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湿地是维持荒漠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的中心基质。项目借助3S技术,运用地学信息图谱的分析理念,通过对银川平原湿地的空间格局时空一体化分析,建立了基于水文特征的银川平原湿地分布格局图谱,分析了土地利用覆被和土壤盐渍化等生态系统与该地区湿地景观格局过程的作用机制,建立了银川平原湿地景观格局与土地利用强度变化\土壤盐渍化、水文特征空间关联分析模型,建立了基于Geo-CA模型的湿地景格局格局演化时空一体化情景模拟模型。为全面认知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的退化过程与机理,对改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与环境,保护干旱地区水源以及物种多样性,维护区域生态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2100433B
水是干旱半干旱区湿地生存的核心问题。基于水文过程的湿地景观变化研究是认识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与功能,进行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重建以及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与基础。目前对地理过程的分析,国际上更多地倾向于发展空间明晰的时空模拟模型。经典的地理模拟模型,主要解决了空间变量随时间变化与地理现象间的因果关系,忽略了地理现象在空间上的相互作用问题。为此,项目以我国西部湿地分布最为典型的银川平原区为试验区,利用地学信息图谱分析方法,以近35年来的遥感图像及其对应时期的降水量、黄河引水量、生产生活耗水量等水文数据为基本信息,建立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湿地景观变化与水文过程响应关系的时空模拟模型,依据不同水文情势下的湿地景观情景模拟结果,构建湿地景观变化与各种水文过程响应关系图谱,揭示湿地景观变化与水文过程的响应关系。有望提出利用时空模拟模型构建湿地景观变化与水文过程响应关系图谱的新方法。
所谓频率响应是指音响设备重放时的频率范围以及声波的幅度随频率的变化关系。一般检测此项指标以1000hz的频率幅度为参考,并用对数以分贝(db)为单位表示频率的幅度。音响系统的总体频率响应理论上要求为2...
深圳人工湿地景观设计公司 A:深圳市艺鼎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罗湖区笋岗东路2127号华通大厦1606 B:华侨城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012 C:深圳市华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地址...
请问消防知识中快速响应喷头、特殊响应喷头、标准响应喷头的区别
快速响应喷头的优势在于:热敏性能明显高于标准响应喷头,可在火场中提前动作,在初起小火阶段开始喷水,使灭火的难度降低,可以做到灭火迅速、灭火用水量少,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火灾烧损与水渍污染造成的经...
洮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过程响应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导致流域水资源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以中国西北地区的洮河流域为研究区,构建适宜于洮河流域的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在综合考虑流域1985-2000年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多种土地利用/覆被情景,并对不同情景下的水文过程进行模拟,得到以下结论:(1)经校准后的SWAT模型,其验证期的相关系数R~2、相对误差R_e和效率系数E_(ns)分别为0.83、-8%和0.68,说明SWAT模型在洮河流域径流量模拟中具有较高的适用性.(2)草地、林地和耕地是洮河流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林地的壤中流、土壤湿度和产水量最大,耕地的地表径流和蒸散量最大.与1985年相比,2000年土地利用/覆被情景下地表径流增加了1.72%,地下径流和产水量降低了0.8%和0.4%;耕地扩张和城镇建设用地情景下流域地表径流明显增加,生态恢复情景下流域地表径流和产水量均有所降低.(3)从月径流量来看,林草地可以减小最大与最小流量的变幅,而耕地的作用正好相反.与1985年相比,2000年土地利用/覆被情景下汛期地表径流增加1.67%,地下径流减少0.83%,产水量减少0.36%;非汛期地表径流增加1.86%,地下径流减少0.63%,产水量减少0.46%.说明林草地减少对非汛期的影响更大.
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精度对流域水文过程模拟的影响研究
土地利用/覆被是水文过程模拟的关键参数,影响截留、入渗、蒸散发和地下水补给等过程,最终影响河道径流量.[目的]更好地了解不同精度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对水文过程模拟的影响.[方法]将黑河上游祁连山区3种具有不同分辨率、不同分类精度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NLULC,NLULC-1km以及MICLULC)分别输入SWAT水文模型中模拟黑河上游出山径流量,分析了模型率定前和率定后的模拟效果.[结果]将空间分辨率更高、土地利用/覆被分类较少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输入SWAT模型,能够减少模型校准的复杂度和工作量;模型校准后,分类程度越详细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对应的SWAT模型径流模拟效果越差;水文模型的校准过程会导致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对径流模拟的影响变小.[结论]在利用SWAT模型进行径流模拟时,输入分辨率高且分类较少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能够使模型模拟效果更好.
气候响应的城市设计研究是应对现代高密度城区气候恶化的重要途径。项目针对城市设计和气候学学科交叉中存在的障碍,提出建立基于实证模型和空间分析技术的高密度城区微气候图谱方法,使设计师能借助GIS平台方便快捷地进行气候响应的城市设计及策略研究。研究试图回答如何既快速又准确地将关键城市形态参数,以及受其影响的微气候参数在数字空间中图谱化?这一问题,基于城市气候学理论模型,应用城市形态测量学和空间分析技术,计算关键的城市形态参数并以此为虚拟城市平面的栅格图像赋值,生成形态参数图谱;进而依据实证分析确立的多变量回归方程,结合控制变量,基于形态图谱叠合生成微气候参数图谱。经由验证数据及数值模拟校验的微气候图谱可快速计算并可视化城市形态调整所产生的城区微气候参数变化,使设计师在设计中可根据既定热舒适和节能目标,对方案进行调控。方法基于GIS平台,便于设计师使用,将有力推动气候响应的城市设计研究。
本书以DSC数据集构成的系统图谱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面向人机交互的系统状态分析和故障诊断方法;分析了不同类型系统图谱与系统运行健康状态的关系,利用人眼对于色彩变化的敏感度远远高于数字的生理特点,建立了一种依赖人眼挑出代表系统运行异常的系统图谱规则。最后,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分析系统图谱,提出了系统危险度指标、正常程度函数等定量描述系统运行健康状态的参数,给出了一套基于监测数据集的企业健康状态评级方法。
批准号 |
60776818 |
项目名称 |
基于空间响应分析的机场沥青道面设计理论与指标研究 |
项目类别 |
联合基金项目 |
申请代码 |
F0101 |
项目负责人 |
凌建明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同济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8-01-01 至 2010-12-31 |
支持经费 |
22(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