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济源市市政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济源市市政水电工程有限公司于2001年07月18日在济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赵年忠,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城市及道路照明工程专业承包叁级等。

济源市市政水电工程有限公司基本信息

济源市市政水电工程有限公司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济源白玻玻璃

  • 6mm
  • 0%
  • 柳州市龙泉玻璃有限责任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100WLED泛光灯具(广州市立乔科技有限公司)

  • 广州市立乔科技有限公司
  • 立乔
  • 0%
  • 广州市立乔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专用电工电源线

  • 型号:RVV2×1.5
  • m
  • 龙鑫源
  • 0%
  • 河南省龙鑫源通讯工程有限公司湖南办事处
  • 2022-12-07
查看价格

专用电工电源线

  • 型号:RVV;芯数:2;标称截面(mm2):1.5;规格型号:RVV2×1.5;
  • m
  • 龙鑫源
  • 0%
  • 河南省龙鑫源通讯工程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PVC-U排水电工套管轻型(L)

  • Ф16公称壁厚:1.0mm;包装(米/捆):3.03/4.00米/捆;
  • 瑞河
  • 0%
  • 上海瑞河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大连办)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电工

  • 工日
  • 深圳市2022年10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电工

  • 工日
  • 广州市2022年10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电工

  • 工日
  • 深圳市2022年9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电工

  • 工日
  • 深圳市2022年7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电工

  • 工日
  • 深圳市2022年4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广州桂勤器械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 氧气紫铜管 10
  • 178m
  • 1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09-05-26
查看价格

海虹老人牌涂料有限公司

  • 硅丙抗碱底漆E1090、外墙滚花中间漆E921、三加一压光乳胶漆E8930
  • 20t
  • 1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2-08-22
查看价格

揭阳自来有限公司联调实施服务

  • 详见附件
  • 1人日
  • 1
  • 国产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10-12
查看价格

揭阳第二自来有限公司云部署运营费

  • 详见附件
  • 1人日
  • 1
  • 国产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10-12
查看价格

揭阳第二自来有限公司联调实施服务

  • 详见附件
  • 1人日
  • 1
  • 国产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10-12
查看价格

济源市市政水电工程有限公司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济源市市政水电工程有限公司文献

郑州黄河水电工程有限公司中标烟水配套工程 郑州黄河水电工程有限公司中标烟水配套工程

郑州黄河水电工程有限公司中标烟水配套工程

格式:pdf

大小:58KB

页数: 1页

近日,郑州黄河水电工程有限公司以258万元的报价,中标烟水配套工程,合同工期5个月。烟水配套项目位于卢氏县徐家湾乡丰太村,为烟水引田工程,管路总长10885米,为聚丙烯塑料管。其中,205毫米管径,长4123米1110毫米管径,长2202米;75毫米管径,长4560米;30立方米蓄水池31个,拦水坝1处,深沉池一个。项目建成后,将改善烟农生产条件,促进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目前,该项目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新疆兵团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新疆兵团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新疆兵团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格式:pdf

大小:58KB

页数: 1页

新疆兵团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土石方工程专业承包一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金属门窗专业工程承包二级;水工建筑物基础处理专业承包三级;起重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三级等资质的综合施工企业。四十余年来公司先后承建和参与了众多国家、

2009年济源市政府工作报告简介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遇到困难最多、挑战最大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形势,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城乡一体化为统揽,积极应对,齐心协力,扎实工作,较好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生产总值达到288.3亿元,增长14.8%,增幅居全省第2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8.08亿元,增长2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7.3亿元,增长1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0.2亿元,增长24.3%,增幅居全省第1位;进出口总值完成14.99亿美元,增长36.9%。

三次产业全面发展。

第一产业增加值14.8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212.3亿元,增长16.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1.9亿元,增长20.2%;第三产业增加值61.2亿元,增长10.8%。

节能减排迈出新步伐。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预计下降6.12%,削减化学需氧量1800吨、二氧化硫2万吨,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6天,连续三年跻身环境质量良好城市行列。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809元,居全省第3位,增长15.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176元,居全省第2位,增长15.5%;城镇化率达47.5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以内。

(一)项目建设有效推进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结构优化、积蓄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全面落实职能部门推进项目的责任,对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实行集中交办,认真做好项目审批、银企对接、用地保障、施工环境等工作,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全年共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530个,完成投资130亿元。济晋、济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天坛山供水工程竣工通水;市图书馆、游泳馆建成投用;豫光30万吨电锌二期、济钢60万吨高强度机械用钢、联创20万吨树脂粉、济煤10万吨电解铅、石晶光电石英元器件、五三一水泥粉磨站一期等项目竣工投产;沁北电厂三期、河口村水库前期、蟒河口水库、豫光8万吨铅熔池熔炼、恒通50万吨树脂扩改三期、豫港60万吨捣固焦扩改、中原特钢综合技改、金利废旧蓄电池回收、万洋10万吨再生铅、科技馆-城展馆、市委党校、世纪华城等项目加快推进;500千伏济源变电站、济阳高速公路、金马捣固焦二期、小浪底北岸灌区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有效推进。

(二)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安排农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5000万元,兑现粮食、农资、农机购置等各类补贴6205万元,深入实施“3581”农民增收计划,强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新增薄皮核桃6万亩、温室大棚1731座,新建、改造养殖场区121个,引进柳江禽业、双汇集团、澳源牛业等农业龙头企业,认证、认定无公害农畜产品及产地26个,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100%。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积极推进工业经济转型。虎岭、玉川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获得省政府批准,虎岭、玉川产业集聚区新建道路13.8公里,铺设管网17.2公里,中原特钢产业园、中博多晶硅等项目进驻并开工;国家火炬计划济源矿用机电产业基地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揭牌成立。开展工业企业“四赛”活动,实施“十强十高”扶持政策,推动工业企业扩总量、上规模、抓创新、上台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达74家,比上年新增21家,其中豫光、济钢超100亿元,7家企业进入河南省百强企业,豫光首次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全市铅锌生产能力跃居全国第一。积极推进企业战略重组和上市工作,恒通化工、豫光金铅与太行水泥实现战略联合,中原特钢进入上市审批程序,清水源进入上市辅导期,金利铅业完成上市资产评估。坚持以全民创业为重要抓手,以做大做强旅游业为突破口,促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5767家,接待国内外游客249万人次,中原国际商贸城、国际时代广场、建业新天地步行街等大型商贸市场建成营业。着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加强融资、优化服务、强化保障、调减税费等八项措施,对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注入资本金2850万元,资本总额达到5000万元;抓住被列为省国有银行支持小企业发展试点市的机遇,出台优惠政策,推进银企对接,促成银行为中小企业融资1.45亿元。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全市共承担国家科技计划5项、省级科技计划20项,8家企业主持或参与了23项国家或行业标准制定,6种产品荣获“河南省优质产品”称号;中原特钢新建了“河南省特殊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认定为河南省创新型试点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达25%。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强节能减排监测管理、指标统计体系建设,实施省工业结构调整项目12个、节能技改项目18个,完成省环境综合整治项目22个。豫光被确定为全省首批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济钢、金马被列为全省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金利、万洋等铅锌企业建成低能耗生产线,恒通隔膜法烧碱生产工艺全面淘汰。

