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江苏省先进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现有船舶高效焊接、现代焊接质量控制及装备、焊接新材料及新技术等三个主要研究方向。主要内容包括船舶高效焊接材料的基础理论、大厚板高强钢高效焊接方法与可靠性、软开式逆变焊接电源理论与技术、高质量等离子弧切割理论与技术、异种材料及新材料连接机理、纳米涂层材料制备、焊接接头防腐抗蚀方法等。
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2005年9月正式设立江苏省先进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该重点实验室是国内最早的焊接专业实验室之一,其前身是上海船舶工业学校焊接实验室,成立于1953年;1996年成为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部级)“船舶高效焊接重点实验室”,2007年成为财政部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专业实验室,并被列为原国防科工委特种焊接技术研究应用中心、大型构件焊接技术研究应用中心的共建单位。该重点实验室还是江苏省焊接学会挂靠单位、中国焊接学会理事单位、中国船舶行业协会焊接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其依托的江苏科技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和江苏省品牌专业,是目前国内仅有的几个专业目录外同类专业之一;其所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江苏科技大学首批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学科之一,现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学科。
该重点实验室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其中,教授10人,副高职称12人;具有博士学位20人,硕士学位15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1人,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2人,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2人,省“青蓝工程”创新团队1个。
该重点实验室教学与研究条件完备,研究手段先进。现有实验场地3000多平方米,拥有搅拌摩擦焊、真空钎焊与扩散焊、弧焊机器人、数字化焊机、电弧高速摄像系统、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大型特色加工设备和检测仪器,总值超过2000万元。该重点实验室面向船舶、武备、交通、机械、化工、冶金和能源等主要领域,重点开展焊接电源及其数字化控制、先进焊接工艺与装备、机器人焊接、焊接自动化理论与技术、新材料及异种材料连接等方面的研究,在新型弧焊电源、先进弧焊工艺与装备、焊接自动化技术、先进材料钎焊与扩散焊等研究方面,已形成显著的特色和优势,不少研究成果已获得推广应用。近年来,承担和完成了一批国家级、省部级以及企业委托的重大科技项目,获省、部、市级等科技奖励20余项,申请及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每年在国内外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
多年来,该重点实验室与国内以及美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的一些学术团体、大学与研究机构,保持着经常性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在船舶行业和江苏省内知名度高,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力。
2005年9月,经江苏省教育厅教科[2005]7号文批准,在江苏科技大学建立:江苏省先进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区别
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偏重理论研究,工程中心偏重工程应用,两者严格来说不好比较。一般认为,同级别的重点实验室含金量大于工程...
高校部分: 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年 说明:关于每个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数目不好说,因为有实验室有合并组建和共建之说,不过已有详细说明;里面应该有少量错误,请注意。仅供参考。 清华大学 13 新型陶瓷与...
实验室设计要求 1、每个实验室应设洗手池,且宜设置在靠近出口处; 2、水槽安装处应有上下水,水槽安装两个低位水龙头,一个高位水龙头, 如配纯水机需要考虑放置位置及水接口; 3、在实验室门口处应设挂衣装...
江苏省先进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江苏科技大学。
2005年,实验室在科研方面,新批课题达51项,其中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防重大项目1项,省部委科技项目14项,横向合作项目26项。获奖方面,其中获得省部级二等奖1项,省部级三等奖2项,学会三等奖5项,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科技成果方面,2005年底之前,8项成果得到鉴定,其中达国际先进水平项目2项,国内领先2项。
实验室今后将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与技术优势、广泛开展船舶高效焊接、先进焊接设备及自动化、新材料及连接技术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热忱欢迎国内外专家与学者提出研究课题,利用重点实验室的试验环境和设备条件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促进我国先进焊接技术的发展。
苏州科技学院江苏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苏州科技学院由原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和苏州铁道师范学院于2001年合并组建而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简称环境学院)成立于2007年7月,由原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和城市与环境学系组建而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苏州科技学院 江苏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窒(苏州科技学院)是江苏省于2000年批准筹建的第三批省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可持续发展城镇生态与环境质量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高效低耗废水处理工艺
基本信息
江苏科技大学船舶先进设计制造技术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是2000年9月经江苏省政府及省教育厅批准组建的省级重点实验室。本实验室实行领导小组领导下的实验室主任负责制。本实验室设立独立的学术委员会,决定本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研究课题、开放项目指南、开放课题等学术方面的有关重大事宜,评价科研成果。本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船舶结构性能研究、船舶及设备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和船舶流体性能研究、海洋结构物可靠性研究。
