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一条 为加强对建设领域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等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有效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规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稽查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稽查工作,是指对住房保障、城乡规划、标准定额、房地产市场、建筑市场、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建筑节能、住房公积金、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等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立案、调查、取证,核实情况并提出处理建议的活动。
第三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稽查办公室(以下简称部稽查办)负责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的稽查工作。
第四条 稽查工作应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客观公正以及重大案件集体研判的原则。
第五条 部稽查办在稽查工作中,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受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
(二)按照规定权限对建设活动进行检查,依法制止违法违规行为;
(三)查清违法违规事实、分析原因、及时报告稽查情况,提出处理意见、建议;
(四)督促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落实转发的稽查报告提出的处理意见;
(五)及时制止稽查工作中发现的有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等违法违规行为,并责成当地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处理;
(六)接受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申请,对其交送的重要违法违规线索直接进行稽查;
(七)依法或根据授权履行的其他职责。
第六条 稽查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
稽查人员执行公务应遵守回避原则。
第七条 稽查工作一般应按照立案前研究分析、立案、稽查、撰写稽查报告、督办、结案和归档等程序开展。
第八条 部稽查办可通过受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举报、直接检查、部有关业务司局以及相关单位移送等途径,发现违法违规线索,认为有必要查处的,报经部领导批准后,开展稽查工作。
对部领导的批办件应直接稽查,或转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稽查,部稽查办跟踪督办。
第九条 开展稽查工作前,应分析案情,并与部有关单位沟通情况,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稽查重点、时间、地点、方式和程序等。
对于案情复杂,涉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应主动与其沟通协调。也可根据需要确定是否商请有关部门参加或邀请相关专家参与稽查工作,建立联合查处机制。
第十条 开展稽查工作应当全面调查并收集有关证据等,客观、公正地反映案件情况,分析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第十一条 稽查人员在稽查工作中,有权采取下列方式或措施:
(一)约谈被稽查对象,召开与稽查有关的会议,参加被稽查单位与稽查事项有关的会议;向被稽查单位及有关人员调查询问有关情况,并制作调查笔录;
(二)查阅、复制和摄录与案件有关的资料,要求被稽查单位提供与稽查有关的资料并做出说明;
(三)踏勘现场,调查、核实情况;
(四)依法责令违法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对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抽样检查等;
(五)依法先行登记保存证据;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措施。
第十二条 稽查人员依法履行稽查职责,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如实反映情况,提供与稽查事项有关的文件、合同、协议、报表等资料。不得拒绝、隐匿和伪报。
第十三条 被稽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稽查人员应当及时报告,并提出处理建议:
(一)阻挠稽查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
(二)拒绝或拖延向稽查人员提供与稽查工作有关情况和资料的;
(三)销毁、隐匿、涂改有关文件、资料或提供虚假资料的;
(四)阻碍稽查人员进入现场调查取证、封存有关证据、物件的;
(五)其他妨碍稽查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
第十四条 稽查工作结束后,一般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稽查报告(附必要的稽查取证材料)。稽查报告一般包括案件基本情况、调查核实情况(包括存在问题和发现的其他情况)、调查结论和处理建议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等方面内容。
第十五条 重大案件的稽查报告应集体研判。
第十六条 稽查报告以部办公厅函转发给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
第十七条 稽查报告转发给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后,部稽查办应要求其做好处理意见的落实工作,按照规定的时间回复处理结果。
第十八条 部稽查办转由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查办的案件,原则上要求在收到转办函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回复调查处理意见。特殊情况可提前或适当延长。
第十九条 对于稽查报告中有明确处理意见的案件,应将督办情况和处理意见落实情况报部领导批准后,方可结案。
第二十条 结案后,稽查人员应将稽查的线索、立案材料、取证材料、凭证、稽查报告、督办结果等材料,根据档案管理规定,分类整理、立卷、归档和保存。
第二十一条 对被稽查对象的处罚和处分,实行分工负责制度和处罚结果报告制度。
法律、法规规定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做出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决定的,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实施。
法律、法规规定由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其有关部门做出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决定的,由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其有关部门实施,并将处理结果报告上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
涉及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职责的问题,移交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处理。
第二十二条 稽查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对被稽查单位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隐匿不报的;
(二)与被稽查单位串通编造虚假稽查报告的;
(三)违法干预被稽查单位日常业务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致使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
(四)其他影响稽查工作和公正执法的行为。
第二十三条 稽查人员在履行职责中,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行为,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处理。
第二十四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结合本地区实际,参照本办法制定稽查工作管理办法。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本办法施行前建设部发布的有关文件与本办法规定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管理办法颁布单位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文字号 建稽2010 4号颁布时间 2010-1-7发布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http://www.cin.gov.cn/zcfg/rdfl/200611/t20061101_3850.htm http://zhidao.baidu.com/que...
