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电气百科

励磁调节器

自并励静止整流励磁系统的励磁调节器是从半导体分立元件向集成化固体组件、从模拟式向数字式方向发展的。国产装置可以划分为半导体模拟式励磁调节器、微机(含可编程控制器)数字式励磁调节器和混合式微机(含可编程控制器)模拟式励磁调节器等三大类。国产半导体励磁调节器于70年代初就有出口的记录。微机励磁调节器研制工作始于70年代末。

励磁调节器基本信息

励磁调节器组成及其框图

励磁调节器可以分为半导体模拟式励磁调节器、微机(含 可编程控制器)数字式励磁调节器和混合式微机(含可编程控制器)模拟式励磁调节器等三大类。各类的框图如图1。

  • 半导体励磁调节器

半导体励磁调节器由基本单元和辅助单元两大部分组成,其方框图见图2。

  • 微机数字式励磁调节器

微机(含可编程控制器)数字式励磁调节器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1)硬件包括主机和外围设备(接口电路,模拟量、数字量和开关量的输入输出通 道和电源等)。如果是双微机、双通道,则还包括双机检测切换及其通信连线。

(2)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部分。系统软件主要实现对程序的编写、调 试、修改和运行监控等功能。它包括操作系统、编译程序、调试程序和监控程序等。编 程,过去采用汇编,现在多用C语言; 可编程控制器励磁调节器则采用梯形图编程。 系统软件由微机生产厂配套提供。应用软件可分为主程序和调节控制程序。

  • 混合式励磁调节器

混合式励磁调节器包括微机—模拟型和可编程控制器—模拟型两种,价格比较便宜,适用于老厂技术改造。

查看详情

励磁调节器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流量调节器

  • DN125;管网平衡调试费用加收:1.5元/㎡;区域系统优化改造升级费用加收:15元/㎡
  • 艾柯林
  • 13%
  • 上海艾柯林节能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流量调节器

  • DN200;管网平衡调试费用加收:1.5元/㎡;区域系统优化改造升级费用加收:15元/㎡
  • 艾柯林
  • 13%
  • 上海艾柯林节能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流量调节器

  • DN250;管网平衡调试费用加收:1.5元/㎡;区域系统优化改造升级费用加收:15元/㎡
  • 艾柯林
  • 13%
  • 上海艾柯林节能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流量调节器

  • DN350;管网平衡调试费用加收:1.5元/㎡;区域系统优化改造升级费用加收:15元/㎡
  • 艾柯林
  • 13%
  • 上海艾柯林节能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流量调节器

  • DN20;管网平衡调试费用加收:1.5元/㎡;区域系统优化改造升级费用加收:15元/㎡
  • 艾柯林
  • 13%
  • 上海艾柯林节能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3/2接线(角接线)断路保护屏

  • 广东2021年4季度信息价
  • 电网工程
查看价格

3/2接线(角接线)断路保护屏

  • 广东2021年3季度信息价
  • 电网工程
查看价格

3/2接线(角接线)断路保护屏

  • 广东2020年3季度信息价
  • 电网工程
查看价格

3/2接线(角接线)断路保护屏

  • 广东2019年4季度信息价
  • 电网工程
查看价格

3/2接线(角接线)断路保护屏

  • 广东2022年2季度信息价
  • 电网工程
查看价格

励磁调节器柜(励磁调节装置及附件)

  • 3台额定转速250r/min,额定功率为67MW,额定容量为76.57MVA ,额定电压为10.5KV的水轮发电机的励磁系统
  • 3台套
  • 3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6-08-23
查看价格

末端调节器

  • MDTJ-SD
  • 1套
  • 1
  • 中高档
  • 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6-01-06
查看价格

手动调节器

  • SF-I 手动 调节阀门
  • 2台
  • 1
  • 飞达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5-12-16
查看价格

压差调节器

  • DN350、DN250、DN200
  • 19正信招标公司
  • 1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1-06-13
查看价格

调节器

  • 车型:62-7FDN30-10755
  • 1件
  • 1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09-09-18
查看价格

励磁调节器调节规律

我国发电机组励磁系统调节规律的发展简况如下。

  • 单变量调节

比例调节P、比例积分调节PI和比例积分微分调节PID三种调节的变量只有发电 机的机端电压Ut,或者是Ut与给定电压值之差ΔUt,故称为单变量调节。其传递函数分别为:

