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目前对结构健康监测和振动控制的研究基本是分别进行,缺乏对建筑结构监测与振动控制实时结合进行研究。项目研究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和实际结构监测与控制的需求,尤其是若干需解决的问题。进行:1)结构未知荷载辨识与振动控制实时结合;2)结构被动控制/隔震控制力的实时辨识;3)小型结构突发损伤诊断与主动/半主动振动控制实时结合;4)大型结构突发损伤分散诊断与分散主动/半主动振动控制实时结合等研究。提出了系列有效对结构荷载与结构损伤监测与主动/被动振动控制实时相结合的方法,而且提出的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进行了验证, 能达到实时对建筑结构进行监测与有效振动控制结合的目的。“实时”地将结构监测与振动控制相结合进行研究,是本项目最显著的特色与创新。项目研究成果对促进结构健康监测与结构振动控制的结合,以及智能结构的发展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学术创新,而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与前景。 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和学术会议文集上发表论文18篇,其中在SCI收录的国际学术期刊论文11篇;EI收录的国内学术期刊论文2篇;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论文5篇,超出了申报书预期发表论文15-16篇,其中在SCI收录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5-6篇的数量。 2100433B
迄今对结构健康监测和振动控制的研究基本是分别进行,缺乏对建筑结构监测与振动控制实时结合进行研究。然而,将结构监测系统和振动控制系统分开,在实际应用这两种系统时,不仅不经济,更重要的是会导致结构在受到未知荷载、发生损伤时无法对结构实时有效进行振动控制。本项目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和实际结构监测与控制的需求,尤其是若干需解决的问题。研究:1)结构未知荷载辨识与振动控制实时结合;2)结构被动控制/隔震控制力的实时辨识;3)小型结构突发损伤诊断与主动/半主动振动控制实时结合;4)大型结构突发损伤分散诊断与分散主动/半主动振动控制实时结合,提出有效对结构荷载与结构损伤监测与主动/被动振动控制实时相结合的理论方法,达到实时对建筑结构进行监测与有效振动控制结合的目的。实时地将结构监测与振动控制相结合进行研究,是本项目最显著的特色与创新,提出的方法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学术创新,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与前景。
资料显示,我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企业数量不多,且普遍规模较小,行业中专业从事噪声与振动控制相关产业、年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约15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万元的规模以上企业也只有60多家。近年来,以德...
主动和半主动的联合控制方法这种针对振动控制的一种新的控制设计框架在本文被提出....半自主控制装置用于半自主控制的连接模型.总的来说,由于半自主控制装置的耗能特性
这个要根据具体项目具体分析,一般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费用主要包括前期桥梁检测的费用(桥梁普查、构件无损检测、动静载荷试验等)、传感器的费用(占很大一部分)、网站及服务器维护费用、传感器维护费用等。像我们...
MEMS与建筑结构健康监测
建筑结构健康监测对现代建筑而言至关重要,并成为世界土木工程领域的研究前沿。首先介绍了用于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的主要技术,阐述了新型微机电技术应用于结构健康监测的优势。然后重点论述了微机电技术在建筑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发展情况,尤其是美国的研究现状和最新成果。针对国内外研究水平的差距,文章最后提出了作者的一些观点。
大型建筑结构健康监测和基于监测研究
本文在阐述对大型建筑结构进行健康监测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型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的构成,并通过案例对基于监测的建筑结构性态开展了研究和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对建筑结构监测的认识,确保大型建筑的质量和安全,同时为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教学提供参考。
批准号 |
59278357 |
项目名称 |
建筑结构抗震与抗风振动控制研究--建筑隔震技术研究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E0804 |
项目负责人 |
刘浩吾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四川大学 |
研究期限 |
1993-01-01 至 1995-12-31 |
支持经费 |
8(万元) |
内容介绍
本书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该论文为2010年合肥工业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本书以建筑结构模型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控制理论以及智能控制理论分别对建筑结构振动控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方法的研究。首先,在地震激励下采用五种主动控制算法进行地震响应控制,对主动控制方法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进行研究;其次,在主动控制研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建筑结构的半主动控制方法;第三,探讨了模糊控制及遗传算法在建筑结构振动控制中的应用。 2100433B
振动控制在现代工程中应用十分广泛,很多工程因为没有考虑共振效应而失败,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和人员上的伤亡。因此,其研究价值不言而喻。
工业和运输业中广泛采用机器作原动力,机械振动的危害越发严重,振动控制要求日益迫切。汽轮机、水轮机和电机等动力机械,汽车、火车、船舶和飞机等交通运输工具,以及工作母机、矿山机械和工程机械等,都沿着高速重载方向发展,其振动也日益强烈。精密机床和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中,如果离开严格隔振的平静环境,工作就不正常,无法达到预期的精度目标。材料工业和建筑工业的发展中,广泛采用高强度的建筑材料,建筑高度不断攀升使得建筑受风载激励后振幅达几米之大,难以满足舒适和安全要求,倘不能减振,此类高楼就无法继续发展下去。飞机、导弹、坦克、战车通常在最为恶劣的环境中工作。因此,军工部门对减振环节的要求也日渐增多。尤其是如今的精确打击方向的研究,更需要减振理论的支持。
无论是民用工业还是军事工业,其产品性能都与减振技术密切相关。产品性能又决定了企业的利润效益。因此,关于振动控制的研究永不过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