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漯河市土地志

《漯河市土地志》是漯河市土地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的地方志。 

漯河市土地志基本信息

漯河市土地志作品目录

封面

漯河市土地志

版权页

漯河市土地志编纂委员会

编纂办公室

编辑人员

图片

漯河市街景

小商桥

许慎纪念馆

漯河市土地管理局办公大楼

漯河市土地管理局服务中心

“6·25”全国土地日期间,土地管理干部职工走向街头,开展丰富多采的宣传活动。

土地监察人员正在处理违法用地案件

土地估价人员正在工作

市土地局源汇分局工作人员正在办理土地证书

通过旧城改造置换土地建设的安居工程

农村群众为漯河市土地管理局赠送匾额

省土地管理局对《漯河市土地志》进行验收评审

漯河市沙河橡皮坝

高产高效开发示范田

漯河市政区图

漯河市区图

漯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画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政区概况

第一节 地理位置

第二节 建置沿革

第三节 行政区划

第四节 自然环境

一、地质地貌

二、气候

三、水文

四、土壤

五、物产

第五节 社会经济

第六节 文物古迹

第七节 县区概况

一、源汇区(市区

二、郾城县

三、舞阳县

四、临颍县

第二章 土地资源

第一节 土地资源分布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类别

第三节 土地资源特点

一、土壤质地较好

二、土地利用率高,土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三、水域占地比重较大,但利用率低,开发潜力大

四、城镇、居民点及工矿占地比重大

第四节 土地资源调查

一、土壤普查

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三、土地变更调查

四、“四低”、“四荒”资源调查

第五节 土地与人口

第三章 土地制度

第一节 建国前土地制度

一、先秦时期土地制度

二、秦汉时期土地制度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土地制度

四、隋唐时期土地制度

五、宋元时期土地制度

六、明清时期土地制度

七、中华民国时期土地制度

第二节 建国后土地制度

一、农民土地所有制

二、劳动群众集体土地所有制

三、全民土地所有制

第三节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一、集体所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二、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第四章 土地利用规划

第一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一、编制规划过程

二、编制规划原则

三、编制规划的主要依据

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内容

第二节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一、耕地利用现状

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三、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开发与建设