(三)城乡建设取得新成效

中心城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新建、改造城市道路9条13.4公里,北海路、愚公路全线贯通,新增供水、供暖、供气管网29.1公里,新装背街小巷路灯2500余盏,安装雕塑小品17组,加快推进黄河路污水管网改造、蟒河下游治理,医疗废物处理中心正式运行。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12个,完成投资1.8亿元。环保模范城市、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小城镇和组团建设步伐加快。3个组团建设加快实施,水资源开发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完成。开展了2次小城镇建设大观摩活动,推动了小城镇快速发展。实施小城镇建设项目75项,完成投资3.5亿元,镇区水、电、路、气等公共服务设施和敬老院、卫生院、汽车站等公用事业建设得到加强。在各镇设立了城管派出机构,小城镇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大力实施百村富民工程和“双二十”培强帮弱活动,市财政对“三农”的投入突破3亿元,再创新高。新建饮水安全和“村村通”自来水工程63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面完成,率先在全省实现自来水“村村通”;新建、改建农村公路618公里,居民组通硬化路率达到86.5%;实施旧村改造29个村,迁户并村搬迁874户3690人;新建大中型沼气池75个、户用沼气池8115座;新建和改造农家店107家、农家超市134个;率先在全省实现“村村通”宽带,新增村(居)信息服务点484个;100个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达标,新建绿色家园村100个、农村文化中心示范村60个。坚持开展“3 1”工作,新增造林绿化931万株;完成重点水利工程31项,新增、改善灌溉面积3.8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万亩,开发整理土地1.5万亩;干道沿线环境和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全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四)改革开放继续深化

各项改革扎实推进。出台“放权强镇”政策,充分调动镇(街道)抓发展的积极性,镇域经济活力进一步激发。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联合年检审批,推行一站式服务,行政审批效率进一步提高。豫光集团辅业分离改制、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环卫体制改革完成。政府部门中层干部轮岗工作全面完成,事业单位人员招聘、职称评聘改革不断深入。土地流转制度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

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提高。大力开展“走出去、请进来”集中招商活动,在香港、深圳、郑州等地分别举办了水资源开发项目说明会,组团参加了“第三届中国中部博览会”、“第五届河南投资贸易洽谈会”、“河南·广东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大型经贸活动,举办了“百名豫商看济源”等“请进来”活动。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7.4亿元,增长28.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255万美元,增长28.9%;实施外来投资项目198个,新增外来投资企业60家,总数达271家;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南省对外开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五)社会民生明显改善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投入资金3.58亿元,办好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20件实事,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

社会保障和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在实现全民医保的基础上,出台《济源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障暂行办法》,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城乡养老保障全覆盖,已参保3.96万人。城镇职工保障体系逐步延伸到中小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企业五项保险新增参保职工2万余人次。新农合资金配套标准提高,参合率达98.3%,大病补助封顶线达3万元。城乡低保扩面,发放低保金2438万元,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全省最高。积极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经济适用房建设加快推进,首批48套廉租住房建成投用,对2613户低收入家庭发放租赁补贴266万元。完成“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技术培训1.5万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2万人。提高就业资金补助标准,扩大资助范围,新增城镇就业2.3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帮助1100余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

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兴豫之光”人才计划全面实施,区域性人才合作机制初步形成,智力引进取得新进展。科技工作进一步加强,我市被列为全省首家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市区教育资源整合优化,新沁园中学开工建设,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制度全面落实,提前半年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高招本科上线人数再创新高,济源职业技术学院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体育工作体制进一步理顺,体育运动蓬勃开展。电视连续剧《王屋山下的传说》在中央一套两次播出,豫剧《愚公移山》获省文华大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市中医院迁建加快推进,改造镇卫生院2个、农村标准化卫生所192个,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进一步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免费婚检和出生缺陷干预,低生育水平持续巩固。农村药品实现全额配送,新建食品药品安全示范村32个,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妥善处置含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3个城市社区、22个农村社区建设得到加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有序开展,统计“经济气象站”作用进一步发挥。市档案馆被评为全省首家国家一级档案馆。积极支援四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捐款捐物达4039万元,援建过渡安置房300套。人防、民族、宗教、残联、气象、史志、侨务、外事、河务、无线电管理、应急管理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六)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安全稳定、廉政建设等工作扎实开展

