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故事:
首修
据《腾冲县水利志》记载,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时任云南第一殖边督办的李曰垓筹集公私股款,创建北洞隧洞,历时7年,耗用资金10余万元,工程未竟而中断。
至1939年冬,正值经费来源拮据,拟向海外华侨筹资时,殖边督办署裁撤,李曰垓离职,工程被迫停工。此事竟成李曰垓平生一大憾事,抱恨郁郁而终。
据参与当年施工的老者回忆,当时殖边督办署的大部分公款都用在了工程上,李曰垓也贴进了不少的家私,最后入不敷出时,李曰垓夫人寸氏深明大义,变卖了陪嫁时的金银首饰,付给民工工钱,李家后人留下的却是大量铁镐、锄头等工具,到1958年大炼钢铁铜时才付之以炉,化为一堆废铜烂铁。
这7年间完成隧洞南北总进尺554米(北洞313米,南洞241米),占全长的1/2。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所限,南北对打时竟打偏了方向,终至无法对接。所幸的是,渠首北洞引水源3.46公里开挖支砌竣工。洞后7公里开挖了沟面,支砌了渠埂,渠首建成拦河滚水坝一座,左右安装了丝杆启闭闸门,左闸进水,右闸泄洪,闸上各建一个八角尖顶空心石塔。李曰垓于双塔上各题“如是”两字,双塔完好无损,仍在使用。
再修
1970年,腾冲县受当时林县修筑“红旗渠”的精神鼓舞,准备续修北洞沟,工程于1970年10月6日顺利开展。
据介绍,续修初期的一年,都在集中力量清除南洞坍方。1971年11月经工程师张天德主持测量原洞方位后,证明角度确有误差,于是抛弃53米旧洞,直线引伸至北洞终点。从而在准确的基线上,南北相对开凿。1974年9月29日,北洞沟豁然贯通,不偏不倚。
据记载,原有隧洞,北洞长313米,完好无损。南洞241米,洞口坍方封闭,沿洞大小坍方26段,平均9米一段。“入洞一身汗,出洞一身泥,今天清除,明天又坍满。指挥部召开‘诸葛亮会’,发挥群众智慧,研讨出‘进一步镶一步,进一尺拱一尺’步步逼进的措施,苦战45昼夜,越过险关。”
当年参加了修渠的屈在红对30多年前的一些细节还历历在目:“打洞4个作业组6个小时换一次班,用一些原始简单的工具咬着牙坚持干,有时遇到坍方一干就是10多个小时都出不来,有一次我差一丁点就报销在坍方下了,亏得我眼疾腿快躲开了,只受了点轻伤。”
1975年5月,北洞沟通水,许多老百姓喜极而泣,那时灌溉田地就达3000多亩,那种激动人心的时刻让屈在红等当地人都难以忘怀。
(以上文字资料来自:春城晚报)2100433B
新型拦河坝在山区水利工程中的推广和应用
新型拦河坝在山区水利工程中的推广和应用桦甸市水利局曹俊峰关键词:拦河坝,新型拦河坝,山区河道,推广应用桦甸市地处吉林省东南部山区,总幅员面积6468平方公里,全市境内有大小河流84条,水利资源十分丰富,沿河两岸现已开垦水田8460公顷,其中:自流灌溉...
旁多水利枢纽工程拦河坝设计
文章介绍了拉萨河上旁多大坝坝型选择,得出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砂砾石坝方案投资最低,比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方案和粘土心墙砂砾石坝方案减少投资9.3%和2.5%。最终选定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砂砾石坝方案。文中还介绍了该坝的护坡型式、坝体结构设计及基础防渗处理。
通化县修筑柴石拦河坝已有130多年历史。从清咸丰十年(1860年)开始试种水稻,就建了几处自流引水的柴石坝。这种古老式的拦河坝,一直延续到现在。随着水田面积的扩大,拦河坝也逐渐增多,到1985年,全县拦河坝已达到144处。这种柴石坝,质量差、不坚固,经不起洪水的冲击,基本是年年坏、年年修。从1981年起,一些经济条件好的村开始修筑浆砌石拦河坝。到1985年,全县共有浆砌石坝3座,灌溉面积4000亩。
位于蝲蛄河上游,四 棚乡华鲜村。原坝为柴石结构,1981年改为浆砌石坝,全长70米,坝高2米,主干渠道2400米,灌溉水田1401亩。修建这座拦河坝,共投资3万元,完成土方3000立方米,石方1200立方米,浆砌石700立方米,混凝土80立方米。
位于富尔江上游,富江乡富民村。1982年修建浆砌石坝,全长80米,坝高1.5米,设有2米×1.5米进水闸门一座,护岸堤防200延米,堤高1.5米。主干渠道全长2300米,灌溉面积1750亩。工程投资2.5万元。共完成土石方5000立方米,浆砌石1500立方米,混凝土80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