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内容简介
主要介绍了目前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各种新型建造方式,如工业化建造方式等,具体内容包括:第1章 建筑工程建造技术现状与问题;第2章 新型建造方式概述;第3章 新型建造方式产业要素;第4章 新型建造方式产业链;第5章 技术政策;第6章 新型建造典型案例;第7章 新型建造技术发展展望 2100433B
“十三五”期间,建筑工程领域一直稳步推进定额市场化改革。1、推行营改增计税计价,简化工程类别,推行全费用综合单价。2、取消劳保费并将其列入人工费,定额人工费与建筑市场人工费全面接轨,并按照人工费指数调...
我国目前采用的工程结算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按月结算实行旬末或月中预支,月终结算,竣工后清算的方法。跨年度竣工的工程,在年终进行工程盘点,办理年度结算。第二种竣工后一次结算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的全部...
新型建筑工程价格形成方式研究
依据建筑工程价格理论,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主要有三种工程价格形成方式:概预算加签证、预算包干、定额控制招投标竞争,它们有各自的弊端。应引入政府指导和市场调控竞争形成价格两种新的形式。应实行配套改革,即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调整现行计价依据和完善价格信息提供机制。
工业化住宅建造方式——《建筑生产的通用体系》编译
摘译和提炼了日本教授内田祥哉《建筑生产的通用体系》一书中有关建造方式的重要观点和通用体系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经典理论和实践经验,指出通用体系是工业化住宅建造方式的精髓,在建造方式转型的当下具有学术的指导意义。
在2018年年底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明确提出了2019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十大重点任务。其中,第八项重点任务是“以发展新型建造方式为重点,深入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不仅为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也给不断深化的建筑业改革指明了方向。
步入新时代,以工业化建造方式为核心的新型建造方式取代传统的粗放型建造方式势在必行,也是建筑业摆脱传统路径依赖、探索新型建筑工业化道路的根本出路。
新型建造方式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建造活动绿色化;二是建造方式工业化;三是建造手段信息化;四是建造管理集约化;五是建造过程社会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五化”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是系统性思维,如能落地生根,将助力我国建筑业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提升发展质量。
建造活动绿色化就是要充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不仅仅是建造过程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也不单纯是建造活动的技术进步,还是建筑业摆脱传统粗放建造方式、走向现代建造文明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建筑业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建造方式相对粗放的传统产业,在巨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下,需要尽快通过使用绿色建材和先进的技术与工艺,建立与绿色发展相适应的节约、清洁、安全、高品质、高效率的建造方式。
建造方式工业化就是要走新型建筑工业化道路。由传统粗放的建造方式向现代工业化建造方式转变是建筑业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而不是单纯地推广应用新技术体系或装配建造工艺。新型工业化建造方式应具有鲜明的工业化特质,其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国家要求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这是发展新型建造方式的切入点和驱动力,但不能简单地用装配化替代工业化,更不能陷入“惟装配”的误区。
建造手段信息化就是要将建筑业生产与信息化深度融合。近年来,BIM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对建筑业科技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已成为建筑业技术升级、生产方式转变和管理模式变革的有效手段。但随着信息互联技术的深入发展,仅仅基于BIM信息模型技术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要求,建设行业的企业信息化程度已经远远落后于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BIM仅是建筑业信息化中的一个系统,并不是全部。建筑业要实现信息化,就必须花大气力攻克信息化集成应用这个堡垒。影响建筑业信息化集成应用的关键是整个行业发展的碎片化与系统性的矛盾问题。实现建筑业信息化必须将建筑企业的运营管理逻辑与信息化融合并实现一体化和平台化,通过信息互联技术与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的深度融合实现企业管理数字化和精细化。
建造管理集约化就是要对生产要素进行资源整合和统一配置。发展新型建造方式是全系统、全方位的创新过程,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是两大核心要素,二者缺一不可,必须双轮驱动。当前,对于建筑业转型升级,管理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难、更重要。管理创新是技术创新发展的环境、动力和源泉,是发展新型建造方式的重要基础,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效率和效益的关键。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业一直延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体制机制,虽然在某些方面进行了改革,但从行业管理和企业经营活动中可以清醒地看到仍存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设计、生产、施工脱节,建造过程不连续;工程管理碎片化,不是高度组织化;工程项目切块分割,不是整体效益最大化。这些问题都具有普遍性,已成为直接影响建筑工程安全、质量、效率和效益的主要因素。因此,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就要站在全方位、全行业发展的高度,建立高效管理体制机制,对生产要素进行资源整合和统一配置,实现集约化管理,以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建造过程社会化就是要体现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将工程建设纳入社会化大生产的范畴是生产方式和监管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当前,建筑业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碎片化与系统性的矛盾。我国建筑业的产业基础十分薄弱,一直以来,企业经营活动基本依赖粗放式增长方式,缺乏核心能力、专业化分工协作,因此必须尽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打造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在经营理念上,要以建筑为最终产品,以实现工程项目的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在组织管理方式上,要推行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在核心能力建设上,要充分体现技术产品的集成能力和组织管理的协同能力,避免同质化竞争。
