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监测点的布置应遵循代表性、可比性、整体性、前瞻性和稳定性等原则;单个评价点的代表范围一般为半径500~4000米,有时也可扩大至4000米至几千米的范围(空气污染物浓度较低,其空间变化小的地区);评价点的数量是根据建成区面积大小和人口数量多少决定的。例如建成区人口在200万~300万,面积为200~400平方千米的城市评价点为8个;依据污染物扩散、迁移和转换的规律,采用城市加密网格点实测或模拟计算方法,估计所在城市建成区污染物浓度的平均值,进而确定合理的监测点位。
1、评估框架
“质量状况”环节主要是指依据国家标准,判别当前污染物的年均值、日均值、小时值等是否达标;同时考虑受体影响程度,将暴露人作为重要评价指标之一,体现“保护人体健康”的政策目标。
2、最小尺度分析原则
时间小尺度分析可以识别污染相对严重时段,分析浓度变化趋势;空间小尺度分析可以识别重点污染区域,揭示污染程度的空间差异。最小尺度分析可为城市空气质量管理提供重要决策支持。 2100433B
依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的规定,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可分为城市点、区域点、背景点、污染监控点、路边交通点5类。其中,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城市点最受关注,重点反映城市建成区的空气质量整体状况和变化趋势,参与城市空气质量评价。我国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城市点的常规监测项目为SO2、NOx、CO、PM10、PM2.5,其他监测项目为TSP、Pb、苯并芘、氟化物及其他有毒有害污染物。多数城市评价点实现连续自动监测,只有少部分为手动监测。
这是必须滴 国家对人民生活及健康是关怀备至的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由一个中心站和若干个子站构成(子站数量根据当地情况而定),安装在线式环境监测设备。因此系统软件将由中心站软件和子站软件两大部分组成,两者有机结合,协调整个监测系统的运行,完成对各种...
空气净化效果检测标准解读 随着人们对自身环境空气的卫生关注度日益提高,各类空气净化消毒产品不断涌现,运用领域已从传统的洁净室扩展至家用室内环境净化。国家有关部门为促进该市场的健康发展,于2010...
现状
目前, 国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由113个重点城市扩大到338个地级市(含州盟所在地的县级市),国控监测点位由661个增加到1436个。已建成14个国家环境空气背景监测站,正在我国南海海域新增一个背景站,即西沙国家环境背景综合监测站,该站已经进入建设阶段。建成31个农村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近期还将针对区域污染物输送监测需要新增65个站点,基本形成覆盖主要典型区域的国家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为摸清重点区域污染特征,形成特殊污染气象条件下重点地区空气质量预测和预警能力,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警监测网初步框架已构建完成,京津冀、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警监测网正在研究建立。通过一系列优化调整,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络范围更大,点位更多,有利于我们在更大的尺度上动态掌握全国空气质量变化状况。
2012年5月,按照国务院批准的空气质量新标准“三步走”实施方案,环保部开始着手部署第一阶段(2012年)空气质量新标的监测。 根据环保部确定的时间表,2012年10月底前,第一阶段实施城市所有国家网监测点位要完成设备安装并开展试运行;12月底前,第一阶段实施城市要按空气质量新标准要求开展监测并发布数据,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提前实施。
发布内容包括各点位SO2、NO2、PM10、PM2.5、O3和CO等6项监测指标的实时小时浓度值、日均浓度值、AQI指数以及该监测点位的代表区域。 2100433B
前言
1范围
2引用标准
3定义
4农区大气环境质量监测采样技术
5农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6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7农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理统计
8监测结果评价
9资料整编
附录A(标准的附录) 农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各种原始记录表
2012年10月11日,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强调,开展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的74个城市,要如期开展监测并发布数据。截至2012年9月底,74个城市的496个国控监测站点中,已有138个站点开展监测并发布数据,195个站点完成仪器安装调试并试运行,70个站点完成仪器招投标。其中,北京市在原有12个国控点、15个市控点共27个监测站点的基础上,又新增了8个交通、区域监测站点,并完善了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和信息发布制度。上海市、江苏省、广东省所有国控站点都已开展监测并发布数据,四川省成都市、湖北省武汉市、山西省太原市已经完成所有监测站点建设并开始试运行。
2012年12月底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要按新标准开展监测并发布数据,是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公开郑重承诺,是对各级政府及环保部门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我国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三步走"目标的第一阶段。
