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雷电计数器校验仪是根据电力用户的需要而设计研制的。外形美观、携带使用都很方便。
1、便携式设计体积小重量轻
2、伸缩式电极可居高低调节长短
3、交直流两用电源内置可充电电池一次充电可使用半年
4、抗干扰能力强
5、电压最高1500V
1、使用前请先充电,为确保充电效果和延长电池使用寿命,需使用专配的充电器。空电池到充满约需3-4小时,充电器上红灯亮表示正在充电:绿灯亮表示充电完毕。
2、根据计数器安装高度,适当拉出伸缩放电杆。
3、专配的接地线,一端插头插入校验器尾部插孔,另一端夹子接大地。
4、按下红色按钮,接通高压约1秒钟,指示灯亮起(微闪),
即可轻轻点击计数器与避雷器的连接端进行测试。
5、每次点击后,放电杆端头应离开计数器。若需重复测试,不要松开按钮,待1-2秒指示灯又闪烁时,即可再次点击测试。
6、连续测试会导致校验仪发热,请注意适当间隙时间。以减少故障,延长电池寿命。
7、校验器输出分高、中、低三档,可通过头部的拨动开关进行调节,以适应测试不同类型或厂牌的计数器。
8、如按下按钮3秒钟以上指示灯仍未闪亮,则表示需要对电池进行充电。
9、校验器请勿随意拆卸。如电池组容量明显下降或充电效率过低,则需更换。
1、使用前请先充电,为确保充电效果和延长电池使用寿命,需使用专配的充电器。空电池到充满约需3-4小时,充电器上红灯亮表示正在充电。
2、根据计数器安装高度,适当拉出伸缩放电杆。
3、专配的接地线,一端插头插入校验器尾部插孔,另一端夹子接大地。
4、按下红色按钮,接通高压约1秒钟,指示灯亮起(微闪), 即可轻轻点击计数器与避雷器的连接端进行测试。
5、每次点击后,放电杆端头应离开计数器。若需重复测试,不要松开按钮,待1-2秒指示灯又闪烁时,即可再次点击测试。
6、连续测试会导致校验仪发热,请注意适当间隙时间。以减少故障,延长电池寿命。
7、校验器输出分高、中、低三档,可通过头部的拨动开关进行调节,以适应测试不同类型或厂牌的计数器。
8、如按下按钮3秒钟以上指示灯仍未闪亮,则表示需要对电池进行充电。
9、校验器请勿随意拆卸。
你可以根据物件的形状和安装方式确定借用的定额
1、使用前请先充电,为确保充电效果和延长电池使用寿命,需使用专配的充电器。空电池到充满约需3-4小时,充电器上红灯亮表示正在充电。 2、根据计数器安装高度,适当拉出伸缩放电杆。 3、专配的接地线,一端...
接地电阻测量仪 测量 (1)测量时,两探针和接地装置可直线排列分别相距20M,也可成三角形排列,两探针夹角为30度,并且要把探针打入土壤之中。 (2)将倍率开关置于最大倍数,缓慢转动手柄,同时转动测量...
1. 电压:DC 900V 1200V 1600V三档
2. 放电电流>100A/10US
3. 重量:420g
4. 长度:450cm
5. 测试间隔时间:1秒
6. 测试次数:300次
7. 充电:3~4小时
继电器测试仪
继电器测试仪 作者:北京中仪 来源:www.59117.net.cn 继电器的继电特性 继电器的输入信号 x从零连续增加达到衔铁开始吸合时的动作值 xx, 继电器的 输出信号立刻从 y=0跳跃到 y=ym,即常开触点从断到通。一旦触点闭合,输入量 x继续增大,输出信号 y将不再起变化。 当输入量 x 从某一大于 xx 值下降到 xf, 继电器开始释放, 常开触点断开。 我们把继电器的这种特性叫做继电特性, 也叫 继电器的输入 -输出特性。 释放值 xf 与动作值 xx 的比值叫做反馈系数,即 Kf= xf /xx 触点上输出的控制功率 Pc与线圈吸收的最小功率 P0之比叫做继电器的控制 系数,即 Kc=PC/P0 继电器( relay )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简介 当输入量 (如电压、电流、温度等 )达到规定值时,使被控制的输出电路导 通或断开的电器。可分为电气量 (如电流、电压、频率
数字电位器测试仪自动电阻测试仪毕业论文提纲
** 学院 毕业论文 (设计 ) 题 目 数字电位器测试仪设计 学生姓名 ** 学 号 888888888888 指导教师 ** 系部名称 信息科学与工程系 专业班级 09电子科学与技术 1 班 完成时间 2013年 5月 5日 ** 学院教务处制 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 数字电位器测试仪设计 学生姓名: ** 系部名称: 信息科学与工程系 专业名称: 电子科学与技术 指导教师: ** 毕业论文 (设计 )作者声明 1.本人提交的毕业论文 (设计 )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 果。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本文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成果。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明确标明。 2.本人完全了解 ** 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院保留并向 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本文被查阅、借阅或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