第三节 城市建设规划

一、城市职能性质

二、规划的期限与规模

三、城市用地发展方向

四、城市总体布局

五、市政规划

六、城市防洪规划

七、城市长远结构规划设想

第四节 城镇建设规划

一、郾城县城总体规划

二、临颍县城总体规划

三、舞阳县城总体规划

第五节 农业区划

一、农业区域综合开发总体布局

二、农业区域综合开发分区

第五章 土地利用

第一节 耕地

一、水浇地

二、旱地

三、菜地

四、灌溉水田

五、望天田

第二节 园地

一、果园

二、桑园

第三节 林地

一、有林地

二、灌林地

三、疏林地

四、未成林造林地

五、迹地

六、苗圃

第四节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一、城市

二、建置镇

三、农村居民点

四、独立工矿用地

五、盐田

六、特殊用地

第五节 交通用地

一、铁路

二、公路

三、农村道路

第六节 水域

一、河流水面

二、湖泊水面

三、水库水面

四、坑塘水面

五、苇地

六、滩涂

七、沟渠

八、水工建筑物

第七节 未利用土地

一、荒草地

二、盐碱地

三、沼泽地

四、沙地

五、田坎

六、其他

第八节 土地利用潜力

第六章 土地利用分区

第一节 综合利用分区

一、中心城市及近郊蔬菜副食品区

二、107国道沿线经济、旅游开发区

三、沙澧河沿岸粮油烟果林区

四、东西北部边缘综合农业生产区

第二节 用地类型分区

一、种植业用地区

二、园地用地区

三、林业用地区

四、中心城市建设区

五、县域中心城镇用地区

六、建置镇和集镇建设用地区

七、农村居民建设用地区

第七章 耕地保护

第一节 基本农田保护

第二节 中低产田改造

第三节 土地开发复垦

第八章 地籍管理

第一节 地籍管理沿革

第二节 土地申报

第三节 地籍调查

一、土地权属调查

二、村庄地籍调查

三、城镇地籍调查

第四节 登记发证

第五节 土地分等定级

一、外业调查

二、内业处理

第六节 地价评估

一、地价评估机构

二、基准地价评估

三、宗地地价评估

第七节 土地统计

第八节 地籍档案管理

第九章 建设用地管理

第一节 国家建设用地管理

一、审批权限

二、审批程序

三、征用土地补偿安置标准

四、土地征用

第二节 乡(镇村建设用地管理

第三节 农村宅基地用地管理

一、农村宅基用地原则

二、申请宅基地的条件

三、宅基用地标准

四、申请宅基用地程序

第四节 建设用地计划管理

第五节 临时用地管理

第六节 剩余劳动力安置

一、农业内部安置

二、增加安置补助费

三、进厂当占地工

四、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

第七节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管理

一、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

二、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形式

第十章 土地监督检查

第一节 违法占地清查

一、非农业建设用地清查

二、清理越权批地

三、清理整顿土地市场

四、各类新增建设用地全面清理检查

五、清理检查各类违法用地、批地、管地

第二节 执法监察

第三节 土地违法案件查处

第四节 土地信访

第五节 土地权属纠纷调处

第六节 行政复议

第七节 行政诉讼

第八节 创建“三无”乡镇活动

一、达标验收

二、评选表彰

三、几点要求

第十一章 宣传教育

第一节 土地宣传

第二节 业务培训

第十二章 土地税费

第一节 历代田赋

第二节 农业税

第三节 耕地占用税

第四节 城市房地产税

第五节 土地使用税

第六节 土地增值税

第七节 土地契税

第八节 土地规费

一、征(划拨)用地管理费

二、土地登记费

三、土地价格评估费

第九节 城市建设配套费

第十节 新菜地开发基金

第十三章 机构队伍

第一节 管理机构

一、漯河市土地管理局

二、县、区管理机构

第二节 事业机构

一、漯河市土地监察大队

二、漯河市土地估价事务所

第三节 队伍

第十四章 人物荣誉

第一节 人物简介

李麦惠

邓金有

徐法林

王国卿

第二节 人物名录

第三节 集体荣誉

附录

一、1997~1998年大事补记

二、文存

(一) 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的决定

(二) 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漯河市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三) 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市、县(区各乡级政府建设用地审批管理权限有关问题的通知

(四) 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清理整顿土地市场加快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通知

(五) 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土地登记发证换证有关问题的通知

(六) 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国家建设征用土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的通知

(七) 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区地产市场综合地价的通知

(八) 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查处市区非法占地问题的通知

(九) 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的决定

(十) 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深入开展清理检查各类违法用地、批地、管地工作的通知

(十一) 《漯河市土地志》验收评审意见

(十二) 《漯河市土地志》验收评审委员会

编后记 2100433B

查看详情

漯河市土地志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漯河翻砂硬化地坪首选思达一13915413580

  • 20KG*20KG/FLD-001 聚氨酯环氧树脂
  • kg
  • 思达一
  • 13%
  • 苏州益旭建材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 品种:建筑用砂,中砂
  • 潮连栋
  • 13%
  • 江门市蓬江区潮连栋兴沙场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土地

  • 60×40品种:其他琉璃瓦饰;规格:60×40;
  • 壹瓦
  • 13%
  • 壹瓦实业(上海)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开封韩式汗蒸房,漯河韩式汗蒸房

  • 重量:10kg/m-1 色丁布
  • 沈阳创新
  • 13%
  • 沈阳创新世纪桑拿设备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夜光平单面轮廓标