(1) 比例调节P为U(s)=KpΔ Ut(s)

(2) 比例积分微分调节PID为

式中 U——调节器输出电压值,V;

UREF——给定电压值,V;

Ut——与发电机机端电压相对应的三相电压有效值的平均值,V;

s——Laplace算子。

实践证明,PID调节的应用,明显地提高了同步发电机在系统振荡时的阻尼作用和励磁调节器的性能品质,但仍然不能满足远距离、重负荷输电的要求。有资料说明,这种调节方式可将系统极限角δm从无调节时的90°提高到100°左右;但若采用高增益调节器,也可能提高到105°或110°。

  • 线性多变量控制

(1)强力式励磁调节器。早在50年代中期,前苏联提出了强力式励磁调节器,除 了采用发电机端电压偏差ΔUt外,还采用发电机频率偏差Δf及其一次微分和发电机定 子电流及其一次微分等辅助反馈变量。在设计上采用“双变量D域划分法”。这种调节 器具有在保证调节精度下稳定励磁、提高发电机动态与暂态运行稳定性、抑制系统事故 后的振荡等功能,在前苏联得到推广应用。但由于设计方法不方便,共同稳定域很小, 参数整定困难等原因,在国际上和我国均未普遍应用。

(2) 电力系统稳定器PSS。它是在PID调节器的基础上,附加发电机的转速偏差 Δω、功率偏差ΔPe、频率偏差Δf中的一种或两种信号的二阶超前校正环节作为附加控 制。其作用是,增加对电力系统机电振荡的阻尼,以增强电力系统的动态稳定性。有资 料说明,采用PSS可将系统极 限运行角提高到110°~120°。 以Δf(Δω) 为附加信号的 PSS控制器传递函数结构图如图3所示。

我国引进设备所采用的 PSS的传递函数结构图见图4。采用了WASH—OUT 滤波器,保证在任何情况下,直流分量附加到调节器控制回路中。两个放大因子KSS1和KSS2“加权”用计算机程序 计算。设定值取决于机组参数、机组运行点及网络阻抗,从而决定其相位超前和滞后以 及稳定信号的幅度,以求所有运行点都达到好的阻尼效应。

(3)线性最优励磁控制LOEC。为了进一步改善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及动态品质, 70年代初,国际上一些学者提出了线性最优控制方式LOEC。80年代清华大学对此进 行了研究,研制成功工业样机,经由天津电气传动研究所、武汉洪山电工研究所制造生产的产品,已在碧口、刘家峡、白山、红石等水电站的机组上投入运行。有资料说明, 结合实际计算,这种励磁调节方式,可将系统动态稳定极限角δm提高到127°。但是, 它是基于系统全状态量的最优线性反馈的,要求状态量能实际测量,从而给实际应用带来了困难。而且将其应用于多机电力系统励磁控制设计时,不能得到分散的最优控制规 律,只能得到次优的控制方案,这不能不是一种缺陷,在非线性系统中,一旦偏离了设计工况,最优控制就不存在了。

(4)零动态多变量励磁控制ZDEOC。ZDEOC的设计原则是仅仅保证输出状态量的 动态品质在任何时刻都是最优的,即系统输出状态量的动态偏差Y (t)在任何时候都 趋于零,即,当t≥0时,Y (t) =0。而对其发电机的其他状态,即内部状态,无须 苛求,只求稳定即可。这种调节规律系由清华大学提出,在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电气控制 技术所生产SJ800微机励磁调节器上配置,已在动模上作了单机无穷大系统试验,证明 能有效改善远距离输电系统稳定性,现已在岩滩水电站300MW机组上投入运行。

  • 非线性多变量励磁控制NEC

NEC在设计中,对于小干扰和大干扰,都采用电力系统精确的非线性模型。应用微 分几何方法对电力模型(可表示为一个标准的仿射非线性系统)进行精确线性化,寻找适 当的坐标变换及非线性状态反馈,使系统转化为一个完全可控的线性系统,由此求出线性 最优控制,从而求得非线性控制。经变量代换,最终得出非线性最优控制规律NOEC。

清华大学用这种NEC的理论和方法设计并研究成功GEC-1型微机非线性励磁控 制器,它一举解决了电力系统小干扰与大干扰控制的统一性、控制对电网参数的鲁棒 性、分散最优控制等三个关键问题,有利于提高输电系统的安全稳定水平。

