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前言
第1章 世博会建筑总论
1.1 154年纵横谈(1851-2005年)
1.2 世博会建筑与主题
1.3 世博会建筑与思潮
1.4 世博会建筑与结构
1.5 世博会建筑与材料
注释
第2章 典型世博会建筑设计特点研究
2.1 水晶宫(1851年伦敦)
2.2 建筑样式的滞后(1876年费城)
2.3 机械馆及其他(1889年巴黎)
2.4 刚与柔的贯通(1893年芝加哥)
2.5 传统的再生(1898年奥马哈)
2.6 创造新世界(1958年布鲁塞尔)
2.7 被抬起的大空间(1964/1965年纽约)
2.8 创造丰富多彩的大空间建筑形象(1967年蒙特利尔)
2.9 膜结构的一次成功应用(1970年大阪)
2.10 纯净的梦幻(1985年筑波)
2.11 可持续发展观的良好体现(1992年塞维利亚)
2.12 充分考虑后续利用问题(1998年里斯本)
2.13 巧于因借、勇于创新(1999年昆明)
2.14 主题·高技·人性(2000年汉诺威)
2.15 租赁式场馆(2005年爱知)
注释
第3章 世博会建筑专题研究
3.1 世博会建筑与水
3.2 世博会展馆与平面设计
3.3 世博会中的塔
3.4 世博会中的桥
3.5 世博会建筑与广场
3.6 世博会对住宅问题的关注
3.7 仿生学在世博会建筑中的应用
3.8 世博会建筑与名家
3.9 中国馆建筑设计探讨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2100433B
历届世博会建筑均具有区别于一般建筑的许多特点。第一,世博会建筑本身即具有极强的展示性,或利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材料,或表达超前的设计理念,因此最能代表其所处时代的建筑发展特征、举办国或建设方的经济实力、文化风貌乃至国际地位。第二,由于世博会的举办期限一般不超过六个月,世博会建筑由此具有两种命运:一种为会后即拆除,一种为会后继续利用(有时建筑性质会有所改变)。这样,对于前者,就需要设计者更多地考虑建筑的灵活性及构件的可再利用性,后者则需要设计者更多地考虑建筑功能的可变性,当然更多的还是建筑的灵活性问题。第三,历届世博会建筑均吸引了当时许多著名的建筑师、工程师献计献策,他们会在此将最新理念、最新设想、甚至对未来建筑的断想贯穿于整个建筑设计之中。因此世博会建筑又具有极强的试验性,往往会由此诞生某种新的结构型式、新的建筑思潮或新的设计理念,对会后建筑领域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依托。由此世博会建筑在建筑设计、建筑历史、建筑文化领域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将其进行系统总结与研究,不仅对于今后的世博会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而且对回顾世界近现代建筑发展历程、探讨建筑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有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在其他地方名气盖过其他设计院,在上海不是那么突出,上海有同济、华东院、现代院比较知名。
很不错的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主要是以研究制定各种建筑标准、规定等方面的业务,相当于建设部的一个行政标准制定部门。中国建筑...
同学,说得不客气点,应届毕业生能进省院你就烧高香吧,别想太多了,人家会不会要你才是真的。 至于能不能学到东西,主要还看进去后你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态度。 至于平台,以后如何发展,现在不是几十年前了,没有哪...
解读“种子圣殿”——上海世博会英国馆建筑设计研究
本文基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充分解读了上海世博会英国馆建筑设计特点,分别从英国馆区位分析与设计概况、建筑设计的主题演绎与理念的延展、建筑形态与建筑建构以及建筑技术应用等方面,对英国馆建筑设计以及展馆设计进行了详尽的解析,进而总结出在体现世博会建筑自身展示性、试验性、技术先进性的同时,更需倡导科学性和技术性的完美结合,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点、新技术以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奉献出来。
作为世博会有史以来占地面积最大、场馆及配套服务设施建筑总量最多的园区,上海世博会园区建设全面实践了“绿色世博、节约世博、科技世博”的理念,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建设经验。
本书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园区建设风貌,翔实介绍了世博会规划建设中的前沿科技和创新理念,反映了建设者们的辛勤劳动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总结了世博会建设的丰富经验,既面向广大读者,又可供专业人士参考,相信一定能够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世博会建设情况,更充分地感受世博精神,更好地享受世博会的永恒魅力。
精弘毅行至2015年末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八届,参加人数逐年递增。
届 |
季 |
日期 |
全长(km) |
报名人数 |
参加人数 |
完成人数 |
---|---|---|---|---|---|---|
第一届 |
春 |
2012.3.24 |
16 |
—— |
200 |
—— |
第二届 |
秋 |
2012.10.20 |
19 |
900 |
600 |
—— |
第三届 |
春 |
2013.4.14 |
13 |
946 |
709 |
509 |
第四届 |
秋 |
2013.11.16 |
25 |
1875 |
1200 |
281 |
第五届 |
春 |
2014.4.27 |
17 |
1496 |
332 |
305 |
第六届 |
秋 |
2014.11.15 |
25 |
2224 |
1459 |
444 |
第七届 |
春 |
2015.4.18 |
20 |
2229 |
1437 |
870 |
第八届 |
秋 |
2015.10.24 |
25 |
3672 |
2847 |
308 |
第九届 |
秋 |
2016.11.12 |
20 |
5102 |
2085 |
1060 |
上海2010年世博会中的卢森堡大公国国家馆,该馆主体建筑外观整体呈锈色,因为建筑用料是一种名叫耐候钢的特殊钢材。耐候钢又叫考顿钢,它的特别之处在于,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经与空气、雨水等作用,钢材表面会自动形成抗腐蚀的保护层,无需涂漆保护,材料的寿命在80年以上。继2004年同济大学中法中心使用耐候钢作为建筑外观之后,卢森堡馆再次使用。完工后的卢森堡馆整体将呈现耐候钢的天然原色,展馆的内墙则由冷杉木组成。新型的耐候钢与自然的冷杉木,营造出雕塑式的古堡,不仅艺术感十足,也谙和了环保和可持续的当代理念。同时,这也刻画出与钢铁密切相关的卢森堡形象———100多年来,卢森堡一直以精湛的炼钢技术闻名于世,当年巴黎建造埃菲尔铁塔所用的钢材,就来自于卢森堡。这次卢森堡馆所用的耐候钢,也将全部从卢森堡进口。此外,建造整个卢森堡馆的耐候钢在展馆拆除后可100%回收利用。
上海2010年世博会中的澳大利亚馆,就是用红赭石色的耐候钢材料制成。耐候钢钢板组成连绵不绝的波浪外墙,它代表了澳大利亚的海岸线,也体现了他们在铁矿石方面的资源优势。耐候钢的原料采自澳大利亚西部的矿山,由当地的工厂生产。馆方特意将天然的矿石绕着展馆摆放了一圈。澳大利亚馆周围的地砖,都是红色的,这些地砖原料也产自红土地带,由十多个集装箱漂洋过海运来上海。里里外外,红色不仅代表了自然,还将“工业 ”和“城市”的概念体现出来了。