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1篇 建筑历史文脉篇
第1章 中国建筑历史文脉
1.1 上古时期的原始建筑
1.2 夏、商、周时期的建筑
1.3 秦汉建筑
1.4 魏晋、南北朝建筑
1.5 隋唐五代建筑
1.6 两宋建筑
1.7 辽、金、西夏及元代建筑
1.8 明清建筑
1.9 近现代建筑
第2章 世界建筑发展文脉
2.1 古埃及建筑发展文脉
2.2 亚洲建筑发展文脉
2.3 欧洲建筑发展文脉
2.4 美洲建筑发展文脉
第2篇 建筑风格与文化篇
第3章 中国传统建筑流派与地域文化
3.1 原始社会的造型文化
3.2 土木之功与山节藻税
3.3 建筑艺术的早期风格
3.4 建筑艺术的发展与成熟
3.5 辉煌的传统建筑艺术
第4章 世界建筑风格与文化
4.1 早期文明——古埃及和古西亚
4.2 爱琴文明
4.3 古希腊艺术
4.4 古罗马建筑文化
4.5 美洲古代建筑艺术
4.6 拜占庭艺术和哥特式艺术
4.7 欧洲的文艺复兴、古典主义与巴洛克艺术
4.8 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与折中主义艺术
4.9 工艺美术运动、芝加哥学派和新艺术运动
4.10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艺术
第3篇 建筑大师篇
第5章 中国建筑大师
5.1 鲁班
5.2 样式雷
5.3 詹天佑
5.4 梁思成
5.5 王澍
5.6 马岩松
第6章 世界建筑大师
6.1 勒·柯布西耶
6.2 贝聿铭
6.3 安藤忠雄
第4篇 建筑企业文化篇
第7章 中国建筑名企文化
7.1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7.2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7.3 北京建工集团
第8章 世界建筑名企文化
8.1 法国万喜
8.2 柏克德公司
8.3 瑞典斯堪斯卡集团
第5篇 职业素养篇
第9章 职业素养
9.1 职业素养概述
9.2 建筑人的职业素养与操守
第10章 建筑人的工匠精神
10.1 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10.2 工匠精神在建筑业的呈现
10.3 建筑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
参考文献2100433B
《建筑文化与职业素养》共五篇,第1篇为建筑历史文脉篇,介绍中国和世界建筑的历史文脉和建筑艺术;第2篇为建筑风格与文化篇,介绍中国传统建筑流派与地域文化以及世界建筑风格与文化;第3篇为建筑大师篇,介绍中国建筑大师以及世界建筑大师的艺术成就;第4篇为建筑企业文化篇,介绍当前主流建筑企业的企业文化与成就;第5篇为职业素养篇,介绍职业素养以及建筑人的工匠精神等。
《建筑文化与职业素养》可以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职业院校土木建筑类及相关专业的专业素养拓展教材,还可以作为建筑行业从业人员以及建筑文化爱好者的读本。
汉代建筑 两汉时期可谓中国建筑青年时期,史籍中关於建筑之记载颇丰,建筑组合与结构处理日臻完善,然而至今却还未发现过一座汉代木构建筑。所幸佐证资料不少,汉代屋墓的外廊或庙堂、外门、石阙,...
建筑特征表现,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可以分为社会特征,文化特征,还可以有各个历史时期的特征。从建筑自身角度来看,还有技术、艺术特征。从技术方面来看,有平面的、结构构造、材料的特征,还有气候、地理、地貌特...
建筑是从属于人类使用日的的,因此无论是政治、社会、宗教和仪式.种族的大规模活动和集体居住都构成了建筑的人文主义价值的决定性因素。也正好在这样的一种形式上,文化史在建筑上留卜了它最真实的记录。建筑在许多...