牡丹江市工程质量监督站公告通知关于对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责任单位的处罚通报
关于对严重违法违规建设工程及参建单位的处罚通报 牡丹江市建设局文件 牡建政发[2007]110号 关于对严重违法违规建设工程及参建单位的处罚通报 各建设、勘察、设计、审图、施工、监理、检测单位: ...
兄弟这种现象现在好象有点普遍,还是抽签中标来的公平,现在这些七评八审都给了他们很大的操作机会;你的证据如果真的很有说服力的话,找建设主管部门投诉就行了。就怕你的证据没说服力,人家可以变通!
客运公司运行监控违法违规行为处理办法
客运公司运行监控违法违规行为处理办法
企业无违法违规行为证明
企业无违规行为证明 企 业 名 称 合肥诚创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企 业 电 话 65109315 证书编号 E234012671 注 册 地 址 合肥市包河区徽州大道 1 栋 403室 法定代表人 汤浩 电 话 13905600246 被 委 托 人 黄明远 身份证号 340103550613251 电 话 13505695701 本公司近两年内无重大市场违规行为,特此证明。 法定代表人签字: 企业名称(印章) 年 月 日 市主管部门意见: (印章) 年 月 日
据造价通信息网了解到,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印发《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旨在规范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管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使举报的权利,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管理办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2002年7月11日原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根据《管理办法》,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管理机构,应当设立并向社会公布违法违规行为举报信箱、网站、电话、传真等,明确专门机构负责举报受理工作。受理机构应在收到举报后进行登记,并在7个工作日内区分情形予以处理。举报件应在受理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办结。
《管理办法》明确,各级主管部门应建立违法违规行为预警预报制度。对举报受理工作的情况和典型违法违规案件以适当方式予以通报。负责办理举报的工作人员,严禁泄露举报人的姓名、身份、单位、地址和联系方式等情况;严禁将举报情况透露给被举报人及与举报办理无关人员;严禁私自摘抄、复制、扣压、销毁举报材料,不得故意拖延时间;凡与举报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工作人员应当回避。对于违反规定者,根据情节及其造成的后果,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管理办法》强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举报人。对于违反规定者,按照有关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举报应当实事求是。对于借举报捏造事实、诬陷他人或者以举报为名制造事端、干扰主管部门正常工作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处理。
近日,河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出台了《河南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旨在规范河南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管理工作,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使举报的权利,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实施办法》共5章26条,分别从总则、举报受理、举报办理、统计分析、附则5个方面,详细规定了全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从举报的受理、办理和统计分析等工作要求。
《实施办法》规定,河南省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的管理机构应当明确专门机构负责举报受理工作,向社会公布违法违规行为举报信箱、网站、电话、传真等。受理机构在收到举报后,应进行登记、分类,区分不同情形予以处理。上级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主管部门举报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对上级督办、转办的举报件不能按时结案的,上级主管部门应对下级主管部门领导进行约谈或现场督办,必要时对主管部门和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