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随着科技的进步,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研究手段从最初的简单物性分析向先进的实验测试发展,其研究理论及方法也逐渐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涉及地质、化学、数学和物理等学科。测定岩石孔隙结构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 :
①间接测定法
毛管压力法,包括压汞法、半渗透隔板法、离心机法、动力驱替法、蒸气压力法等;
②直接观测法
铸体薄片法、图像分析法、各种荧光显示剂注入法、扫描电镜法等;
③数字岩心法
铸体模型法、数字岩心孔隙结构三维模型重构技术等;
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复杂,仅靠单一的技术手段难以取得理想的结果。多种技术方法综合使用,才能更加全面、系统地对孔隙结构进行定量表征,这将是孔隙结构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2100433B
分选性反映孔(喉)大小偏离某一标准值(中值或最大值)的程度,偏离越小,分布越均一;反之,偏离越大,越不均一。孔喉分选性越好,越有利于流体渗流。
表征孔隙或喉道分选性的参数主要有分选系数、相对分选系数和均质系数。其中,分选系数和相对分选系数表达了孔(喉)大小偏离孔喉均值的程度,均质系数表达了孔(喉)大小偏离最大连通孔喉半径的程度。
①孔喉配位数
孔喉配位数是指连接每一个孔隙的喉道数量,通常以统计结果的平均数来表示。这是反映孔隙连通性的重要参数。
②孔喉平均直径比
孔喉平均直径比为孔隙平均直径与喉道平均直径的比值,反映孔隙和喉道之间的大小差别,也是孔隙连通程度的一种反映。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孔隙分类方案有所不同。归纳起来,大体有三种分类方案:①按孔隙成因分类,将孔隙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两大类;②按孔隙产状分类,将碎屑岩孔隙分为粒间孔隙、粒内孔隙、微孔隙及裂缝孔隙等四种类型;③按孔隙大小分类,将孔隙分为超毛细管孔隙、毛细管孔隙和微毛细管孔隙等 。
喉道的基本类型主要有六种:①孔隙缩小型喉道;②缩颈型喉道;③片状喉道;④管状喉道;⑤管束状喉道;⑥裂缝。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
土壤孔隙度也称土壤孔度,一般不直接测量,可根据土壤容重和比重计算而得。公式为:土壤孔隙度(%)=(1-容重/比重)×100式中:土壤比重是指单位体积的固体土粒(除去孔隙的土粒实体)的重量与同体...
不知道你是测什么材料。。可以先测量自然体积,就是外形体积。规则的物体,量取相应尺寸,按照公式计算,不规则的可以涂腊后排水测量体积V1。注意要扣除表面蜡的体积。然后将所测物体磨成粉末。测量粉末体积V2,...
储层物性是构造格局、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的结果。由于沉积和成岩的共同作用,造成储集层中孔隙类型多样、孔隙结构复杂及非均质性强。
沉积作用对碎屑岩矿物成分、结构、分选、磨圆和杂基含量等都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而这些因素又对储层物性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成岩作用不断对储层进行改造,致使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更加复杂化。其中溶蚀作用对孔喉起到建设性作用,而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则对孔喉起破坏性作用 。
研究储层孔隙结构,深入揭示油气储层的内部结构,对油气田勘探和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储层孔隙结构研究主要集中于储层孔隙结构成因分析、储层孔隙结构的定量表征和分类评价、基于储层孔隙结构研究进行储层评价、储层孔隙结构对流体活动的影响、储层孔隙结构对开发的影响、油气田开发对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和储层孔隙结构研究方法手段的改进等几个方面 。
材料孔隙结构对骨长入的影响
材料的孔隙结构对骨长入有关键性的影响。高孔隙率和大孔径有利于骨长入,但有损于力学性能。因此,在保证材料力学性能的基础上,探索最佳的孔隙结构是很有必要的。随着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相对自由地设计特定的孔隙结构,为骨组织工程的进一步探索提供条件。就材料孔隙结构对骨长入的影响,从离体细胞学研究以及材料孔隙率、孔径大小等方面进行综述。
煤体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含气性的影响
为了掌握离柳矿区煤体孔隙结构对含气性的影响,基于压汞和液氮吸附试验对区内煤体孔隙结构的全孔径分布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孔隙结构表征参数与煤体吸附常数、渗透率进行线性拟合,结合理论分析阐明了孔隙结构对煤体含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孔、过渡孔对煤体孔隙体积贡献率分别约为43%、44%,中孔、大孔的贡献率相对较低;微孔对孔隙比表面积贡献率高达71%,其次为过渡孔约27%,大孔仅占0.02%。微孔比表面积与瓦斯极限吸附量满足指数函数关系,且在煤体比表面积构成中占主导地位,控制着煤体的吸附气含量。中孔、大孔在孔隙体积方面贡献率仅为13%,对煤体游离气含量影响较弱,却与煤体渗透率存在一定正相关性,可作为游离气的渗流通道和存储空间。