古桥建筑文化与修复研究
古桥作为古代工程的实体,既是宝贵的遗产也是不可再生的历史资源。经历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损害,为了更好地保护古桥,研究古代桥梁的工程意义,于是进行古桥建筑文化与修复研究。
第一章 工程师的职业素养 2
1.1 工程师的职业素养 3
1.1.1 职业素养的含义 3
1.1.2 职业素养的特征 5
1.1.3 职业素养的作用 6
1.2 工程师的职业伦理 8
1.2.1 职业伦理的内涵 8
1.2.2 职业伦理的原则 9
1.2.3 职业伦理的作用 11
1.3 工程师的职业精神 12
1.3.1 职业精神的内涵 14
1.3.2 职业精神的要素 15
1.3.3 职业精神的作用 16
1.4 工程师的职业技能 18
1.4.1 职业技能的内涵 19
1.4.2 职业技能的要素 20
1.4.3 职业技能的作用 23
1.5 工程师的职业规范 25
1.5.1 职业规范的内涵 25
1.5.2 职业规范的内容 25
本章小结 27
第二章 现代工程意识素养 29
2.1 质量意识 30
2.1.1 正确认识质量意识 31
2.1.2 如何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 34
2.2 安全意识 35
2.2.1 正确认识安全意识 37
2.2.2 如何提高安全意识 39
2.3 效益意识 40
2.3.1 正确认识效益意识 42
2.3.2 树立正确的效益意识 46
2.4 环境意识 47
2.4.1 正确认识环境意识 49
2.4.2 现代工程师应该树立的环境意识 53
2.5 职业健康意识 54
2.5.1 正确认识职业健康意识 56
2.5.2 工程技术人员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潜在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61
2.6 服务意识 63
2.6.1 正确认识服务意识 65
2.6.2 现代工程师应树立的服务意识 66
2.7 创新意识 68
2.7.1 正确认识创新意识 70
2.7.2 现代工程师应树立的创新意识 73
2.8 精细化工作意识 75
2.8.1 正确认识精细化工作意识 76
2.8.2 树立正确的精细化工作意识 78
本章小结 80
第二篇 工程职业支撑能力
第三章 工程技术人员的市场能力 82
3.1 对工程技术人员市场能力的基本认识 82
3.1.1 工程技术人员市场能力的概念 83
3.1.2 工程技术人员市场能力的特点 83
3.1.3 工程技术人员市场能力的组成要素 85
3.2 把握机遇能力 85
3.2.1 对把握机遇能力的认识 86
3.2.2 把握机遇能力的要求 87
3.3 市场营销能力 88
3.3.1 对市场营销能力的认识 88
3.3.2 市场营销能力的要求 89
3.4 信息搜集、接收与处理能力 90
3.4.1 对信息搜集、接收与处理能力的认识 91
3.4.2 信息搜集、接收与处理能力的要求 91
3.5 样品转化为产品的能力 92
3.5.1 对样品转化为产品能力的认识 92
3.5.2 样品转化为产品能力的要求 93
3.6 再学习能力 94
3.6.1 对再学习能力的认识 95
3.6.2 再学习能力的要求 96
本章小结 98
第四章 工程应用文写作 109
4.1 工程应用文写作基础 109
4.1.1 工程应用文的作用 100
4.1.2 工程应用文写作 100
4.1.3 应用文的写作过程 102
4.1.4 工作计划的概念与写作 103
4.1.5 总结的概念与写作 105
4.1.6 报告的概念与写作 108
4.1.7 规章制度的概念与写作 111
4.2 工程项目书的写作 112
4.2.1 项目计划书的写作 112
4.2.2 项目任务书的写作 114
4.2.3 项目说明书的写作 116
本章小结 121
第五章 技术标准 122
5.1 技术标准概述 122
5.1.1 技术标准的概念及分类 122
5.1.2 技术标准的含义 125
5.1.3 标准的意义 125
5.2 如何制定与修订技术标准 126
5.2.1 技术标准的特点 126
5.2.2 技术标准的制定与修订 127
5.3 技术标准的作用 127
5.4 技术标准的发展 129
本章小结 130
