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全书由三个相互关联并且彼此促发的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上篇)有关空间设计的操作模式,从对相关传统和基础材料的解读中,梳理出“体量与构图”、“结构框架与自由平面”、“抽象要素与构成”,以及装配部件与形式结构等空间操作模式。第二部分(中篇)有关空间设计操作的自身分析,这一分析从设计操作的“要素”和“机制”两个方面展开,提出“形体-构件”与“结构-系统”两类要素,以及“强-弱”与“紧-松”两对机制。第三部分(下篇)有关空间操作的教学练习,以笔者参加的东南大学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为例,选取“单一形体与空间建构”、“单元空间组织”,以及“综合空间”三个以空间为主线的教学练习进行具体的阐发和探讨。《空间操作:现代建筑空间设计及教学研究的基础与反思》适于建筑设计、建筑历史及理论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阅读,同时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用书。现代建筑以来,空间问题已被明确提出并成为建筑学之核心。现代建筑对空间的强调往往隐含了某种抽象思想对具体实物的提升和概括,也因之造成二者之间不同程度的割裂。
前言:现代建筑空间设计及教学研究的基础与反思
绪论:空间问题的双重性以及从设计操作角度进行建筑空间研究的必要性
一、“空间”问题在建筑学中的显现及发展
二、建筑空间问题的多种解释与双重性特征
三、从设计操作角度出发的建筑空间研究
四、建筑空间设计的相关传统及基础
五、建筑空间设计的自身分析:要素和机制
六、建筑空间设计研究与教学实践
上篇 空间操作模式
第一章 体量与构图
一、新古典主义:几何体量与形式结构
二、迪朗:要素.构图与功能分析
三、加代:构图与两类要素
四、影响和发展:现代建筑中功能体量的设计方法(路斯、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等)
第二章 结构框架与自由平面
一、结构古典主义:“柱-梁”式结构与框架
二、佩雷和芝加哥学派:现代钢筋混凝土框架
三、柯布西耶:多米诺体系-新建筑五点-构图四则
四、影响和发展(密斯、康、结构主义、伊东丰雄等)
第三章 抽象要素与构成
一、赖特:打破盒子与要素的分离
二、新造型主义-至上主义-康定斯基:抽象空间概念与新要素主义
三、风格派:空间构成
四、影响和发展(构成主义、包豪斯、密斯等)
第四章 “装配部件”与形式结构
一、赫斯里和柯林.罗:现代建筑传统的重新回顾——“结构-空间”的双重主题
二、柯林.罗和斯拉茨基:形式主义研究和透明性问题
三、斯拉茨基和赫希:基础训练中的“九宫格”雏形——网格与基本形式要素
四、海杜克:“九宫格”练习——基本形式要素与建筑构件
五、郝斯里:建筑分析练习——系统与组织
六、海杜克:“方盒子”练习与“菱形住宅”——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
七、埃森曼:“深层结构”与形式操作
八、影响和发展:“九宫格”、“装配部件”与设计教学
中篇 空间操作分析
第五章 空间操作要素分析:构件与系统
一、有关要素与空间设计的传统
1.“构图要素”与功能体块
2.结构框架与新建筑五要素
3.抽象要素与结构构件
4.预设要素与“装配部件
5.形式操作与结构性要素
二、建筑分析与两类要素:“形体-构件”与“结构-系统
三、两类要素与两类空间:分立与连续
四、基本要素与空间的双重性理解:以“点一线一面”为例
1.基本要素“点一线一面”的双重性理解
2.“点一线一面”作为相对独立的“形体一构件
3.“点一线一面”作为表达整体关系的“结构一系统
4.“点一线一面”作为操作要素:双重性的生成与转换
五、两类要素与两类空间设计操作
1.从“形体-构件”出发的空间设计
2.由“结构-系统”引发的空间设计
第六章 空间操作机制分析:制约与松弛
一、有关机制和空间设计的传统
1.构图原理:轴线形式与功能组合
2.构图四则:几何形体、结构框架与自由平面
3.空间构成:形式要素与结构构件
4.“结构-空间”与平面形式
5.形式操作的自律性与“后功能主义
二、建筑空间设计的诸因素与操作机制
三、单因素的影响与两类空间操作机制:强-弱
四、“强一弱”机制与两类空间性质:确定性与灵活性
五、多因素的影响与两类空间操作机制:紧-松
六、“紧-松”机制与两类空间性质:单一性与多重性
七、基本要素与空间操作机制:以“点一线一面”为例
八、两类机制与两类空间设计操作
1.“强-弱”机制与空间设计
2.“紧-松”机制与空间设计
下篇 空间操作练习
第七章 单-形体与空间建构练习
一、相关原理和先例:“多米诺”与“雪铁龙”-“空间构成”-“九宫格”-“方盒子”-“装配部件
二、相关因素的设置与操作机制
1.场地因素:景观与街道
2.功能因素:茶室与度假屋
3.材料健构因素:木构等
三、操作材料与要素的设定
1.体块与框架
2.垂直面 水平面
3.辅助体块
4.其他要素
5.网格和模数
四、设计操作过程和方法
1.1/100场地研究和“体块模型
2.1/100“结构-空间模型”研究
3.1/50“材料-建造模型”研究
4.建筑图的研究
五、教学案例分析
1.形体的构成
2.结构(系统)的组织
3.空间与结构的矛盾与契合
4.木构盒子——空间-结构-构造
5.空间与结构的契合
6.抽象构成到材料建构
第八章 单元空间组织练习
一、相关原理和先例:“多米诺”-“结构主义”-“提契诺学派”等
二、相关因素的设置与操作机制
1.场地因素:街区肌理
2.功能因素:学校与公寓
3.材料/结构因素:砖混结构
三、操作材料与要素的设定
1.基本单元体块
2.特殊单元体块及公共空间
3.体块与结构
四、设计操作过程和方法
1.单元研究:1/50模型
2.场地研究:1/200模型与草图
3.“结构-空间”研究:1/200模型与建筑图
五、教学案例分析
1.单元空间与功能体块
2.结构性的单元空间组织
3.“单元体-组团-公共体”之间的渗透
4.单元的排列与公共界面的折叠
5.整体结构中空间的排比与梯度
6.单元体与场地组织
第九章 综合空间练习
一、相关原理和先例:构图原理-“泡泡图”-透明性-复杂性
二、相关因素的设置与操作机制
1.场地因素:城市道路和校区地块
2.功能因素:功能演化中的图书馆设计
3.材料/结构因素:钢筋混凝土(框架)
三、操作材料与要素的设定
四、设计操作过程和方法
1.1/200场地模型和构思模型研究
2.1/200空间(结构)模型研究
3.电脑模型研究.:
4.1/200实物模型的调整和1/100(或1/50)局部放大模型研究
5.建筑图的研究及表现
五、教学案例分析
1.结构化的组织
2.虚实体块与空间
3.从构件到系统
4.多重体系与空间
5.内核,边界与结构
6.从平面到剖面的虚实体块分化