  • ZLKB(D)规格:PVC工程塑料+白色ABS,黄白亚克光片,发光部件:90×150mm,
  • 欣红
  • 13%
  • 广东欣红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素色混凝土地

  • 250×250×50
  • 中山市2003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素色混凝土地

  • 250×250×50
  • 中山市2003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素色混凝土地

  • 250×250×50
  • 中山市2003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素色混凝土地

  • 250×250×50
  • 中山市2003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红铁氧色混凝土地

  • 250×250×50
  • 中山市2003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黄色混凝土地

  • 250×250×50 混凝 抗压强度 35(MPa)
  • 6297块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5-06-16
查看价格

耐磨混凝土地

  • 50mm厚C30耐磨混凝,面撒5-7厚金属耐磨材料
  • 20000m²
  • 3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8-13
查看价格

彩色耐磨混凝土地

  • 1、部位:坡道 2、50厚C25彩色耐磨混凝面层(内配6@200双向) 3、水泥浆一道(内掺建筑胶)
  • 1200m²
  • 2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3-21
查看价格

混凝土地

  • 240×60×60
  • 1m²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21-12-27
查看价格

树脂混凝土地

  • 尺寸:330×315,外宽315mm、内宽260mm
  • 1m
  • 3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9-08-21
查看价格

漯河市土地志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漯河市土地利用、土地管理、土地保护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与现状。

查看详情

漯河市土地志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漯河市土地志文献

漯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漯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漯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格式:pdf

大小:377KB

页数: 91页

漯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漯河市 人民政府 二○○九年七月 1 目 录 前 言 ........................................................................................................ 1 第一章 现状与形势 ............................................................................... 2 第一节 市域概况 ............................................................................. 2 第二节 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

漯河市土地出让01 漯河市土地出让01

漯河市土地出让01

格式:pdf

大小:377KB

页数: 2页

普通 住宅 经济适用 房、廉租 房 工业 用地 采矿 用地 仓储 用地 标准厂 房用地 漯河市本级 158.2318 156.8935 1.3383 158.2318 30.145 22.093 105.9942 158.2318 37.7307 16.8467 12.4167 4.3 77.8094 77.8094 0 0 20.945 漯河市本级 2010年第二季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汇总表 填报单位(盖章):漯河市国土资源局 单位 :公顷 省辖市 计划供 地总面 积 其中 按供地方式区分 按土地用途区分 新增建 设用地 存量建 设用地 小计 商服 用地 住宅 用地 其中 小计 划拨 供地 协议 供地 招拍挂 供地 工矿仓 储用地 其中 公共管理 与公共服 务用地 0 4.9 公顷 特殊 用地 水利设 施用地 交通运 输用地

林州市土地志作品目录

封面

林州市土地志

参加《林州市土地志》验收评审会的专家、领导

安阳市土地志编纂委员会

林州市土地志编纂委员会

林州市土地志编辑室

江泽民题词

原国家主席李先念题词

图片

江泽民总书记1996年6月1日在红旗渠青年洞

1974年2月25日李先念(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中)陪同赞比亚共和国总统卡翁达(左)参观红旗渠时,在任村露水河治滩造地工地参加劳动。

1995年4月14日胡锦涛(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莅林视察时在红旗渠参观。

1997年5月25~26日,乔石(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一排左五)莅林视察时,与工作人员合影。

层层梯田

高峡平湖

人工天河红旗渠

林州市区街道

太行秋色

被誉为中州新村的农村住宅小区

林州人民惜土如金,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村庄建设上坚持走旧村改造的道路。图为农民群众把房屋建在山坡上,腾出平地造良田

山区新村

全国小城镇开发建设高级研讨会于2001年8月15~17日在林州市召开,参加全国小城镇开发建设高级研讨会的各地代表合影

1999年5月13日,河南省土地管理宣传会议在林州市召开,省土地管理局局长卫斌、副局长冯光出席了会议。图为与会人员合影。

2002年5月21~25日,河南省国土资源系统执法监察培训班在林州市举办。省国土厅助理巡视员周进芳、执法监察处处长张振关、林州市委副书记梁雪山等领导出席了开班仪式