总之,发展新型建造方式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全方位的创新实践过程,需要科学的管理组织,需要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机制,需要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做好顶层设计,更需要有专注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现代建造文明素质。相信通过发展新型建造方式,一定会引导建筑业从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实现粗放建造向绿色集约建造的转换,不断提升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质量、效益和国际竞争力。未来,我国的建筑业也一定会迈上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集约化和社会化的发展之路,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目标。
(作者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委员会秘书长)
11月21日,记者从住建部获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11月19日在上海市召开了全国装配式建筑工作现场会。
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陈政高指出,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要全面落实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并全面形成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更要充分认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重大意义:一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需要。二是实现建筑现代化的需要。三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需要。四是缩短建设周期的需要。五是可以催生新的产业和相关的服务业。
陈政高要求,下一步要重点抓好七项工作,努力实现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新突破:一是全面落实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
二是全面形成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要加快形成一整套装配式建筑的标准体系,加快制定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三大结构体系的技术规程。
三是加大基础产业建设力度。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和周边区域发展情况,加快培育能够集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链重点企业。
四是要建设新型的职工队伍。装配式建筑从设计、生产到施工组装,对过去的建造方式是根本性的改变,要从设计开始,从工厂生产抓起,从现场组装抓起,打造新型的队伍。
五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各地要落实好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企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各地在财政、金融、税收、规划、土地等方面出台支持政策和措施,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投入装配式建筑。
六是推动建筑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要适应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在勘察设计、部品部件生产、工程造价、招标投标、施工组织、质量监管等方面推进管理制度改革。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实现工程设计、部品部件生产、施工及采购的统一管理和深度融合。
七是住建部门在发展装配式建筑中要有所作为。发展装配式建筑责任重大,各级住建部门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雷厉风行,坚韧不拔,把改写建筑历史、影响建筑历史的装配式建筑抓起来、抓到底,向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据介绍,上海市装配式建筑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2016年全市已落实装配式建筑1385万平方米,连续两年实现翻番,预制构件生产企业达到41家,产能突破1200万平方米。
到2020年,陕西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在重点推进地区将达到20%以上,2025年全省范围将达到30%以上。
日前,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明确提出,新建保障性住房项目和财政资金、国有企业全额投资的房建工程将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
《意见》指出,要组织开展装配式建筑试点示范。力争到2020年,装配式公共建筑、商品住宅试点示范规模达到200万平方米;装配式农房示范规模达到20万平方米;创建国家级装配式建筑试点示范城市1~2个,省级装配式建筑试点示范城市2~3个。
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项目建设。按照经济、产业、自然条件和绿色建筑发展等情况,该省将各地分为重点推进地区、积极推进地区和鼓励推动地区,对其实施分类指导推动。同时明确了建设进度,要求加强土地、技术、产业、资金、物流等要素保障,提高实物工作量。自今年6月30日起,新建保障性住房项目和财政资金、国有企业全额投资的房建工程应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
此外,还要健全完善装配式建筑标准体系,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根据《意见》,陕西省将从产业、财政、土地、金融、税费、科技等方面大力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例如,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装配式建筑的商品房,公积金贷款额度最高可上浮20%;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企业的质量保证金按照以合同总价扣除预制构件总价作为基数乘以2%费率计取缴纳;将装配式建筑项目列为设计、施工和监理等企业诚信评价的重要内容并明确分值,将信用评价结果与招投标、评奖评先、工程担保等挂钩,给予优良企业优先承担工程项目、参与“长安杯”等工程奖项评选等支持。
据了解,陕西省将建立促进装配式建筑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大问题,协同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建设、技术创新等重大事项,并把发展装配式建筑列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监督考核指标体系,开展专项督察,定期通报考核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