 单行文字输入TEXT或DTEXT 146
6.2.2 加速文字显示QTEXT 148
6.2.3 多行文字输入MTEXT 149
6.2.4 外部文件输入文本 151
6.2.5 文本拼写检查SPELL 152
6.3 特殊文字输入 152
6.4 文字编辑DDEDIT 154
6.5 缩放文字SCALETEXT 154
6.6 对正文字JUSTIFYTEXT 155
6.7 查找FIND 156
6.8 改变文字样式 156
6.9 表格TABLE 157
习题6 158
第7章 块及外部参照 160
7.1 创建块BLOCK 160
7.2 插入块INSERT 162
7.3 写块WBLOCK 164
7.4 在图形文件中引用另一图形文件 166
7.5 块属性 171
7.5.1 属性定义ATTDEF、DDATTDEF 171
7.5.2 单个属性编辑EATTEDIT 174
7.5.3 多个属性编辑ATTEDIT 174
7.5.4 块属性管理器BATTMAN 176
7.6 块编辑 177
7.6.1 块中对象的特性 177
7.6.2 块编辑器BEDIT 178
7.7 外部参照 181
7.7.1 外部参照插入XREF 181
7.7.2 外部参照绑定XBIND 183
7.7.3 外部参照裁剪XCLIP 183
习题7 184
第8章 尺寸、引线及公差 185
8.1 尺寸组成及尺寸标注规则 185
8.1.1 尺寸组成 185
8.1.2 尺寸标注规则 185
8.2 尺寸样式设定DIMSTYLE 186
8.2.1 线设定 188
8.2.2 符号和箭头设定 188
8.2.3 文字设定 190
8.2.4 调整设定 192
8.2.5 主单位设定 194
8.2.6 换算单位设定 196
8.2.7 公差设定 196
8.3 尺寸标注DIM 198
8.3.1 线性尺寸标注DIMLINEAR 198
8.3.2 连续尺寸标注DIMCONTINUE 199
8.3.3 基线尺寸标注DIMBASELINE 201
8.3.4 对齐尺寸标注DIMALIGNED 202
8.3.5 直径尺寸标注DIMDIAMETER 203
8.3.6 半径尺寸标注DIMRADIUS 203
8.3.7 圆心标记DIMCENTER 204
8.3.8 角度标注DIMANGULAR 205
8.3.9 坐标尺寸标注DIMORDINATE 206
8.3.10 弧长标注DIMARC 207
8.3.11 折弯标注DIMJOGGED 208
8.3.12 快速尺寸标注QDIM 209
8.4 多重引线标注 212
8.4.1 多重引线样式MLEADERSTYLE 212
8.4.2 多重引线MLEADER 214
8.4.3 添加/删除引线MLEADEREDIT 215
8.4.4 对齐引线MLEADERALIGN 216
8.4.5 合并引线MLEADERCOLLECT 217
8.5 尺寸编辑 218
8.5.1 调整间距DIMSPACE 218
8.5.2 折断标注DIMBREAK 219
8.5.3 检验DIMINSPECT 220
8.5.4 折弯线性DIMJOGLINE 221
8.5.5 尺寸替换DIMOVERRIDE 221
8.5.6 尺寸标注类型编辑DIMEDIT 222
8.5.7 尺寸文本位置修改DIMTEDIT 223
8.5.8 重新关联标注DIMREASSOCIATE 224
8.5.9 标注更新DIMSTYLE 225
8.6 形位公差标注 226
8.6.1 形位公差标注TORLERANCE 226
8.6.2 形位公差编辑DDEDIT 228
习题8 228
第9章 显示控制 229
9.1 重画REDRAW或REDRAWALL 229
9.2 重生成REGEN和REGENALL 229
9.3 显示缩放ZOOM 229
9.4 实时平移PAN 236
9.5 命名视图VIEW 237
9.6 视口配置VPORTS 240
9.7 显示图标、属性、文本窗口 244
9.7.1 UCS图标显示UCSICON 244
9.7.2 属性显示全局控制ATTDISP 245
9.7.3 文本窗口控制TEXTSCR 246
9.8 显示精度VIEWRES 246
9.9 填充模式FILL 248
习题9 248
第10章 参数化设计及实用工具 249
10.1 参数化设计 249
10.1.1 几何约束GEOMCONSTRAINT 249
10.1.2 标注约束DIMCONSTRAINT 250
10.1.3 约束设计示例 250
10.2 设计中心ADCENTER 252
10.3 实用工具 253
10.3.1 列表显示LIST 253
10.3.2 点坐标ID 254
10.3.3 测量MEASUREGEOM 254
10.3.4 参数设置SETVAR 255
10.3.5 重命名RENAME 255
10.3.6 核查AUDIT 255
10.3.7 修复RECOVER 256
10.3.8 绘图次序DRAWORDER 256
10.3.9 文字和标注前置TEXTTOFRONT 257
10.3.10 快速计算器QUICKCALC 258
10.3.11 清除图形中的不用对象PURGE 258
10.4 CAD标准 259
10.4.1 标准配置STANDARDS 259
10.4.2 标准检查CHECKSTANDARDS 260
10.4.3 图层转换器LAYTRANS 261
10.5 动作录制 262
习题10 265
第11章 打印和输出 266
11.1 输出图形PLOT 266
11.2 打印管理 270
11.2.1 打印选项 270
11.2.2 绘图仪管理器PLOTTERMANAGER 271
11.2.3 打印样式管理器STYLESMANAGER 272
11.3 输出DWF/PDF文件 273
11.3.1 输出DWF/PDF选项EXPORTEPLOTFORMAT 273
11.3.2 输出DWF/PDF EXPORTDWF/EXPORTPDF 273
习题11 274
第二部分 上机操作指导 275
实验1 熟悉操作环境 275
实验2 绘制平面图形—卡圈 279
实验3 绘制平面图形—扳手 285
实验4 绘制平面图形—垫片 294
实验5 绘制平面图形—电话机 303
实验6 绘制组合体三视图 312
实验7 绘制零件图—齿轮 323
实验8 绘制建筑图 335
实验9 尺寸样式设定及标注 339
实验10 绘制零件图—套筒 345
附录A 模拟测试试卷一 359
附录B 模拟测试试卷二 362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