第六章 团队协作沟通能力 131
6.1 沟通的基本概念 131
6.2 沟通的作用 131
6.3 沟通的方式 132
6.4 组织沟通能力 133
6.4.1 培养组织沟通能力 133
6.4.2 组织沟通能力的要求 133
6.5 跨文化沟通能力 135
6.5.1 对跨文化沟通的认识 135
6.5.2 培养跨文化沟通的要求 135
6.6 危机沟通能力 136
6.6.1 对危机沟通能力的认识 136
6.6.2 危机沟通能力的要求 136
本章小结 139
第七章 工程师的法律素养 140
7.1 工程领域中的法律问题 140
7.2 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律常识 142
7.2.1 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43
7.2.2 劳动合同的签署 145
7.2.3 缴纳个税 147
7.2.4 工伤维权 150
7.3 生产领域法律常识 154
7.3.1 安全生产 156
7.3.2 产品标准 157
7.3.3 产品质量 158
7.4 设计研发领域法律常识 162
7.4.1 著作权 168
7.4.2 专利权 175
7.4.3 商业秘密 183
7.5 其他相关法律常识 188
7.5.1 刑事责任风险防范 189
7.5.2 招标投标 196
7.5.3 承揽合同 199
本章小结 209
第三篇 工程职业品质养成
第八章 人文素养的培养 212
8.1 人文素养概述 212
8.1.1 人文素养的涵义 212
8.1.2 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213
8.2 人文素养的作用 219
8.2.1 人文素养与工程职业素养的关系 219
8.2.2 人文素养对工程师的作用 219
8.3 培养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220
8.3.1 工程师人文素养的基本要求 220
8.3.2 培养人文素养的方法和技巧 221
本章小结 223
第九章 艺术素养的培养 224
9.1 艺术素养概述 226
9.1.1 艺术素养的涵义 226
9.1.2 大学生艺术素养的现状 226
9.2 艺术素养的作用 227
9.2.1 艺术素养与工程职业素养的关系 227
9.2.2 艺术素养对工程师的作用 227
9.3 艺术素养的培养 227
9.3.1 工程师艺术素养的基本要求 227
9.3.2 培养艺术素养的方法和技巧 228
本章小结 230
第十章 体育素养培养 231
10.1 体育素养概述 232
10.1.1 体育素养的涵义 232
10.1.2 大学生体育素养的现状 232
10.2 体育素养的作用 233
10.2.1 体育素养与工程职业素养的关系 233
10.2.2 体育素养对工程师的作用 235
10.3 体育素养的培养 236
10.3.1 工程师体育素养的基本要求 236
10.3.2 培养体育素养的方法和技巧 238
本章小结 240
第四篇 工程职业心理素养
第十一章 工程师的心理压力与管理
242
11.1 压力概述 242
11.1.1 压力的概念 242
11.1.2 压力的来源 243
11.1.3 压力的反应 243
11.2 压力对工程师心理健康的影响 244
11.2.1 压力对工程师心理健康的影响 244
11.2.2 工程师工作压力的测量与解析 245
11.3 工程师管理工作压力的方法 246
11.3.1 物理放松减压法 246
11.3.2 想象放松减压法 247
11.3.3 情绪宣泄减压法 248
本章小结 248
第十二章 工程师的人际关系与交往 249
12.1 人际关系概述 249
12.1.1 人际关系的概念 249
12.1.2 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250
12.2 人际关系对工程师心理健康的影响 251
12.3 工程师人际关系的测量与解析 252
12.3.1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简介 252
12.3.2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评分标准与解析 253