深入实施全民文明素质教育工程,全民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我市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克井镇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邵原镇、思礼镇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称号,国税局、工商局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质量明显提高,满意率达98.5%。深入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和普法教育活动,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率先在全省完成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建设,群众安全感指数全省第一。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实行领导公开接访制度,开展涉法涉诉信访和重信重访专项治理,有力保障了社会稳定。坚持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隐患集中交办和行政问责制,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军转干部安置、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建设及优抚、双拥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市人武部被济南军区表彰为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先进单位。严格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强化审计监督,认真开展预算执行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公务人员问责暂行办法》,开展干部作风季度评议活动,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我市改革发展进程中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是大事多、喜事多、难事多、攻艰克难、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是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自来水、“镇镇通”高速公路、城乡养老保障全覆盖的一年,是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对外知名度显著提升、民生显著改善的一年。回顾的工作,我们始终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城乡一体化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二是坚持应对挑战和抢抓机遇相结合。在罕见的挑战和困难面前,坚定信心,沉着应对,辩证地看待危中之机,强化机遇意识,培育竞争优势,保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三是坚持着眼当前和谋划长远相统一。在办好要事、急事、难事的同时,着力谋划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作、重大项目,夯实发展基础。四是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相协调。注重把发展成果用于改善民生,全面把握群众需求,加大财政投入,找准改善民生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下大力气加以解决,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五是坚持解放思想与加强政府建设相结合。坚持把“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六新”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与以“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提高公务员素质”为主要内容的“两转两提”工作密切结合,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各位代表,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人民共克时艰、奋力拼搏的结果,凝聚着社会各界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市各条战线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济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面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经济转型更加紧迫,节能减排任务更重;二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还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期望,部分群众生活困难,需要更加关注改善民生;三是安全生产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安全监管亟待进一步加强;四是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还不同程度存在困难和问题,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09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2009年是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多的一年,也是蕴含重大机遇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难以预料,加快发展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同时,我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的产业加速转移,加快发展又面临着难得的机遇;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抗风险能力稳步提高,为我市应对挑战、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我们务必要强化机遇意识,坚定发展信心,积极应对挑战,着力培育优势,力争经过新一轮调整,使综合经济实力有一个大提高、发展方式有一个大转变、区域竞争力有一个大提升。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八届九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城乡一体化为统揽,坚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坚持转变作风、提高效率;坚定信心,抢抓机遇,着力加强项目建设,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着力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着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确保各项目标圆满完成,确保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招商引资增长14%,进出口总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7.38%以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化率达到48.5%以上。

做好工作,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坚持把加快发展放在第一位。越是困难时期,越要坚定信心;越是危机时期,越要抢抓机遇;越是面临挑战,越要加快发展。政府工作的主旋律就是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努力保持我市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确保我市在新一轮的洗牌中抢占先机、赢得优势。二是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作为加快发展的主攻方向。把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结合起来,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自主创新体系,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积极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三是把项目带动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充分抓住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机遇,大力推进项目建设,突出抓好一批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长远战略意义和明显拉动作用的重大项目,拉动增长,积蓄后劲。四是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科学发展;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坚持开展全民招商引资,更好地借助外力加快发展。五是把改善民生作为加快发展的落脚点。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和工作力度,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更充分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六是把深入推进“两转两提”作为加快发展的有力保障。继续深入开展“两转两提”活动,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服务发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支撑和保障。

强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是摆脱发展困境、培育崛起优势、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大计,必须抢抓机遇、克服困难、强力推进,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抓机遇、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切入点和支撑点,超前谋划、加快推进,确保完成投资140亿元以上。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中原特钢综合技改、金利废旧蓄电池回收、豫光8万吨铅熔池熔炼、豫港60万吨捣固焦扩改、双汇生猪屠宰、恒通50万吨树脂扩改三期、中博多晶硅、盛荣特钢不锈钢、蟒河口水库、市委党校、科技馆-城展馆、中水回用、农产品检测中心、世纪华城等项目,确保竣工。河口村水库、沁北电厂三期、万洋10万吨再生铅、中医院迁建、新沁园中学、职业技能实训中心、北海水资源开发一期、园丁苑、国泰和豫港经济适用小区等项目,确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济钢钢铁产能置换和60万吨微粉、五三一恒通电石渣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济源煤业煤矿综合技改、中原特钢风力发电机轴、金马捣固焦二期、金信特种玻璃、500千伏济源变电站、220千伏孔山变电站、澳源5万头肉牛养殖、污水处理厂二期等项目,确保开工建设;小浪底北岸灌区、济阳高速公路、光明100万吨捣固焦等项目,抓紧做好前期工作,力争年底前开工。进一步强化推进措施。认真落实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坚持领导分包重点项目的工作机制,对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实行集中交办;坚持项目督导协调机制,认真落实项目建设目标管理和台账管理责任制;切实调动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两个积极性,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多渠道强化信贷融资,充分调动社会投入,着力解决好项目建设资金问题;抽调年富力强的优秀后备干部,组成若干小分队,专门从事跑项目、争项目、规划项目、论证项目等工作,扎实做好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

深入推进工业经济转型

工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根本支撑,以“保市场、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为重点,坚持不懈实施好“工业强市”战略。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深入开展工业企业“四赛”活动,充分调动企业发展竞争的积极性;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制定的扶持企业发展、应对金融危机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加强对企业、有关职能部门和镇(街道)工业发展的考核,形成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加快产业升级转型。继续实施“十强十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扶持政策,推动传统产业做强做优、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加强研发和自主创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围绕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下游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开展“质量兴市”活动,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加大名牌产品培育力度。加强战略重组和上市工作。鼓励电解铅、机械加工、矿用电器等行业进行整合,鼓励关联企业开展重组联合协作,壮大产业规模;支持豫光、济钢等重点企业走出去,参股、控股和购买矿山资源,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力争中原特钢成功上市,做好清水源、金利、济钢等企业上市前期工作。多渠道解决融资难问题。认真落实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发展的激励机制,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鼓励金融机构增加信贷规模,扩大信贷投放;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增资扩股,壮大担保能力,促进担保公司、金融机构和“三有”企业对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争取中小企业进入省集合债券,鼓励探索发展民间担保机构和村镇银行,拓宽融资渠道。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以集聚、集群、集约为目标,提升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水平。虎岭和玉川产业集聚区完成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和环境影响评价,完成投资2亿元,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更多企业入驻。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加快优势产业向重点区域集聚。以畜牧、核桃、蔬菜、烟叶、冬凌草五大产业为重点,跨区域、跨镇(村)统一规划,区域规模发展,加快产业集聚。进一步促进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发展,新建大中型养殖场区15个;巩固提升薄皮核桃基地,种植面积发展到10万亩以上;在平原区新建温室和大棚1500座,打造优质蔬菜生产核心区;在山岭区新增烟叶种植5000亩、冬凌草6000亩。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经营体系。以组建土地银行为主体,推进土地流转,完成土地流转4万亩;通过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交易市场,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逐步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机制,引进和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50项。加强农畜产品、农作物、动物防疫队伍和网络建设,新拓展无公害农畜产品认证、产地认定20个。加强现代农业装备能力建设。以提升土地规模经营装备水平为重点,组建一批农机专业合作社,新增农业综合机械600台(套),农机综合作业水平达到80%以上。

