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交通工程》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期刊 ,被CNKI系列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以及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全文收录 。
据2020年6月27日中国知网显示,《交通工程》出版文献共1695篇 。
据2020年6月27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交通工程》文献量为1230篇,基金论文量为228篇 。
据2020年6月27日中国知网显示,《交通工程》总被下载326868次、总被引6653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518,(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216 。
据2020年6月27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交通工程》被引量为5222次,根据2016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交通工程》影响因子为0.4(交通运输刊均影响因子为0.45),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155种)中排名第3947名 。
《交通工程》的宗旨是以交通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应用为重点、以理论研究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驱动,面向交通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反映行业最新学术观点与成果,成为行业学术研究、成果展示和政策探讨的技术交流平台 。
1. 网络中出现的其他投稿方式均为冒用《交通工程》名义的非法行为,请谨防上当受骗。
2. 投稿请注明所有作者的姓名、工作单位名称(中、英文)及邮政编码,并注明第一作者的性别、最高学历、职务及详细通讯地址。
3.稿件不得一稿多投,如有关侵权事宜由作者自负。
4.凡被该刊录用的稿件将同时通过网络进行网络出版或提供信息服务,稿件一经录用,将一次性支付作者著作权使用报酬,如有作者不同意,请在投稿时向该刊声明。
5.该刊所刊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该刊编委会或该刊编辑部的立场 。
2000年,《道路交通与安全》创刊,刊期为双月刊。
2006年,《道路交通与安全》刊期由双月刊更改为月刊。
2007年,《道路交通与安全》刊期由月刊更改为双月刊 。
2017年4月,《道路交通与安全》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二批认定学术期刊 ;同年,《道路交通与安全》更名为《交通工程》 。
刊登内容
《交通工程》面向从事交通规划、交通安全、交通运营、交通控制、交通工程设计、交通信息、交通行为、交通政策、交通管理、智能交通、节能环保和道路工程等领域的文章 。
主要栏目
主要栏目 |
主要内容 |
交通规划 |
城市交通规划理念、方法和技术,城市交通规划的优秀案例解析。 |
交通安全 |
交通事故生成机理,交通安全评价,交通事故预测和交通事故再现技术。 |
交通运营 |
地面公交、地铁、出租、物流、公租自行车以及城市综合交通等交通运营优化技术。 |
交通控制 |
平面交叉口、城市快速路、城市路网以及高速公路的交通控制系统测试盒控制策略。 |
交通工程设计 |
城市道路和公路等设施的交通工程设计理念,优秀交通工程设计案例分析,新兴交通工程设施设计及其效用评价。 |
道路工程 |
道路工程新材料,施工新工艺和道路结构设计方法等。 |
交通信息 |
面向政府决策、交通企业运营和管理、公众出行的交通信息采集、分析和发布技术。 |
交通行为 |
驾驶人和自行车、步行者的交通行为特性,以及车路环境对交通行为的影响。 |
节能环保 |
交通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环节中的节能减排技术,以及新理念。 |
交通政策 |
交通政策中国国内外对比、分析、借鉴,交通政策的研究方法等。 |
交通管理 |
城市交通管理理念,交通设施管理技术,城市交通缓堵技术和案例分析。 |
智能交通 |
中国国内外智能交通进展,交通领域智能化集成新技术,新设备,新系统 。 |
读者对象
《交通工程》的读者为从事城市交通相关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及技术人员、在校学生等 。
据2020年6月《交通工程》期刊官网显示,《交通工程》编委会共有特邀编委12人、编委59人 。
编委 |
马治国 |
毛保华 |
王刚 |
王武宏 |
王家川 |
叶智锐 |
石京 |
乔建刚 |
关伟 |
关宏志 |
刘小明 |
刘冬梅 |
|
刘浩 |
刘清泉 |
刘斌 |
孙明正 |
江玉林 |
闫学东 |
|
齐彤岩 |
何民 |
吴建平 |
吴超仲 |
张仁 |
张可 |
|
张金喜 |
杜勇 |
杨孝宽 |
杨忠振 |
杨琪 |
邹平 |
|
邹迎 |
陆建 |
陆锡明 |
陈小鸿 |
陈金川 |
陈尚和 |
|
陈艳艳 |
陈智宏 |
周里捷 |
郑猛 |
柳浩 |
赵祥模 |
|
唐琤琤 |
唐辉 |
夏传荪 |
徐君 |
徐志斌 |
栗红强 |
|
殷广涛 |
聂大华 |
郭忠印 |
郭继孚 |
隽志才 |
顾敬岩 |
|
黄晓明 |
黄海军 |
葛昱 |
温慧敏 |
戴克平 |
- |
|
特邀编委 |
于雷 |
马建明 |
王印海 |
田忠宗 |
刘国新 |
刘蓉晖 |
孙小端 |
张云龙 |
巫宁 |
钟宁 |
黄智生 |
