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建筑批评的一朵浪花

《建筑批评的一朵浪花》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丁光辉

建筑批评的一朵浪花基本信息

建筑批评的一朵浪花简介

内容简介

《建筑批评的一朵浪花:实验性建筑》主要研究了在过去的30年间,同济大学出版的《时代建筑》杂志是如何介入当代中国的批评性建筑。作者认为,该杂志对独立建筑师作品的报道展现出一种“中间阶段的批评性”,这种态度是对中国特殊政治和文化环境的一种回应。它试图抵抗那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占统治地位的建筑实践,又机智地利用其中的进步力量来改造现实世界。这种摇摆立场介于抵抗和革命之间,秉持文化责任与社会、政治和经济等力量角逐,鲜明地体现在该杂志出版物中。 《时代建筑》呈现了一种“双重批评”——一种对占主导地位、并在快速的城市扩张中以商品化大生产为特征的建筑实践的抵抗;以及一种富有实验精神的杂志出版实践。这种批评策略主要关注新兴的建筑从业人员并整合理论探讨,作品报导,评论和历史回顾等内容。通过把建筑师张永和、王澍、刘家琨、都市实践等人的作品置于一些相关的主题报道中,...(展开全部) 《建筑批评的一朵浪花:实验性建筑》主要研究了在过去的30年间,同济大学出版的《时代建筑》杂志是如何介入当代中国的批评性建筑。作者认为,该杂志对独立建筑师作品的报道展现出一种“中间阶段的批评性”,这种态度是对中国特殊政治和文化环境的一种回应。它试图抵抗那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占统治地位的建筑实践,又机智地利用其中的进步力量来改造现实世界。这种摇摆立场介于抵抗和革命之间,秉持文化责任与社会、政治和经济等力量角逐,鲜明地体现在该杂志出版物中。 《时代建筑》呈现了一种“双重批评”——一种对占主导地位、并在快速的城市扩张中以商品化大生产为特征的建筑实践的抵抗;以及一种富有实验精神的杂志出版实践。这种批评策略主要关注新兴的建筑从业人员并整合理论探讨,作品报导,评论和历史回顾等内容。通过把建筑师张永和、王澍、刘家琨、都市实践等人的作品置于一些相关的主题报道中,例如,实验建筑、建筑展览、集群设计、新城市空间,以及执业制度等,作者深入探讨了建筑杂志在报道、推介、甚至生产批评性建筑实践所起的独特作用。 丁光辉: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英国诺丁汉大学建筑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后。研究兴趣聚焦在当代中国的批评性建筑实践,文章发表在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Architectural Historians, Architectural Research Quarterly, Habitat International等国际学术期刊上。著有Constructing a Place of Critical Architecture in China: Intermediate Criticality in the Journal Time Architecture (伦敦、纽约,Routledge, 2016);与薛求理合著A History of Design Institutes in China: From...(展开全部) 丁光辉: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英国诺丁汉大学建筑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后。研究兴趣聚焦在当代中国的批评性建筑实践,文章发表在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Architectural Historians, Architectural Research Quarterly, Habitat International等国际学术期刊上。著有Constructing a Place of Critical Architecture in China: Intermediate Criticality in the Journal Time Architecture (伦敦、纽约,Routledge, 2016);与薛求理合著A History of Design Institutes in China: From Mao to Market (伦敦、纽约,Routledge, 2018).2100433B

查看详情

建筑批评的一朵浪花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浪花

  • 600×600火烧面15mm
  • m2
  • 宏宇
  • 13%
  • 南京东磊建材有限公司(南京市厂商期刊)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浪花

  • 600×600荔枝面15mm
  • m2
  • 宏宇
  • 13%
  • 南京东磊建材有限公司(南京市厂商期刊)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浪花

  • 600×600火烧面18mm
  • m2
  • 宏宇
  • 13%
  • 南京东磊建材有限公司(南京市厂商期刊)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浪花喷头

  • DN40不锈钢
  • 13%
  • 太原市栗强消防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浪花

  • 600×600荔枝面18mm
  • m2
  • 宏宇
  • 13%
  • 南京东磊建材有限公司(南京市厂商期刊)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朵金花

  • FL025,Ф2.2m,85根,2800W
  • 湛江市2005年2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浪花

  • 板厚17~20mm
  • 云浮市郁南县2022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浪花

  • 板厚17~20mm
  • 云浮市郁南县2021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浪花