本实验室研究力量雄厚,现有各类固定研究人员、固定技术人员共40余名,其中教授10名,副高职(含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20名。近年来本实验室研究人员获得了很多荣誉,其中有6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获全国或部级优秀教师荣誉称号,3人获全国或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人被评为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学科带头人,3人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此外,还有一批部级先进工作者,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江苏省333工程培养人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留学归国人员等。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
本实验室近五年来承担了国家级、部级重点研究课题共6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超过2500万元,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许多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据不完全统计,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共51项,在国内外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0多篇,获国家专利3项,正式出版专著、教材16部,其中有的获部级优秀教材一、二、三等奖。
本实验室研究设施先进、齐全,现有固定资产3000余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设备总值达2000多万元。6152(m)结构试验平台动加载可达50吨,反力墙承载可达500Tm,结构试验平台装备了国际先进的美国MTS公司的结构疲劳试验系统,BK试验分析系统,可对各种造船材料、船舶结构和其他工程材料、工程结构以及包括汽车在内的各种零部件进行疲劳试验、耐久性试验、可靠性试验、强度试验和激振试验等;DEC工作站,从美国引进的大型结构分析软件MSC/NASTRAN、MSC/DYTRAN、MSC/FATIGUE,从瑞典引进的造船集成系统KCS/TRIBON、以及ANSYS、NAPA等,这些软件使本实验室具备了从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理论研究到按现代造船生产模式在造船CAD/CAM专用软件系统上进行船舶及船用设备生产设计的能力,能完成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优化设计研究,进行结构的强度、载荷、稳定性、工艺性及可靠性等方面的计算仿真和性能分析研究;10063(m)船模试验拖曳水池及阻力、螺旋桨、敞水试验等测试装置,可进行各种低速浅吃水船舶的性能测试和试验,以及新船型开发试验研究;50终端授权的正版网络AutoCAD机房,能进行各类船舶的船体、管电、舱室等生产设计,进行各类船舶零部件加工信息的数据处理和转换,研究开发造船编码系统,开发造船专用设计和制造数据库,提供船厂CAD/CAM应用方面的技术支持和培训基地;由2台加工中心、物流系统、控制工作站构成的FMS系统,进口振动噪声分析仪器以及机床实验室全套机加工设备等,能进行CAD教学实验和提供科研开发平台,进行CAPP课程、成组技术课程等教学和研究实验,进行各种零件加工的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与拼装等以及数控、数控加工、柔性调度、物流小车运动与定位、各种电机传动控制等FMS相关技术方面的实验与研究;PIV粒子成像测速仪及循环水槽、CFD软件扩容等已经投入使用。
为了更大的发挥重点实验室的作用,实现重大装备的资源共享,我们十分重视面向工厂企业、科研院所进行开放服务,从实验室成立至今,每年都从实验室运行经费中拨出10-15万元用于设立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课题项目,实验室每年4月份向国内相关单位发布开放研究基金课题指南,接受申请,9月份组织专家评审,按照优先资助符合本实验室研究方向和使用本实验室设施设备的项目的原则,择优立项,获得立项的项目申请人与本实验室签订研究合同,实验室将定期对课题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自2001年至今,本实验室共资助了70余项开放研究基金课题,其中已经结题57项,在研10余项。开放研究基金资助课题的设立既扩大了实验室的影响,促进了本实验室和外单位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也提高了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实验室在加强应用技术研究的同时,力求开拓创新,紧跟国际前沿,注意加快新技术在船舶上的应用,为培养具备高层次船舶技术的科技人才服务。本实验室根据开放实验室的基本任务,创造良好的科学研究条件和学术环境,吸引、聚集国内外优秀学者,在科学技术的前沿领域开展高水平的基础性及应用基础性研究,促进新兴交叉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培养、造就高层次科学技术人才。本实验室秉着开放、流动、联合的运行机制,对国内外船舶技术领域的同行开放,为该领域中的科技人员来此工作提供条件,努力把本实验室建设成为江苏省内船舶工程技术领域的重要科研开发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2100433B
序号 |
实验室名称 |
依托单位 |
1 |
江苏省薄膜材料重点实验室 |
苏州大学 |
2 |
江苏省有机合成重点实验室 |
苏州大学 |
3 |
江苏省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 |
苏州大学 |
4 |
江苏省丝绸工程重点实验室 |
苏州大学 |
5 |
江苏省放射医学与防护重点实验室 |
苏州大学 |
6 |
江苏省先进光学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
苏州大学 |
7 |
江苏省干细胞研究重点实验室 |
苏州大学 |
8 |
江苏省干细胞与生物应用材料重点实验室 |
苏州大学 |
9 |
江苏省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高技术重点实验室 |
苏州大学 |
10 |
江苏省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 |
南京师范大学 |
11 |
江苏省地理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 |
南京师范大学 |
12 |
江苏省分子医学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
南京师范大学 |
13 |
江苏省医药超分子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 |
南京师范大学 |
14 |
江苏省生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
南京师范大学 |
15 |
江苏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 |
南京师范大学 |
16 |
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
南京师范大学 |
17 |
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 |
扬州大学 |
18 |
江苏省动物预防医学重点实验室 |
扬州大学 |
19 |
江苏省水利动力工程重点实验室 |
扬州大学 |
20 |
江苏省动物遗传繁育与分子设计重点实验室 |
扬州大学 |
21 |
江苏省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 |
扬州大学 |
22 |
江苏省环境材料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 |
扬州大学 |
23 |
江苏省人兽共患病学重点实验室 |
扬州大学 |
24 |
江苏省计算机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 |
东南大学 |
25 |
江苏省交通规划与管理重点实验室 |
东南大学 |
26 |
江苏省分子影像与功能影像重点实验室 |