各地一定要全面理解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新标准监测是包括PM2.5在内的6项空气质量指标监测,并非仅仅是PM2.5的监测。各地要对新标准规定的全部指标开展监测,并综合评价环境空气质量,发布评价结果,不能只将注意力集中在监测和发布PM2.5数据上。在大城市里,臭氧的污染要引起高度重视。
国家和地方都要建立空气质量信息发布系统,充分利用电视、报纸、互联网、手机等媒介及时发布按新标准监测的数据,使公众能够从多种渠道方便快捷地获取环境空气质量信息。要建立区域大气环境质量预报系统,提高风险信息研判和预警能力。当前要注意加强秋冬季节灰霾天气预警监测,连续出现重污染天气时,要及时启动应急机制,指导群众合理安排出行和生活。
2014年
据人民网等媒体报道,中国环境保护部21日在北京公布了2014年上半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结果显示,上半年,74城总体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上升至60.3%,空气重污染发生频次、持续时间和污染强度均明显降低。
环保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大气"国十条"实施和气象条件利好影响,与去年同期相比,2014年上半年74城平均清洁天数比例由58.7%上升为60.3%,提高1.6个百分点。PM2.5(细颗粒物)、PM10(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浓度均不同程度下降。
2015年2月13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翟青表示,京津冀PM2.5年均浓度下降12.3%。但值得注意的是,全国74个城市中只有八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翟青介绍说,74个城市2014年PM2.5的年均浓度有所下降,平均下降11.1%,其中三大重点区域,京津冀下降了12.3%,长三角下降了10.4%,珠三角下降了10.6%。74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有所增加,重度及严重污染天数比例下降3个百分点。其中,京津冀下降18.7%,长三角下降51.8%,珠三角没有出现严重污染天气。
翟青指出,大气污染问题依然十分严重。74个城市中,2014年达到国家标准的只有8个城市,京津冀仍然是污染最重的区域之一。
国家统计局2015年2月26日发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去年在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监测的161个城市中,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的占9.9%,未达标的城市占90.1%。
2015年
2016年2月18日是,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中外媒体见面会上,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表示,2015年全国环保部门全力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全国空气质量总体趋好。去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同比分别下降3.1%、3.6%、5.8%、10.9%,"十二五"减排目标超额完成。首批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4.1%。但目前的环境状况与老百姓的要求和期盼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2016年
环境保护部14日发布了四五月份全国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空气质量状况。数据显示,4月济南空气质量最差,5月唐山垫底。两个月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倒数十位"中,河北省占比最高,分别有6个和5个城市入列末十位。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总体改善。4月和5月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分别为82.4%和82.9%,同比提高2.4个和3.1个百分点。此外,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4月和5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分别为54.0%和62.5%,同比升高2.4个和5.1个百分点。长三角区域25个城市4月和5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分别为77.0%和77.8%,同比升高3.0个和0.3个百分点。珠三角区域9个城市4月和5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分别为98.1%和87.1%,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 。
2016年13日环保部环境监测司司长罗毅介绍,2016年前11个月,74个城市中空气质量排名相对较差的后10位城市(从第74名到第65名)分别是:保定、石家庄、邢台、唐山、邯郸、衡水、郑州、济南、太原和西安市,其中河北省占6席。11月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是石家庄。
1-11月监测数据表明,2016以来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总体呈改善趋势,但11月份部分地区和城市空气质量有所下降。专家分析表明,11月份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连续发生三次大范围重污染天气,东北地区多个城市也出现了极端重污染天气过程;另外,兰州等西北部分城市发生三次大范围沙尘天气,导致11月份全国颗粒物浓度有较明显升高,其中PM2.5月平均浓度上升7%以上,PM10月平均浓度上升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