2001年8月12~13日,河南省土地学会二届二次常务理事会在林州市秀水山庄召开

2000年4月28~29日,安阳市小城镇建设用地经验交流会在林州市召开

2001年11月3~4日,安阳市土地系统依法行政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林州市召开

安阳市国土资源监察培训班在林州市举办

林州市土地管理村镇建设工作会议

林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审会议

林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工作会议

2002年12月25日,林州市城镇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更新成果通过评审验收

2002年11月6日,林州市召开城镇住房用地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会议,市委副书记周文军、市人大副主任李德成、市政府副市长丁庆书出席了会议

林州市召开基本农田保护监督员座谈会

市国土资源局召开国土资源信访例会

2002年5月31日,林州市召开国土资源系统治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会

市土地局组织召开姚村镇规划评审会

市国土资源局召开机关作风整顿动员会

国家建设部原部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杨慎(左)来林考察小城镇建设时与市政府副市长卢留军合影

2001年6月28日,国土资源部在安阳市召开“土地制度创新(安阳)座谈会”期间,与会领导和代表来林参观红旗渠。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司长潘明才(右二),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冯光(右三),安阳市土地局局长牛先锋(右一),与林州市市委书记聂孟磊(左二),土地局局长李土山(左一)合影

2002年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副司长冷宏志率调研组来林调研。图为调研座谈会会场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林景顺(左一),陪同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副司长冷宏志(左二)来林检查指导工作

国土资源部法规司司长甘藏春(左)来林检查工作时与市土地局局长李土山(右)合影

《国土资源报》报社总编刘允洲(左三)来林调研时,与省国土厅副厅长冯光(左四),安阳市副市长王庆海(左二),林州市副市长卢留军(左一)、市土地局局长李土山(右一)合影

《国土资源报》副总编顾龙友(右)、总编室副主任张鸿志(左)来林调研时与市土地局局长李土山合影

省国土厅厅长林景顺(右三),省人大环资委副主任王月堂(左三),安阳市土地局局长牛先锋(右二)来林视察时与陪同领导合影

省市国土部门领导陪同国土资源部领导来林考察时合影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领导夏俊(左四)、李跃进(左三)等来林检查工作时留影

省土地局副局长范修芳(左三)来林州调研小城镇建设

河南省建设厅厅长蒋书铭(左四),在林州市委副书记梁雪山、郭日宪、土地局局长李土山陪同下深入河顺镇指导小城镇建设工作

河南省建设厅副厅长邓留献(左三)2001年莅林指导村镇建设工作

宁夏国土资源厅厅长严烈宏(中)来林参观时与安阳市土地局副局长张文祥(左三)、林州市土地局局长李土山(左五)等陪同人员合影

河南省土地管理局地藉处处长牟用吉(左三)、安阳市土地局副局长孙忠学(左四)来林检查验收土地详查工作

市委书记王哲(右二)、市政府副市长卢留军(左二),深入石板岩乡进行土地管理和村镇建设调研

市政府市长来亮(右二)、市委副书记翟建周(右三)等领导到市土地管理局指导工作

林州市政府副市长张冰(前排左二)、市政协副主席苏琦书(左一)到临淇镇进行小城镇建设调研

市土地管理局局长李土山(左二)在野外检查坡耕地调查工作

市土地管理局局长李土山(左一)、副局长牛先成(右一)深入田间搞调研

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用自己的双手,一锤一钎苦干十年,在太行山腰开凿了人工天河红旗渠

土地详查工作人员在野外调查

小流域治理

临淇镇省级投资土地整理项目,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招标。图为土地整理项目开标会会场

