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琅井石拱桥(当地称鹿鸣桥)地处禄丰县妥安乡,是禄丰县历史上比较早的一座单孔石拱桥。桥跨径13.1米,高9米,桥顶厚0.5米,为红砂条石翻拱,石灰拌豆浆、糯米浆彻、铁楔子塞顶的卧虹桥。近三百多年来,历经风雨沧桑,仍横跨在琅井村高卷槽村民小组的琅井河上。
从地理位置看,琅井是历史上产盐的经济重镇,是通往产盐重镇黑井至西昌(凉山)、牟定、楚雄、大理的必经之地。禄丰县黑井镇是原盐兴县出滇入川的除元谋之外的第二个县级经济重镇。历史以来,不论是兵家战事之争,还是川、滇两省商客往来,马帮云集,经济交往居要害位置。而琅井在(原盐兴县)西南15公里处,位居川南进滇入元谋进黑井的古驿道上。琅井故有客商、兵马驻扎的特殊位置,是黑井古镇(原盐兴县)客商经牟定进楚雄入大理、保山的歇脚点。
据古碑考,琅井唐以前无人居住,随着历史的演变,自唐以来逐步有人居住,琅井传说由琅地出盐而得名,到明朝时期,逐步发展到多户人家,到明末清初时期已有近几百户,人口无考,主要是杨、张、莫、李、王、赵等姓,以煮盐、开马店、客栈、饮食为业。由于客商往来频繁,琅井渐渐热闹起来。然而,琅井有一条河叫琅井河,把整个小镇一分为二。一到雨季,所搭木桥常被冲走,过往客商无法正常通行,盐柴难以运出,以至误课。后修石桥也曾被冲毁。康熙戌午年建鹿鸣桥,被水所毁,康熙五十年(1711年)提举沈鼐捐资重建。后又被水毁。雍正四年(1726年)提举汪士进率众灶户重建。建桥用银无考,建桥用石料因当地缺乏,石料从十多公里外的回头山杨家大坟等地采运,全靠人背马驮到这里。桥基用条石支砌,桥涵部分用五面石扣成,用豆浆熟糯米拌石灰浆砌,桥面用七块铁楔子塞顶冲实。迎上游方安有石雕龙头,下游方为龙尾,桥的南两边安有石雕狮子,北两边有石雕像。整座桥设计科学、结构合理,所用的灰浆粘合性好,光滑、牢实,整个结构外观与姚安李贽桥相似(桥两头分别雕有狮、象、鹿、马、麒麟)。
桥修通后,使乡邻、过往客商、盐柴运往、兵马往来无阻。一到夏天,常有附近村中群众在桥上玩耍,此桥还是通往牟定县新桥镇的必经之路。1965年,妥牟公路通车,路从鹿鸣桥上通过,鹿鸣桥由人行桥变成了公路桥涵,任凭车马碾压,坚若磐石,保证过往的车辆顺利通行。1972年,因牟定铜矿的大量开采,为保证大型车辆的安全通行,公路部门在鹿鸣桥的旁边修了钢筋水泥桥,故此鹿鸣桥"退役"。然而,时有慕名雅客前来观看,探究历史遗迹,考察琅井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桥虽然"退役"了,村民们茶余饭后时而在桥边摆龙门阵,叙说有关桥的旧事。
石拱桥是桥,石拱涵是工程涵洞;涵洞图片: 石拱桥,用天然石料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拱桥,这种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拱涵主要由涵身和洞口构成,拱涵涵身主要由拱圈、护拱、侧墙、涵台、基础和伸缩缝等构成;拱涵常用...
永川城区有永川河(临江河)、玉屏河、东南河、小安溪等溪河交汇,跨越城区河道之上的桥梁既是交通必由之径,也成为城市的靓丽风景。 永川城区有各类桥梁二十余座,除少数遗存的古桥外,多为建国后...
石拱桥: (shi gong qiao) stone arch bridge 用天然石料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拱桥,这种拱桥有悠久的历史,现在在石史料丰富的地区,仍在继续修建,但以向轻型方向发展。世界上最...