GEC-1型微机非线性励磁控制器,从1994年11月起已经在丰满水电站一台容量为 85MW的水轮发电机组和10台容量为100~200MW的汽轮发电机上成功地运行。西北电网的稳定仿真计算表明,依靠这种控制器不仅抑制了西电东送所出现的弱阻尼振荡,而且还 提高了东电西送动态稳定极限。对三峡工程机组励磁方式的研究表明,采用NEC方式,在 各种运行方式下,都能提供很强的人工阻尼,在提高系统暂态和静态稳定方面,均优于目前 的所有PSS和LOEC。以单机对无穷大系统的为例,静态稳定极限比采用PID方式提高 35.7%,比采用PSS方式提高7.1%,比采用LOEC方式提高15.7%;暂态稳定极限比采用 PID方式提高38%,比采用PSS方式提高4.7%,比采用LOEC方式提高14.2%。

查看详情

励磁调节器仪器介绍

自并励静止整流励磁系统的励磁调节器是从半导体分立元件向集成化固体组件、从 模拟式向数字式方向发展的。国产装置可以划分为半导体模拟式励磁调节器、微机(含 可编程控制器)数字式励磁调节器和混合式微机(含可编程控制器)模拟式励磁调节器 等三大类。国产半导体励磁调节器于70年代初就有出口的记录。微机励磁调节器研制 工作始于70年代末,1985年南瑞电气公司生产的WLT-1型励磁调节器首次在池潭水电站50MW机组上投入运行。

查看详情

励磁调节器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励磁调节器各单元功能

  • 半导体模拟励磁调节器各单元的功能

(1)测量比较单元。测量发电机电压信号,将其按比例变换成直流电压信号,与给 定直流电压进行比较,送出发电机电压偏差信号。为使并列运行的各机组合理稳定地分 担无功功率,应设置调差单元。

(2)综合放大单元。由综合放大环节、比例积分环节和适应器环节组成。综合放大 环节将各种基本测量输出的、反馈和辅助限制生成的、以及稳定和补偿反应的各种直流 信号加以综合放大,输出给比例积分环节。比例积分环节按预定的调节规律进行加工后 输出。适应器环节将信号电压经放大加工成为移相控制信号电压以控制励磁电压。

(3)移相触发单元。接受综合放大单元的输出信号电压的大小,改变晶闸管触发控 制角的大小,以控制励磁电压。

(4)稳压电源。把输入的交、直流电源变换成励磁调节器所需的、电压稳定的电 源。对输入的交、直流电源要能适时自动切换。

(5)其他各种辅助功能单元:

1)最大励磁电流限制器。将晶闸管整流桥输出的总电流值限制在给定的励磁顶值 电流以下。

2)励磁过电流限制器。在强励或励磁过电流达到允许时间时,将励磁电流减小到 长期允许最大值。

3)欠励磁限制器。根据发电机和电力系统稳定计算的需要,将晶闸管整流桥输出 最小电流限制在有功功率对应的给定值上。

4) 电压/频率限制器。主要用于发电机与电网断开空载运行期间,防止因调速器故 障而使机组低于工频运行,出现误强励,产生过励磁故障。

(6)手动单元。早期手动调节励磁,采用开环方式,后来采用以励磁电流为信号源 的闭环调节方式。

(7)跟踪单元。在调节器以“自动方式”按发电机端电压为信号闭环调节的每一时 刻,跟踪单元将手动单元的励磁电流信号“自动紧紧跟踪对应前述电压信号”,以保证 在“自动”切换到 “手动”方式时,不出现励磁的大幅度波动。当调节器 “自动”调节 方式有一主一备双通道时,则需要保证备用通道自动跟踪主通道的信号。

(8)失衡(脉冲消失)保护。监测主通道,在主通道脉冲消失或失常时,自动切换 到备用通道。

(9) 电压互感器断线保护。当励磁测量信号所用的电压互感器电压因故障消失时, 将励磁调节器从“自动”切到“手动”运行。

  • 微机数字式励磁调节器各单元的功能

(1)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输入采样的量为发电机端电压、定子电流、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转子电流和系统电压等电量。采样可以是交流也可以是直流。交流采样每周12点即可。