临淇镇土地整理项目开工仪式

利在当今,功在千秋——临淇镇土地整理项目区的六个村委会,为表示感谢给市国土资源局送来了锦旗

临淇镇土地整理现场

市委书记王哲(左二)、副书记梁雪山(右一)、市政府副市长李学勤(右二)和土地局局长李土山一起,走上街头参加土地日宣传

省国土厅办公室副主任、信访办主任王乃元(二排左六)、安阳市土地局副局长张文祥(二排左五)、林州市委副书记梁雪山(二排左七)、市委宣传部部长李建梅(二排左四)、市人大副主任李德成(二排左三)等领导与土地日宣传演出人员合影

林州市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会现场

乡镇基本农田保护区牌

林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建梅(左六)、市政府副市长李学勤(右三)、卢留军(左四)、常慧芹(左二)参加庆祝建党80周年金土地杯书画展剪彩仪式

市国土资源局举办庆新春联欢晚会

安阳市“情注金土地——送法下乡”宣传活动首场在林州演出

观众在观看“送法下乡”文艺演出

市土地局干部职工走上街头参加市委组织的计划生育宣传活动

市土地管理局组织宣传车宣传《土地管理法》

市土地管理局在街头设立法律咨询台

市土地管理局举办“保护耕地——为了美好的明天”文艺晚会

市土地管理局举行“保护耕地——为了美好的明天”万人签名活动

市土地管理局在国庆节举行升旗仪式

市土地管理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唱国歌

市国土资源局组织中层以上领导学习中共“十六大”报告

位于红旗路东段的林州市土地管理局办公大楼

市国土资源局举行揭牌仪式

市国土资源局参加市直单位歌咏比赛。图为全体参赛人员合影

市土地储备整理中心举行揭牌仪式

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

市国土资源局开展扶贫济困献爱心活动

市国土资源局领导深入农村进行扶贫慰问

市国土资源局领导班子在研究工作,左起李保吉、王庆林、李土山、宋新喜、韩广德

市土地管理局办公室

市土地管理局用地科

市土地管理局规划科

市土地管理局地籍科

市土地管理局监察科

市土地管理局信访科

市土地管理局村镇科

林州市历年来获得的省部级荣誉

市地地管理局历年来获得的部分荣誉

附图

市国土资源局于2002年8月7日召开土地志编纂工作会议

参加林州市土地志编纂工作人员合影

2002年7月15日,原河南省地方史志编委会主任邵文杰(中)、省方志协会副会长杨静琦(右)同本志编纂人员研究志书编纂问题

《林州市土地志》评审会于2003年1月10日在林州宾馆召开。图为评审会会场

《林州市土地志》评审结束后,鲁德政(左二)、邓永生(右二)、高文德(右一)、李土山(左一)合影

《林州市土地志》评审组的专家和领导与编志人员合影,前排左起:禹宏伟、任树平、李土山、邓永生、鲁德政、高文德、常中元、郭金和、桑继禄

林州市地图

林州市区图

林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林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图

林州市城市用地规模与布局控制图

序一

序一

凡例

目录

概述

特载

一、江泽民莅林期间就土地等问题谈话纪实

二、在林召开地市级以上土地工作会议简况

全国小城镇开发建设高级研讨会在林州召开

河南省土地管理宣传工作会议在林州召开

第一章 地域概况

第一节 建置政区

第二节 自然环境

第三节 矿产

第四节 动、植物

第五节 人文景观

第二章 土地资源

第一节 土壤普查

第二节 查田定产

第三节 农业资源调查与区划

第四节 “四低、四荒”资源调查

第五节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第六节 坡耕地与耕地后备资源调查

第三章 土地与人口

第一节 土地面积

第二节 耕地

第三节 土地与人口

第四章 土地制度

第一节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第二节 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

第三节 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

第四节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土地制度

第五节 新民主主义时期农民土地所有制

第六节 社会主义土地所有制

第五章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第一节 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第二节 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第三节 地产市场管理