  • 板厚17~20mm
  • 云浮市郁南县2020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浪花

  • 板厚17~20mm
  • 云浮市郁南县2020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钢型花朵

  • 见上条发布询价
  • 1m²
  • 2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4-22
查看价格

花朵雕塑

  • 白色不锈钢成品2850×2120×845高雕塑
  • 1个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6-09
查看价格

花朵

  • 15mm优质PVC,面汽车烤漆三遍,规格:1200×1100mm
  • 1项
  • 3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7-09-30
查看价格

  • 型号 FL043 规格 85根/PCS Ф2.5m 总功率3417W
  • 7921支
  • 1
  • 中振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09-08
查看价格

型钢

  • 详附件
  • 4套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4-21
查看价格

建筑批评的一朵浪花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建筑批评的一朵浪花文献

杨柳:种一朵“鸡蛋花花” 杨柳:种一朵“鸡蛋花花”

杨柳:种一朵“鸡蛋花花”

格式:pdf

大小:993KB

页数: 3页

布偶品牌鸡蛋花花不走高端路线,产量也很小,却凭借独具民俗风和时尚感的设计、精致细腻的手工制作,在布偶界独树一帜,受人瞩目,它的创始人、设计师就是杨柳。

手工制作:塑料纸制作一朵大红花 手工制作:塑料纸制作一朵大红花

手工制作:塑料纸制作一朵大红花

格式:pdf

大小:993KB

页数: 6页

手工制作:塑料纸制作一朵大红花 废弃的东西也可以拿来在闲暇时间制成有意思的手工品。手工制作:塑料纸制作一朵 大红花,就是把没有用的比较好看的塑料纸进行加工制作成花的形状。 准备工具剪刀。 塑料纸一张,将红色部分和透明部分剪开。 红色部分等宽折叠。 整个叠上。 透明塑料纸叠在一起成绳子形状。 塑料绳绑在叠好的红色塑料纸上。 系好,红色部分用手展开。 透明塑料纸匹开几条。 透明塑料纸编程辫子形状。 一朵花做好了。 本文作者:自做自嗨 DIY

建筑批评学书籍内容

《建筑批评学》是郑时龄 编著的书籍,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可用作建筑学专业高 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科书,也可供建筑学的教师和建筑师等参考。

建筑批评学是研究建筑批评的学科,也就是元批评,是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批评是对建筑以及建筑师的创作思想、建筑作品与设计、建造和使用建筑的过程、使用建筑的社会个体和社会群体的鉴定和评价,对建筑进行全面而又系统的研究、描述、分析、阐释、比较、评价、论证、判断和批判。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客观地、科学地、艺术地和全面地对建筑及其作者--建筑师的价值和品质作出评价。本书共七章,包括总论、建筑批评的主体论、建筑批评意识、建筑批评的价值论、建筑批评的符号论、建筑师、建筑批评的方法论等,以及附图100余幅。

查看详情

时评:建筑批评的功能意识

建筑具有功能要求,功能是建筑的最基本内容之一,如何满足其功能要求是设计的基本任务,可以说,功能是建筑得以存在的根本依据。从根本上说,意识就是目标意识,是建筑得以存在的本源,功能性是建筑批评的主体性原则之一。

功能是建筑的基础

无论是建筑师、社会学家,还是行为学家,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对建筑的要求有很大的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性的基础就是功能。亚里士多德曾经指出:“我们在描述一种物体时,不仅可以用该物体的形状和材料来说明,也可以用它的功能来说明。”事实上,世界上的大多数事物都是用它的功能来命名的,诸如空调器、遮蔽物、计算机、公园等,而大多数建筑物也是用它的功能和作用来命名的,如法院、火车站、办公楼、旅馆、体育场、浴室等。从古罗马建筑工程师维特鲁威的时代起,就把功能看成是建筑的一种基本性质,他在那本奠定了西方建筑科学基础的不朽著作《建筑十书》中指出:“所有这些建筑都应根据坚固、适用和美观的原则来建造。”

