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过程中的主要“水”问题,以江西“五河一湖”—鄱阳湖流域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水循环与水资源安全、水生态与水环境演变规律、流域水土流失与生态修复等方向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以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与示范推广有机结合为范式,为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已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开放性、多学科、综合性的学术交流基地、理论与应用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基地。
江西省水文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拟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有
(1)水循环及水资源安全
自然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下水循环过程及其响应机理,区域水资源演化规律;水文模型开发及其对水文水资源的系统模拟;流域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研发,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优化配置;水库生态优化调度技术,水工建筑物安全、动态监测及信息分析处理。
(2)水生态与水环境演变规律
河流生态系统胁迫分析模型及调控措施;鄱阳湖湖泊生态系统复合稳定状态相关关系及稳定状态转换机制,湖泊环境与生态系统对重大水利工程等影响因素的响应;湖泊水资源形成、可再生性维持机理及时空变化规律,河流—湖泊—流域健康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数字流域系统的丘陵区污染负荷模型及水质模型创建。
(3)流域水土流失与生态修复
水土流失对河流泥沙、河流水质和河湖生态系统基本生态用水的影响;流域山地开发对重要水源地水环境和水质影响,小流域综合治理及林下水土流失防控及恢复;开发建设活动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修复;流域水资源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流域生态补偿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流域生态补偿动态模式化与生态共建共享机制,流域生态补偿定量化标准与补偿方式及途径,流域生态补偿利益相关方研究。
(4) 海绵城市雨水系统调度
为使海绵城市雨水系统充分发挥调蓄和利用雨洪的功能,需要协调考虑河湖管网的调蓄能力,建立以防洪(涝)、蓄水、经济为目标的优化调度模型,其中雨水系统的复杂网络结构是构建模型的难点。复杂网状结构区域雨水系统优化调度是一个复杂的大规模非线性多目标优化问题,同时涉及多种互相耦合的约束条件。研究高精度、高效率的求解方法,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得到响应实时降雨的雨水管网系统调度决策,建立较完整的南方典型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优化调度理论及方法。
(5) 生态流量调度
生态需水是指维系一定环境功能状况或目标下客观需求的水资源量。水库改变了天然河流流量和水沙特性,为此需要确定合理的生态流量,调整水库运行方式,减轻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调度,②考虑水生生物及鱼类资源保护的调度,③考虑湿地保护需要的调度。
(6) 水资源调度系统信息化平台
以水库优化调度、海绵城市雨水系统调度、生态流量调度等课题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平台,建设功能完备、稳定、界面友好的水资源调度系统信息化平台。信息化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基础信息查询及维护、实时信息采集、水情预报、水资源调度优化计算、系统管理等。 2100433B
我们来到郊外的时候,眼前的景象让我们大吃一惊:看看小河,里面都是吃过的食品袋和垃圾袋,还有许多其他的脏物。河里的小鱼好象快没有了气似的,似乎在请求燕子帮助它们把水里的脏东西给清理一下。然后告诉人们不要...
首先清江山水一线临湖,有很好的绿化,私藏有氧生态,带给住户健康的生态生活;其次就是70米广阔楼间距和1.89超低容积率,带来宽松的环境和开阔的视野,听着就很好吧。
这个要求有点苛刻啊,期待中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被评为优秀类国家重点实验室
据科技部发布的《2013年材料领域与工程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报告》,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被评为优秀类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被评为优秀类国家重点实验室
近期科技部发布了(2013年材料领域与工程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报告》,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被评为优秀类国家重点实验室。2013年科技部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材料领域与工程领域6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评估。工程领域中有11个实验室被评为优秀类实验室,28个实验室被评为良好类实验室。科技部将依据评估结果,对优秀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大支持力度,同时实行末位淘汰制。
水文信息采集、整理、水文预报、水环境、水资源规划评价与管理。
水利、市政、农林、交通、水环境保护等部门的水文水资源信息收集整理、水情预测报、水质监测、水资源规划等工作。
2100433B
专业核心课程与实践环节:数据库语言程序设计、气象与天气学基础、水文统计、水文学原理、水质监测与评价、水文预报、水文水利计算、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水文信息处理、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测量实习、水文信息采集整编实训、水文水利计算课程设计、水资源评价与管理课程设计、水文预报实训、水质监测实训、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