中国石拱桥2
11、中国石拱桥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说明事物特点的几种方法,以及说明的顺序。 2、认识说明文中运用准确语言的重要性。 3、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与记叙文的区别。 4、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以及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本文说明事物特点的几种方法,以及说明的顺序。 2、认识说明文中运用准确语言的重要性。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让学生谈谈“你见过哪些类型的桥?” (学生回答:独木桥、立交桥、石拱桥、铁索桥 ,, ) 让学生用一句最简洁的话说说桥的特征。 (学生回答,教师可给予指导:把握事物的特征,必须找到同类 事物的共同点。 )查字典确定:桥是架在河面上连接两岸的建筑物。质疑字典上对桥的定义,概括出更严 密的定义:架在水面或空中,用来连接两端的建筑物。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众多桥中的一种——石拱桥。 二、整体感知 选你喜欢的方式朗读
连江县石拱桥
连江县发现了一座石拱桥。据连江县博物馆专家称,该拱桥的建造工艺和难度不亚于赵州桥。这座石拱桥名叫西贤桥,又名飞虹桥,位于连江县蓼沿乡仙屏村。连江县文物普查队伍在乡镇普查文物时发现了该桥。该石拱桥也是迄今为止连江县境内发现的唯一的石拱桥。
该桥呈南北走向,系单孔石拱桥,拱呈马蹄状,长14.5米,宽3.4米,高6.4米。桥头用石条纵横垒砌,拱圈用花岗岩块石砌筑而成。一条小溪从桥下穿过,溪边长满了青草。
2005年,村里筹资12万修复石拱桥。古桥多为石结构,最早的建于隋朝大业年间,至民国初尚有135座,因战乱,至1990年仅存46座。连江县博物馆副馆长骆明勇说,虽然县志上记载该桥是在清嘉庆年间所建,但从工艺角度分析,这座桥可追溯到明代,估计有400多年的历史了,且建造工艺和难度可与河北赵州桥一比。石拱桥的建筑难度是石材越小越难,石材不平整,建筑难度也越大,西贤桥的石材就比赵州桥的石材小,且石材也比较不平整。
临海五孔石拱桥
五洞桥,即新桥,位于临海大洋街道新桥头村。据《民国临海县志》载:" 在县东一十五里。初有渡无桥,明景泰间,一僧渡此,苦舟人索赀,遂建此桥,至今称便。"是临海仅存的古代五孔石拱桥。
桥之北侧是小山似的泥土, 有一小径,可能专为五洞桥而开,如不仔细有意地寻找,的确难以入之眼帘。桥北有"临海文物保护单位"石碑,隐身于乱草间,似乎昭示着"不为外人道也"。
桥身全是杂草、灌木、藤蔓,加上桥南一片空地,未有开发,桥长约五六十米,宽四五米,桥两侧有护栏和望柱。护栏高有四十公分,北截雕有各种图案,以梅花鹿为主,可能为"禄"之象征,其它飞禽走兽和人物图画,皆栩栩如生。护栏南截均为素面。
每根望柱柱头雕刻莲花或狮子,莲花样式繁复,有仰莲、覆莲,还有莲蓬,含苞。雕刻手法既有圆雕、浮雕,又有深刻,浅刻。狮子造型多样,有回首翘望、有凝神蹲伏,更有两狮互相遥望,栩栩如生,造型丰富优美,工艺精湛细腻。南面二望柱上有刻字,其一能清晰看出是 "信士赵明望妻颜氏助钱二千",题款第一字为"南",第二字一半剥落,辨析后应该是"无"字,其余则全部剥落,猜测应该是"南无阿弥陀佛",落款则看不清。另一根的题词也是斑驳模糊。从护栏及桥两端辨认,桥两端原先应该有石阶,而桥面则应与桥孔桥墩相应地成波浪形,据当地人说,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生活水平提高了,造新房子的家庭越 来越多,为使拖拉机等一些机动车通过,村民们把桥面用土填平了,连五吨车也驶,破坏很严重,后来为了保护文物,才在桥两边立了柱墩。
桥为五孔,南四孔跨度基本一致,所称奇的是北一孔,相对少许多,加上此孔边全是杂草,下则淤泥堆积,如不仔细辨认,则以为是四孔。桥第三墩东侧中间有一龛,右侧上方有几块条石斜着伸出,成梯子状,猜测胆大的可凭条石沿至龛中,至于龛用来做什么的,无人奉告,猜测是以前可能放有佛像等物,为镇桥之"宝"。
这条河是沟通东大河与大田港的通道,涨潮时起到分洪作用,这座桥则是以前新桥头、曹家和山下等村去市区的必经之地。1955年大田港改道,水位遂浅,河之北端逐渐泥沙淤积,村民们开发种了庄稼,河道则缩至原三分之一。至于桥的始建年代,原桥北有一石碑,记载着桥的历史,为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为大水所毁,翌年由里人章维新、张正礼等发动重建,历四年而成,同治四年(1865年)又曾重修。老人还记得自己十来岁时,新桥也有过一次大修,主修的是一位美国工程师,推算应该是在抗战胜利后一二年。桥南北两端本来各有两座石塔,有二人多高,上世纪五十年代毁于一次台风中,以后村民们就把石塔拆了,塔基中发现藏有几本古书,可惜没多久就毁了。
括苍山麓大岙古石拱桥
台州府城西通仙居,距城约二十里有村名大岙,当括苍山之麓,山高沟深,曲折多致,为古代交通要道。村西通往括苍山深处有一条历史悠久的古道,为保存至今的难得"县道"。离村数里有一处古拱桥,饱经沧桑,历经风雨冲刷,山洪激荡而屹立不倒。桥身纯以就地取材的山溪石块垒叠砌筑而成,不见有其它粘合材料为剂,其做工之简单纯朴,然而牢固异常,真有令人叹服之处。
该桥为大清咸丰二年(1852)所建,距今已有近160年的历史。拱桥顶端东侧镶嵌着造桥事由的一块小石碑,由于常年被桥面植被所覆盖,十分隐秘,不易发现。桥碑文字如下:"大清咸丰二年季春吉旦 信士何加玉妻许氏建立 许李氏助钱一千六百文 信士许传坦助工十三日 各信士助工二十日"。
它是一座古代信女善男自发自愿捐资建造的公共设施,不仅可借以考察台州府城西向交通道路的情况,考察古代山区民众高超的营造工艺水平,更可以考见古代普通民众热心公益事业的道德水平,给后世留下了泽披千秋的石拱桥。
企业核心宗旨:琅华生活元素
追求神圣的完美目标
打造琅华般圣美的品质运营理念
演绎传奇,驾驭灵动生活
构筑德能兼备的队伍,成就品质企业,服务高尚生活
公司核心价值观:成就琅华人生
对社会: 创造美的明天
对客户: 奉献与爱是至上的
对产品服务: 零容忍质量保证体系
对自己: 纯真的心灵,丰盛的人生
经营理念:精进、开放、卓越
1.历史悠久(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
2.几乎到处都有(既多而且分布广)
3.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大小不一
4.施工技术巧妙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