(2)开关量输入输出通道。为了安全和防止干扰,开关量输入输出通道均需经过光 电隔离。它主要用于现场操作、参数给定、机组状态、保护等信号的输入,以及调节器 对现场其他励磁设备的操作指令和调节器各种故障信号的输出。

(3)数字式移相触发器。其功能和结构与模拟式移相触发器类似,由同步整形、移 相计算、脉冲形成、脉冲放大等环节组成。

  • 微机数字式励磁调节器的软件功能

微机数字式励磁调节器的特点就是将模拟励磁调节器的各项由硬件实现的功能,如信号比较、限制、综合等功能用软件代替。

查看详情

励磁调节器文献

电力系统电压调节器PSVR在励磁调节器中的实现 电力系统电压调节器PSVR在励磁调节器中的实现

电力系统电压调节器PSVR在励磁调节器中的实现

格式:pdf

大小:383KB

页数: 未知

详细介绍了电力系统电压调节器PSVR的控制原理在励磁调节器中的实现方法,该实现方法在浙江电力公司紧水滩水力发电厂(以下简称紧厂)的6套EXC9000励磁调节器中得以成功实施,现场试验证明了该实现方法的可行性。PSVR的实现,为促进电网安全运行和我国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撑。

1号发电机励磁调节器改造技术方案 1号发电机励磁调节器改造技术方案

1号发电机励磁调节器改造技术方案

格式:pdf

大小:383KB

页数: 5页

1号发电机励磁调节器改造 技 术 方 案 批 准:康 龙 审 定:任义明 复 审 : 陆永辉 初 审:高金锴 编 制:郑绍军 国电双辽发电厂 2006 年 08月 01 日 1号变组励磁调节器改造技术方案 1.现有励磁系统存在的问题 1 号机组工作励磁调节器是南瑞公司生产的 SJ-820 型励磁调节器,该调节 器运行至今多次出现风机运行中损坏,并且 SJ-820 励磁调节器的各插件的连接 是靠扁平电缆的针式连接,存在严重的接触不良的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1)SJ-820励磁调节器的元件已经老化接近使用年限, 厂家已经不再生产该产品 的相应备件,无法保证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 1)SJ-820 型励磁调节器 CPU插件存在着工作不稳定的隐患。 因此根据以上情况,现有的励磁系统已经严重影响到发电机的运行安全,因 此有必要更换。 2.设备选型: 2.1. 发电机主要相关参数 额定有功功率: 30

自动励磁调节器发展

励磁调节器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30~40年代电力系统规模较小,励磁调节器主要起调压作用,故称调压器,多数为机电型调节器,已趋淘汰;50年代发展了电磁型调节器;60年代后发展为晶闸管励磁调节器,其调节功能也由单纯的调节电压发展为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随着控制理论和计算技术的发展,自动励磁调节器也在不断改进:在功能上,向着综合控制方向发展,在原有基础上加入镇定器、欠励磁、过励磁等环节;在控制原理上,向着自适应调节方向发展,即调节器能自动适应系统工况的变动而择优整定其参数;在构成元件上,正向着微机化方向发展。 2100433B

查看详情

LTQⅡ型励磁调节器简介

LTQ Ⅱ型励磁调节器

励磁调节器是基于PLC控制的励磁调节器,它集中了微机数字式调节器及集成电路模拟式调节器的优点,将励磁调节器的硬件精减到最少;实现了大部分调节功能与控制功能的软件化。实现了人机界面智能化,实时显示机组参数、调节器状况和故障信息,并可实现相关控制操作,是中小型机组励磁系统性能价格比的完美结合。2100433B

查看详情

励磁调节器发展动态

最初的同步发电机大都用同轴直流励磁机励磁,后者有用自并励的,用于中小容量发电机,大容量发电机大多带直流付励磁机,早期的励磁调节器(常称为自动电压调节器AVR)实际上只有2个功能,即通过自动调节励磁机磁场电阻来达到发电机电压恒定,和调差(使发电机并联运行下合理分配无功)。对较大型的发电机还备有继电强励和继电强减功能。亦即当机端电压下降较大时,利用低电压继电器短路磁场绕组内串接的某个电阻,从而达到强励的目的,反之当机端电压突然上升时,用电压继电器把一定电阻串入励磁机磁场中达到强行减磁的作用。

国内在1950年代进口西方国家的AVR主要有3类:A)炭阻式;B)银针式;C)磁盘式;(亦称摆励接触式)。这些都属于机电式直接动作的调压器,它们的电压敏感元件直接通过机械机构操作励磁机的磁场电阻。