加快发展服务业

大力倡导扶持全民创业。认真落实促进全民创业的各项政策,将创业培训覆盖到所有劳动者,将小额担保贷款发放范围扩大到所有城乡创业者,全方位强化创业服务,进一步掀起全民创业热潮。加快发展旅游业。深度挖掘旅游文化资源,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提高景区知名度,全年力争接待游客280万人次。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积极发展商贸、餐饮、住宿、交通运输、体育、娱乐、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物流、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加快繁荣文化产业。大力培育中原国际商贸城、建业新天地步行街等大型专业市场;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新建70家农村连锁超市,覆盖全市80%以上的行政村;认真落实国家补贴政策,深入推进家电下乡工作;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服务业健康发展。

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资源保护

把节能减排和环境资源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资金投入,坚持实行目标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强力推进节能降耗。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审查制度,支持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加大对落后工艺、装备的淘汰、关停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突出抓好有色、钢铁、能源、化工、建材、交通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节能工作,重点做好国家定3家、省定5家、市定29家企业的节能工作;增强全民节能意识,开展全民节能活动。切实抓好污染减排和环境保护。重点抓好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减排工作,深化水污染、大气污染治理,扎实开展农村“五清洁”活动,健全完善污染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确保削减二氧化硫6900吨、化学需氧量1700吨,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0天以上,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加强国土资源保护。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力度,集中整治各类违法违规用地;全面推行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管理,整顿和规范矿业秩序。

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大力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主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继续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和开展“优质服务窗口”评选活动,坚持实行最低收费制和限时办结制,坚决遏制乱收费现象,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进一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执法管理,强化执法监督,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建设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积极引导企业和周边群众相互支持、共赢发展,严厉打击各种侵害企业利益、破坏正常生产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建设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强教育,崇尚诚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每季度开展一次部门作风评议活动,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速查速究,严肃处理,推动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加快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按照统筹城乡、合理布局、节约土地、完善功能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城镇规划建设力度,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城乡发展水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加强中心城区建设

编制完善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专项规划。新建改造文昌北路、汤帝北路等10条道路,完成蟒河上游等3条河6500米河道整治工程。以造绿、造水、造景为重点,大力推进“大树进城、果树进城、石头进城”,高标准实施“五路一河一园”绿化,新增绿地236亩。进一步提升城市亮化水平,打造精品亮化环路。每个街道办事处高标准改建一条精品街。抓好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争创城市管理精品街活动,确保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复检,节水型社会建设和节水型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水资源开发和组团建设

按照建设城市新型社区的要求,加快已开工的1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进度,再开工1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抓好水资源开发规划和招商,济渎庙、牛王滩、连地滩、曲阳湖4个区域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按照“搞好规划、拉大框架、放活政策、提升标准、加快建设、规范管理、聚集人气、促进发展”的要求,加快组团建设步伐,力争取得明显成效。

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

以构建现代城镇体系为目标,加快编制小城镇建设控制性详规。通过发展教育带动、迁户并村进镇安置、项目移民进镇、引进外来资金等措施,抓好工业、商贸业和人口的集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镇区转移。按照城中村改造方式改造镇中村,启动11个镇15个镇中村改造工程,建设高标准新型社区。大力完善小城镇道路、管网、园林绿化、垃圾处理、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加强各镇城管派出机构建设,推动小城镇建设扩规模、上水平。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大力探索农村建设的新模式,以“加强班子建设,培育主导产业,配套基础设施”为重点,在山区和平原各建设两个农业产业集聚区和农村新型社区组团,示范带动全市新农村建设上档升级。继续实施“3581”农民增收计划、百村富民工程、生态文明示范村和“双二十”建设。加强农村水、电、路、沼气、文化、卫生、环境建设,实施68个村自来水管网改造,新建沼气重点村60个、户用沼气池8000座;新建6个综合文化站、60个农村文化中心示范村,完成53个标准化卫生所改造;鼓励农民向中心村、集聚区、小城镇聚集,完成迁户并村703户3300人,旧村改造完成15个村,建成50个生态文明示范村。扎实推进“3 1”工作,完成造林绿化1221万株,实施重点水利工程32个,新增、改善节水灌溉面积2.13万亩,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58个,整理土地2万亩,深入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

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抓住市场环境变化和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积极主动招商引资,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全面深入扩大开放。

广泛开展全民招商引资活动

加强宣传,全面动员,在全市广泛开展全民招商引资活动,形成自上而下、从领导到群众广泛参与的浓厚招商氛围。组建招商引资局,加强以专业人员为骨干、工商企业为主体、中介组织为辅助的招商引资队伍建设,抽调优秀后备干部组成招商小分队,创新招商方式,重点面向珠三角地区、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开展招商活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坚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集中招商活动,全面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积极优化项目落地环境,抓好签约意向的跟踪和合同的落实,实行局委与镇(街道)、企业挂钩统一指标、统一考核、统一奖惩的“捆绑式”招商引资新机制,确保完成招商引资43亿元以上。

深入推进各项改革

认真落实“放权强镇”政策,逐步完善配套措施,进一步激发镇(街道)的发展活力。认真落实我市《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土地流转、集体林权制度、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投入保障、金融支农、农业风险防范、农村民主管理等各项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实施好新修订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暂行条例及燃油税费改革方案,抓好资源税、统一内外资企业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等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矿产资源整合、社会管理等领域改革。

进一步提高开放水平

坚持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加强与周边市(县)的合作交流,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业对接的区域经济发展体系。积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质量,打造品牌,提升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和发展后劲。抓住国家鼓励出口的机遇,用足用活出口退税、扩大机电产品出口支持、技改贴息、中部地区外贸发展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政策,努力扩大外贸出口,促进经济增长。

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坚持把经济发展的落脚点放在改善和保障民生上,加快和谐社会建设。