第六章 土地利用规划

第一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二节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第三节 城乡建设规划

第七章 土地利用

第一节 农业用地

第二节 建设用地

第三节 未利用土地

第八章 土地开发与保护

第一节 以红旗渠建设为中心的农田水利

第二节 水土保持

第三节 耕地保护

第四节 土地开发复垦整理

第九章 地籍管理

第一节 地籍管理沿革

第二节 地籍调查

第三节 土地登记与确权发证

第四节 地籍档案

第五节 非农业建设用地清查

第六节 市区土地定级估价

第七节 土地统计

第十章 建设用地管理

第一节 国家建设用地管理

第二节 集体建设用地管理

第三节 农村宅基地管理

第十一章 土地法制与监督检查

第一节 土地监察

第二节 土地法规宣传教育

第三节 创建土地执法模范县(市)活动

第四节 土地信访

第十二章 土地科技

第一节 科研成果

第二节 出版论著

第三节 调研报告

第十三章 土地税赋

第一节 农业税

第二节 耕地占用税

第三节 城镇土地使用税

第四节 契税

第五节 土地管理规费

第十四章 土地管理机构

第一节 市(县)级土地管理机构

第二节 乡(镇)村土地管理机构

第十五章 土地文化

第一节 民间传说

第二节 诗赋、题词

第三节 歌谣、谚语

第四节 对联

第五节 碑刻

第六节 戏剧、小品、曲艺

第十六章 人物与荣誉

第一节 人物

谢思聪

韩欲明

石玉殿

刘振源

张新才

谷文昌

李顺达

成百福

杨贵

毛万春

常中元

王海水

李土山

牛先成

宋新喜

许启顺

李才顺

郭金和

宋全洲

常健增

郭林峰

第二节 荣誉

大事记

附录

一、土地管理重要文件选辑

二、2002年大事补记

三、《林州市土地志》验收评审意见

编后记

版权页

查看详情

开封市土地志·通许卷作品目录

封面

开封市土地志

《河南省土地志》丛书编纂委员会

通许县《土地志》编纂工作领导小组及编纂办公室名册领导小组

《土地志》编纂办公室

编辑人员

凡例

图片

通许县以地图

河南省通许县土地利用现状图

河南省通许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河南省通许县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图1995-2010

通许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国立

通许县土地房屋管理局局长袁永功

通许县土地房屋管理局党组书记李新平

通许县土地房屋管理局领导班子在研究工作

通许县土地房屋管理局党组成员左起于兆东 李新平 袁永功 常玉明

通许县《土地志》编写人员前排左起罗海燕 赵振刚 常玉明 岳朝举 张琳 张仕新 杨洪生 张浩晗

通许县《土地志》市级评审会现场

环境优美的通许县地局办公大楼

局视导及工作人员现场勘测土地利用规划情况

6.25土地日宣传活动场面

整齐·繁华的通许县城街景

地开发复垦现场

本农田保护区一角

动果树进村,实行宅田接钩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县域概况

第一节 地理位置

第二节 建制沿革

第三节 行政区划

第四节 自然条件

一、地形地貌

二、地质、水文

三、气候

四、土壤

五、植被

六、景观

第五节 社会经济状况

一、农业

二、工业

三、交通

四、邮电

第六节 人口与土地

第二章 土地资源

第一节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调查

第二节 “四低”、“四荒”资源调查

第三节 土地质量评价

第四节 土地利用分区

第三章 土地制度

第一节 原始社会土地制度

第二节 奴隶社会土地私有制

第三节 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

一、私有制的确立

二、两晋占用制和五朝均田制

三、不立田制的田制

四、金元土地制度

五、明代土地制度

六、清代租佃制

七、中华民国立法制度

第四节 人民政权土地所有制

一、土地改革

二、互助组

三、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第五节 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一、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二、人民公社

三、自留地

四、国有土地

第六节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一、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

