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自然通风能兼顾建筑节能与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建筑蓄热对自然通风与室内空气流动和热状况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拟采用理论分析、数字模拟、CFD仿真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建筑蓄热与自然通风非线形耦合关系,揭示建筑蓄热对自然通风量和室内温度波动的影响规律。研究成果将为建筑材料的选取、混合通风系统的合理设计与控制策略的确定打下理论基础。 2100433B
批准号 |
50478055 |
项目名称 |
建筑蓄热与自然通风的耦合理论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E0803 |
项目负责人 |
张国强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湖南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5-01-01 至 2007-12-31 |
支持经费 |
22(万元) |
自然通风是指不间断的给室内开窗换气,让空气自然对流,形成室内空气交换,达到通风的效果。自然通风又分穿越式通风、浮力烟囱式通风、单侧式局部通风三种不同的方式
一般仓库之类的机械通风我做4-6次换气次数, 房间体积X每小时换气次数=每小时换气量 如果是排蒸汽 8-10次换气次数, 如果排热和厕所之类 15次
地下建筑的自然通风规律
地下建筑的自然通风规律安作桂图1深埋于地层土壤之中的建筑物示意地下建筑的自然通风动力与地面建筑一样,来自内外温差所形成的热压和自然界风力作用形成的风压。但地下建筑的特定环境,决定了其形成自然通风的条件及其规律较地面建筑有一定的区别。地下建筑通常设置于...
建筑节能和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是建筑可持续发展的两大主题。自然通风与建筑蓄热的耦合模拟研究,不仅是我国建筑可持续发展以及室内热舒适性评价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国际上对流导热耦合研究领域的热点与难点。本项目以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为主要手段,以自然通风与建筑蓄热的一体化研究为主题,致力于建立自然通风与建筑蓄热耦合分析的合理模型和求解算法,探索和揭示自然通风与建筑蓄热的耦合传热机理和室内温度的响应规律。 通过研究,发展了三维自然风场及室内流场耦合的大规模精细化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不同建筑蓄热体非稳态传热的模型和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声回波法的测量建筑蓄热体内部温度场或建筑墙体表面等效热边界条件的探测方法,开展了自然通风与建筑蓄热一体化研究的建模、求解和分析,系统探讨了近地表自然风的三维动态特性、室内外微环境变化规律及各种因素对室内温度的影响。项目开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2篇(其中SCI 2篇,EI 5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6项排名第一,2项排名第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排名第一),培养风能与风工程专业硕士一名。相关成果作为“相变储能技术研究及其在建筑节能与飞行器热安全领域的应用”项目的一部分,获得2015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六)。 研究结果可以为室内热舒适性评价、自然通风及建筑蓄热技术的应用以及推广被动式建筑等提供一定理论基础和依据。
建筑节能和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是建筑可持续发展的两大主题。自然通风与建筑蓄热的耦合模拟研究,不仅是我国建筑可持续发展以及室内热舒适性评价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国际上对流导热耦合研究领域的热点与难点。本项目以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为主要手段,以自然通风与建筑蓄热的一体化研究为主题,致力于建立自然通风与建筑蓄热耦合分析的合理模型和求解算法,探索和揭示自然通风与建筑蓄热的耦合传热机理和室内温度的响应规律。本项目将重点发展三维自然风场及室内流场耦合的大规模精细化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不同建筑蓄热体非稳态传热的模型和算法,开展自然通风与建筑蓄热一体化研究的建模、求解和分析,系统探讨近地表自然风的三维动态特性、室内外微环境变化规律及各种因素对室内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室内热舒适性评价、自然通风及建筑蓄热技术的应用以及推广被动式建筑等提供一定理论基础和依据。
耦合模方程式 (1)在系统平均下可转化为耦合功率方程,由此出发研究长距离导波结构中各种随机不均匀性对传输特性的影响。这一理论可用来解决多模光纤传输问题。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