主要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人名汉译对照表
后记 2100433B
朱雷,1972年1月出生于中国江苏,1989年-1994年,于东南大学建筑系学习,获建筑学学士学位,1994-1997年,于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学习,获建筑学硕士学位,1997年迄今,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任教,担任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工作,2004年-2005年,赴日本爱知工业大学作访问研究员,2000年-2007年,子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攻读在职博士,获博士学位。
不是
筑龙 天工 天圆地方 论坛 应该有
每一个单独的空间组成要讲求室内的整体效果和功能的最佳划分 符合用户的日常起居,望采纳
现代建筑空间设计要点与节能措施分析
空间设计在建筑设计中是一项最基本同时也是最关键的内容,建筑的空间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居民活动行为需求.提高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质量,并合理的应用建筑的内部空间设计中,不仅可以提高空间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提高业主的生活质量,保证住宅建筑内部空间的舒适性.
浅谈现代纤维艺术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的运用
\"纤\"者,细也;\"维\"者,连接、联系也。\"纤维\"的内涵是\"细丝状物质\"。纤维艺术是有别于传统纤维艺术的,是材料的艺术。现代纤维艺术不仅具备现代艺术的某些特质,表现现代设计理念,风格更以现代人的思想观念为基础,与现代人的审美意识相适应,集中反映现代的审美和价值观并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和现代的形式。更以全新的形式内涵进入现代人的生活之中,除本身仍具有的实用性和供人观赏的功能外,也从实用美术领域走向纯观赏性的艺术领域。现代纤维艺术所涵盖的内容很广泛,她作为一门古老而年轻的艺术,我们需要继承并继续将其发展下去,再现这门艺术的独特艺术审美和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
焦毅强先生是我国建筑领域的资深专家,对于现代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都有着深刻的思考和独到的领悟。建筑本身也正是科学与人文的交会之地,他将自己的感悟也融入于建筑设计之中,实现了现代与传统的完美结合。同时,他也从更为宏观的角度,针对当今社会与文化的重大问题提出了诸多洞见。《建筑与传统文化的回眸与反思》这本书结集了他多年来的思考结晶,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能感受到他对中国文化的那份深厚情愫与拳拳之心。
法号贤苦(龙泉寺居士)
1945年生于天津,1964年天津南开中学毕业,1970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一级注册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现任马建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
序一 中国佛学院第一副院长学诚
序二 焦舰
前言
第一章 进两步退一步
一、反思的思想是人生中光的回光返照
二、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在艺术上的体现
三、一切运转起来,这是令人不得安宁的事
四、再谈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观
五、知性的傲慢
六、美丽的事物是永恒的喜悦
七、智慧与无明
八、宗教美的神秘性
九、快去接住天上的那颗陨星
十、形式美的构成
十一、实现传统科学的融合
第二章 中国建筑应当建立“人文”和“科学”的双支点
一、近代的变革
二、人的良知
三、存天理,去人欲
四、中国的科学与传统
五、建筑的发展西方是双轨制,中方是单轨制
六、对现代建筑的再认识
七、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再认识
八、“佛”与“科学”的互应
九、还能被认知的城市
十、中国的新建筑
第三章 中国建筑的“空体”
一、中国建筑的“空”
二、禅宗文化旅游体验区
三、广场周边旧民居的改造
四、献万颗慈悲心建万棵柏树林
五、充实完善赵州桥景点
第四章 中国建筑的真实存在
一、中国建筑目前存在的几种形式
二、真实存在的中国建筑
三、昆仑虚谷
结语:守住善的底线
附录1 关于本书的讨论——与张钦楠的书信往来
附录2 善在哪里"para j25d0c" label-module="para">2100433B
《工程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汇编的论文所涉及的内容分为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创新人才的培养、工程实践教学改革以及系列课程改革与建设等几个部分。论文作者既有在工程教育实践教学岗位上辛勤耕耘几十年的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实验师,又有从事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时间虽然不长,但富有进取精神和热心实践育人事业的年轻讲师、工程师和实验师;既有在第一线承担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的老师、实验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实习指导人员,又有主要承担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管理的教学管理人员。文中所涉及的实践教学改革理念与观点,都是作者本人结合实践育人工作中的体验提出的。这种结合育人实践深入思考与研究的精神值得提倡,不少经验有借鉴和推广价值,其中有些观点可能值得商榷和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