切实提高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开发更多的公益性岗位,加强就业培训和服务,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工作;实行动态跟踪,全面消除零就业家庭;大力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劳动技能培训,加大对农民的就业创业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障政策,出台被征地居民参加养老保障补充办法、失地农民和计划生育户参保补贴办法等,确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障综合参保率达30%以上。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扩面参保工作,确保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慢性病种报销补助范围,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尽快将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医保。加强中小企业职工“三费”征缴,新增各类参保人员6万人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城市由每人每月200元提高到230元,农村由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120元。完成846套廉租住房建设。

加快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

加强科技工作,积极推进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以创建全国教育强市为目标,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中小学布局,积极开展教育强镇(街道)创建活动。继续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新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和新农村书屋工程。加快发展体育事业,举办济源市第一届运动会。加强医疗机构管理,缓解群众看病难、吃药贵问题,实行农村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由人均600元提高到840元,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由每人每月5元提高到20元。继续开展创建食品药品安全示范村镇活动,强化食品药品市场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积极推进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加强民族宗教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继续做好史志、档案、外事、侨务、气象、河务、无线电管理等工作。

加强安全生产、社会稳定工作

严格落实市级领导包矿、镇领导驻矿责任制,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着力解决煤矿等高危行业基础薄弱、事故多发等突出问题;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强化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增强安全意识和保障能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严格隐患排查整改,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信访工作,坚持市级领导接访日制度、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和群众工作日例会制度,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着力解决信访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犯罪行为,努力保持群众安全感指数全省第一的良好形势。

加强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建设

继续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的全民文明素质教育,开展以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和创建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景区为主要内容的“三优三创”竞赛活动;建立完善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和谐促进会“一约三会”,大力开展以“清洁家园行动”为载体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和“三五”依法治市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依法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关心支持驻济部队建设,抓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建设和人民防空工作。做好军转干部、复员退伍军人接收安置等工作,广泛开展双拥活动,增强军政军民团结。

办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

在办好省委、省政府确定的10大实事的基础上,自加压力,提高标准,再办8件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让广大群众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

一是投资3.9亿元,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保障水平,促进“三农”发展。二是投资5500万元,继续对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医疗保险的居民实行补贴,增加对失地农民、计划生育户的参保补贴,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参保率。三是投资3000万元,建设市中心敬老院,改善“五保”老人的生活条件,提高“五保”集中供养率。四是投资1亿元,建设市职业技能实训中心,为全市大中专职教学生、农民工、下岗职工等提供培训场所。五是投资1亿元,新建沁园中学,扩建北海高庄小学和天坛宋庄小学,迁建市特殊教育学校,改造5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六是投资6000万元,实施市中医院整体迁建工程。七是投资4800万元,铺设“两气两水”管网38.6公里。其中,燃气管道6.6公里,供热管道9.7公里,供水管道7.3公里,污水管道15公里。八是加快居民组通硬化路工程建设,修建“组组通”道路316.6公里,实现全市所有具备条件居民组通硬化路。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宏观经济形势严峻,改革发展任务繁重,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坚持不懈推进“两转两提”,切实提高政府工作的创新力、公信力、执行力和约束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增强政府工作的创新力

以开展“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促科学发展”教育活动为动力,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把加快发展和转变方式、优化结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科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主动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措施,把政府工作的重点、政策扶持的重点和财力支持的重点放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转型上,努力保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健全行政决策、执行、咨询、反馈等方面的程序和制度,精简办事程序,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敢于突破阻碍发展的条条框框,勇于冲破影响发展的陈规陋习,善于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法律的手段、发展的眼光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敢闯敢试,敢抓敢管,争做改革的先行者、创新的带头人。

坚持务实为民,不断增强政府工作的公信力

坚持求真务实,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不虚报浮夸,不急功近利,多做事关全局、谋划长远、夯实基础的工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对党和人民负责、对历史和现实负责,作决策要科学,定一条是一条,条条算数;做事要到位,做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承诺要有度,说一项是一项,项项兑现。坚持以人为本,及时解决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扎实办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好事,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加强诚信政府建设,言必信、行必果,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坚持转变作风,不断增强政府工作的执行力

强化机遇意识、总量意识、超前意识,大力弘扬超前的理念、超前的思路、超前的谋划、超强的力度、超常的做法、超硬的作风,始终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勇于自我加压,善于拼搏开拓,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以抓好落实、提高效率为核心,以“严、细、深、实、快”为要求,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改进会风文风,多一点实干举措,多一点有效服务,少一点形式主义,少一点繁文缛节,进一步贴近基层,到一线了解情况,到一线建立互信,到一线推动工作。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和台账管理,完善对公务人员的激励奖惩机制,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加大服务对象评议职能部门的力度,确保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迅速落实。

坚持依法依纪办事,不断增强政府工作约束力

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的舆论监督。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提高政府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审查、发布、备案和定期清理制度,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做到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坚决制止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进一步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实行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委托代理制度。加强审计和监察工作,深入开展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涉农资金的监督管理,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观念,勤俭办一切事情,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公务购车、考察经费支出零增长,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一律缩减5%。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机遇和责任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弘扬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有效的措施,坚定信心,积极应对,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努力在逆境中开创跨越式发展新局面,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济源,以优异的成绩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

查看详情

济源市更新瓷料有限公司简介

济源市更新瓷料有限公司 专业生产精密氧化铝陶瓷造粒粉:氧化铝瓷80-99、增韧瓷、耐磨瓷、滑石瓷、色瓷。湿法微粉、瓷粉。特点:低温成瓷、高密度、粉料不粘模、不开裂、成瓷无气孔、粉料一致性好。适应工艺:快速干压、等静压、热压铸、注射、喷涂。

公司简介:公司位于河南省济源市科技工业区,系省高新技术企业。管理体系通过ISO9001:2000认证。专业生产精密陶瓷造粒粉。现有4条生产线,年产能力3000T。品种有数十种。产品主要替代进口,部份出口。公司技术力量雄厚,实验检测手段齐全。与清华大学、洛耐院、河南纳米技术中心等科研院所有经常性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年年都有创新产品进入市场。2100433B