有一句流传甚广的名言是美国建筑师沙利文说的:“形式追随功能。”布鲁诺·赛维在《现代建筑语言》一书中,用政治学的观点来看待新旧语言之间的革命性斗争,他列举了现代建筑语言的七项原则:按照功能进行设计;非对称性;反古典的三维透视;时空一体的四维分解法;引进新的工程结构技术;时空连续的流动空间;建筑、城市和自然景观的组合。上述七个要点都是直接针对古典主义设计原则的:“按照功能进行设计的原则是建筑学现代语言的普遍原则。在所有其他的原则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它在以现代辞令作为语言和仍然抱住陈腐僵死的语言不放的人们中间,划出了一条分界线。每一个错误、每一次历史的倒退,设计时每一次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混乱,都可以毫无例外地归结为没有遵从这个原则。因此,按照功能进行设计的原则是当代建筑规范中基本的不变准则。”这个原则要求建筑不受约束地为内容和功能服务。

功能的概念

建筑的“功能”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建筑不仅要满足物质的功能需要,而且要满足精神的功能需要。可以说,功能就是建筑的目的。建筑的“功能”这一范畴在历史上是一个演化的概念,从原始的遮蔽物只满足简单的功能需要,到复杂的、多层次的功能需要,这个过程是与人类社会的演变同时出现的。各种新的建筑类型的出现就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佐证,就是建筑功能日益深化与多样化的结果。建筑类型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社会的演变史,建筑的功能最直接、最敏锐地反映了时代特征。

由于建筑的功能无法用定量的方法来衡量,因而建筑师在设计的时候所反映的是建筑师所认识与理解并且通过建筑师的创造性思维所体现的功能,这种功能经过了建筑师的过滤与加工。从一开始酝酿建造一栋建筑到最终建成,期间,对功能的理解,无论是出自建筑师的认识还是业主以及社会对建筑的认识,都会经历一个深化、提炼以及转化的过程。其中,建筑师的经验和学识会影响到功能的实现程度,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如果缺乏驾驭与平衡各种复杂因素的能力,必然会使得所设计的建筑偏离原始的设计意图,偏离原先的功能目标。

建筑功能也是一个空间的概念,现代建筑以空间作为本质,以空间的变革表现“少就是多” Lessismore 的技术革命。功能始终是建筑的本质,这是毋庸置疑的。古代的建筑当然需要空间,属于一种具有强烈轴线关系的内部空间趋向中心性的空间。只是在新古典主义时期,空间让位给形式,导致建筑功能的丧失。从现代建筑运动开始,有强烈轴线的内部空间以及建筑的中心性主体,后又演变成匀质的空间。今天的发展显示出了空间秩序的解体以及空间质性与异质性并存的状况。建筑空间的变化反映了功能的演变,而且随着建筑功能与形式的渗透,建筑空间成为功能的主要表现,因此,建筑批评的功能意识要反映这一变化。

建筑的功能在许多场合下,往往表现为一种“礼制”的要求。例如坟墓可以说是一个埋葬死者的空间,但是埃及的法老却要建造极为庞大的金字塔,耗费成百吨石头去堆砌成100多米高的山峰。就某种程度而言,“礼制”可以说是功能的一种诗意的表达。建筑并非总是被动地反映社会,有时候,它们也会塑造社会。正如英国评论家罗斯金所说的:“所有的建筑都设法作用于人类的思想,而不仅是服务于人的躯体。”

建筑批评的功能意识是指在设计与批评的过程中,功能关系和空间关系在设计和批评的思考中是否具有根本性的地位,是否始终将功能与空间放在十分重要的主导地位来考虑,是否将功能和空间看作是建筑的本质。无论建造建筑的目的是什么,这个目的就是建筑的功能与空间,没有目的的建筑是不可能存在的。诚然,功能与空间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建造的目的,功能与空间是经过建筑师思考并理解的功能与空间,从而在建筑形象上反映出来。对于建筑师来说,在一定条件下的机遇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建筑物所处的环境、物质与技术因素是同等的。尤其是在建筑设计竞赛的情况下,功能、环境、技术,甚至文化条件都是相同的,但是在不同的建筑师的设计里,其结果却可以是千差万别的。也就是说,功能与空间并不是决定建筑的直接因素,但却是决定建筑的第一动因。

当代建筑的功能发展

在当代社会,建筑功能的趋势是向多功能和复杂功能性建筑发展,建筑功能不再是单一的功能表现,不仅是通常意义上的物质功能和空间功能,也包括建筑的社会功能和象征功能。建筑师和社会学家想到的是他们的创造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会产生什么样的连锁反应。建筑的功能也是一种生存的方式,一般的建筑设计只提供一种形式,而优秀的建筑不仅可以提供一种空间方式,它也是一种生存和生活方式的创造。因此,建筑的功能不仅是满足当下的需要,也是在创造未来。