前言
第1章绪论
1.1水泥及水泥混凝土发展概述
1.2混凝土微观孔隙结构理论
1.3混凝土微观孔隙结构形成、分类及模型
1.4混凝土微观孔隙结构与宏观性能关系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1.4.1强度与孔隙结构的关系
1.4.2抗渗性与孔隙结构的关系
1.4.3抗冻性与孔隙结构的关系
1.5混凝土微观孔隙结构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第2章混凝土微观孔隙测试技术
2.1新拌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测定试验
2.2压汞法
2.3光学法
2.3.1硬化混凝土孔隙结构测定仪
2.3.2扫描电子显微镜
2.4其他方法
2.4.1气体吸附法
2.4.2小角度衍射法
2.5结语
参考文献
第3章混凝土微观孔隙结构分形模型
3.1分形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3.2混凝土孔隙结构的分形模型
3.2.1基于压汞法的分形模型
3.2.2基于光学法的分形模型
3.3结语
参考文献
第4章不同配合比混凝土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4.1引言
4.2水胶比对孔隙结构的影响
4.2.1原材料性质及配合比
4.2.2水胶比对砂浆孔隙结构的影响
4.2.3水胶比对硬化混凝土含气量的影响
4.2.4水胶比对气泡间隔系数的影响
4.2.5水胶比对平均气泡直径与比表面积的影响
4.2.6水胶比对气泡径分布的影响
4.2.7小结
4.3添加剂对孔隙结构的影响
4.3.1原材料性质及配合比
4.3.2矿渣
4.3.3粉煤灰
4.3.4硅灰
4.3.5复合掺合料
4.3.6引气剂
4.3.7小结
4.4高流动混凝土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4.4.1原材料性质
4.4.2配合比
4.4.3粉体系高流动混凝土
4.4.4增黏系高流动混凝土
4.4.5低强度高流动混凝士
4.5施工工艺对孔隙结构的影响
4.5.1原材料性质及配合比
4.5.2高频振捣对混凝土含气量的影响
4.5.3高频振捣对硬化混凝土气泡间隔系数的影响
4.5.4高频振捣对硬化混凝土气泡比表面积的影响
4.5.5高频振捣对硬化混凝土气泡直径分布的影响
4.5.6小结
4.6结语
参考文献
第5章特殊集料混凝土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5.1引言
5.2低品质集料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5.2.1原材料性质及试验方法
5.2.2各种粗集料孔隙比较
5.2.3集料内部微观构造
5.3再生混凝土集料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5.3.1原材料性质及试验方法
5.3.2再生混凝土集料界面结构特征的研究
5.3.3再生混凝土集料微观结构观察结果
5.3.4再生混凝土集料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5.4再生混凝土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5.4.1原材料性质及配合比
5.4.2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分析结果
5.5煤矸石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5.5.1煤矸石基本物理性能
5.5.2微观形貌分析
5.5.3微观孔隙结构分析
5.6煤矸石砂浆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5.6.1原材料性质及配合比
5.6.2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分析
5.6.3水泥石集料界面结构分析
5.7煤矸石掺合料砂浆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5.7.1煤矸石掺合料基本性质
5.7.2其他原材料性质
5.7.3配合比
5.7.4孔隙结构特征参数
5.8铁尾矿砂浆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5.8.1铁尾矿砂的基本性质
5.8.2其他原材料性质及配合比
5.8.3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分析
5.9结语
参考文献
第6章混凝土微观孔隙结构与宏观性能的关系
6.1引言
6.2混凝土微观孔隙结构与强度关系
6.2.1试验方法
6.2.2原材料性质及配合比
6.2.3普通砂浆
6.2.4再生混凝土
6.2.5煤矸石砂浆
6.3混凝土微观孔隙结构与抗渗性的关系
6.3.1试验方法
6.3.2普通混凝土
6.3.3高流动混凝土
6.4混凝土微观孔隙结构与抗冻性关系
6.4.1试验方法
6.4.2普通混凝土
6.4.3高流动混凝土抗冻性分析
6.4.4低品质集料混凝土
6.5多因素耦合条件下混凝土微观孔隙结构及其与宏观性能的关系
6.5.1氯盐环境下多种配合比混凝土的抗冻性
6.5.2氯盐环境与冻融和十湿循环耦合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的劣化及其防治
方法
6.6结语
参考文献
第7章混凝土微观孔隙结构的调节与应用
7.1混凝土微观孔隙结构的调节途径
7.2混凝土微观孔隙结构调节方法应用实例
7.2.1聚合物改性修补材料
7.2.2结晶增殖维修材料
7.3结语
参考文献2100433B
《石油名词》第一版。 2100433B
1994年,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