查看详情

2003年济源市政府工作报告简介

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1998年以来,市十届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务实创新,推动了全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较快,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0.2亿元,年均增长9.8%;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8.08亿元,年均增长11.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59亿元,年均增长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47亿元,年均增长1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18亿元,年均增长9.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94元,年均增长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014元,比上年增长19.4%。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改善,2002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12%,比1998年提高了57.8个百分点。2002年,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限额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额四项指标增幅居全省第一位。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板块经济发展迅速,山区、平原、城区、景区四大特色板块初具规模,粮经比例由1997年的79:21调整到2002年的56:44;高效农业园区、生态养殖园区快速兴起,畜牧业发展迅猛,外资开始进入农业;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交易市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作用显现,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加快,7种农产品通过省无公害标志认证;完成退耕还林25万亩,植树造林27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4.7万亩;建设王屋山、布袋沟集中供水工程以及多处小型分散饮水工程,解决和改善了山区10万余人的饮水困难,2002年获得省政府颁发的“红旗渠精神杯”金杯奖和水利部颁发的“全国农村饮水解困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完成各类扶贫投资8000余万元,80余个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得以改善;小浪底库区3.8万名移民得到妥善安置,多次受到省政府表彰,被评为全国移民工作先进单位。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累计达18亿元,完成了豫光铅冶炼烟气(尘)综合治理、济钢35万吨高速线材生产线等一大批技改项目,涌现出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2家,超亿元的企业10家,济钢、豫光连续3年进入河南省工业企业百强行列;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有40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2002年全市私营企业达到716家,个体工商户达到16653家;乡镇企业发展较快,从业人员达9万余人,成为乡镇财政收入和农民工资性收入的重要来源;实行集中整治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小煤矿和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安全生产形势良好。大力发展旅游业,开展了“世纪旅游年”等多种宣传促销活动,景区建设累计投资1.86亿元,建成了王屋山索道、五龙口观光电梯、张岭码头等一批景区工程,旅游接待人数年均增长27%,五龙口景区通过国家4A验收,2001年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金融业稳步发展,2002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7.26亿元,年均增长13.89%,各项贷款余额40.5亿元,年均增长6.83%;市场建设力度加大,开发周园路综合商贸街,建成了恒泰建材城、丹尼斯量贩、百货大楼等一批专业市场和连锁超市,城乡市场繁荣。

各项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大力推进企业改制,完成市属及乡镇企业改制253家,改制面达97.6%,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完成农村土地延包,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全市农民负担总体下降了37.4%。完成了机构改革任务,市政府工作部门由45个精简为28个,人员编制精简了40%;乡镇机构改革全部结束,人员编制精简了27%。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得到落实,社会保障资金征缴率和发放率显著提高,完成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政府采购、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乡级财政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强力推进殡葬改革,火葬区火化率达100%。社区建设稳步推进,4个社区挂牌成立。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审批项目由2000余项清理精简到150项,成立了“济源市行政审批便民服务信息中心”,实行集中受理,限时办结。开展经营城市改革,成立了土地收购储备中心和土地交易中心,成功拍卖城市土地14宗。实行国有矿产资源开采权拍卖,建立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开展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病人选择医生、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区域卫生规划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4092万美元,年均增长13.2%;累计完成外贸出口1.83亿美元,年均增长56%,48家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积极开展对外友好交往,2002年与日本新座市缔结为友好城市。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集中整治经济发展环境和企业周边经营环境,发展环境明显优化。

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累计争取国债、中央预算内及省基本建设项目47个,争取资金2.9亿元。交通建设完成投资9.8亿元,新建改建公路550余公里,完成了207国道济源段、济邵公路济源至阳台宫段的扩宽改造,建成了小浪底专用公路、济阳公路、汽车客运总站,交通条件显著改善。电力建设投资达3亿余元,完成城网、农网改造,实现了村村通电。大力支持服务国家、省重点工程建设,沁北电厂、济洛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城市建设取得飞跃发展。环城公路全线通车,新行政区建成启用,新增城市道路56公里,城区面积快速扩张;旧城改造力度加大,完成了宣化大街、济水大街、文昌中路的扩宽改造,南北蟒河得到初步治理;集中供气、供热发展迅速,程控电话容量达12万余门,互联网注册用户达4500余户,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建成了世纪广场、环保苑、园丁园、望春园等一批广场和游园,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20公顷,城市亮化全面启动,创建力度不断加大,城市形象焕然一新;先后获得了“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双拥模范城”等称号。

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继续加强。教育结构调整顺利推进,2002年高招考生录取率达63%,第一所高等院校“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成立;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获得“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市”称号。体育活动蓬勃开展,2000年荣获“全国篮球城市”称号,2002年首次组团参加省九运会,取得了9金1银2铜的好成绩。大力推进科技进步,获省、市科技进步奖31项,1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22种高新技术产品通过省级认定,2项玉米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2000年被命名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文化事业取得新的发展,推出了大型舞蹈《愚公魂》和神话豫剧《愚公移山》,奉仙观、大明寺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开展了“农民家庭健康行动”,荣获“全国农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市”称号。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圆满完成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工作。依法加强环境保护,实现了“一控双达标”,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发展。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127个单位获得国家、省、市级文明单位称号。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社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大力推进政府法制建设,依法行政工作得到加强。高度重视,专人负责,加大协调、督查、落实力度,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均按期办理或答复,办理质量明显提高。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加强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加大行政监察力度,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新的成效。气象、人防、史志、河务、粮食、烟草、民族、宗教、侨务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济源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日益加快的五年,是城市面貌、城市品位发生变化显著的五年,是优化结构、加快改革、创新体制力度加大的五年,是社会稳定、人民得到实惠较多的五年。全市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艰苦创业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十届政府,向奋斗在全市各条战线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济部队、武警官兵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结构调整还未形成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产业化水平仍较低,农民增收缓慢,山区部分群众生活困难;二是工业经济发展不平衡,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发展相对缓慢,部分企业效益较差,企业改制仍不彻底;三是财政面临的压力较大,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四是政府职能转变仍需加强,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对这些问题一定要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紧紧抓住新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全体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目标鼓舞人心,发展形势逼人。立足实际,我市提出了率先在中原地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贯彻十六大精神,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快济源发展的迫切要求,符合全市人民追求尽快富裕、实现更高水平小康的共同愿望,为我市今后几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我市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和关键时期。根据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做好这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全省争第一、城市品位在全省创一流的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推动济源新一轮快速发展为主题,强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率先在中原地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0亿元,年均增长16.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万元,年均增长15.8%;财政总收入达到8.8亿元,年均增长1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5.56亿元,年均增长12%;外贸出口总额达到2.1亿美元,年均增长20.9%;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600万美元,年均增长15.6%。

