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雷公钻是一种古代重暗器。使用时,用左手执钻,右手执锤,自后猛击钻底,钻子即可飞出。
雷公钻由锤、钻两部分构成,长约17厘米,木柄长约20厘米,锤全重约 1.5-2公斤,与普通小铁锤相似,只是柄较短而锤较重。钻为钢质,有四棱,前尖后粗,前端极为锐利,末端最粗处为正方形,边长约3厘米。钻的重量在0.5-0.75公斤之间。使用时,用左手执钻,右手执锤,自后猛击钻底,钻子即可飞出。因为钢钻有棱,敲击时震力之大,所以左手必须戴上软皮套子,以防受伤。发射雷公钻时,必须两手并用,而且锤钻两物本已笨重,在攻敌时缺乏隐蔽性,所以旧时武林中也很少有人练习此技。但雷公钻发射之力甚大,在15米内可重伤敌人,其威力又是许多暗器比不上的。
雷公钻之形式,既如上述,可称为一种奇形之暗器,因此之故,其发射之劲亦与别种暗器大异。
盖其主要之用力处,全在乎握锤之一手,其击之轻重即可断钻发之远近,欲重击而及远,必有相当之实力而后可。而取准之道,则完全在于握钻之手,因欲高欲低皆须先将钻拟定之后,始可锤击而冀中的。且握钻之手亦不仅用以取准,虽发射之远近视击之轻重而定,而握钻之手亦有三分关切也。盖在锤击之际,先用全力握钻极固,待既击而释之,则所发之钻远射而有力。若在锤击之际松手握之,即用力猛击亦难及远。且紧握发钻,取的较准,松握则殊不易命中。知乎此,始可与言练钻。
练钻之靶子,亦用土垣,画人形以为的,与飞锤所用者无异。其手法分前、后、侧三种。前面即正射,练者向靶而立,距离约一丈,举钻拟欲取之处,而以锤击发之。后射又分上、下二种手法。上后射则人背靶而立,举钻扭身,向后拟定所欲取之处,以锤击发之;下后射亦背靶立,握钻垂手,使钻柄向前,钻尖向后,不须扭身,仅旋首回顾,拟定所欲取之处而击发之。侧射之法,则仅能靠握钻一手之方面射之。人侧立,左肩向靶,握钻举肩前,钻柄向右,钻尖向左,拟定目标,以锤击发之。
以上各法,按序渐进,皆由距靶一丈处为起点,以至能于五丈处发无不中,则其技可用矣。唯此项暗器,在实力充足之人练习最为合宜。
雷公钻一物,实为笨重之暗器,共为钻、锤两物,与世传雷公用以击人之具,或称雷针者相似,又类锻工用为治石之具。
锤为花鼓形,而柄贯其中央。锤身长约五寸,周围亦四五寸。柄以木制,粗盈一握,长六寸有奇。此锤之重,当在三四斤左右。钻子为方锥形,前锐后丰,边有四角,长约七八寸左右。其后端最丰处,每边约一寸,愈前愈小。其极端则如镖头,锐利无比。每钻之重,最大者约一斤有半,最小者亦在一斤左右。
其发射也,则以左手执钻子,拟准所取之的,而以右手握锤,自后猛击其丰大之一端,左手一松,钻子即被击出矣。
用此物者,以钻固有边,颇难紧握,且在猛击时震撼特甚,不免有挫伤手掌等事,故用此雷公钻者,其握钻之手必须带一套子,以备不虞。套子以软薄坚韧之皮制为佳,如鹿皮、虎皮等最好;若坚硬过厚者,即不合用。因软薄则易固握,若过厚过硬,阻碍指节之屈伸而无从用劲矣。其套之制法,为方袋形,长短大小略较手掌为大,其后端收口处中穿以带,可以缚于手腕之上,使套不至脱落。至其带法,则锤上固系以绳索,可以悬诸腰际。钻子则用袋盛之,或用鞘插,每六钻为一插,悬缚左腰胁间,钻头向下。
总之,此物之形状大小,与锻工治石之器完全相同,甚为笨重,即以一锤六钻言之,其重已在十斤以外,故不能多带。而发射时又须两手并行,又易为人所见,故不若镖箭等之玲珑便捷。唯以其笨重之故,发射之力极大,即坚壁亦可穿凿而过,若着人身必受重伤,其力量则又非别种暗器之所能及矣。
雷公山隧道进口特浅埋段的施工
雷公山隧道进口有98m属于特浅埋段,最大埋深比开挖直径还小,施工单位对其中45m采用新奥法暗挖,取得成功,本文着重介绍暗挖段的施工情况。
雷公口水库大坝坝基处理
雷公口水库大坝坝基处理——论述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经过研究分析提出综合处理措施,成功地建成了高86.3m的浆砌石拱坝。为类似地质条件下水库电站的建设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