魏恒 |
编辑部
据《交通工程》2020年第2期期刊内页显示,《交通工程》编辑部共有责任编辑1人(肖娜)、英文审校1人(马建明) 。
职务 |
名单 |
主编 |
全永燊 |
常务副主编/执行主编 |
荣建 |
副主编 |
马林、王炜、王云鹏、王长君、王笑京、包琦玮、孙立军、杨小玲、张蕊、邵春福、罗霞、周伟、周荣贵、贾利民、郭小碚、郭继孚、黄建玲、裴玉龙 |
参考资料 2100433B
交通工程说明()
1 巴中经济开发区规划十四路道路工程 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1.工程概况 规划十四路是巴中市兴文片区规划的一条交通性次干路,本段设计范围为 K0+000~K3+689.564。 本条道路的主要技术标准如下: 1.道路类别:城市次干路 2.设计车速: 40km/h 1.1 交通组织 交通组织以尽量满足区域交通和对干道交通干扰尽量减少的原则进行设计, 主干 道交通优先,支路交通停车让行, 相交道路等级及速度相同的道路其交叉口按实际情 况设置信号灯,各路段交通流具体组织形式详见各相关路段交通组织图。 本工程范围内道路仅有十字型和丁字型平交路口形式。 十字型交叉口相交道路为四向车流, 本次设计采用信号控制, 具体见《道路交通 组织设计图》。 丁字型交叉口相交道路为三向车流, 本次设计采用信号控制, 具体见《道路交通 组织设计图》。 本工程道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采用混行。 1.2 交通渠化 车行
交通工程创立于20世纪30年代。1930年美国成立交通工程师协会,标志着交通工程学科的诞生。初期主要探讨有关减少交通阻塞、保障交通安全和交通管理等问题。40年代注意到交通规划问题。50年代注意研究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三者的相互关系,创立了交通流理论。60年代开始在交通工程中应用计算机控制信号灯、处理资料和制订规划,并注意研究交通公害问题。70年代在交通工程领域引入系统工程的知识。
我国交通工程学科的产生,美籍华人交通工程专家张秋先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978年以来,以张秋先生为代表的美、日、英、加等国的交通工程专家,先后在上海、北京、哈尔滨、南京、西安等城市讲学,系统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交通控制及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建设与管理经验。国内也派出了多个代表团出国参加由英、美、日、澳、德等国举办的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这些活动推动了国内交通学科的产生。
1980年上海市率先在国内成立了交通工程学会,1981年中国交通工程学会成立,20多个省、市、自治区也相继成立了省级交通工程学会或交通工程委员会,有些早先成立的国家级专业学会也设立了交通工程分会。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公路交通大学(现为长安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等院校相继设立了交通工程本科专业,并着手招收、培养交通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我国的新闻出版部门也相继出版了《中国交通工程》、《中国交通报》、《道路交通管理》、《红绿灯下》等杂志及一批交通工程方面的报刊,广泛传播交通工程方面的知识。
中国交通工程学科的成立不像美国有明确的标志,但一般认为,我国交通工程学科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而美籍华人张秋先生是该学科的奠基人。
交通工程(基础)(英文版.)原书第3版
书号: |
22839 |
ISBN: |
978-7-111-22839-4 |
作者: |
美P.罗斯。罗格 |
印次: |
1-1 |
责编: |
赵爱宁 |
开本: |
大16 |
字数: |
633千字 |
定价: |
48.0 |
所属丛书: |
时代教育.国外高校优秀教材精选 |
||
装订: |
平 |
出版日期: |
2008-03-04 |
关于中文补充内容的说明
1 交通工程概述
2 道路使用者和车辆特性
3 道路及其几何特性
4 交通控制装置概述
5 交通流特性
6 智能运输系统
7 统计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8 交通量研究及特性
9 速度和运行时间及延误研究
10 交通事故研究和统计
11 停车特性及设施
交通工程(应用)(英文版)原书第3版
书号: |
23024 |
ISBN: |
978-7-111-23024-3 |
作者: |
美P.罗斯。罗格 |
印次: |
1-1 |
责编: |
赵爱宁 |
开本: |
12 |
字数: |
1009千字 |
定价: |
76.0 |
所属丛书: |
|||
装订: |
平 |
出版日期: |
2008-03-04 |
交通工程的特点主要有以下6点:
1、系统性
2、综合性——交通工程学科的研究往往从五个方面展开:工程(Engineering)、法规(Enforcement)、教育(Education)、能源(Energy)、环境(Environment),因此交通工程学科通常被人们称为“五E”学科
3、交叉性
4、社会性
5、 超前性
6、动态性
交通工程学科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综合性学科,它从交通运输的角度把人、车、路、环境及能源作为一个统一体进行研究,兼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双重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