[银针式调压器]

西屋公司银针式调压器的原理线路图示于图1-4。它的电磁铁线圈由发电机电压经PT及整流器供电,当发电机电压变化时,衔铁运动,推动杠杆,使电阻的银钮接通或开断 ,从而改变励磁机磁场回路的电阻,并通过由电流互感器CT供电的补偿电阻,来自动分配并联运行发电机间的无功负荷。励磁机输出经稳定变压器,输出稳定信号到调节电路。

图1-4 银针式调压器原理图及银针触点

[炭阻式调压器]

炭阻式调压器的原理图示于图1-5。发电机电压经PT接入磁电式敏感元件的动线圈,当发电机电压变化时,动线圈受到电磁力的作用而上下运动,通过动臂的动作调节炭刷片的松紧程度,从而改变串联于励磁机励磁回路中变阻器的电阻值,藉此调节发电机电压。此外,亦通过电流互感器CT供电的电阻,来自动分配并联发电机间的无功负荷。励磁机输出经稳定变压器,输出稳定信号到调节电路。

图1-5 炭阻式调压器原理图及实物图

[盘式(摆动接触式)调压器]

磁盘式调压器亦用于控制串联于直流励磁机励磁回路上的电阻,来调节发电机电压。

图1-6是它的原理图。发电机电压通过电压互感器PT向分相电动机定子或螺管线圈供电,电动机转子或螺管线圈的衔铁,通过转轴或动臂操作变阻器的嵌有弧形炭刷的扇形片,使它在固定的弧形接触轨道上摆动,把接触轨道铜块间所接电阻抽出或接入,这样便改变了励磁机的磁场电阻。调压器也装有CT供电的补偿电阻,起调差作用。

图1-6 磁盘式调压器原理图及磁盘接触摆

在国内上海华通开关厂生产过炭阻调节器,供用户选用。此外1950年代学习苏联,引进了苏式的以磁性元件为主的励磁调节器,主要2大类型,电流复励加电磁式校正器方式和相复励磁调节器方式。

前者国产型号QF-D、SF-D,Q为汽轮发电机,S为水轮发电机,F指复励,D指电磁式电压校正器,这类调节器在发电机空载时,利用直流励磁机自并励作用,调节其磁场电阻使其达到空载额定电压,发电机带负荷后,利用机端电流互感器反馈的复励电流,整流后补偿发电机的电枢反应,由于电流复励没有相位补偿的作用,要保证发电机的电压调节精度需要用电压校正器,这种情况下励磁机励磁绕组往往还设计有1到2个附加绕组(单支或双支校正器),电压校正器输出加到附加绕组中来调节励磁,以达到所需调压精度。

相复励调节器采用了相复励变压器,使得励磁电流,不仅与定子电压,电流有关,并且还和两者之间相位,即负载功率因数有关。这样在发电机定子电压,电流一定而负载功率因数改变时,调节器也能满足发电机所需励磁。

为保证有较高的调节精度,往往也可装电压校正器,国内型号有称为KFD(主要厂家:上海华通开关厂、河北工学院电工厂、哈尔滨宏伟开关厂)它相当于苏联YBK- 等。这类励磁系统直流励磁机维护困难,调节器时间响应长达1-5秒,动态性能差,空载起励发电机电压超调量大,频率特性差,但励磁调节器运行基本稳定,整流器件由硒片改为硅元件后,维护工作量较小。

图 1-7 带电压校正的相复励

在同一时期,西方国家采用电机扩大机励磁调节,由于电机扩大机放大倍数可达百倍甚至千倍,对励磁控制信号功率要求十分小。 图1-8,图1-9 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生产的带直流励磁机和交流励磁机的励磁系统,调节器功率元件为电机扩大机。

图 1-8 美国GE公司生产的直流机励磁系统

图1-9 美国GE公司生产的交流励磁机励磁系统

1950年代,苏联为解决斯大林格勒和古比雪夫上千公里的远距离输电,用直流励磁机无法解决,提出了用汞弧整流器整流电流,直接向发电机磁场供电的离子励磁系统,调节器方面在KFD基础增加了端电压、频率的一阶、二阶微分U’,U”,f’,f”等所谓强力调节器,国产新安江9号机离子励磁也是这种背景下的产品。