三、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第四章 土地赋税

第一节 历代田赋契税

第二节 建国后土地税

第三节 土地房屋管理费

第五章 土地开发与整治

第一节 平整土地

第二节 土壤改良

第三节 深翻改土修台田,改良土壤治盐碱

第四节 植树造林,防风固沙

第五节 土地污染治理

第六节 平坟扩耕

第七节 水利建设

第八节 农田保护

第九节 粮食生产基地工程

第十节 黄淮海农业综合开发

第六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一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二节 通许县城发展规划

第三节 通许县村镇发展规划

第四节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第七章 地籍管理

第一节 地籍管理沿革

第二节 土地申报登记

第三节 确权发证

第四节 城镇地籍调查

第五节 土地分等定级

第六节 土地统计

第七节 土地权属纠纷调处

第八章 建设用地管理

第一节 审批权限

第二节 审批程序

第三节 征用土地补偿

第四节 剩余劳动力的安置

第五节 建设用地报批图件资料

第六节 建设用地计划管理

第七节 乡(镇)村、组集体建设用地管理

第九章 土地监察

第一节 土地监察机构与业务建设

第二节 清查非农业用地

第三节 清查干部职工违章建房用地

第四节 土地违法案件查处

第五节 “三无”乡镇活动

第六节 土地信访

第七节 清查土地隐形市场

第八节 土地行政诉讼

第十章 科研成果及档案、财务管理

第一节 科研成果

第二节 档案管理

第三节 财务管理

第十一章 机构和队伍建设

第一节 土地管理机构

第二节 队伍建设

一、党团组织

二、工会、妇联

三、队伍素质

第十二章 人物

第一节 人物简介

袁永功

李新平

常玉明

于兆东

闫保军

第二节 先进单位及人物表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附录七

附录八

附录九

附录十

附录十一

附录十二

附录十三

版权页

查看详情

九台市土地志作品目录

封面

九台市土地志

《九台市土地志》编纂领导小组

《九台市土地志》编纂人员

《九台市土地志》编审小组成员

参与修志和提供材料人员

序言(一)

序言(二)

序言(三)