12.4 工程师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 254
本章小结 255
第十三章 工程师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 256
13.1 积极心理资本概述 256
13.1.1 心理资本的含义 256
13.1.2 心理资本的要素 257
13.1.3 心理资本的特性 257
13.2 心理资本对工程师心理健康的影响 258
13.3 工程师心理资本的测量与解析 259
13.3.1 心理资本量表简介 259
13.3.2 心理资本量表的评分与解析 260
13.4 工程师开发积极心理资本的方法 260
本章小结 262
附录一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许可管理办法 263
附录二 行业标准制定管理暂行办法 267
参考文献 2712100433B
01
建筑学专业教育体系
课时
1.1 高等教育与职业发展
1.2 漫谈国际建筑教育体系
1.3 漫谈中国建筑教育发展
1.4 国内外建筑教育体系的总结
02
建筑师职业简介
课时
2.1 简约而不简单的职业——建筑师
2.2 建筑师的基本能力与素养
2.3 建筑师的责任、权利、义务
2.4 建筑师的职业道德和自身修养
03
国际上的建筑师
课时
3.1 欧洲的建筑师体系
3.2 美国的建筑师体系
3.3 日本的建筑师体系
04
创作 协调 坚持 ——职业建筑师的实践素养
课时
4.1 概述
4.2 建筑师的创作
4.3 建筑师的协调
4.4 建筑师的坚持
4.5 总结
05
你也能成为优秀的建筑师 ——职业建筑师的精神内涵
课时
5.1 执著追求
5.2 精神追求
5.3 自我提升
5.4 把握机会
06
大平台与小建筑师 ——职场中的自我定位
课时
6.1 大院的技术体系
6.2 大院的设计服务
6.3 与院士和大师学习
07
建筑师养成之路
课时
7.1 建筑师问自己的三个问题
7.2 建筑师是一个过程
7.3 建筑师是一个品牌
7.4 建筑师是一个团队
7.5 建筑师是一种思维
7.6 建筑师是一种沟通
7.7 建筑师是一种平衡
08
独立设计事务所的设计创新和社会担当
课时
8.1 独立设计事务所的现状与未来
8.2 独立设计事务所发展之根本:坚持设计创新
8.3 为大众设计
09
如何率领一支年轻的团队
课时
9.1 荷兰的游学经历
9.2 回国之后的教学和研究
9.3 建筑实践的开始
9.4 好的建筑师需要“傻”一点儿
10
成为团队中的卓越人才——建筑师的职场素养
课时
10.1 校园to职场 职业化意识助力角色转换
10.2 职业化五大意识之责任意识
10.3 职业化五大意识之目标意识
10.4 职业化五大意识之沟通意识
10.5 职业化五大意识之协作意识
10.6 职业化五大意识之发展意识
提高建筑文化素养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和文化,是国家形象和城市文脉的载体,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要充分彰显文化自信,因为只有中国设计与中国风格,才能让中国城乡体现华夏民族的文化根脉。中国建筑文化该怎样在传承中找到自信?国民该如何提高建筑文化素养?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研究历史 增强自信
中国建筑与文化无法分隔,古代中国的文化与建筑,一直是毗邻诸国的样板。我们爱护自己的建筑文化,并不意味着在封闭的理念中寻找自尊,而在于深入了解中国建筑文化,搞清楚这一点,我们自然会充满信心,并可大胆地向世界解读并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国建筑文化。
在20世纪著名建筑中,北欧建筑师伍重设计的悉尼歌剧院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在其造型设计的多灵感中,他自己承认有来自中国宫殿对屋顶和台基的处理方式的启发。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场“鸟巢”方案,源自瑞士赫尔佐格建筑师,其灵感取自中国古代建筑窗花的艺术造型;伊拉克建筑师扎哈的广州歌剧院“圆润双砾”的大、小石头设计,也是中国味十足的概念;尽管北京国家大剧院有众多非议,但法国建筑师安德鲁则表示,他使用了中国“明堂”即“上圆下方,四方环水”的理念,这些建筑无论是审美,还是情感的赏析,都给人以深刻印象,自觉不自觉地表征着一种文化态度,这里有对中国建筑文化的尊重,更有中国建筑文化面向世界的姿态。