随着晶体管元件出现,60年代可控硅出现,我国可控硅元件是61-62年由一机部电器科学研究院率先研制出,后转给北京椿树整流器厂(当时为弄堂工厂)生产。励磁调节器开始向固态型转变,出现了以晶体管为主,用电阻、电容等分立元件组成的半导体励磁调节器,功率元件开始采用可控硅,比起磁性励磁调节器和电机扩大机等来,固态调节器动作速度快,如果设计正常,理论上讲也可以是半永久性的。国内从1970年代开始转入研制这类调节器,但是由于文革期间,研制厂家纷杂,缺乏励磁系统统一标准,加上当时国产元器件质量不过关,各厂自行设计的产品,制造工艺不良,功能不全,不经过工业试验,正式鉴定,便投入生产,因此可靠性差,故障频繁。应当提到当时国内一机部广州电器科学研究所生产的调节器质量较好。采用了半导体励磁调节器后,由于电子线路的灵活性,励磁调节器逐渐增添了许多附加功能,使其逐步完善。随着线性集成电路和数字集成电路出现,进一步改善了半导体励磁调节器,原来要用6-8个晶体管组成的直流运算放大器常至少要占一个印刷电路板,有了集成运算放大器,一个芯片上集成2-4个运放。

1970年代后期,天津大港发电厂从意大利进口的320MW火电机组的自并激励磁系统,其励磁调节器是典型的集成电路组成调节器,其励磁功能已相当完善,但所用的印刷电路板多达68块,国外的工艺能保证这种调节器能正常工作。80年代我国从西屋公司引进的模拟式励磁调节器,适合于三机交流整流励磁系统或无刷励磁系统,西屋的WTA调节器功能也较完善,但有约40多块印刷电路板,国内仿制后,有时运行就不稳定,这与所选用的元件,是否经严格老化筛选,以及加工工艺和质量有关。1970年代末期,清华大学与天津电传所合作研究开发了模拟式最优励磁控制调节器,1980年代中期在碧口水电站10万KW带直流励磁机的励磁系统上运行,效果并不理想,模拟式调节器无计算能力,运行中参数无法调整,另外经过直流励磁机,无法发挥励磁最优控制的优点,因此没有发展前途。

在利用计算机进行励磁方面的研究,最早要推加拿大和苏联两国曾联合研究和研制,当时用小型机MINICOMPUTER进行研究,并且在试验室中对小发电机进行了试验。那时计算机在电厂的应用,主要承担,监视,数据记录,报警,打印制表等。那时计算机体积庞大,价格昂贵,只有出现了微型计算机,才有可能实际使用,1979年底电力部南京自动化研究所自控室,筹建了励磁组,经过蕴酿讨论,决定不搞模拟式励磁调节器,直接自主开发微机型励磁调节器,报请部科技司,80年电力部下达了微机励磁的七五攻关项目。南瑞电气控制公司经多年攻关,于1984年7月研制出第一台工业样机,经所内长达半年的试验,编制各种调节限制软件,于1985春节前运至池潭电站,用在2#机,5万千瓦发电机,4月上旬开始现场调试,经过一系列试验,于4月27日通过72小时运行考验。正式投入运行。

这使我国发电机励磁发展转入新的一页,在世界上也是属于领先地位,并得到了在北京参加IFAC”电厂和电力系统控制”国际会议主席、美国电厂和电力系统控制权威Tomas.E.Dyliacco教授的赞扬。随后,华中理工大学与东方电机厂合作生产了微机-模拟双通道励磁调节器,88年在渔子溪电厂1号机试验,采用了最优控制算法。与南瑞电气控制公司微机励磁不同的,触发部分仍用模拟式的,而用的Z80单板机不是工业专用机。微机的作用只是起着模拟调节器的综合放大等功用,此外微机一模拟双通道,增加用户维护困难,既要维护模拟式又要维护微机部分。

由于微机励磁调节器比起模拟式励磁调节器来有许多优点,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也有许多单位竞相研制,但经过十多年的竞争淘汰,有实力的研制单位已不多,现列述如下:

1)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气控制分公司

其前身为电力部南京自动化研究所,系微机励磁调节器首创者,1985年4月在池潭水电厂#2号50MW发电机可控硅励磁上投运成功后,经电力部鉴定,被评为1986年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被国家科委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但新生事物,难以得到业界承认,直到1988年池潭电厂要求将其#1号机50MW也改用微机励磁调节器,才有第二台的投入,为提高运行可靠性,该调节器由原有单自动及单手动通道,改制为双自动控制通道。后来葛洲坝水电厂对微机励磁调节器也有兴趣,提出要借用一台试运行,考虑到该厂的重要性,同意借一台给二江分厂。据了解在随后的一次事故中,厂内许多机组因低励限制失效而跳闸,而微机励磁调节器所在发电机事故后,仍继续运行,此后,葛洲坝二江电厂又订购了两台微机励磁调节器。1991年龙羊峡水电厂320MW发电机励磁装置,故障频繁,厂内职工奖金罚没,为此该厂派员外出调查,了解到微机励磁运行较好,到南瑞电气控制公司订购了一台,于1992年投运,结果良好,过了大半年后,决定将该厂另外三台320MW发电机也改用微机励磁。1992年科研体制改制,电气控制公司成立,随着龙羊峡电厂微机励磁成功运行,得到了业界的承认,电控公司业务量大增。1994年新建的铁岺火电厂因励磁装置运行不稳定,拟采用微机励磁,厂内虽有不同意见,最后决定采用微机励磁,消息传出,徐州发电厂因励磁运行不好,要求先给该厂的2台200MW发电机供货。至此电控公司在水电和火电方面应用局面被打开。该所微机励磁调节器型号最初为WLT-1后改为SJ-800,进入新世纪升级换代后,采用DSP和FPGA等后改为SAVR-2000,截止2004年3月底已投运的发电机约650台,水电机组最大为320MW,火电机组为600MW及800MW.

2)广州电器科学研究所

该所1970年代中生产励磁装置,开始主要面对中小用户,质量较好,1992年开始研制数字式励磁调节器,当年12月在新丰江水电厂85MW机组投运。还搞过模拟-微机混合励磁系统。现在在水电厂励磁中,己挤身于大机组励磁投标者的行列,成为南瑞集团竞争对手。其微机励磁调节器型号为LTW-6200,30年来已为数百座电站提供了上千台励磁装置,多数是用于中小型发电机。此外该所还与ABB结为合作伙伴。

3)河北工学院电工厂

该厂生产励磁装置有很长的历史,原来主要生产磁性元件为主的调节器和模拟式励磁装置,1987年南京自动化研究所向该厂转让了微机励磁调节器技术,该厂为辽宁清河发电厂200MW发电机研制了第一台微机励磁装置。近年来独立开发了适用于中小型同步电机的DWLZ型,和中大型同步发电机的WLZ型的双通道微机励磁调节器。

4)武汉洪山电工研究所

早先专业生产模拟式励磁调节器,性能基本稳定,有不少用户,近年来开发了新的一代TDWLT-01的微机励磁系统,目前它向市场提供的模拟式励磁调节器型号为HJT-071S,数字式励磁调节器型号为5C800。

5)能达公司

葛洲坝水电厂在微机励磁运行成功的基础上,成立了能达公司,也研制了微机励磁装置,首先用于更新本厂的老励磁设备,进而参加了市场竞争,其励磁装置型号为MEC-31B。

6)清华同方

清华大学励磁装置先是和”国电南自”合作生产,后因后者退出市场,改由清华同方生产,其微机励磁装置型号为GEC-1,特点是在控制策略方面采用了非线性最优。但实际上仍是用PID作为基本的控制规律,其它三种,PSS,线性最优LOEC,非线性最优NOEC,可以选作为附加分量,加入调节环节中。由于依靠了清华大学品牌效应,发展态势比较强劲,已成为有力的市场竞争者。

7)主机厂励磁车间

东方电机厂和哈尔滨电机厂励磁车间,原来励磁产品质量不过硬,虽具有成套供应的优势,但它们的励磁产品,仍逃不过被改造的命运,后来东方电机厂引进了ABB公司的微机励磁系统及元件组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自主开发,研制了型号为DWLS-2C的微机励磁调节器,推入了市场。哈尔滨电机厂近日也推出HWLT-4微机励磁调节器,使用不多,正在进一步打入市场。

8)一些老牌励磁研发单位,如机电部自动化研究所,天津电气传动研究所等,过去曾有过辉煌业绩,但受制于老体制,已基本被逐出市场。

快,关注这个公众号,一起涨知识~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