东南大学 |
27 |
江苏省生物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
东南大学 |
28 |
江苏省远程测控技术重点实验室 |
东南大学 |
29 |
江苏省现代病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南京医科大学 |
30 |
江苏省应用毒理学重点实验室 |
南京医科大学 |
31 |
江苏省生殖医学重点实验室 |
南京医科大学 |
32 |
江苏省神经退行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
南京医科大学 |
33 |
江苏省林木遗传和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 |
南京林业大学 |
34 |
江苏省木材加工与人造板工艺重点实验室 |
南京林业大学 |
35 |
江苏省有害生物入侵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
南京林业大学 |
36 |
江苏省制浆造纸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
南京林业大学 |
37 |
江苏省工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
南京工业大学 |
38 |
江苏省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 |
苏州科技学院 |
39 |
江苏省无机及其复合新材料重点实验室 |
南京工业大学 |
40 |
江苏省无城市与工业安全重点实验室 |
南京工业大学 |
41 |
江苏省电磁波先进调控技术重点实验室 |
南京大学 |
42 |
江苏省光电信息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
南京大学 |
43 |
江苏省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 |
南京大学 |
44 |
江苏省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
南京大学 |
45 |
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 |
中国矿业大学 |
46 |
江苏省煤基CO₂捕集与地质储存重点实验室 |
中国矿业大学 |
47 |
江苏省土木工程环境灾变与结构可靠性重点实验室 |
中国矿业大学 |
48 |
江苏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 |
江苏大学 |
49 |
江苏省材料摩擦学重点实验室 |
江苏大学 |
50 |
江苏省动力机械清洁能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
江苏大学 |
51 |
江苏省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南京农业大学 |
52 |
江苏省固体有机废弃物资源化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
南京农业大学 |
53 |
江苏省电子商务重点实验室 |
南京财经大学 |
54 |
江苏省粮油品质控制及深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 |
南京财经大学 |
55 |
江苏省脑病生物信息重点实验室 |
徐州医学院 |
56 |
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 |
徐州医学院 |
57 |
江苏省凹土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
淮阴工学院 |
58 |
江苏省数字化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
淮阴工学院 |
59 |
江苏省精细石油化工重点实验室 |
常州大学 |
60 |
江苏省油气储运重点实验室 |
常州大学 |
61 |
江苏省分子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南通大学 |
62 |
江苏省专用集成电路设计重点实验室 |
南通大学 |
63 |
江苏省船舶先进设计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
江苏科技大学 |
64 |
江苏省先进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 |
江苏科技大学 |
65 |
江苏省针灸学重点实验室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66 |
江苏省中药炮制重点实验室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67 |
江苏省图象处理与图象通信重点实验室 |
南京邮电大学 |
68 |
江苏省无线通信重点实验室 |
南京邮电大学 |
69 |
江苏省新型环保重点实验室 |
盐城工学院 |
70 |
江苏省生态环境材料重点实验室 |
盐城工学院 |
71 |
江苏省数字化医疗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72 |
江苏省肿瘤发生与干预重点实验室 |
中国药科大学 |
73 |
江苏省新药筛选中心 |
中国药科大学 |
74 |
江苏省药物代谢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
中国药科大学 |
75 |
江苏省药物分子设计与成药性优化重点实验室 |
中国药科大学 |
76.1 |
江苏省气象灾害和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76.2 |
江苏省气象探测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76.3 |
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76.4 |
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76.5 |
江苏省大数据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77 |
江苏省药用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
徐州师范大学 |
78 |
江苏省审计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 |
南京审计学院 |
79 79.1 79.2 79.3 |
江苏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环境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建筑智慧节能重点实验室 |
苏州科技学院 苏州科技学院 苏州科技学院 苏州科技学院 |
80 |
江苏省兽用生物制药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
81 |
江苏省纳米器件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82 |
江苏省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83 |
江苏省热工过程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 |
南京科远自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84 |
江苏省煤矿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实验室 |
中国矿业大学 |
85 |
江苏省工业装备数字制造及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 |
南京工业大学 |
海洋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将建成我国首个海洋焊接技术研发中心,实验室着眼于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且为我国海洋焊接领域所急需的前沿技术,科研成果可在我国的海洋油气田开发、海上救助、深远海资源调查、深潜器制造、舰船维护维修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