凡例

概述

图片

九台市行政区划图

九台市土地综合利用新面貌

土肥粮丰

兴隆乡东岗子村农田保护区

放牛沟镇农田保护区整地起垅

兴隆乡开发洼地变良田

其塔木镇冯家村治理坡耕地

土们岭镇综合治理坡地后的林地和耕地

土们岭镇马鞍山村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合理利用土地

饮马河镇莲花村水田保护区

九郊乡杨木林子村利用泡泽地建立养鱼池

兴隆乡利用水塘养渔、岸边放牧

九台市团结街菜田保护区

沐石河镇永安村利用坡地开发果园

沐石河镇果树园地

春阳乡牧草地

长春至吉林北线公路用地

加工河乡林地与旱田保护区

放牛沟镇五一村农房建设用地规划

九台市政府召开土地管理先进单位表彰大会副市长张绍君颁奖

九台市召开各级各部门会议贯彻《土地管理法》

目录

第一章 自然概况与土地资源

第一节 自然概况

一、地理位置

二、地形地貌

三、气象资源

四、水资源

五、林业资源

六、水生动植物

七、植被与矿产资源

第二节 行政区划与社会经济概况

一、行政区划

二、人口与民族

三、经济发展状况

第三节 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状况

二、土壤类型

三、地势走向

四、土壤成因与土地质量

附:土地面积、地类面积汇总、地貌类型等图表

第二章 土地开发

第一节 土地初垦

第二节 局部开垦土地

第三节 冲破封禁大量开发土地

一、旗地开发

二、蒙地开发

三、民地开发

第四节 沦陷时期掠夺性开垦土地

第五节 建国后全面规划、合理开发土地

第六节 综合整治、改土造田

一、建国前地力减退、灾害频繁

二、综合治理、改土造田

第三章 土地所有制变革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一、土地私有制形成与演变

二、清代土地所有制的沿革

第二节 清代土地所有制的转化

一、旗地转化

二、蒙地转化

第三节 民地发展沿革

一、额征陈民地

二、续征陈民地

第四节 土地兼并与土地出租

一、土地兼并

二、土地出租

三、典押土地

四、以高利贷剥夺农民土地

五、依靠土地雇工剥削农民

第五节 沦陷时期日本侵占土地掠夺资源

一、强行侵占土地、从日本国移民

二、侵占农民土地、建立日本军营和“治安村”

三、掠夺森林与矿产资源

四、掠夺土地,建立日本“会社”

第六节 土地改革、平分土地

一、减租减息

二、开展土地改革

三、新解放区土地改革政策

第七节 土地由个体所有变为集体所有制

一、互助组土地制度

二、初级农社土地制度

三、高级农社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

四、集体土地由生产队经营使用

第四章 田赋与地捐地费

第一节 建国前田赋与地捐地费

一、清代田赋与地捐地费

二、民国期间田赋与地捐地费

三、沦陷时期加重土地捐税

四、国民党实行苛捐杂税

第二节 建国后减轻土地税费

一、农业税

二、土地方面收费

三、土地承包管理费

第五章 地籍管理

第一节 土地勘丈

一、清代土地勘丈

二、民国时期土地清丈

三、沦陷时期土地勘测

四、清查地籍

五、土地重新丈量

六、建国后土地勘测

第二节 土地证书与土地执照

一、历代土地执照

二、民国时期土地执照延用

三、伪政权更换土地执照

四、人民政府颁发土地执照

第三节 地籍管理

一、清代与民国地籍管理

二、沦陷时期“地籍整理”

三、建国后地籍管理

第四节 地价管理

一、清代与民国的地价情况

二、沦陷时期与国民党统治时期地价情况

三、土地定级评价

第六章 土地管理

第一节 建国前土地管理

一、清代与民国时期的土地管理

二、沦陷时期土地管理

第二节 建立与健全新的土地管理制度

一、建国初期土地管理(1949-1965年)

二、用地管理失控、土地面积流失(1966-1976年)

三、依法加强土地管理(1977-1994年)

第三节 土地征拨

一、建国前土地征用情况

二、建立新的土地征拨法规

第四节 土地监察

一、建立土地监察机构

二、土地监察工作职责与任务

三、土地法规监察效果

第七章 土地管理机构沿革

第一节 清代土地管理机构设置

第二节 民国时期土地管理机构设置

第三节 沦陷时期土地管理机构设置

第四节 国民党统治时期土地管理机构设置

第五节 建国后建立与完善土地管理机构

一、解放初期建立土地管理机构

二、建国后土地管理机构设置

三、建设时期土地管理机构设置

四、建立专业土地管理机构

五、健全土地管理体系建立土地专业队伍

第八章 土地详查与土地利用规划

第一节 土地详查

一、土地详查的依据和目的

二、建立组织、搜集资料

三、详查内容与项目

四、九台市土地详查成果验收鉴定

五、土地详查成果

第二节 土地利用规划

一、土地利用中的特点与问题

二、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

三、土地利用规划依据

四、土地利用具体规划内容

五、实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措施和执行情况

第九章 大事记

第一节 明、清代时期

第二节 民国时期

第三节 沦陷时期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

第五节 建国后,经济建设时期

第六节 土地管理局建立以来

附录

一、中共九台县委《关于土改区工作的指示》

二、中共九台县委《关于贯彻土改充分发动群众的决议》

三、《九台县的土地改革与对敌斗争》(原县委书记李纲)

四、《郭尔罗斯前旗开放蒙荒地调查报告书》(第三编九台县)

五、《吉林省清丈民旗各项地亩暨兼放零荒暂行规则》

六、《九台市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本志编纂始末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