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加快。抓住国家坚持扩大内需的机遇,千方百计跑项目、争项目、上项目,大力支持服务沁北电厂、西霞院水库、河口村水库、西气东输、济洛和济焦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建设,五年力争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9亿元,年均增长41.2%,年均拉动经济增长10个百分点以上。

工业兴市取得明显成效。突出做大做强钢铁、铅锌、能源、陶瓷、农副产品加工五个优势行业,大力改造提升建材、化工、机电三个传统行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到2007年,电力装机容量达到480万千瓦,钢铁产量达到250万吨,铅锌产量达到80万吨,焦炭产量达到180万吨,建成2个销售收入超30亿元、1个超20亿元、1个超10亿元、8个超5亿元的企业,成为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能源基地、铅锌基地、钢铁焦化基地。

农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壮大板块经济规模,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基地,建成万亩樱桃基地、万亩鲜切花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山区优质杂果基地、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增加20家以上,生态养殖小区增加150个以上,农产品交易市场规模扩大1倍以上,基本形成“公司 基地 农户”的产业化格局,农业效益显著提高。

经济增长点实现明显突破。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外向型经济和旅游业,通过营造宽松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供良好发展条件等,力争取得突破性发展,私营企业增加500家以上,外来投资企业增加50家以上,旅游接待人数年均增长30%以上,旅游综合收入2007年达到10亿元以上。

城镇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大力开展城市“五创建”活动,完成济源篮球城、新济源一中、污水处理厂、南蟒河治理、济渎园林苑等城市亮点工程,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把济源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篮球训练基地;扩大城市规模,加快发展小城镇,城镇人口达到32万,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

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11元,年均增长14.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01元,年均增长12.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恩格尔系数降到30%以下,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以上,大学入学率达到20%以上,城镇家庭计算机普及率达到15%以上,刑事案件率降到1.3‰以下,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100%,贫困村、贫困人口减少50%以上,努力实现村村通油路,村村通自来水,村村通广播电视。

全力做好2003年的各项工作

2003年是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是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2003年)的各项工作,对于鼓舞斗志,增强信心,顺利完成五年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2003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完成93亿元,增长14.5%;财政总收入完成5.2亿元,增长1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0亿元,增长6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2.8亿元,增长13%;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850万美元,增长19.9%;外贸出口达到1亿美元,增长2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700元,增长11.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70元,增长6.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7‰以内,高中教育普及率达到85%以上。实现这些目标,要全力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一)大力推进工业化,提升工业经济竞争力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先导和城市化的基础,是加快发展的关键和枢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全市上下要牢固树立“工业立市、工业兴市、工业富市、工业强市”的指导思想,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和重点。大力开展“工业项目建设年”活动,通过大上项目、上大项目扩张企业规模,优化工业结构,加快工业化步伐;市属企业要完成济钢百万吨钢铁扩改、豫港百万吨焦化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豫光10万吨电解锌、豫源2×13.5万千瓦热电联产、正兴10万吨玉米淀粉、中原特钢限动芯棒、太行水泥30万吨生产线、济源煤业30万吨井田开发、锦捷8万吨树脂、奔月平弯钢化玻璃技改、石油机械厂防腐抽油杆技改等项目;乡镇企业要完成维特VB12添加剂、万洋和金利来铅冶炼烧结工艺技改、荣昌1万锭细纱扩建等项目,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完成1—2个投资额在500万元(山区300万元)以上的项目;所有限额以上企业都要有项目储备。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园区招商引资、培育企业、集聚资源的优势,把工业园区建成我市经济发展的特区、新区;科技工业园区要进驻企业10家,天坛工业园区达到企业进入条件。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速信息技术与各行业技术改造、优化管理的结合,逐步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和安全监察,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二)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山区,农业和农村必须加快发展。继续抓好板块经济的发展,要突出板块特色,壮大板块规模,打破乡镇行政区划界限,发展大范围跨区域的专业种植带,培育支柱产业,搞好产销衔接,提高板块经济发展效益。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营销龙头企业,发挥“公司 基地 农户”的带动作用,提高农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绿色和生态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基地和园区。加快发展畜牧业,突出生态养殖园区建设,开展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养殖小区发展到200个,养殖专业户达到7000户。加强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检验检测和认证体系、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经营权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布袋沟供水工程、古轵生态苑、2万亩农业综合开发、6.5万亩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王屋山水库除险加固、节水灌溉、沁河滩区开发等项目建设。

采取切实措施,城乡统筹,加快农村和山区发展。加强宣传培训和组织领导,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继续搞好驻村工作和“一结两帮”活动,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加快迁户并村步伐。下大力气提高农村“五通”水平,所有行政村之间全部铺通砂石路,加快农村柏油路建设,加快平原农村普及自来水步伐。继续减免山区中小学生杂费和免除农村贫困学生义务教育的书费。全面实行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展卫生乡镇、卫生村创建活动,改善农村卫生条件。

(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繁荣城乡经济

要把加快旅游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理顺管理体制,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协调力度,营造旅游发展合力;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多形式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强力开发客源市场;加强旅游行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围绕“创优”、“创A”标准,加快景区景点建设,完成王屋山景区基础设施、五龙口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和小浪底北岸景区绿化;2003年接待游客要增长50%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亿元,充分发挥旅游业对提高济源形象和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大力发展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进一步加大市场的规划、建设、培育、管理力度,重点抓好周园路综合商贸街、城隍商贸中心、中盛商贸广场的开发建设,大力培育专业市场,提升市场规模和辐射能力。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特许经营等现代流通业。拓宽消费领域,大力发展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等社区服务业,加快发展保险、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金融部门要改进服务方式,加强对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的融资服务,促进金融业进一步发展。