在创造综合功能性建筑的时候,有时候,建筑师会将原来分散的建筑功能集中于一个建筑群或一幢建筑之中,组成混合型的建筑,这种集中和相互渗透的过程在有些国家和地区正在大规模地进行。这一趋势也使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大型基础设施,如机场、码头、车站等有了新的概念,成为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

例如日本建筑师原广司设计的京都火车站,是日本最大的一座车站,占地3807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237689平方米,地上16层,地下3层,总高度达60米。这座车站综合了多种复杂的功能,包含铁路火车站、地铁车站、百货公司、购物中心、一家有三个观众厅的剧院,其中有一个925座的大剧场、一座博物馆、一家有539间客房的旅馆以及一座面积为18500平方米、占9层楼面、可停1250辆汽车的大型停车库等。其中,车站的面积仅占总面积的1/20,从总体上说,整栋建筑就是一个“集合广场”。

建筑师能否得心应手并娴熟地驾驭空间、技术、材料、结构和形式,是能否实现建筑功能的关键。建筑设计是一连串的信息处理、选择、决策和调整的过程,在这个复杂的决策过程中,每一项选择都有可能是平衡和妥协,但如果每一个调整都指向该建筑的目标,那就是我们所说的功能意识。对于建筑批评而言,是否始终认清建筑的目标,是否关注建筑的目标,就是我们所说的批评中的功能意识。

查看详情

建筑批评的功能意识

建筑具有功能要求,功能是建筑的最基本内容之一,如何满足其功能要求是设计的基本任务,可以说,功能是建筑得以存在的根本依据。从根本上说,意识就是目标意识,是建筑得以存在的本源,功能性是建筑批评的主体性原则之一。

功能是建筑的基础

无论是建筑师、社会学家,还是行为学家,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对建筑的要求有很大的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性的基础就是功能。亚里士多德曾经指出:“我们在描述一种物体时,不仅可以用该物体的形状和材料来说明,也可以用它的功能来说明。”事实上,世界上的大多数事物都是用它的功能来命名的,诸如空调器、遮蔽物、计算机、公园等,而大多数建筑物也是用它的功能和作用来命名的,如法院、火车站、办公楼、旅馆、体育场、浴室等。从古罗马建筑工程师维特鲁威的时代起,就把功能看成是建筑的一种基本性质,他在那本奠定了西方建筑科学基础的不朽著作《建筑十书》中指出:“所有这些建筑都应根据坚固、适用和美观的原则来建造。”

有一句流传甚广的名言是美国建筑师沙利文说的:“形式追随功能。”布鲁诺·赛维在《现代建筑语言》一书中,用政治学的观点来看待新旧语言之间的革命性斗争,他列举了现代建筑语言的七项原则:按照功能进行设计;非对称性;反古典的三维透视;时空一体的四维分解法;引进新的工程结构技术;时空连续的流动空间;建筑、城市和自然景观的组合。上述七个要点都是直接针对古典主义设计原则的:“按照功能进行设计的原则是建筑学现代语言的普遍原则。在所有其他的原则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它在以现代辞令作为语言和仍然抱住陈腐僵死的语言不放的人们中间,划出了一条分界线。每一个错误、每一次历史的倒退,设计时每一次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混乱,都可以毫无例外地归结为没有遵从这个原则。因此,按照功能进行设计的原则是当代建筑规范中基本的不变准则。”这个原则要求建筑不受约束地为内容和功能服务。

功能的概念

建筑的“功能”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建筑不仅要满足物质的功能需要,而且要满足精神的功能需要。可以说,功能就是建筑的目的。建筑的“功能”这一范畴在历史上是一个演化的概念,从原始的遮蔽物只满足简单的功能需要,到复杂的、多层次的功能需要,这个过程是与人类社会的演变同时出现的。各种新的建筑类型的出现就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佐证,就是建筑功能日益深化与多样化的结果。建筑类型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社会的演变史,建筑的功能最直接、最敏锐地反映了时代特征。

由于建筑的功能无法用定量的方法来衡量,因而建筑师在设计的时候所反映的是建筑师所认识与理解并且通过建筑师的创造性思维所体现的功能,这种功能经过了建筑师的过滤与加工。从一开始酝酿建造一栋建筑到最终建成,期间,对功能的理解,无论是出自建筑师的认识还是业主以及社会对建筑的认识,都会经历一个深化、提炼以及转化的过程。其中,建筑师的经验和学识会影响到功能的实现程度,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如果缺乏驾驭与平衡各种复杂因素的能力,必然会使得所设计的建筑偏离原始的设计意图,偏离原先的功能目标。

