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测量地磁场磁偏角中方位角测量。 2100433B
1、GPS特性:45个并行信号通道,内置GLONASS,RTK,L2以及GSM/GPRS; 2、静态测量性能 水平: 0.005 m 1 ppm 垂直: 0.01 m 2 ppm 3、方位角测量之差:6秒; 4、动态测量性能DGPS:30cm; 5、记录间隔:1-30秒可调; 6、软件要求:Promarkfield软件和最新版Fast Survey软件(要求静态测量时设备能够显示测量时间和测试的距离范围(km))。
1 临时模式主要步骤参考如下:基准站设置(架设在已知点和未知点两种情况),移动站设置,数据或测量放线。2 网络差分模式主要步骤参考如下:移动站开机,与CORS站建立联系,数据或测量放线。具体到放线环节...
楼主不用着急,你的仪器没有问题,你测出来的数据也很正常,原因是你使用的GPS是导航型的,精度在10米左右,假设你测的是一个220米×220米大小的地块,其理论面积应该是48400平方米,由于误差的存在...
数显式差压气动误差测量仪
为实现高精度、非接触检测,基于气动差压原理,研制了一种高精度数显式孔径锥度误差测量仪和孔中心距误差测量仪。量仪前置差动气动放大器做一次放大,后接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做二次放大,提高了量仪的放大倍率、灵敏度及测量精度。文中介绍了量仪的工作原理、结构及特点。检测结果表明:该量仪检测原理正确,测量精度高,结果稳定、可靠。对量仪结构进行改进,其功能可扩展到直线度、垂直度、同轴度等误差的测量,即成为一类多功能气动误差测量仪。
gps静态测量技术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 /双击可除 gps静态测量技术总结 篇一: GPS静态测量与数字化测图技术总结 GPS静态测量与数字化测图技术总结 班级:测绘 12-2班学号: 31218082**姓名: ** 20XX 年 7月 8 日 GPS静态数据处理技术总结 一、测区概述 雁山区位于桂林市南部 ,全境多石山和丘陵。本次实习测区主要范围 为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与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周边, 整个测区大 致 位 于 东 经 110°16'06”-110°18'58”, 北 纬 25°03'05 ”-25°07'35 ”之间。测区范围内山区较多,道路复杂, 房屋众多,植被虽然较茂密,但是平坦空地也不少,布点位置相对地 域开阔,便于进行 GPS观测。二、技术依据 1、《GPS与数字化测图实习指导书》 ;2、《技术设计书》; 3、《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cJ
例如,如果精确值为50,近似值为49.9,则绝对误差为50-49.9=0.1,相对误差为0.1 / 50 = 0.002,百分误差为0.2%。 另一个例子是,在测量6mL烧杯时,读取的值为5mL。 正确的读数为6mL,这意味着该特定情况下的误差百分为16.7%。
假设有一个值a以及它的近似值b,那么
绝对误差:
如下计算
相对误差:
如下计算
百分误差:
如下计算
注意:百分误差一般需要加绝对值。a表示真实值,b表示a的近似值。
差分放大电路利用电路参数的对称性和负反馈作用,有效地稳定静态工作点,以放大差模信号抑制共模信号为显著特征,广泛应用于直接耦合电路和测量电路的输入级。但是差分放大电路结构复杂、分析繁琐,特别是其对差模输入和共模输入信号有不同的分析方法,难以理解,因而一直是模拟电子技术中的难点。
如图1所示是基本的共射放大电路。
其静态工作点基本稳定。但是温度变化会使得集电极电流发生微小的变化,采用直接耦合的方式会进一步放大该变化,引起静态工作点的变化。
在输出位置构建有一个完全一样的镜面电路,如图2所示。差分放大电路对共模信号起到了很强的抑制作用,理想情况下共模输出为零。
按输入输出方式分:有双端输入双端输出、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单端输入双端输出和单端输入单端输出四种类型。具体电路见图3。单端输出的差分放大电路在T1管的集电极连接了一个负载电阻RL然后直接接地,同时取消了T2管的接线端,具体电路如图3(b)所示。单端输入的差分放大电路仅仅只有一个输入,另外一个输入口直接接地,具体电路如图3(b)所示。
此时电路不再对称,静态工作点和其他动态参数也发生了改变,同时由于差分放大电路的放大能力只和输出形式有关,因此可将电路分成单端输出和双端输出两大类进行分析。
推导空时编码的构造准则和在接收端进行译码时都需要知道较为准确的信道信息 CSI, 这晨多数情况下是可行的; 但是,在快衰落或者发射、接收天线数目较多时等少数情况下, 就可能得不到精确的信道估计,这就需要研究发射端和接收端都不需要信道衰落系数的空时编码. 受常规的单发单收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差分调制技术的启示, 人们试图将差分调制方法推广到多发射天线的情况. Hochwald 和 Marzetta 提出了酉空时编码( Unitary Space-Time Codes) , 最优酉守时码的设计是最小化任意两个码字矩阵之间的相关系数 ,但是它们的指灵敏级的编码、译码复杂度,使得其更像一种理论上的最优编码. 随后 ,Hochwald 等人又提出了具有多项式编码复杂度和指数级译码复杂度的第二种结构,这同样在实际环境中难以使用 . 几乎与此同时, V .Tarokh 等人提出了针对两个发射天线的基于正交设计和空时分组编码的真正的差分编码方案,该方案是第一个具有简单的编 、译码复杂度的差分编码方案 ,随后 Jafarkhan 和 Tarokh 又将该差分方案利用广义正交化设计方法推广到多个发射天线的情况. 其他学者也提出了一些其他形式的算法, 但是其译码复杂度均要大大超过差差分检测方案的只是天线数目和数据传输速率的线性关系的译码复杂度, 所以目前差分检测方案应该是适合实际应用的未知信道信息的发射分集方案 . 需要指出的是 ,这种差分空时编码的性能也要比空时分组编码的相干检测性能要有3dB的损失, 这也算是对无需信道估计所付出的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