(四)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培育壮大经济增长点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活力强、后劲足、潜力大的经济增长点,是富民强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突破口。全市上下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大的气魄、更宽松的环境、更切实的措施,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坚决冲破一切妨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想和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政策弊端,努力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和政策、体制环境,使非公有制企业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权益上有保障、事业上有作为。修改完善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税费征收、金融贷款、项目审批、工商登记、社会保障、人才使用、户籍管理、对外贸易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建立健全支持服务体系,着力解决个体私营企业在融资、土地、技术、人才等方面遇到的难题。鼓励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向“集群经济”发展,与大企业搞好配套和分工协作,以独资、联营、控股、参股等方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参与经营性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大力推进个体私营企业的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克服小进即满、小富即安,促进企业上规模、产品上档次、技改上水平、管理上效益。

大力优化经济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集中开展以清查乱收费为重点的“四乱”整治活动,实行收费核准制、收费公示制、群众举报制和责任追究制,坚决查处损害政府形象、扰乱正常经营的违法违纪案件,为广大企业和工商户营造宽松的经营环境。大力建设“诚信城市”,开展全民诚信教育,逐步实施企业信用公示制,依法严惩不讲信用、破坏信用的行为,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

抓住国家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债资金、中央预算内资金,力争新开工一批建设项目。抓好在建国债项目建设,确保工期和工程质量。大力支持服务沁北电厂、西气东输、济洛和济焦高速公路等国家和省重点工程建设,力促加快工程进度。抓好市重点工程建设,完成济孟路和济邵路改建、通道绿化、东区变电站、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及病房楼建设,加快济源篮球城、新济源一中、西区变电站建设,积极推进济渎园林苑、水洪池至承留公路、济水苑小区、豫光经济适用房建设。

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活动。搞好城市规划,完成环城公路以内新城区的总体规划,扩大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覆盖率,搞好旧城改造的统一规划。加快城市建设,完成主要街道公交车候车亭、垃圾中转站、公厕建设及惠春园和城区新建道路绿化,搞好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厂、市区路网配套建设,加快南蟒河治理、世纪广场二期及供水、供气、供热建设。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从整体上根治脏、乱、差现象。加强城市管理,提高市民素质,达到经商进店、农贸归市、停车进场、垃圾入站、文明整洁、井然有序。

加快城镇化进程。抓好小城镇建设,重视培育城镇支柱产业或特色经济,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聚,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要形成有利于城镇化的政策环境,落实鼓励农民进城的各项政策措施,保护农民进城经商、务工的合法权益,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合理有序流动。

(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加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深化企业改革。加快企业改制步伐,全面完成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服务企业的改制任务。加强对改制企业的“回头看”,帮助解决遗留问题,规范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推进企业三项制度改革。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完成公务员过渡,建立公务员制度,落实按比例淘汰制度,加大公开选拔公务员力度。加快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改革,教育、卫生系统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全面展开。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完成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任务,完善“济源市行政审批便民服务信息中心”的运作机制,建立“便民服务呼叫中心”,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快推行电子政务,提高政府工作信息化水平。

深化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落实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乡级财政体制改革方案,依法加强税收征管,严格财政支出管理,确保收支平衡。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建立和完善贷款担保机制,确保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正式投用。

深化经营城市改革。完善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加大国有土地收购、储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力度,实行国有土地使用权年租金制度。开展城市公用设施经营权、开发权招标拍卖和城市环境清扫、绿化招标承包,推进城市经营管理的市场化。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实行全方位、宽领域开放,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都要加快对外开放。创新招商方式,在充分用好政策招商、环境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的同时,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和中介组织进行网上招商和代理招商,通过项目融资、股权转让、企业购并等方式招商。大力发展外贸出口,在保证豫光等大企业出口稳定增长的基础上,积极引导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农牧业发展出口业务。

(七)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自主创业,搞好就业援助,努力提高就业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扩大城镇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巩固城市“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加快社区建设,规范完善社区职能。高度关注贫困人口和社会弱势群体,加强救灾救济工作,确保所有困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生活困难而失学。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重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坚决制止生育性别歧视。树立全民环保意识,依法关闭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企业,推行清洁、文明生产方式,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合理开发、依法保护水、土地、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完善有偿使用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坚持科教兴市战略。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创新科技发展机制,加强产学研示范基地建设,发挥科技信息中心的服务作用,实行科技奖励制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力引进高科技人才和急需人才,创新人才引进方式,通过顾问、兼职、挂职、技术入股等方式使用人才。加大义务教育投入,大力发展高中教育,继续抓好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努力提高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水平;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

大力发展体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强群众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发展篮球事业,普及篮球运动,办好篮球擂台赛。加强社区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加大文物保护和利用力度。加快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搞好区域卫生规划和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坚持依法统计,搞好第二次全国第三产业普查。继续做好气象、人防、史志、河务、侨务、外事等工作。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继续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创建活动。认真组织“五下乡”活动。宣传科学,反对迷信,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坚持依法治市,依法行政。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决定、决议,自觉接受监督。加强与人民政协的协商,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重视民族宗教工作。依法保护妇女、儿童、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支持关工委开展工作。重视老年事业,做好老龄工作。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保障人民行使民主权利。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支持驻济部队建设,开展拥军优属和军民共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维护良好社会治安环境。坚持不懈开展“扫黄”、“打非”斗争。高度重视信访工作,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八)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为加快发展提供高效服

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把促进企业发展、农民致富、财政增收、社会进步作为根本目标,全部政府工作都要围绕发展来展开,要服务和服从于发展的需要。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强化为民服务、为基层服务、为企业发展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学习、培训,建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机制,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大力倡导求真务实之风,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办实事,求实效,解决实际问题,狠抓工作落实。努力提高政府决策水平和工作水平,要敢于决策、善于决策、科学决策,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发展的办法、市场经济的手段,解决前进中的困难,探索发展的新路子。倡导勤俭办一切事情,反对铺张浪费,为人民管好钱、用好钱、办好事。加大政务公开、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力度,规范“用权、理财、管人”行为,从源头上防止腐败。增强忧患意识、紧迫意识,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各位代表,我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蓝图已经绘就,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牢记“两个务必”,实践“三个代表”,团结拼搏,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