建筑功能也是一个空间的概念,现代建筑以空间作为本质,以空间的变革表现“少就是多” Lessismore 的技术革命。功能始终是建筑的本质,这是毋庸置疑的。古代的建筑当然需要空间,属于一种具有强烈轴线关系的内部空间趋向中心性的空间。只是在新古典主义时期,空间让位给形式,导致建筑功能的丧失。从现代建筑运动开始,有强烈轴线的内部空间以及建筑的中心性主体,后又演变成匀质的空间。今天的发展显示出了空间秩序的解体以及空间质性与异质性并存的状况。建筑空间的变化反映了功能的演变,而且随着建筑功能与形式的渗透,建筑空间成为功能的主要表现,因此,建筑批评的功能意识要反映这一变化。

建筑的功能在许多场合下,往往表现为一种“礼制”的要求。例如坟墓可以说是一个埋葬死者的空间,但是埃及的法老却要建造极为庞大的金字塔,耗费成百吨石头去堆砌成100多米高的山峰。就某种程度而言,“礼制”可以说是功能的一种诗意的表达。建筑并非总是被动地反映社会,有时候,它们也会塑造社会。正如英国评论家罗斯金所说的:“所有的建筑都设法作用于人类的思想,而不仅是服务于人的躯体。”

建筑批评的功能意识是指在设计与批评的过程中,功能关系和空间关系在设计和批评的思考中是否具有根本性的地位,是否始终将功能与空间放在十分重要的主导地位来考虑,是否将功能和空间看作是建筑的本质。无论建造建筑的目的是什么,这个目的就是建筑的功能与空间,没有目的的建筑是不可能存在的。诚然,功能与空间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建造的目的,功能与空间是经过建筑师思考并理解的功能与空间,从而在建筑形象上反映出来。对于建筑师来说,在一定条件下的机遇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建筑物所处的环境、物质与技术因素是同等的。尤其是在建筑设计竞赛的情况下,功能、环境、技术,甚至文化条件都是相同的,但是在不同的建筑师的设计里,其结果却可以是千差万别的。也就是说,功能与空间并不是决定建筑的直接因素,但却是决定建筑的第一动因。

当代建筑的功能发展

在当代社会,建筑功能的趋势是向多功能和复杂功能性建筑发展,建筑功能不再是单一的功能表现,不仅是通常意义上的物质功能和空间功能,也包括建筑的社会功能和象征功能。建筑师和社会学家想到的是他们的创造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会产生什么样的连锁反应。建筑的功能也是一种生存的方式,一般的建筑设计只提供一种形式,而优秀的建筑不仅可以提供一种空间方式,它也是一种生存和生活方式的创造。因此,建筑的功能不仅是满足当下的需要,也是在创造未来。

在创造综合功能性建筑的时候,有时候,建筑师会将原来分散的建筑功能集中于一个建筑群或一幢建筑之中,组成混合型的建筑,这种集中和相互渗透的过程在有些国家和地区正在大规模地进行。这一趋势也使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大型基础设施,如机场、码头、车站等有了新的概念,成为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

例如日本建筑师原广司设计的京都火车站,是日本最大的一座车站,占地3807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237689平方米,地上16层,地下3层,总高度达60米。这座车站综合了多种复杂的功能,包含铁路火车站、地铁车站、百货公司、购物中心、一家有三个观众厅的剧院,其中有一个925座的大剧场、一座博物馆、一家有539间客房的旅馆以及一座面积为18500平方米、占9层楼面、可停1250辆汽车的大型停车库等。其中,车站的面积仅占总面积的1/20,从总体上说,整栋建筑就是一个“集合广场”。

建筑师能否得心应手并娴熟地驾驭空间、技术、材料、结构和形式,是能否实现建筑功能的关键。建筑设计是一连串的信息处理、选择、决策和调整的过程,在这个复杂的决策过程中,每一项选择都有可能是平衡和妥协,但如果每一个调整都指向该建筑的目标,那就是我们所说的功能意识。对于建筑批评而言,是否始终认清建筑的目标,是否关注建筑的目标,就是我们所说的批评中的功能意识。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