反观我们自身,国人似乎始终未将建筑视作文化。房地产的膨胀,泡沫化的房价越来越使国人只盯着住宅平面及价格,真正体味一个文化对城市发展与美学价值贡献的人太少了。
中国文化从古至今一直在演变之中,但它更在建筑上明显地表现出来,所以说建筑绝不只是物质对象,它一定与伦理、社会、宗教等文化要素相联系,建筑一定是这些文化的综合与组合。为此有专家称要从世界文化与历史的演变视角看待建筑文化,即只有四海皆有的、生生不息的、丰富多彩的才是建筑文化的本质。
当下建筑创作的“乱象”
资深建筑师布正伟强调:上世纪50年代至今,建筑创作上的大偏差都出在如何让建筑承载文化这个问题上,建筑被文化扭曲,就必然使建筑失去品格。无论我们的设计意愿多么好,都要在后现代大文化环境的气场中经受“建筑承载文化不离谱”的检验。对于中国城市乃至建筑文化的“乱象”,2013年10月25日程泰宁院士在他主持的“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发展战略”报告中将“乱象”归纳为“扭曲”“失落”“混乱”三个方面。“扭曲”指的是城市建设在方向上有偏离正道之误差;“失落”指的是洋建筑师占领中国的重要建筑项目市场;“混乱”指在建筑管理(含招投标机制上)存在缺陷。面对积弊甚深的建筑“乱象”,我们必须剖析制约中国建筑设计健康发展的“病源”之所在。
应承认,如“价值判断失衡”“跨文化对话失语”“体制和制度建设失范”,是应遏制的关键。也就是说,我们感受深刻的是如何能够杜绝“反建筑”的非理性倾向,如何遵循并回归建筑基本原理,从上至下警惕并反对那些求高、求大、求洋、求怪、求奢侈气度的行业坏风气。尤其要意识到,“乱象”影响的是文化传承,“乱象”加剧着城市病,它启示我们中国高速化的城市化要作出检讨;“乱象”还加剧着工程建设中的“豆腐渣”,成为国人挥之不去的梦魇和精神垮塌的结果,当下不是技不如先人,而是人心不古;严重的还在于,“乱象”不仅使山寨建筑频现,还“传染”到城市公共艺术及建筑景观作品,不仅到处可见迎合“个人兴趣”的粗制滥造的雕塑小品,更有令人发指品味堪忧的“不锈钢球”,迄今东西南北中城市和乡镇处处“托球”。近30年来,全国有近20万只“球”升起来了,这是何等滑稽且败坏城市文化形象的现象!我以为,缺少创意设计可以弥补,可以再学习,而缺少了文化根基将后患无穷!
解读中国建筑文化 普惠公众
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林徽因等是向公众普及建筑文化教育的集大成者,如“梁林”在20世纪50年代便在研究之余撰写了大量赞美中国建筑文化的文稿,如1950年梁思成在《关于北京城墙废存问题的讨论》一文中,他以赞美诗般的语言表达了对古老且又魅力无穷的北京城的认知,他也曾向周恩来总理表达对可能会消失的北京古都镜像的认识:“环绕北京的城墙,是一件气魄宏伟、精神壮丽的杰作。它不只是为防御而叠积的砖堆,它磊拓嵯峨,是一圈对于北京形体的壮丽有莫大关系的古代工程。”对于中国建筑文化的普及传承,20世纪50年代梁思成数篇文章;同样做为建筑学家及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杰出女性的林徽因也撰写过大量普及版的建筑文化佳作。
从深入展开中国建筑评论及普及建筑文化出发,我尤以为应展开如下求索:中国建筑何以在设计实践与文化传承上担负起树立国家形象、服务社会的责任?各级管理部门如何正视“千城一面”“万物一貌”的建筑“乱象”,如何从中发现文化内涵“缺失”的症结?新中国建筑65周年、改革开放35周年,城市化快跑中该怎样留下“真相”反思与教训?如何弥补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建筑文化的“空缺”?如何作为建筑文化的研究与传播才能成为国家治理城乡建设文化的思想动力?要在世界上树立“品质中国城市”及卓越中国建筑作品及建筑师的形象,建筑界内外又该如何在体制、机制乃至法制上作出新的改革与创新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